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回收马凳的楼板结构,包括楼板钢筋网片、马凳单元、保护层控制件和楼板混凝土,马凳单元包括水平的顶部框架和竖向的底部支腿,顶部框架包括矩形边框和横梁,横梁的下侧表面与矩形边框的下侧表面平齐,保护层控制件的上侧表面紧贴横梁的下侧表面,楼板钢筋网片的上侧表面顶紧在保护层控制件的下侧表面,楼板钢筋网片与顶部框架绑扎固定,楼板混凝土的上侧表面与顶部框架的下侧表面平齐,所述楼板混凝土为初凝状态的混凝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兼做人行通道,能承受较大的上部荷载,减少人为踩踏造成的结构楼板钢筋质量问题,提高结构楼板上部钢筋保护层控制质量,使用后可以回收,兼具绿色环保、缩短工期的优点,有着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回收马凳的楼板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楼板结构,特别是一种带马凳的楼板结构。
技术介绍
楼板上部钢筋保护层的控制通常采取马凳技术。不同的马凳技术对混凝土保护层合格率及建筑质量影响极大,由于施工荷载和施工职员混乱的踩踏,楼板上部钢筋和负弯矩钢筋的位置难以控制和固定,保护层质量始终达不到国家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要求。即使验收通过了,仍不能避免在浇捣混凝土进程中发生对板钢筋的破坏使之变形,这已成为建筑质量一大通病。现有的马凳通常采用钢筋焊接而成,后期直接浇筑在混凝土中,这种马凳浪费钢筋,增加建造成本,同时马凳上人承载力不足,特别容易因人为踩踏造成楼板钢筋产生质量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回收马凳的楼板结构,要解决结构楼板钢筋工程安装过程中上部钢筋定位及其保护层控制难的问题,还要解决现有马凳无法周转,增加施工成本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回收马凳的楼板结构,包括楼板钢筋网片、立在楼板底模板上的一组均布并相互连接的马凳单元、保护层控制件和在模板内浇筑的楼板混凝土,每个马凳单元均包括水平的顶部框架和竖向的底部支腿,所述顶部框架包括矩形边框和横梁,所述矩形边框包括两道长框和两道短框,相邻两道长框的内侧面之间间隔固定连接有一组平行的横梁,所述横梁与短框平行,所述横梁的下侧表面与矩形边框的下侧表面平齐,长框的中部上侧分别固定连接有一个提动手柄,各个矩形边框的中部外侧均固定连接有卡具,相邻两个马凳单元的长框以及短框上的卡具分别对齐,相邻两个卡具通过支撑杆卡固连接,马凳单元通过支撑杆连接为一体,所述保护层控制件的上侧表面紧贴横梁的下侧表面,所述楼板钢筋网片的上侧表面顶紧在保护层控制件的下侧表面,楼板钢筋网片与顶部框架通过绑扎丝绑扎固定,所述楼板混凝土的上侧表面与顶部框架的下侧表面平齐,所述楼板混凝土为初凝状态的混凝土。所述底部支腿沿长框的长度方向设置有至少三根,两道长框上设置的底部支腿数相同,最外侧的两根分别位于顶部框架的四角处。所述顶部框架由方钢管焊接而成,所述长框的长度不小于1500mm。所述卡具为方钢管块,方钢管块的管口竖向设置。所述支撑杆由钢筋制成,支撑杆包括两个端部分别向下弯折形成的卡固段,还包括中部的支撑段,两个卡固段分别向下卡入相邻的两个管口内。每个马凳单元上至少设置两个保护层控制件。所述保护层控制件包括限位杆和操作手柄,所述限位杆呈L型,包括水平控制部和竖部,位于竖部的顶端与操作手柄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水平控制部的上侧表面紧贴横梁的下侧表面,所述水平控制部的下侧表面紧贴楼板钢筋网片的上侧表面。所述限位杆由钢筋或者圆钢弯折而成,所述操作手柄为橡胶手柄。所述限位杆的水平控制部的长度为至少50mm,所述竖部的长度为至少100m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本技术采用方钢管制成马凳的主体结构,增强马凳承载力,可兼做人行通道,能承受较大的上部荷载,减少人为踩踏造成的结构楼板钢筋质量问题。本申请的马凳配合保护层控制件使用,在工序上既省去了抄高放线的步骤,可提升结构楼板有效截面控制质量,提高结构楼板上部钢筋保护层控制质量,只需批次生产保护层控制件,即可保证上部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在提升钢筋保护层控制精度的同时,本申请的马凳在使用后可以回收,可大幅减少传统马镫等措施筋的投入,降低建造成本的同时加强对环境资源的保护,避免了材料的浪费,兼具绿色环保、缩短工期的优点。本技术利用管式卡具与钢筋支撑杆,可有效避免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因冲击力过大导致马镫偏位的情况,相较于既有周转马镫,既加强了马镫支撑体系的稳定性,又可最大程度的减小混凝土破坏面积,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马凳单元及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保护层控制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楼板钢筋网片、2-楼板底模、3-马凳单元、31-顶部框架、311-矩形边框、3a-长框、3b-短框、312-横梁、32-底部支腿、4-保护层控制件、41-限位杆、411-水平控制部、412-竖部、42-操作手柄、5-楼板混凝土、6-绑扎丝、7-卡具、8-支撑杆、81-卡固段、82-支撑段、9-提动手柄。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参加图1-3所示,一种可回收马凳的楼板结构,包括楼板钢筋网片1、立在楼板底模板2上的马凳单元3、保护层控制件4和在模板内浇筑的楼板混凝土5,每个马凳单元均包括水平的顶部框架31和竖向的底部支腿32。所述顶部框架包括矩形边框311和横梁312,所述矩形边框包括两道长框3a和两道短框3b,相邻两道长框3a的内侧面之间间隔固定连接有一组平行的横梁312,所述横梁312与短框3b平行,所述横梁312的下侧表面与矩形边框311的下侧表面平齐,长框3a的中部上侧分别固定连接有一个提动手柄9。各个矩形边框311的中部外侧均固定连接有卡具7,相邻两个马凳单元的长框3a以及短框3b上的卡具7分别对齐,相邻两个卡具7通过支撑杆8卡固连接,马凳单元3通过支撑杆8连接为一体。所述卡具7为方钢管块,方钢管块的管口竖向设置。所述支撑杆8由钢筋制成,支撑杆包括两个端部分别向下弯折形成的卡固段81,还包括中部的支撑段82,两个卡固段81分别向下卡入相邻的两个管口内。所述保护层控制件4的上侧表面紧贴横梁312的下侧表面,所述楼板钢筋网片1的上侧表面顶紧在保护层控制件4的下侧表面,楼板钢筋网片1与顶部框架31通过绑扎丝6绑扎固定。所述楼板混凝土5的上侧表面与顶部框架31的下侧表面平齐,所述楼板混凝土为初凝状态的混凝土。所述底部支腿32沿长框3a的长度方向设置有至少三根,两道长框上设置的底部支腿数相同,最外侧的两根分别位于顶部框架的四角处。所述顶部框架31由方钢管焊接而成,所述长框3a的长度不小于1500mm。每个马凳单元3上至少设置两个保护层控制件4。所述保护层控制件4包括限位杆41和操作手柄42,所述限位杆41呈L型,包括水平控制部411和竖部412,位于竖部412的顶端与操作手柄42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水平控制部411的上侧表面紧贴横梁312的下侧表面,所述水平控制部411的下侧表面紧贴楼板钢筋网片1的上侧表面。所述限位杆41由钢筋或者圆钢弯折而成,所述操作手柄42为橡胶手柄。所述限位杆的水平控制部411的长度为至少50mm,所述竖部412的长度为至少100mm。本技术的使用过程如下:首先将保护层控制件紧贴横梁下表面,然后将楼板钢筋网片向上提至保护层控制件处,使得楼板钢筋网片紧贴保护层控制件,并通过绑扎丝将其临时固定于横梁之上,从而精确控制楼板钢筋网片的定位。将支撑杆插入卡具中,如此便将各单独的马凳单元连接成一个整体,可有效地避免因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马凳滑动移位的现象。马凳安装完毕后,按照混凝土施工方案要求浇筑楼板混凝土,在浇筑时需要注意的是,混凝土的浇筑高度即为顶部框架的下侧表面,切莫浇筑至上表面,造成保护层厚度过大的现象。浇筑混凝土时,应对楼板混凝土厚度进行实时监测及控制。由于横梁下表面的高度即为板厚,因此利用马凳横梁下表面替代传统抄高放线控制板厚的步骤。在楼板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准备拆除马凳,在工人对混凝土进行收面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回收马凳的楼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楼板钢筋网片(1)、立在楼板底模板(2)上的一组均布并相互连接的马凳单元(3)、保护层控制件(4)和在模板内浇筑的楼板混凝土(5),每个马凳单元均包括水平的顶部框架(31)和竖向的底部支腿(32),所述顶部框架包括矩形边框(311)和横梁(312),所述矩形边框包括两道长框(3a)和两道短框(3b),相邻两道长框(3a)的内侧面之间间隔固定连接有一组平行的横梁(312),所述横梁(312)与短框(3b)平行,所述横梁(312)的下侧表面与矩形边框(311)的下侧表面平齐,长框(3a)的中部上侧分别固定连接有一个提动手柄(9),各个矩形边框(311)的中部外侧均固定连接有卡具(7),相邻两个马凳单元的长框(3a)以及短框(3b)上的卡具(7)分别对齐,相邻两个卡具(7)通过支撑杆(8)卡固连接,马凳单元(3)通过支撑杆(8)连接为一体,所述保护层控制件(4)的上侧表面紧贴横梁(312)的下侧表面,所述楼板钢筋网片(1)的上侧表面顶紧在保护层控制件(4)的下侧表面,楼板钢筋网片(1)与顶部框架(31)通过绑扎丝(6)绑扎固定,所述楼板混凝土(5)的上侧表面与顶部框架(31)的下侧表面平齐,所述楼板混凝土为初凝状态的混凝土。...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回收马凳的楼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楼板钢筋网片(1)、立在楼板底模板(2)上的一组均布并相互连接的马凳单元(3)、保护层控制件(4)和在模板内浇筑的楼板混凝土(5),每个马凳单元均包括水平的顶部框架(31)和竖向的底部支腿(32),所述顶部框架包括矩形边框(311)和横梁(312),所述矩形边框包括两道长框(3a)和两道短框(3b),相邻两道长框(3a)的内侧面之间间隔固定连接有一组平行的横梁(312),所述横梁(312)与短框(3b)平行,所述横梁(312)的下侧表面与矩形边框(311)的下侧表面平齐,长框(3a)的中部上侧分别固定连接有一个提动手柄(9),各个矩形边框(311)的中部外侧均固定连接有卡具(7),相邻两个马凳单元的长框(3a)以及短框(3b)上的卡具(7)分别对齐,相邻两个卡具(7)通过支撑杆(8)卡固连接,马凳单元(3)通过支撑杆(8)连接为一体,所述保护层控制件(4)的上侧表面紧贴横梁(312)的下侧表面,所述楼板钢筋网片(1)的上侧表面顶紧在保护层控制件(4)的下侧表面,楼板钢筋网片(1)与顶部框架(31)通过绑扎丝(6)绑扎固定,所述楼板混凝土(5)的上侧表面与顶部框架(31)的下侧表面平齐,所述楼板混凝土为初凝状态的混凝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回收马凳的楼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支腿(32)沿长框(3a)的长度方向设置有至少三根,两道长框上设置的底部支腿数相同,最外侧的两根分别位于顶部框架的四角处。3.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华普,连鹏宇,樊宇杰,陈军,徐烨,孙玉霞,严美,崔秀生,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二局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