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城专利>正文

一种沉管隧道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334960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3 20: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沉管隧道及其施工方法;其包括下层配重预制块、上层配重预制块以及被卡设嵌套在下层预制配重块与上层配重预制块之间的圆筒状的隧道支撑管路,所述隧道支撑管路由多根内部中空的隧道沉管通过端部的第一法兰盘首尾贯通连接而成,所述下层配重预制块与上层配重预制块内部分别对称设有内凹的用于卡设隧道沉管的沉管卡槽;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沉管隧道,结构简单可靠,其能够在水面上进行对接连接,施工方便,施工周期短,成本低。

A Kind of Immersed Tube Tunnel and Its Construction Method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n immersed tube tunnel and its construction method, which comprises a lower counterweight prefabricated block, an upper counterweight prefabricated block and a cylindrical tunnel supporting pipeline embedded between the lower precast counterweight block and the upper counterweight prefabricated block. The tunnel supporting pipeline routes a plurality of hollow tunnel immersed tubes through the first flange head and tail of the end, and the lower layer is connected through the first flange head and tail of the end. The inner of the counterweight prefabricated block and the upper counterweight prefabricated block are symmetrically equipped with concave immersed pipe chutes for clamping the immersed tube of the tunnel;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n immersed tube tunnel with simple and reliable structure, which can be connected on the water surface, and has the advantages of convenient construction, short construction period and low co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沉管隧道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沉管隧道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沉管隧道已成为当前水下大型隧道工程的首选施工方式,现今的沉管隧道为多段截面呈方形的混凝土沉管在水下拼接而成;然而沉管体积庞大,混凝土表面裂缝的控制仍然是重点与难点;沉管的浮运、沉放、水下安装、锁定回填等施工工艺,需要通过专业的拖轮、专业的除淤船、专业的回填船等多种专业设备进行操作,其作业效率低、周期长、施工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沉管隧道,结构简单可靠,其能够在水面上进行对接连接,施工方便,施工周期短,成本低。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沉管隧道,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层配重预制块、上层配重预制块以及被卡设嵌套在下层预制配重块与上层配重预制块之间的圆筒状的隧道支撑管路,所述隧道支撑管路由多根内部中空的隧道沉管通过端部的第一法兰盘首尾贯通连接而成,所述下层配重预制块与上层配重预制块内部分别对称设有内凹的用于卡设隧道沉管的沉管卡槽。进一步地,所述隧道沉管上间隔设有截面呈波浪状的膨胀节。进一步地,所述隧道支撑管路为两条并排间隔平行设置且通行方向相反,所述并排相邻的两个隧道沉管之间通过第二法兰盘贯通连接有横向的逃生横管,所述逃生横管内设置有两处以上的密封逃生阀门。进一步地,所述隧道沉管靠近端部的两侧上方设置有盲板,所述盲板由多个相互铰接的折叠板组成,所述盲板未使用时叠放在隧道沉管上方凸起的容纳箱内,所述盲板背向邻近隧道沉管端部的一侧的中部和外端分别通过一钢索与容纳箱升降连接。进一步地,所述隧道沉管上方间隔设置有竖向的逃生竖管,所述逃生竖管由海面上方贯通连接至隧道沉管内部,所述逃生竖管内部靠近隧道沉管一端设置有密封通气阀门;所述逃生竖管内壁上沿轴向设置有梯子。进一步地,所述每两个相邻的竖向的逃生竖管外周环设有多块弧形的竖向延伸的围板,所述围板绕着两个相邻的竖向的逃生竖管紧密环绕一周;所述围板通过竖向穿设在其内部的钢柱固定,所述钢柱底部紧插在海底固定。进一步地,所述围板与逃生竖管内填充有砂石,所述逃生竖管上部连通有设置在海平面上的人工岛,所述人工岛设有与逃生竖管内部联通的吹风机。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法兰盘和邻近的容纳箱之间的沉管隧道内部设有缩径内凸的盲板定位环,盲板定位环内侧还间隔设有盲板挡槽,所述盲板挡槽与盲板定位环之间的轴向距离大于盲板平面展开后的厚度,所述盲板挡槽一侧的沉管隧道内壁上环设有多个用于固定压紧下落后的盲板的顶杆。进一步地,所述隧道沉管还设置有排水阀通过水泵与外部连接。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沉管隧道,其能够在水面上进行对接连接,结构简单可靠,施工方便,施工周期短,成本低。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将通过具体实施例和相关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内部结构剖视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隧道沉管内部结构剖视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隧道沉管横向连接俯视示意图;图4是图1中的A-A剖视图。标号说明:1-下层配重预制块、2-上层配重预制块、3-支撑管路、4-隧道沉管、5-第一法兰盘、6-沉管卡槽、7-膨胀节、8-第二法兰盘、9逃生横管、10-密封逃生阀门、11-盲板、12-折叠板、13-容纳箱、14-钢索、15-逃生竖管、16-密封通气阀门、17-梯子、18-围板、19-钢柱、20-砂石、21-人工岛、22-吹风机、23-盲板定位环、24-盲板挡槽、25-顶杆、26-排水阀、27-水泵。具体实施方式:一种沉管隧道,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层配重预制块1、上层配重预制块2以及被卡设嵌套在下层预制配重块与上层配重预制块之间的圆筒状的隧道支撑管路3,所述隧道支撑管路由多根内部中空的隧道沉管4通过端部的第一法兰盘5首尾贯通连接而成,所述下层配重预制块与上层配重预制块内部分别对称设有内凹的用于卡设隧道沉管的沉管卡槽6;支撑管为圆筒状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增强管路的强度和承压能力,配重块与隧道沉管可在陆上同时开工建造,建造周期大幅缩短,成本降低。一种实施例,所述隧道沉管上间隔设有截面呈波浪状的膨胀节7;膨胀节能够使隧道沉管在一定程度上弯曲形变,能够满足了施工过程中各种不同的路线铺设需求,而且当水下隧道沉管遭受外力时,也能发生一定形变并保持沉管不被损毁。进一步地,所述隧道支撑管路为两条并排间隔平行设置且通行方向相反,所述并排相邻的两个隧道沉管之间通过第二法兰盘8贯通连接有横向的逃生横管9,所述逃生横管内设置有两处以上的密封逃生阀门10;逃生横管能够提升隧道的安全性,当险情发生时,能够方便人员设备快速转移到安全的的位置,两处以上的密封逃生阀门能够保证险情发生时设备或人员进出时的密封性,提升安全性,当人员进出逃生横管时,按照行进方向交替打开和关闭密封阀门,始终保持有一处阀门处于关闭状态,保证逃生横管的密封性。进一步地,所述隧道沉管靠近端部的两侧上方设置有盲板11,所述盲板由多个相互铰接的折叠板12组成,所述盲板未使用时叠放在隧道沉管上方凸起的容纳箱13内,所述盲板背向邻近隧道沉管端部的一侧的中部和外端分别通过一钢索14与容纳箱升降连接;盲板能够有效地将每根隧道沉管隔离开来,当险情发生时,将事发位置的隧道沉管两端的盲板放置下来固定住,即可将事发位置的危险区域与其他的安全区域隔离开来,提升安全性,设备人员可由逃生横管进出从而转移位置,提升生存性和安全性;钢索另一端可连接升降装置(如电机、连杆、气缸等)用来控制竖直方向的移动,未使用时,中部和外端均被钢索提拉升至上方的容纳箱中;外部发生险情(某段坍塌、泄漏)时,升降装置先将盲板外端下移至一段距离后再连同中部一起下移,使盲板处于竖向展开状态。进一步地,所述隧道沉管上方间隔设置有竖向的逃生竖管15,所述逃生竖管由海面上方贯通连接至隧道沉管内部,所述逃生竖管内部靠近隧道沉管一端设置有密封通气阀门16;所述逃生竖管内壁上沿轴向设置有梯子17;逃生竖管在可在险情发生时,帮助人员快速撤离至隧道外部海面上,梯子能够方便人员进出爬行,逃生竖管也可在平时用作人员或设备进出使用,方便检修作业等,平时还能够提升隧道内的空气流通性,提高舒适度。一种实施例,所述每两个相邻的竖向的逃生竖管外周环设有多块弧形的竖向延伸的围板18,所述围板绕着两个相邻的竖向的逃生竖管紧密环绕一周;所述围板通过竖向穿设在其内部的钢柱19固定,所述钢柱底部紧插在海底固定。一种实施例,所述围板与逃生竖管内填充有砂石20,所述逃生竖管上部连通有设置在海平面上的人工岛21,所述人工岛设有与逃生竖管内部联通的吹风机22;钢柱用来固定围板,围板与逃生竖管之内的砂石能够固定逃生竖管的位置也能够为整个设备增重,增加稳定性,砂石可流动形状不固定,当整个逃生竖管受外力形变时,砂石也能去调整适应贴合逃生竖管的形状,减少对逃生竖管造成损坏;人工岛可为人员提供停留歇息使用,吹风机能够提升隧道内部空气流通效率。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法兰盘和邻近的容纳箱之间的沉管隧道内部设有缩径内凸的盲板定位环23,盲板定位环内侧还间隔设有盲板挡槽24,所述盲板挡槽与盲板定位环之间的轴向距离大于盲板平面展开后的厚度,所述盲板挡槽一侧的沉管隧道内壁上环设有多个用于固定压紧下落后的盲板的顶杆25;盲板定位环与盲板挡槽将盲板卡设于其中,用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沉管隧道,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层配重预制块、上层配重预制块以及被卡设嵌套在下层预制配重块与上层配重预制块之间的圆筒状的隧道支撑管路,所述隧道支撑管路由多根内部中空的隧道沉管通过端部的第一法兰盘首尾贯通连接而成,所述下层配重预制块与上层配重预制块内部分别对称设有内凹的用于卡设隧道沉管的沉管卡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沉管隧道,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层配重预制块、上层配重预制块以及被卡设嵌套在下层预制配重块与上层配重预制块之间的圆筒状的隧道支撑管路,所述隧道支撑管路由多根内部中空的隧道沉管通过端部的第一法兰盘首尾贯通连接而成,所述下层配重预制块与上层配重预制块内部分别对称设有内凹的用于卡设隧道沉管的沉管卡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沉管隧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隧道沉管上间隔设有截面呈波浪状的膨胀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沉管隧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隧道支撑管路为两条并排间隔平行设置且通行方向相反,所述并排相邻的两个隧道沉管之间通过第二法兰盘贯通连接有横向的逃生横管,所述逃生横管内设置有两处以上的密封逃生阀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沉管隧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隧道沉管靠近端部的两侧上方设置有盲板,所述盲板由多个相互铰接的折叠板组成,所述盲板未使用时叠放在隧道沉管上方凸起的容纳箱内,所述盲板背向邻近隧道沉管端部的一侧的中部和外端分别通过一钢索与容纳箱升降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沉管隧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隧道沉管上方间隔设置有竖向的逃生竖管,所述逃生竖管由海面上方贯通连接至隧道沉管内部,所述逃生竖管内部靠近隧道沉管一端设置有密封通气阀门;所述逃生竖管内壁上沿轴向设置有梯子。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沉管隧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两个相邻的竖向的逃生竖管外周环设有多块弧形的竖向延伸的围板,所述围板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城
申请(专利权)人:林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