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钢板组合梁与支座的安装栓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的下底板与浇筑于盖梁上的一支座垫石通过螺栓连接,所述支座垫石上的栓接孔直径为螺栓直径的1~1.5倍,所述支座旁设置有与所述支座同高度的临时支墩,所述临时支墩上表面还加盖有临时钢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通过将支座垫石上的栓接孔直径设置为比螺栓直径大1~1.5倍,同时在支座旁设置比支座高出一个临时钢板的厚度的临时支墩,使得钢板组合梁在与支座的安装栓接过程中在水平以及竖直方向上留有一定的位移空间,方便现场吊装施工,节约时间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板组合梁与支座的安装栓接结构
本技术涉及桥梁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钢板组合梁与支座的安装栓接结构。
技术介绍
钢板组合梁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桥梁上部结构形式。根据桥梁结构的特征,其两端必须设置永久支座。由于钢板组合梁高度相对其宽度较高,出于其结构稳定及抗震需要,钢板组合梁与支座、支座与盖梁间的连接,必须通过螺栓连接。由于钢板组合梁是事先预制的,支座预先设置在盖梁上,然后通过对钢板组合梁吊装,要求平稳地安装在支座上。但钢板组合梁与支座上的螺丝孔在5m以上高度的对接安装要求极高,特别是在空中,起重设备吊着约几十吨重的钢板组合梁,精确定位其两端共计4×2=8个螺丝孔是极其困难的。若永久支座通过事先与钢板组合梁结合在一起参与吊装,由于两端共计8个螺丝悬在空中,一旦遇(碰)到障碍物,将产生非常可怕的安全事故,况且在空中将8个螺丝对准预留孔也是极其困难的,对作业安全及进度影响较大。为此,在确保安装质量的前提下,且在不改变现有的施工工艺条件下实现安全、快速施工,是本领域施工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钢板组合梁与支座的安装栓接结构,通过在浇筑于盖梁上的支座垫石上开设比螺栓直径大1~1.5倍的栓接孔,并在支座旁设置与支座高度相同的临时支墩,在临时支墩上加盖一定厚度的临时钢板,使得钢板组合梁在与支座的安装栓接过程中在水平以及竖直方向上留有一定的位移空间,方便现场吊装施工。本技术目的实现由以下技术方案完成:一种钢板组合梁与支座的安装栓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的下底板与浇筑于盖梁上的一支座垫石通过螺栓连接,所述支座垫石上的栓接孔直径为螺栓直径的1~1.5倍,所述支座旁设置有与所述支座上表面同高度的临时支墩,所述临时支墩上表面还加盖有临时钢板。所述支座的上顶板以及所述钢板组合梁下表面对应开设有若干预留孔。所述支座为球钢支座。每个所述支座旁设置两个所述临时支墩。所述临时钢板的厚度为1-2cm。所述栓接孔的数量为4个,且呈矩形分布。所述上顶板以及所述钢板组合梁上的所述预留孔的数量均为4个,且呈矩形分布。本技术的优点是:结构设计合理,简单且便于现场操作,不改变原施工特别是梁体安装的现有模式以及作业人员的操作习惯,杜绝了安全隐患,实现简便、安全、快速且安装质量有保证的梁体安装作业方式,有效降低了施工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钢板组合梁与支座间的安装栓接结构纵向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钢板组合梁与支座间的安装栓接结构横向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支座的横向截面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支座的纵向截面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钢板组合梁与支座通过上连接套筒连接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中支座与支座垫石连接部位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中上连接套筒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支座垫石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的特征及其它相关特征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便于同行业技术人员的理解:如图1-8,图中标记1-16分别为:钢板组合梁1、盖梁2、支座3、支座垫石4、混凝土横梁5、钢梁底板6、临时支墩7、临时钢板8、上连接套筒9、上螺栓10、上顶板11、下连接套筒12、下连接螺栓13、下底板14、栓接孔15、环氧砂浆16。实施例:如图1-8所示,本实施例具体涉及一种钢板组合梁与支座的安装栓接结构,该结构通过在浇筑于盖梁2上的支座垫石4上开设比下连接螺栓13直径大1~1.5倍的栓接孔15,并在支座3旁设置与支座3高度相同的临时支墩7,在临时支墩7上加盖一定厚度的临时钢板8,使得钢板组合梁1在与支座3的安装栓接过程中在水平以及竖直方向上留有一定的位移空间,方便现场吊装施工。如图1-8所示,钢板组合梁1需要安装于盖梁2上,出于结构稳定以及抗震需要,两者之间需通过支座3并以栓接的形式固定连接。由此,在盖梁2的上表面间隔浇筑有若干支座垫石4,支座垫石4呈正方体状,其上表面开设有若干栓接孔15,本实施例中具体开设4个呈矩形分布的栓接孔15;在每个支座垫石4的正上方设置均设置有一个支座3,本实施例中支座3具体选用球钢支座,球钢支座结构更加合理,性能更加可靠,使用寿命更长,地震时,刚性抗震措施和柔性减振措施同时发生作用,以抵御巨大的地震输入能量,这样既能保证桥梁上、下结构合理相对位移,减小地震力的放大系数,又使结构保持统一性,可抵御8-11度地震,对高烈度地震区尤其直下型地震区的工程结构有良好的抗震减振作用;支座3包括上顶板11和下底板14,下底板14对应于支座垫石4上的栓接孔15的位置处开设有相同数量的栓接孔15,支座3与支座垫石4之间通过在对应开设的栓接孔15内设置下连接套筒12,并在下连接套筒12内安装下连接螺栓13实现栓接,其中支座垫石4上的栓接孔15的直径比下连接螺栓13的直径大1~1.5倍,而下连接螺栓13则与支座3的下底板14上的栓接孔15刚好紧固,从而使得下连接螺栓13在支座垫石4上的栓接孔15内具有0.5倍下连接螺栓13直径的水平移动距离量。在支座3的上顶板11上还开设有若干预留孔,而钢板组合梁1的下表面对应于上顶板11上的预留孔的位置处则开设有同样数量的预留孔,在钢板组合梁1吊装至支座3上方时两者通过开设的预留孔进行精确定位。在支座3旁还设置有与支座3上表面同高度的临时支墩7,本实施例中在每个支座3旁设置两个临时支墩7,临时支墩7上表面还加盖了具有一定厚度的临时钢板8,使得临时支墩7与临时钢板8组成的临时支撑比支座3高出一个临时钢板8厚度的高度,从而使得钢板组合梁1吊装至支座3时先由临时支墩7与临时钢板8起支撑作用,而支座3则具有竖直方向上一个临时钢板8厚度的竖直移动量,方便支座3与钢板组合梁1栓接时两者之间的精确定位,本实施例中具体选用1cm厚度的临时钢板8,也即支座3具有1cm的竖直移动量。如图1-8所示,本实施例中钢板组合梁与支座的安装栓接结构的具体施工过程包括以下步骤:(1)按照设计要求,在盖梁2上浇筑支座3的支座垫石4,并在支座垫石4上预留比下连接螺栓13直径大1~1.5倍的栓接孔15;(2)将支座3放置在支座垫石4上,在两者对应的栓接孔15内安装下连接套筒12,并将下连接螺栓旋入栓接孔15内,使其与支座3的下底板14紧固为一体,而下连接螺栓在支座垫石4的栓接孔15内的部分则有0.5倍下连接螺栓13直径的水平移动距离量;(3)根据工程需求,按照每片钢板组合梁1设置两个临时支墩7,临时支墩7的高度按照该处的设计高程加工,使其与支座3的上表面同一高度,并在临时支墩7上表面加盖1cm厚度的临时钢板8,使支座3具有1cm的竖直移动量,然后临时搁置在已经施工好的盖梁2上,并使其与钢板组合梁1的轴线对齐;(4)按照步骤(1)-(3)分别完成各组支座垫石4以及临时支墩7的加工制作;(5)按照设计要求吊装钢板组合梁1,使其临时搁置在临时支墩7与临时钢板8组成的临时支撑上;(6)利用支座3具有的0.5倍下连接螺栓13直径的水平移动距离量以及1cm的竖直移动量整体微调支座3,使钢板组合梁1上的预留孔对准支座3的上顶板11的预留孔,直至钢板组合梁1与支座3的上顶板11的所有对应预留孔对齐,然后在预留孔内安装上连接套筒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板组合梁与支座的安装栓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的下底板与浇筑于盖梁上的一支座垫石通过螺栓连接,所述支座垫石上的栓接孔直径为螺栓直径的1~1.5倍,所述支座旁设置有与所述支座上表面同高度的临时支墩,所述临时支墩上表面还加盖有临时钢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板组合梁与支座的安装栓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的下底板与浇筑于盖梁上的一支座垫石通过螺栓连接,所述支座垫石上的栓接孔直径为螺栓直径的1~1.5倍,所述支座旁设置有与所述支座上表面同高度的临时支墩,所述临时支墩上表面还加盖有临时钢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板组合梁与支座的安装栓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的上顶板以及所述钢板组合梁下表面对应开设有若干预留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板组合梁与支座的安装栓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为球钢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立生,叶智勇,赵国强,徐伟忠,黄志巍,张利均,张春喜,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城建市政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