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纤维增强材料编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334333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3 20: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纤维增强材料编织方法,包括放卷装置、张力装置、排列装置、编织机、收边装置和收卷装置,放卷装置位于编织机的前方,收卷装置位于编织机的后方,所述张力装置、排列装置位于放卷装置和编织机之间,其中张力装置位于放卷装置与排列装置之间,收边装置位于编织机和收卷装置之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织机钢筘、第一气动装置、键杆、切割装置和第二气动装置,其中织机钢筘位于编织机的上方,第一气动装置和键杆位于编织机的入口位置,切割装置和第二气动装置位于编织机的出口位置;编织成品经纬线分布均匀,经多次正反两面打纬强度大幅提高,性能更好,外观饱满,能够满足现代人对编织成品外观和质量的双重需求。

A Braiding Method of Fiber Reinforced Materials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braiding method of fiber reinforced material, which comprises a unwinding device, a tension device, a arranging device, a braiding machine, a side-winding device and a winding device. The unwinding device is located in front of the braiding machine, and the winding device is located behind the braiding machine. The tension device and the arranging device are located between the unwinding device and the braiding machine, in which the tension device is located between the unwinding device and the arranging device. The edge-closing device is located between the braiding machine and the winding device. It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ed of the loom, the first pneumatic device, the key rod, the cutting device and the second pneumatic device. The reed of the loom is located above the braiding machine, the first pneumatic device and the key rod are located at the entrance of the braiding machine, and the cutting device and the second pneumatic device are located at the exit of the braiding machine. The warp and weft lines are evenly distributed, the beating strength on both sides of warp and weft is greatly improved, the performance is better, and the appearance is full, which can meet the double demands of modern people on the appearance and quality of the finished produc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纤维增强材料编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编织方法的
,尤其涉及一种纤维增强材料的编织方法。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编织工艺主要针对连续纤维无捻粗纱进行编织,从而得到较为柔软的纤维编织布,其纬线的编织主要是采用传统编织工艺里的梭子;而为了得到性能更好的编织物,需要对较宽薄带状的连续纤维增强材料进行编织;但由于该薄带较宽且具有一定硬度,因此传统编织工艺的梭子就无法对其进行纬线的牵引,从而不能对该材料进行编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纤维增强材料的编织方法,编织成品经纬线分布均匀,经多次正反两面打纬强度大幅提高,性能更好,外观饱满,能够满足现代人对编织成品外观和质量的双重需求。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纤维增强材料编织方法,包括放卷装置、张力装置、排列装置、编织机、收边装置和收卷装置,放卷装置位于编织机的前方,收卷装置位于编织机的后方,所述张力装置、排列装置位于放卷装置和编织机之间,其中张力装置位于放卷装置与排列装置之间,收边装置位于编织机和收卷装置之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织机钢筘、第一气动装置、键杆、切割装置和第二气动装置,其中织机钢筘位于编织机的上方,第一气动装置和键杆位于编织机的入口位置,切割装置和第二气动装置位于编织机的出口位置;该编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一)编织上料:将纤维增强材料卷通过放卷装置放出,进入张力装置中拉伸展平,经排列装置排列后传送到编织机的入口位置;(二)布置经线:将较宽薄带状的纤维增强材料沿着经线方向放入编织机;(三)气动送纬线:启动第一气动装置,通过第一气动装置牵引步骤(一)中位于编织机的入口位置的较宽薄带状的纤维增强材料运动到键杆位置处;(四)键杆牵引:通过柔性钢条牵引键杆,使得键杆夹住较宽薄带状的纤维增强材料,将纤维增强材料拉至键杆位置;(五)交叉重叠打纬:通过启动编织机上部织机钢筘,对较宽薄带状的纤维增强材料进行交叉重叠打纬;(六)切割收边和收卷:将经过交叉重叠打纬后的纤维增强材料通过编织机出口位置处的切割装置进行切割,然后启动第二气动装置送入收边装置进行收边,最后进入收卷装置经收卷装车入库。进一步地,织机钢筘设置有电子控制器和纤维增强材料入口,电子控制器中预先设置有控制程序以控制织机钢筘打纬,纤维增强材料经纤维增强材料入口预先填冲入织机中,并随织机钢筘运动传出以补偿交叉重叠打纬造成的缝隙,所述步骤(五)中采用的交叉重叠打纬步骤具体包括:(1)第一步,将较宽薄带状的纤维增强材料预先布置四条经线,织机钢筘将较宽薄带状的纤维增强材料相应打出四条纬线与所述四条经线交叉;(2)第二步,将四条经线中的第一条提起,其余三条沉下,经织机钢筘打纬一次;(3)第三步,将四条经线中的第二条提起,其余三条沉下,经织机钢筘打纬一次;(4)第四步,翻面,将四条经线中的第三条提起,其余三条沉下,经织机钢筘打纬一次;(5)第五步,将四条经线中的第四条提起,其余三条沉下,经织机钢筘打纬一次;(6)第六步,翻面,将四条经线中的第一、三条提起,其余两条沉下,经织机钢筘打纬一次;(7)第七步,将四条经线中的第二、四条提起,其余两条沉下,经织机钢筘打纬一次;(8)第八步,翻面,将四条经线中的第一、二条提起,其余两条沉下,经织机钢筘打纬一次;(9)第九步,将四条经线中的第三、四条提起,其余两条沉下,经织机钢筘打纬一次;(10)第十步,翻面,将四条经线中的第一、四条提起,其余两条沉下,经织机钢筘打纬一次;(11)第十一步,翻面,将四条经线中的第二、三条提起,其余两条沉下,经织机钢筘打纬一次;(12)第十二步,依次重复执行上述步骤。进一步地,纤维增强材料为混合有连续纤维的增强型热塑塑料。进一步地,热塑塑料选用PP、PE、PA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进一步地,连续纤维选用无碱玻璃纤维、中碱玻璃纤维、玄武岩纤维或碳纤维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进一步地,纤维增强材料编织成品的纹路能够通过编织机进行调节。进一步地,气动装置选用电动气泵。进一步地,气动装置选用气动机。进一步地,经线和纬线数量为4的倍数。进一步地,经线设置有22条,所述纬线设置有20条。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采用织机钢筘对较宽薄带状的连续纤维增强材料,有效提高编织成品的性能和强度;(2)编织成品经纬线分布均匀,经多次正反两面打纬强度大幅提高,性能更好,外观饱满,能够满足现代人对编织成品外观和质量的双重需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纤维增强材料的编织方法的装置结构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较宽薄带状的纤维增强材料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采用纤维增强材料的编制成品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放卷装置,2.张力装置,3.排列装置,4.编织机,41.织机钢筘,42.第一气动装置,43.键杆,44.切割装置,45.第二气动装置,5.收边装置,6.收卷装置。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专利技术有关的构成。如图1-3所示,一种纤维增强材料编织方法,包括放卷装置1、张力装置2、排列装置3、编织机4、收边装置5和收卷装置6,放卷装置1位于编织机4的前方,收卷装置6位于编织机4的后方,所述张力装置2、排列装置3位于放卷装置1和编织机4之间,其中张力装置2位于放卷装置1与排列装置3之间,收边装置5位于编织机4和收卷装置6之间,还包括织机钢筘41、第一气动装置42、键杆43、切割装置44和第二气动装置45,其中织机钢筘41位于编织机4的上方,第一气动装置42和键杆43位于编织机4的入口位置,切割装置44和第二气动装置45位于编织机4的出口位置;该编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一)编织上料:将纤维增强材料卷通过放卷装置1放出,进入张力装置2中拉伸展平,经排列装置3排列后传送到编织机4的入口位置;(二)布置经线:将较宽薄带状的纤维增强材料沿着经线方向放入编织机4;(三)气动送纬线:启动第一气动装置42,通过第一气动装置42牵引步骤(一)中位于编织机4的入口位置的较宽薄带状的纤维增强材料运动到键杆43位置处;(四)键杆牵引:通过柔性钢条牵引键杆43,使得键杆43夹住较宽薄带状的纤维增强材料,将纤维增强材料拉至键杆43位置;(五)交叉重叠打纬:通过启动编织机3上部织机钢筘41,对较宽薄带状的纤维增强材料进行交叉重叠打纬;(六)切割收边和收卷:将经过交叉重叠打纬后的纤维增强材料通过编织机4出口位置处的切割装置44进行切割,然后启动第二气动装置45送入收边装置5进行收边,最后进入收卷装置6经收卷装车入库。具体地,织机钢筘设置有电子控制器和纤维增强材料入口,电子控制器中预先设置有控制程序以控制织机钢筘打纬,纤维增强材料经纤维增强材料入口预先填冲入织机中,并随织机钢筘运动传出以补偿交叉重叠打纬造成的缝隙,所述步骤(五)中采用的交叉重叠打纬步骤具体包括:(1)第一步,将较宽薄带状的纤维增强材料预先布置四条经线,织机钢筘将较宽薄带状的纤维增强材料相应打出四条纬线与所述四条经线交叉;(2)第二步,将四条经线中的第一条提起,其余三条沉下,经织机钢筘打纬一次;(3)第三步,将四条经线中的第二条提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纤维增强材料编织方法,包括放卷装置、张力装置、排列装置、编织机、收边装置和收卷装置,放卷装置位于编织机的前方,收卷装置位于编织机的后方,所述张力装置、排列装置位于放卷装置和编织机之间,其中张力装置位于放卷装置与排列装置之间,收边装置位于编织机和收卷装置之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织机钢筘、第一气动装置、键杆、切割装置和第二气动装置,其中织机钢筘位于编织机的上方,第一气动装置和键杆位于编织机的入口位置,切割装置和第二气动装置位于编织机的出口位置;该编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一)编织上料:将纤维增强材料卷通过放卷装置放出,进入张力装置中拉伸展平,经排列装置排列后传送到编织机的入口位置;(二)布置经线:将较宽薄带状的纤维增强材料沿着经线方向放入编织机;(三)气动送纬线:启动第一气动装置,通过第一气动装置牵引步骤(一)中位于编织机的入口位置的较宽薄带状的纤维增强材料运动到键杆位置处;(四)键杆牵引:通过柔性钢条牵引键杆,使得键杆夹住较宽薄带状的纤维增强材料,将纤维增强材料拉至键杆位置;(五)交叉重叠打纬:通过启动编织机上部织机钢筘,对较宽薄带状的纤维增强材料进行交叉重叠打纬;(六)切割收边和收卷:将经过交叉重叠打纬后的纤维增强材料通过编织机出口位置处的切割装置进行切割,然后启动第二气动装置送入收边装置进行收边,最后进入收卷装置经收卷装车入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纤维增强材料编织方法,包括放卷装置、张力装置、排列装置、编织机、收边装置和收卷装置,放卷装置位于编织机的前方,收卷装置位于编织机的后方,所述张力装置、排列装置位于放卷装置和编织机之间,其中张力装置位于放卷装置与排列装置之间,收边装置位于编织机和收卷装置之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织机钢筘、第一气动装置、键杆、切割装置和第二气动装置,其中织机钢筘位于编织机的上方,第一气动装置和键杆位于编织机的入口位置,切割装置和第二气动装置位于编织机的出口位置;该编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一)编织上料:将纤维增强材料卷通过放卷装置放出,进入张力装置中拉伸展平,经排列装置排列后传送到编织机的入口位置;(二)布置经线:将较宽薄带状的纤维增强材料沿着经线方向放入编织机;(三)气动送纬线:启动第一气动装置,通过第一气动装置牵引步骤(一)中位于编织机的入口位置的较宽薄带状的纤维增强材料运动到键杆位置处;(四)键杆牵引:通过柔性钢条牵引键杆,使得键杆夹住较宽薄带状的纤维增强材料,将纤维增强材料拉至键杆位置;(五)交叉重叠打纬:通过启动编织机上部织机钢筘,对较宽薄带状的纤维增强材料进行交叉重叠打纬;(六)切割收边和收卷:将经过交叉重叠打纬后的纤维增强材料通过编织机出口位置处的切割装置进行切割,然后启动第二气动装置送入收边装置进行收边,最后进入收卷装置经收卷装车入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织机钢筘设置有电子控制器和纤维增强材料入口,电子控制器中预先设置有控制程序以控制织机钢筘打纬,纤维增强材料经纤维增强材料入口预先填冲入织机中,并随织机钢筘运动传出以补偿交叉重叠打纬造成的缝隙,所述步骤(五)中采用的交叉重叠打纬步骤具体包括:(1)第一步,将较宽薄带状的纤维增强材料预先布置四条经线,织机钢筘将较宽薄带状的纤维增强材料相应打出四条纬线与所述四条经线交叉;(2)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志宏
申请(专利权)人:句容市百事特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