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变截面钢柱,包括钢柱本体、钢柱底面、折角、第一弯折边和第二弯折边,所述钢柱本体的右侧装有第一弯折边,所述钢柱本体的左侧装有第二弯折边,所述第一弯折边与钢柱本体之间设有折角,所述钢柱底面安装在钢柱本体下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新型变截面钢柱,结构简单、合理,使用方便,应用成本低,适应性好,优化变截面钢柱的连接方式,节省了翼板2条对接缝,提高生产效率,避免了焊接缺陷对构件整体性能的影响,保证了构件的强度,减少了对接焊缝和过焊孔,构件平整,美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变截面钢柱
本技术属于钢板加工
,具体地,涉及一种新型变截面钢柱。
技术介绍
目前的钢柱连接方式是高层或多层钢柱连接,因为柱体往上的受力越小,规格也必须越来越小,用于减轻顶部的重量,所以钢柱的规格也是越高规格越小,按照以前的通用做法,只要是钢柱存在变截面,在规格有变化时,就需要检查变截面,会在变截面处下柱的顶部增加一个牛腿做连接过渡,牛腿的顶端规格和上接柱底部的规格相同,用于连接,采用此方式的连接处,除必要的上下节柱连接节点外,会额外翼板增加2条对接缝,腹板增加1条缝,且翼板和腹板的对接缝必须错开200毫米以上,因此需要一种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目的: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种新型变截面钢柱,优化变截面钢柱的连接方式,节省了翼板2条对接缝,提高生产效率,避免了焊接缺陷对构件整体性能的影响,保证了构件的强度,减少了对接焊缝和过焊孔,构件平整,美观。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变截面钢柱,包括钢柱本体、钢柱底面、折角、第一弯折边和第二弯折边,所述钢柱本体的右侧装有第一弯折边,所述钢柱本体的左侧装有第二弯折边,所述第一弯折边与钢柱本体之间设有折角,所述钢柱底面安装在钢柱本体下方。结构紧密,提高钢柱的承重能力。进一步的,上述的新型变截面钢柱,所述钢柱本体与钢柱底面之间装有第一内柱、第二内柱和三角内柱,所述三角内柱安装在第一内柱和第二内柱之间。提高了钢柱侧面的抗弯折能力。进一步的,上述的新型变截面钢柱,所述钢柱底面右侧设有第四弯折边,所述钢柱底面左侧装有第三弯折边。便于形成紧密连接,提高结构稳定性进一步的,上述的新型变截面钢柱,所述第二弯折边与钢柱本体的折角之间装有加固块。防止弯折边向内弯折。进一步的,上述的新型变截面钢柱,所述加固块包括第一三角内紧件和第二三角内紧件,所述第一三角内紧件和第二三角内紧件都安装在加固块内。提高紧固块的紧固度。进一步的,上述的新型变截面钢柱,所述第一弯折边和第二弯折边与钢柱本体的弯折角度为90度。使钢柱在贴合时边缘更加平整。进一步的,上述的新型变截面钢柱,所述钢柱底面与第三弯折边和第四弯折边的弯折角度为90度。使钢柱在贴合时边缘更加平整。进一步的,上述的新型变截面钢柱,所述第一内柱包括第一中心加强管、三角加强筋、第一支撑片和第二支撑管,所述第一中心加强管设于第一内柱中间,所述三角加强筋设于第一中心加强管内,第二支撑管连接第一中心加强管和第一支撑片,所述第一支撑片贴合第一内柱的内壁。加强内柱的内部架构,使钢柱整体更稳定。进一步的,上述的新型变截面钢柱,所述三角内柱包括第二中心加强管、第二支撑片、第二支撑管,所述第二中心加强管设于三角内柱的中心位置,所述第二支撑管连接第二中心加强管和第二支撑片,第二支撑片贴合三角内柱的内壁。加强三角内柱的内部架构,使钢柱整体更稳定。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所述的新型变截面钢柱,结构简单、合理,使用方便,应用成本低,适应性好,优化变截面钢柱的连接方式,节省了翼板2条对接缝,提高生产效率,避免了焊接缺陷对构件整体性能的影响,保证了构件的强度,减少了对接焊缝和过焊孔,构件平整,美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新型变截面钢柱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新型变截面钢柱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新型变截面钢柱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所述新型变截面钢柱加固块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所述新型变截面钢柱内柱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所述新型变截面钢柱三角内柱的结构示意图。图中:钢柱本体1、钢柱底面11、折角2、第一弯折边3、第二弯折边4、第三弯折边31、第四弯折边41、第一内柱5、第一中心加强管51、三角加强筋52、第一支撑片53、第二支撑管54、第二内柱6、三角内柱7、第二中心加强管71、第二支撑片72、第二支撑管73、加固块8、第一三角内紧件81、第二三角内紧件8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实施例如图1至图6所示的新型变截面钢柱,包括钢柱本体1、钢柱底面11、折角2、第一弯折边3和第二弯折边4,所述钢柱本体1的右侧装有第一弯折边3,所述钢柱本体1的左侧装有第二弯折边4,所述第一弯折边3与钢柱本体1之间设有折角2,所述钢柱底面11安装在钢柱本体1下方。所述钢柱本体1与钢柱底面11之间装有第一内柱5、第二内柱6和三角内柱7,所述三角内柱7安装在第一内柱5和第二内柱6之间。所述钢柱底面11右侧设有第四弯折边41,所述钢柱底面11左侧装有第三弯折边31。所述第二弯折边4与钢柱本体1的折角之间装有加固块8。所述加固块8包括第一三角内紧件81和第二三角内紧件82,所述第一三角内紧件81和第二三角内紧件82都安装在加固块8内。所述第一弯折边3和第二弯折边4与钢柱本体1的弯折角度为90度。所述钢柱底面11与第三弯折边31和第四弯折边41的弯折角度为90度。所述第一内柱5包括第一中心加强管51、三角加强筋52、第一支撑片53和第二支撑管54,所述第一中心加强管51设于第一内柱5中间,所述三角加强筋52设于第一中心加强管51内,第二支撑管54连接第一中心加强管51和第一支撑片53,所述第一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变截面钢柱,其特征在于:包括钢柱本体(1)、钢柱底面(11)、折角(2)、第一弯折边(3)和第二弯折边(4),所述钢柱本体(1)的右侧装有第一弯折边(3),所述钢柱本体(1)的左侧装有第二弯折边(4),所述第一弯折边(3)与钢柱本体(1)之间设有折角(2),所述钢柱底面(11)安装在钢柱本体(1)下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变截面钢柱,其特征在于:包括钢柱本体(1)、钢柱底面(11)、折角(2)、第一弯折边(3)和第二弯折边(4),所述钢柱本体(1)的右侧装有第一弯折边(3),所述钢柱本体(1)的左侧装有第二弯折边(4),所述第一弯折边(3)与钢柱本体(1)之间设有折角(2),所述钢柱底面(11)安装在钢柱本体(1)下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变截面钢柱,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柱本体(1)与钢柱底面(11)之间装有第一内柱(5)、第二内柱(6)和三角内柱(7),所述三角内柱(7)安装在第一内柱(5)和第二内柱(6)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变截面钢柱,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柱底面(11)右侧设有第四弯折边(41),所述钢柱底面(11)左侧装有第三弯折边(3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变截面钢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弯折边(4)与钢柱本体(1)的折角之间装有加固块(8)。5.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变截面钢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块(8)包括第一三角内紧件(81)和第二三角内紧件(82),所述第一三角内紧件(81)和第二三角内紧件(82)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庄超,
申请(专利权)人:罗保盛科技南京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