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下密闭清洗抽油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33586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3 20: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井下密闭清洗抽油杆装置,属于修井作业技术领域。所述装置包括:内部为空腔的上接头、位于上接头内的蒸汽通道、位于蒸汽通道内并可沿蒸汽通道上下移动的球形部件、位于上接头内及蒸汽通道下方的球座套、连接于球座套内的球座和与上接头下端连接的下接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蒸汽通道中的球形部件的上下移动,实现了高温蒸汽的单向流动,既完成了对抽油杆的井下密闭清洗,又可在油井发生井控险情时,对该油井采用循环法进行压井作业,避免了采用挤注法进行压井作业而导致的油层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井下密闭清洗抽油杆装置
本技术涉及修井作业
,特别涉及一种井下密闭清洗抽油杆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抽油杆使用时长的增加,其表面会附着油、蜡等污垢,因而需要对抽油杆进行清洗,以延长抽油杆的使用寿命。相比将抽油杆提至地面进行清洗的方式,采用井下密闭清洗的方式既能节约作业成本,又能避免油、蜡等污垢对环境造成污染。目前,进行井下密闭清洗需要在井内油管上连接筛管,向油管内注入高温蒸汽使抽油杆上附着的污垢融化,高温蒸汽通过筛管进入油套环空并被回收,完成清洗过程。井内油管连有筛管的油井发生井控险情时,如采用循环法进行压井作业,压井液会在筛管处形成短路,导致压井作业无法正常进行,因而只能采用易对油层造成污染的挤注法进行压井作业。因此,需要研究一种井下密闭清洗抽油杆装置,使得油井在发生井控险情时可采用循环法进行压井作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井下密闭清洗抽油杆装置,以解决相关技术在发生井控险情时无法采用循环法进行压井作业的问题。所述技术方案如下:提供了一种井下密闭清洗抽油杆装置,所述装置包括:上接头、蒸汽通道、球形部件、球座套、球座和下接头。所述上接头内部为空腔;所述蒸汽通道位于所述上接头内,所述蒸汽通道通过连通口与装置外部连通;所述球形部件位于所述蒸汽通道内,所述球形部件在装配时预置于所述球座上,所述球形部件可沿所述蒸汽通道上下移动,所述球形部件的尺寸大于所述蒸汽通道的所述连通口的尺寸;所述球座套位于所述上接头内部、所述蒸汽通道下方;所述球座连接于所述球座套内,所述球座内部为空腔,所述蒸汽通道通过所述球座内部的所述空腔与所述上接头内部的所述空腔连通;所述下接头内部为空腔,所述下接头上端与所述上接头下端连接。可选的,所述上接头内部的所述蒸汽通道、所述球形部件、所述球座套和所述球座的数量为相同的预设值。可选地,所述蒸汽通道、所述球形部件、所述球座套和所述球座平均分布于所述上接头内部。可选地,所述球座包括密封圈槽;所述密封圈槽位于所述球座外壁,用于放置密封圈,增强装置密封性。可选地,位于所述球座外壁的所述密封圈槽的个数为两个。可选地,所述球座与所述球形部件的接触面为锥面,用于与所述球形部件形成锥面密封。可选地,所述下接头包括密封圈槽;所述密封圈槽位于所述下接头与所述上接头的连接处,用于放置密封圈,增强装置密封性。可选地,位于所述下接头与所述上接头的连接处的所述密封圈槽的个数为两个。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通过蒸汽通道中的球形部件的上下移动,实现了高温蒸汽的单向流动,既完成了对抽油杆的井下密闭清洗,又可在油井发生井控险情时,对该油井采用循环法进行压井作业,避免了采用挤注法进行压井作业而导致的油层污染。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井下密闭清洗抽油杆装置结构示意图。其中,对附图中的各标号说明如下:1上接头,2蒸汽通道,3球形部件,4球座套,5球座,6下接头。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井下密闭清洗抽油杆装置,如图1所示,该装置包括:上接头1、蒸汽通道2、球形部件3、球座套4、球座5和下接头6。上接头1内部为空腔;蒸汽通道2位于上接头1内,蒸汽通道2通过连通口与装置外部连通;球形部件3位于蒸汽通道2内,球形部件3在装配时预置于球座5上,球形部件3可沿蒸汽通道2上下移动,球形部件3的尺寸大于蒸汽通道2的连通口的尺寸;球座套4位于上接头1内部、蒸汽通道2下方;球座5连接于球座套4内,球座5内部为空腔,蒸汽通道2通过球座5内部的空腔与上接头内部的空腔连通;下接头6内部为空腔,下接头6上端与上接头1下端连接。对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井下密闭清洗抽油杆装置的使用过程进行详细说明。将本装置连接于油管上,下入井内。进行井下密闭清洗抽油杆作业时,向油管内注入高温蒸汽,高温蒸汽经过抽油杆,融化抽油杆上的油、蜡等污垢;高温蒸汽通过本装置时,在压差作用下,球形部件3克服自身重力并沿蒸汽通道2向上移动,蒸汽通道2开启,因而高温蒸汽可通过蒸汽通道2从油管进入油套环空,并通过套管闸阀处的负压泵被回收至污水罐,完成井下密闭清洗抽油杆作业。对该井进行压井作业时,停止向油管内注入高温蒸汽,球形部件3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沿蒸汽通道2向下移动,落于球座5上,蒸汽通道2关闭;向油套环空注入压井液进行反循环压井作业,由于此时蒸汽通道2已关闭,因而压井液无法通过蒸汽通道2从油套环空进入油管,反循环压井作业可正常进行,避免了井涌、井喷等事故的发生。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球座套4有内螺纹,球座5有外螺纹,球座套4与球座5通过螺纹旋接。本技术实施例还可选用其他连接方式对球座套4与球座5进行固定连接。本技术实施例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对上接头1与下接头6进行连接,如图1所示,上接头1下端有内螺纹,下接头6上端有外螺纹,上接头1下端与下接头6上端通过螺纹旋接。本实施例除了可使上接头1下端为内螺纹、下接头6上端为外螺纹,还可使上接头1下端为外螺纹、下接头6上端为内螺纹。当然,本技术实施例对上接头1与下接头6之间的连接方式不做具体限定,可根据需要采用其他连接方式。可选地,上接头1内部的蒸汽通道2、球形部件3、球座套4和球座5的数量为相同的预设值。本技术实施例中,蒸汽通道2、球形部件3、球座套4和球座5的数量分别为六个。本技术实施例不对蒸汽通道2、球形部件3、球座套4和球座5的数量做具体限定,如蒸汽通道2、球形部件3、球座套4和球座5的数量可分别为8个。进一步地,上接头1内部的蒸汽通道2、球形部件3、球座套4和球座5的分布方式为均布。本技术实施例不对蒸汽通道2、球形部件3、球座套4和球座5分布方式做具体限定,如蒸汽通道2、球形部件3、球座套4和球座5不平均的分布于上接头1内部。为增强装置的密封性,如图1所示,球座5外壁包括密封圈槽,用于放置密封圈。其中,如图1所示,位于球座5外壁的密封圈槽的个数为两个。本技术实施例可根据需要改变密封圈槽的个数,如密封圈槽的个数可为一个,密封圈槽的个数还可为三个。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球座5与球形部件3的接触面为锥面,用于与球形部件3形成锥面密封。在向油套环空内注入压井液时,由于压差作用,球形部件3与球座5形成锥面密封,使已关闭的蒸汽通道2的密闭程度进一步增强,保证了压井液无法通过蒸汽通道2从油套环空进入油管。可选地,如图1所示,下接头6包括密封圈槽,该密封圈槽位于下接头6与上接头1的连接处,用于放置密封圈,增强装置密封性。其中,如图1所示,位于下接头6与上接头1的连接处的密封圈槽的个数为两个。本技术实施例可根据需要改变密封圈槽的个数,如密封圈槽的个数可为一个,密封圈槽的个数还可为三个。综上所述,通过蒸汽通道中的球形部件的上下移动,实现了高温蒸汽的单向流动,既完成了对抽油杆的井下密闭清洗,又可在油井发生井控险情时,对该油井采用循环法进行压井作业,避免了采用挤注法进行压井作业而导致的油层污染。上述所有可选技术方案,可以采用任意结合形成本公开的可选实施例,在此不再一一赘述。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井下密闭清洗抽油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上接头(1)、蒸汽通道(2)、球形部件(3)、球座套(4)、球座(5)和下接头(6);其中,所述上接头(1)内部为空腔;所述蒸汽通道(2)位于所述上接头(1)内,所述蒸汽通道(2)通过连通口与装置外部连通;所述球形部件(3)位于所述蒸汽通道(2)内,所述球形部件(3)在装配时预置于所述球座(5)上,所述球形部件(3)可沿所述蒸汽通道(2)上下移动,所述球形部件(3)的尺寸大于所述蒸汽通道(2)的所述连通口的尺寸;所述球座套(4)位于所述上接头(1)内部、所述蒸汽通道(2)下方;所述球座(5)连接于所述球座套(4)内,所述球座(5)内部为空腔,所述蒸汽通道(2)通过所述球座(5)内部的所述空腔与所述上接头(1)内部的所述空腔连通;所述下接头(6)内部为空腔,所述下接头(6)上端与所述上接头(1)下端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井下密闭清洗抽油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上接头(1)、蒸汽通道(2)、球形部件(3)、球座套(4)、球座(5)和下接头(6);其中,所述上接头(1)内部为空腔;所述蒸汽通道(2)位于所述上接头(1)内,所述蒸汽通道(2)通过连通口与装置外部连通;所述球形部件(3)位于所述蒸汽通道(2)内,所述球形部件(3)在装配时预置于所述球座(5)上,所述球形部件(3)可沿所述蒸汽通道(2)上下移动,所述球形部件(3)的尺寸大于所述蒸汽通道(2)的所述连通口的尺寸;所述球座套(4)位于所述上接头(1)内部、所述蒸汽通道(2)下方;所述球座(5)连接于所述球座套(4)内,所述球座(5)内部为空腔,所述蒸汽通道(2)通过所述球座(5)内部的所述空腔与所述上接头(1)内部的所述空腔连通;所述下接头(6)内部为空腔,所述下接头(6)上端与所述上接头(1)下端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接头(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龙李振军张康卫刘文军张宏峰郑景敏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