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真石漆墙体防潮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334930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3 20: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真石漆墙体防潮结构,属于园林工程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如下,包括墙体,所述墙体底部设有防水基层,所述墙体底部固定连接有截面为U形的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伸入到防水基层内,所述防水基层位于固定块内下端的位置为中空的结构,所述固定块与防水基层底部之间固定有多个支撑杆,每个所述支撑杆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多个凸块,位于支撑杆上下两端的每个所述凸块分别固定连接在固定块和防水基层底部,这样可防止地底的水分从墙体与地面连接的位置渗透到墙体内而使墙体变的潮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真石漆墙体防潮结构
本技术涉及园林工程
,特别涉及一种真石漆墙体防潮结构。
技术介绍
现代园林设计中为了提高园林中的美观度和园林的真实性,一般都会在园林中的一些墙体上涂抹真石漆,利用真石漆可增加墙体的真实性,使园林内的景致被观赏起来更加自然美观。现在对园林进行维护时需要经常对园林内的植物进行浇水处理,会有大部分的水会渗透到园林的地下,其中有一部分水分会从墙体与地面连接的位置渗透进入到墙体内,从而使墙体变的比较潮湿,墙体在潮湿时间较长时易使真石漆从轻体上脱落下来,从而影响园林中的美观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真石漆墙体防潮结构,其具有防止地底的水分从墙体与地面连接的位置渗透到墙体内而使墙体变的潮湿的优点。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真石漆墙体防潮结构,包括墙体,所述墙体底部设有防水基层,所述墙体底部固定连接有截面为U形的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伸入到防水基层内,所述防水基层位于固定块内下端的位置为中空的结构,所述固定块与防水基层底部之间固定有多个支撑杆,每个所述支撑杆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多个凸块,位于支撑杆上下两端的每个所述凸块分别固定连接在固定块和防水基层底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防水基层的设置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地底的水分渗透到墙体内,在有水分透过防水基层后,由于固定块与防水基层之间有一定的空隙,水分不能直接移动到固定块上而渗透到墙体内,从而防止水分进入到墙体使墙体变得潮湿;另外支撑和凸块的设置可更加稳定的将墙体固定在防水基层上方。进一步的,所述防水基层位于固定块两侧的位置分别设有导热片,所述导热片的一端伸入到防水基层并抵接到支撑杆上,导热片的另一端贯穿防水基层并延伸到地面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导热片的设置,当阳关照射到导热片上后,可将热量通过导热片输入到防水基层内,从而可对防水基层内的水分有一个烘干的作用,避免防水基层内过于潮湿,另外导热片的一端抵接到支撑杆上,可对支撑杆上的水分进行烘干,进一步防止水分通过支撑杆进入到固定块而渗透到墙体内。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块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多个向固定块两侧倾斜的定位杆,每个所述定位杆分别伸入到防水基层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定位杆的设置可增强固定块与防水基层之间的结构强度,使固定块与防水基层之间固定的更加稳定。进一步的,所述凸块为圆台状的结构,每个所述凸块面积较小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支撑杆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这样使墙体大部分向下的压力通过凸台集中到支撑杆,且通过支撑缸将力分散到支撑杆下端的凸台上而扩散到防水基层底部,从而使墙体更加稳定的被固定在防水基层上方。进一步的,所述防水基层的底面上固定连接有多个立柱,每个所述立柱的底端为锥形的结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立柱的设置,可使防水基层更加稳定的固定在地底,另外由于立柱底部锥形的结构,使立柱的底部比较尖锐,避免一些鼠虫对防水基层进行啃咬而将防水基层损坏。进一步的,所述墙体底端固定连接有横向的加强杆,每个所述加强杆分别贯穿墙体并伸入到固定块的两侧壁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加强杆的设置,可使固定块更加稳定的固定在墙体的底端,进一步避免固定块从墙体上掉落下去。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块的侧壁和底部分别固定贴合有防水膜。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防水膜的设置可进一步防止水分进入到固定块内而渗透到墙体内。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防水基层、固定块等结构的设置,可在一定程度上放置水分从墙体与地面连接的位置渗透进去;2、通过导热片的设置,可将热量传递到防水基层中而防止防水基层中过于潮湿。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施例的剖视图。图中,1、墙体;2、防水基层;21、固定块;22、支撑杆;23、凸块;3、导热片;4、定位杆;5、立柱;6、加强杆。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一种真石漆墙体1防潮结构,如图1、2所示,包括墙体1,在墙体1底部设有防水基层2,其中在墙体1底部固定连接有截面为U形的固定块21,固定块21的底端伸入到防水基层2内,在防水基层2位于固定块21内下端的位置为中空的结构,在固定块21的底端与防水基层2底部之间固定有多个支撑杆22,每个支撑杆22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凸块23,每个凸块23呈圆台状的结构,且凸块23截面积较小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支撑杆22上,另外每个凸块23在支撑杆22上下两端的凸块23分别固定连接在固定块21和防水基层2的底部,这样可将墙体1稳定的固定在防水基层2上,利用防水基层2可阻挡一些水分进入到墙体1内部,同时在防水基层2内位于固定块21的位置设置的空隙,避免墙体1底部与防水基层2接触,进一步避免水从地面上渗透到墙体1内。如图2所示,其中每个凸块23为圆台状的结构,每个凸块23面积较小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支撑杆22上,这样可使墙体1的向下的压力通过凸块23集中到支撑杆22上,并通过支撑杆22下端的凸台分散的防水基层2上,从而可更加稳定的将墙体1固定在防水基层2上。如图2所示,在防水基层2位于固定块21两侧的位置分别设有导热片3,每个导热片3的一端伸入到防水基层2并抵接到支撑杆22上,另一端贯穿防水基层2并延伸到地面上,在当太阳照射到导热片3上后,通过导热片3会将一部分热量导入防水基层2内,避免防水基层2内过于潮湿而产生较多的水分。如图2所示,在固定块21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多个向固定块21两侧倾斜的定位杆4,且每个定位杆4分别伸入到防水基层2中并固定在防水基层2内,这样可进一步对墙体1形成支撑,使墙体1更稳定的固定在防水基层2上。在防水基层2的底面上固定连接有多个立柱5,在每个立柱5伸入到地面内后可进一步稳定的将防水基层2固定在地底;另外每个立柱5的底端为锥形的结构,这样使防水基层2底端形成有类似尖刺的结构,可避免一些鼠虫对防水基层2的底部进行啃食而对防水基层2造成一定的损坏。如图2所示,在墙体1与固定块21之间设有多个横向的加强杆6,每个加强杆6的两端贯穿墙体1并固定连接在固定块21的两侧内,这样可使墙体1稳定的固定在固定块21上。另外固定块21的侧壁和底部分别固定贴合有防水膜,利用防水膜的设置可进一步避免有水分渗透到墙体1内。具体实施过程:如图2所示,当有较多的水渗透到防水基层2的位置上后,利用防水基层2可进一步防止水分进入到墙体1内。当有部分的水分通过防水基层2进入到固定块21与防水基层2之间的位置上后,由于防水基层2与固定之间的空隙,从而不会使水分直接进入到固定块21上并进入到墙体1内而使墙体1变得潮湿。另外在阳光照射到导热片3上而使导热片3发热时,会使一些热量通过导热片3进入到防水基层2内,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防水基层2内过于潮湿,另外导热片3抵接在支撑杆22上,在将热量传递到支撑杆22上后可使支撑杆22上的水分被烘干,进一步避免水分通过支撑杆22进入到固定块21上而进入到墙体1内。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真石漆墙体防潮结构,包括墙体(1),其特征是:所述墙体(1)底部设有防水基层(2),所述墙体(1)底部固定连接有截面为U形的固定块(21),所述固定块(21)伸入到防水基层(2)内,所述防水基层(2)位于固定块(21)内下端的位置为中空的结构,所述固定块(21)与防水基层(2)底部之间固定有多个支撑杆(22),每个所述支撑杆(22)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多个凸块(23),位于支撑杆(22)上下两端的每个所述凸块(23)分别固定连接在固定块(21)和防水基层(2)底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真石漆墙体防潮结构,包括墙体(1),其特征是:所述墙体(1)底部设有防水基层(2),所述墙体(1)底部固定连接有截面为U形的固定块(21),所述固定块(21)伸入到防水基层(2)内,所述防水基层(2)位于固定块(21)内下端的位置为中空的结构,所述固定块(21)与防水基层(2)底部之间固定有多个支撑杆(22),每个所述支撑杆(22)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多个凸块(23),位于支撑杆(22)上下两端的每个所述凸块(23)分别固定连接在固定块(21)和防水基层(2)底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真石漆墙体防潮结构,其特征是:所述防水基层(2)位于固定块(21)两侧的位置分别设有导热片(3),所述导热片(3)的一端伸入到防水基层(2)并抵接到支撑杆(22)上,导热片(3)的另一端贯穿防水基层(2)并延伸到地面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建中魏帅赵振铎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远成景观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