一种自散热的永磁直流力矩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341251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3 21: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散热的永磁直流力矩电机,包括安装座、保护套和壳体,保护套固定设置在安装座的顶端,电机主体置于保护套内,保护套包括第一弧形环、第二弧形环、转轴和凸耳,第一弧形环和第二弧形环的底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转轴的底端与安装座固定连接,凸耳有四个,四个凸耳分别固定设置在第一弧形环和第二弧形环顶端的两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电动机主体的尾部设有的排热散,在电动机工作时电动机主体带动排热散转动,从而对电动机工作产生的热量进行排散,降低电动机温度过高给起带来损坏的可能,通过在保护套的外部设有第一针织网层和第二针织网层,能够降低外部的粉尘或湿气经由排气槽和排气孔进入电动机内。

A Self-Cooling Permanent Magnet DC Torque Moto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self-cooling permanent magnet DC torque motor, which comprises a mounting seat, a protective sleeve and a shell. The protective sleeve is fixed at the top of the mounting seat, and the main body of the motor is placed in the protective sleeve sleeve. The protective sleeve includes the first arc ring, the second arc ring, the rotating shaft and the convex ear. The bottom ends of the first arc ring and the second arc ring are rotated and connected through the rotating shaft. The pedestal is fixedly connected, and four lugs are fixed on the two sides of the top of the first arc ring and the second arc ring, respectively. The utility model drives the heat dissipation rotation of the main body of the motor through heat dissipation at the tail of the main body of the motor, so as to dissipate the heat generated by the operation of the motor and reduce the possibility of damage caused by the excessive temperature of the motor. By installing the first knitted mesh layer and the second knitted mesh layer on the outer part of the protective jacket, the external dust or dust can be reduced. Moisture enters the motor through the exhaust groove and v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散热的永磁直流力矩电机
本技术涉及一种直流电机,具体为一种自散热的永磁直流电机。
技术介绍
永磁电机采用永磁体生成电机的磁场,无需励磁线圈也无需励磁电流,由于永磁材料的固有特性,它不再需要外加能量就能在其周围空间建立很强的永久磁场,这既可简化电机结构,又可节约能量。目前小型永磁直流电动机多为封闭式结构,虽然该结构具有防护等级高,能够防护较大的粉尘颗粒或水雾等异物进入电机的优点,但这种结构也存在明显的缺陷,散热性能不是很好,电机长时间运行温升较高时会导致绝缘老化速度快,且电动机和端盖和尾盖大都是通过螺栓与机壳固定,螺栓在潮湿环境下容易生锈,导致在对电机进行维护时不变拆卸。因此我们对此做出改进,提出一种自散热的永磁直流电机。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自散热的永磁直流力矩电机。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本技术一种自散热的永磁直流力矩电机,包括安装座、保护套和壳体,所述保护套固定设置在安装座的顶端,所述壳体置于保护套内,所述保护套包括第一弧形环、第二弧形环、转轴和凸耳,所述第一弧形环和第二弧形环的底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所述转轴的底端与安装座固定连接,所述凸耳有四个,四个所述凸耳分别固定设置在第一弧形环和第二弧形环顶端的两侧,所述壳体包括机壳、机端盖、机尾盖、电动机主体和排热扇,所述机端盖和机尾盖分别固定设置在机壳的两端,所述电动机主体置于机壳内,所述电动机主体转子的一端穿过机端盖上设有的轴承置于其外部,所述电动机主体转子的另一端置于机尾盖的一侧且转动连接有排热扇。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机端盖和机尾盖的外部等距开设有若干个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内腔的顶端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槽内腔的底端固定设置有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的顶端固定设置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一端置于限位槽的外部,所述机壳的两端等距开设有若干个与螺纹杆相匹配的通孔。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螺纹杆的顶部相匹配设置有螺套,所述螺套的底端固定设置有垫片,所述垫片的底端粘结有密封垫。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机壳的两侧均开设有若干个排气槽,所述排气槽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保护套的两侧均贯穿开设有与排气槽相匹配的槽口,所述槽口的两侧开设有与第一螺纹孔相匹配的螺孔,所述槽口内设置有第一针织网层。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机尾盖的一端均匀开设有若干个排气孔,所述保护套的一端开设有与排气孔相匹配的排气口,所述排气口内设置有第二针织网层。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机端盖和机尾盖与机壳的接触面均粘接有防水垫。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安装座呈几字形,且安装座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二螺纹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该种自散热的永磁直流力矩电机,通过在电动机主体的尾部设有的排热散,在电动机工作时电动机主体带动排热散转动,从而对电动机工作产生的热量进行排散,降低电动机温度过高给起带来损坏的可能,通过在保护套的外部设有第一针织网层和第二针织网层,能够降低外部的粉尘或湿气经由排气槽和排气孔进入电动机内,影响电动机工作。2、该种自散热的永磁直流力矩电机,通过外力挤压螺纹杆,压缩弹簧向内收缩把机端盖和机尾盖分别置于机壳两端的内侧,松开对螺纹杆的力,使螺纹杆穿过通孔置于保护套的外部,通过螺帽对螺纹杆位置进行固定,通过设有的密封垫和防水垫,能够减小螺纹杆与空气接触的可能性,降低螺纹杆生锈导致不变拆卸的可能。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一种自散热的永磁直流力矩电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自散热的永磁直流力矩电机的保护套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自散热的永磁直流力矩电机的电动机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一种自散热的永磁直流力矩电机的拆分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一种自散热的永磁直流力矩电机的螺纹杆结构示意图。图中:1、安装座;2、保护套;201、第一弧形环;202、第二弧形环;203、转轴;204、凸耳;3、壳体;301、机壳;302、机端盖;303、机尾盖;304、电动机主体;305、排热扇;4、限位槽;5、压缩弹簧;6、限位环;7、螺纹杆;8、螺套;9、垫片;10、排气槽;11、槽口。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本技术一种自散热的永磁直流力矩电机,包括安装座1、保护套2和壳体3,保护套2固定设置在安装座1的顶端,壳体3置于保护套2内,保护套2包括第一弧形环201、第二弧形环202、转轴203和凸耳204,第一弧形环201和第二弧形环202的底端通过转轴203转动连接,转轴203的底端与安装座1固定连接,凸耳204有四个,四个凸耳204分别固定设置在第一弧形环201和第二弧形环202顶端的两侧,壳体3包括机壳301、机端盖302、机尾盖303、电动机主体304和排热扇305,机端盖302和机尾盖303分别固定设置在机壳301的两端,电动机主体304置于机壳301内,电动机主体304转子的一端穿过机端盖302上设有的轴承置于其外部,电动机主体304转子的另一端置于机尾盖303的一侧且转动连接有排热扇305。其中,机端盖302和机尾盖303的外部等距开设有若干个限位槽4,限位槽4内腔的顶端设置有限位块,限位槽4内腔的底端固定设置有压缩弹簧5,压缩弹簧5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限位环6,限位环6的顶端固定设置有螺纹杆7,螺纹杆7的一端置于限位槽4的外部,机壳301的两端等距开设有若干个与螺纹杆7相匹配的通孔,挤压螺纹杆7,压缩弹簧5受力向内收缩,把机端盖302和机尾盖303分别置于机壳301内侧,使螺纹杆7穿过通孔置于机壳301的外部,通过设有的螺套8对螺纹杆7螺纹固定。其中,螺纹杆7的顶部相匹配设置有螺套8,螺套8的底端固定设置有垫片9,垫片9的底端粘结有密封垫,通过设有的垫片9且在垫片9的底端粘结密封垫,能够减小螺纹杆7与空气接触,降低螺纹杆7生锈导致不便拆卸的可能。其中,机壳301的两侧均开设有若干个排气槽10,排气槽10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一螺纹孔,保护套2的两侧均贯穿开设有与排气槽10相匹配的槽口11,槽口11的两侧开设有与第一螺纹孔相匹配的螺孔,槽口11内设置有第一针织网层,通过设有的排气槽10便于对壳体3工作产生的热量进行排散,通过设有的第一针织网层,能够减小粉尘通过排气槽10进入壳体3内的可能性。其中,机尾盖303的一端均匀开设有若干个排气孔,保护套2的一端开设有与排气孔相匹配的排气口,排气槽内设置有第二针织网层,通过开设的排气孔,便于进一步对壳体3工作产生的热量进行排散,通过设有的第二针织网层,能够减小粉尘或水汽通过排气孔进入壳体3的可能性。其中,机端盖302和机尾盖303与机壳301的接触面均粘接有防水垫,通过设有的防水垫,能够降低水汽进入壳体3的可能性,通过也能减小螺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散热的永磁直流力矩电机,包括安装座(1)、保护套(2)和壳体(3),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套(2)固定设置在安装座(1)的顶端,所述壳体(3)置于保护套(2)内,所述保护套(2)包括第一弧形环(201)、第二弧形环(202)、转轴(203)和凸耳(204),所述第一弧形环(201)和第二弧形环(202)的底端通过转轴(203)转动连接,所述转轴(203)的底端与安装座(1)固定连接,所述凸耳(204)有四个,四个所述凸耳(204)分别固定设置在第一弧形环(201)和第二弧形环(202)顶端的两侧,所述壳体(3)包括机壳(301)、机端盖(302)、机尾盖(303)、电动机主体(304)和排热扇(305),所述机端盖(302)和机尾盖(303)分别固定设置在机壳(301)的两端,所述电动机主体(304)置于机壳(301)内,所述电动机主体(304)转子的一端穿过机端盖(302)上设有的轴承置于其外部,所述电动机主体(304)转子的另一端置于机尾盖(303)的一侧且转动连接有排热扇(30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散热的永磁直流力矩电机,包括安装座(1)、保护套(2)和壳体(3),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套(2)固定设置在安装座(1)的顶端,所述壳体(3)置于保护套(2)内,所述保护套(2)包括第一弧形环(201)、第二弧形环(202)、转轴(203)和凸耳(204),所述第一弧形环(201)和第二弧形环(202)的底端通过转轴(203)转动连接,所述转轴(203)的底端与安装座(1)固定连接,所述凸耳(204)有四个,四个所述凸耳(204)分别固定设置在第一弧形环(201)和第二弧形环(202)顶端的两侧,所述壳体(3)包括机壳(301)、机端盖(302)、机尾盖(303)、电动机主体(304)和排热扇(305),所述机端盖(302)和机尾盖(303)分别固定设置在机壳(301)的两端,所述电动机主体(304)置于机壳(301)内,所述电动机主体(304)转子的一端穿过机端盖(302)上设有的轴承置于其外部,所述电动机主体(304)转子的另一端置于机尾盖(303)的一侧且转动连接有排热扇(30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散热的永磁直流力矩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端盖(302)和机尾盖(303)的外部等距开设有若干个限位槽(4),所述限位槽(4)内腔的顶端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槽(4)内腔的底端固定设置有压缩弹簧(5),所述压缩弹簧(5)的顶端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声峻邹惠斌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精密电机厂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