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施工用的节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33296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3 20: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施工用的节水装置,其结构包括支撑板、连接管、排水管、第一水泵、按钮、箱体、控制器、进水管、电源导线、过滤净化装置和反应沉淀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建筑施工用的节水装置,其有益效果为,为解决不能将废水中的杂质颗粒进行沉淀过滤,导致废水中杂质过多的问题,通过设置有反应沉淀装置,首先通过支撑管与外接沉淀药剂管进行连接,接下来沉淀药剂通过支撑管输送至水管内,接下来通过喷头喷出,沉淀药剂与废水进行反应沉淀,最后沉淀物通过沉淀斗排放至收集箱内部,其中翼片隔板起到使沉淀物能够平稳的沉淀的作用,达到了能够对废水中的杂质颗粒进行沉淀过滤,使废水中没有杂质残留的有益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施工用的节水装置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建筑施工用的节水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在建筑施工现场,用水量非常大,很多水在使用后就直接排放掉,造成较大的浪费,且施工现场可以积聚很多的雨水,这些雨水的利用率很低;另外,部分生活中的废水清洁度较高,若直接排放会造成较大的水资源浪费,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建筑施工用的节水装置也得到了技术改进,但是现有技术对排放的废水净化效果差,导致影响后续的建筑施工用水,不能将废水中的杂质颗粒进行沉淀过滤,导致废水中杂质过多。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建筑施工用的节水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对排放的废水净化效果差,导致影响后续的建筑施工用水,不能将废水中的杂质颗粒进行沉淀过滤,导致废水中杂质过多的问题,达到了增加对排放的废水净化效果,使后续的建筑施工用水能够正常使用,能够对废水中的杂质颗粒进行沉淀过滤,使废水中没有杂质残留的有益效果。(二)技术方案本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建筑施工用的节水装置,包括支撑板、连接管、排水管、第一水泵、按钮、箱体、控制器、进水管、电源导线、过滤净化装置和反应沉淀装置,所述连接管左端后侧与支撑板前端右侧进行插接,所述第一水泵后端通过垫片与支撑板前端右侧进行焊接,所述连接管右端与第一水泵左端进行插接,所述排水管左端与第一水泵右端进行插接,所述箱体底部与支撑板顶部相焊接,所述过滤净化装置安装于箱体内部右端,所述控制器位于箱体前端右侧,并且与箱体前端右侧进行焊接,所述按钮后端与控制器前端中部进行插接,所述反应沉淀装置安装于箱体内部左端,所述进水管后端与箱体前端左侧进行插接,所述电源导线右端与控制器左端中部进行插接,所述过滤净化装置包括外壳、RO反渗透膜、第二水泵、导管、活性炭纤维层和UV紫外线光解灯,所述外壳安装于箱体内部右端,所述第二水泵下端通过垫片与外壳内部左下端进行焊接,所述导管右端与第二水泵左端相插接,所述活性炭纤维层位于外壳内部中间,并且与外壳内部中间相粘接,所述RO反渗透膜安装于外壳内部右端,所述UV紫外线光解灯上端通过垫片与外壳内部右上端进行焊接,所述反应沉淀装置包括保护框、喷头、支撑管、水管、沉淀斗、收集箱和翼片隔板,所述保护框安装于箱体内部左端,所述支撑管左端嵌入于保护框左上端,并且与保护框左上端相插接,所述水管上端与支撑管下端相插接,所述喷头位于水管下端右侧,并且与水管下端右侧进行插接,所述翼片隔板下端与保护框内部右下端进行粘接,所述收集箱安装于保护框下端中部,所述沉淀斗上端与保护框下端左侧相插接,所述第一水泵、按钮、第二水泵和UV紫外线光解灯均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通过电源导线与外接电源电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水泵和第二水泵上端均设置有条形散热片,并且散热片均沿第一水泵和第二水泵外表面均匀分布,利于对第一水泵和第二水泵进行散热,防止第一水泵和第二水泵过热。进一步的,所述喷头的数量大于2个,并且沿水管下端水平方向均匀分布,利于起到喷洒作用,并且增加喷洒效率。进一步的,所述翼片隔板共设置有四个,并且沿保护框内部下端水平方向均匀分布,利于起到对沉淀物进行平稳沉淀的作用。进一步的,所述UV紫外线光解灯共设置有两个,并且沿外壳上端左右两侧均匀分布,利于起到除臭作用,并且增加除臭效率。进一步的,所述进水管前端设置有连接法兰,并且法兰后端与进水管相焊接,利于对进水管进行连接固定。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器上端共设置有五个按钮,并且按钮上端均设置有防水套,利于操作者操作,并且起到防水作用。进一步的,所述UV紫外线光解灯为GPH1148T5VH系列,除臭效果优良。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水泵和第二水泵均为QSH系列,使用寿命长,并且耗能低。三)有益效果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为解决排放的废水净化效果差,导致影响后续的建筑施工用水的问题,通过设置有过滤净化装置,第二水泵得电进行工作,将防御沉淀后的废水通过导管吸收进入到外壳内部,同时UV紫外线光解灯得电辐射出高能高臭氧UV紫外线光束,改变水中恶臭气体的分子链结构,使有机或无机高分子恶臭化合物分子链,在高能紫外线光束照射下,降解转变成低分子化合物,如氧和水等,然后水通过RO反渗透膜,RO反渗透膜能将水中的无机离子、细菌、病毒、有机物及胶体等杂质去除,接下来水通过活性炭纤维层,活性炭纤维层能够对水中的细小颗粒物和杂质进行吸附,达到了增加对排放的废水净化效果,使后续的建筑施工用水能够正常使用的有益效果。2)、为解决不能将废水中的杂质颗粒进行沉淀过滤,导致废水中杂质过多的问题,通过设置有反应沉淀装置,首先通过支撑管与外接沉淀药剂管进行连接,接下来沉淀药剂通过支撑管输送至水管内,接下来通过喷头喷出,沉淀药剂与废水进行反应沉淀,最后沉淀物通过沉淀斗排放至收集箱内部,其中翼片隔板起到使沉淀物能够平稳的沉淀的作用,达到了能够对废水中的杂质颗粒进行沉淀过滤,使废水中没有杂质残留的有益效果。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过滤净化装置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反应沉淀装置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电路连接示意图。图中:支撑板-1、连接管-2、排水管-3、第一水泵-4、按钮-5、箱体-6、过滤净化装置-7、控制器-8、反应沉淀装置-9、进水管-10、电源导线-11、外壳-701、RO反渗透膜-702、第二水泵-703、导管-704、活性炭纤维层-705、UV紫外线光解灯-706、保护框-901、喷头-902、支撑管-903、水管-904、沉淀斗-905、收集箱-906、翼片隔板-907。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方案中:过滤净化装置7、反应沉淀装置9、外壳701、RO反渗透膜702、第二水泵703、导管704、活性炭纤维层705、UV紫外线光解灯706、保护框901、喷头902、支撑管903、水管904、沉淀斗905、收集箱906和翼片隔板907为本技术含有实质创新性构件。支撑板1、连接管2、排水管3、第一水泵4、按钮5、箱体6、控制器8、进水管10和电源导线11为实现本技术技术方案必不可少的连接性构件。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2、图3与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建筑施工用的节水装置:包括支撑板1、连接管2、排水管3、第一水泵4、按钮5、箱体6、控制器8、进水管10、电源导线11、过滤净化装置7和反应沉淀装置9,连接管2左端后侧与支撑板1前端右侧进行插接,第一水泵4后端通过垫片与支撑板1前端右侧进行焊接,连接管2右端与第一水泵4左端进行插接,排水管3左端与第一水泵4右端进行插接,箱体6底部与支撑板1顶部相焊接,过滤净化装置7安装于箱体6内部右端,控制器8位于箱体6前端右侧,并且与箱体6前端右侧进行焊接,按钮5后端与控制器8前端中部进行插接,反应沉淀装置9安装于箱体6内部左端,进水管10后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施工用的节水装置,包括支撑板(1)、连接管(2)、排水管(3)、第一水泵(4)、按钮(5)、箱体(6)、控制器(8)、进水管(10)和电源导线(1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过滤净化装置(7)和反应沉淀装置(9),所述连接管(2)左端后侧与支撑板(1)前端右侧进行插接,所述第一水泵(4)后端通过垫片与支撑板(1)前端右侧进行焊接,所述连接管(2)右端与第一水泵(4)左端进行插接,所述排水管(3)左端与第一水泵(4)右端进行插接,所述箱体(6)底部与支撑板(1)顶部相焊接,所述过滤净化装置(7)安装于箱体(6)内部右端,所述控制器(8)位于箱体(6)前端右侧,并且与箱体(6)前端右侧进行焊接,所述按钮(5)后端与控制器(8)前端中部进行插接,所述反应沉淀装置(9)安装于箱体(6)内部左端,所述进水管(10)后端与箱体(6)前端左侧进行插接,所述电源导线(11)右端与控制器(8)左端中部进行插接,所述过滤净化装置(7)包括外壳(701)、RO反渗透膜(702)、第二水泵(703)、导管(704)、活性炭纤维层(705)和UV紫外线光解灯(706),所述外壳(701)安装于箱体(6)内部右端,所述第二水泵(703)下端通过垫片与外壳(701)内部左下端进行焊接,所述导管(704)右端与第二水泵(703)左端相插接,所述活性炭纤维层(705)位于外壳(701)内部中间,并且与外壳(701)内部中间相粘接,所述RO反渗透膜(702)安装于外壳(701)内部右端,所述UV紫外线光解灯(706)上端通过垫片与外壳(701)内部右上端进行焊接,所述反应沉淀装置(9)包括保护框(901)、喷头(902)、支撑管(903)、水管(904)、沉淀斗(905)、收集箱(906)和翼片隔板(907),所述保护框(901)安装于箱体(6)内部左端,所述支撑管(903)左端嵌入于保护框(901)左上端,并且与保护框(901)左上端相插接,所述水管(904)上端与支撑管(903)下端相插接,所述喷头(902)位于水管(904)下端右侧,并且与水管(904)下端右侧进行插接,所述翼片隔板(907)下端与保护框(901)内部右下端进行粘接,所述收集箱(906)安装于保护框(901)下端中部,所述沉淀斗(905)上端与保护框(901)下端左侧相插接,所述第一水泵(4)、按钮(5)、第二水泵(703)和UV紫外线光解灯(706)均与控制器(8)电连接,所述控制器(8)通过电源导线(11)与外接电源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施工用的节水装置,包括支撑板(1)、连接管(2)、排水管(3)、第一水泵(4)、按钮(5)、箱体(6)、控制器(8)、进水管(10)和电源导线(1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过滤净化装置(7)和反应沉淀装置(9),所述连接管(2)左端后侧与支撑板(1)前端右侧进行插接,所述第一水泵(4)后端通过垫片与支撑板(1)前端右侧进行焊接,所述连接管(2)右端与第一水泵(4)左端进行插接,所述排水管(3)左端与第一水泵(4)右端进行插接,所述箱体(6)底部与支撑板(1)顶部相焊接,所述过滤净化装置(7)安装于箱体(6)内部右端,所述控制器(8)位于箱体(6)前端右侧,并且与箱体(6)前端右侧进行焊接,所述按钮(5)后端与控制器(8)前端中部进行插接,所述反应沉淀装置(9)安装于箱体(6)内部左端,所述进水管(10)后端与箱体(6)前端左侧进行插接,所述电源导线(11)右端与控制器(8)左端中部进行插接,所述过滤净化装置(7)包括外壳(701)、RO反渗透膜(702)、第二水泵(703)、导管(704)、活性炭纤维层(705)和UV紫外线光解灯(706),所述外壳(701)安装于箱体(6)内部右端,所述第二水泵(703)下端通过垫片与外壳(701)内部左下端进行焊接,所述导管(704)右端与第二水泵(703)左端相插接,所述活性炭纤维层(705)位于外壳(701)内部中间,并且与外壳(701)内部中间相粘接,所述RO反渗透膜(702)安装于外壳(701)内部右端,所述UV紫外线光解灯(706)上端通过垫片与外壳(701)内部右上端进行焊接,所述反应沉淀装置(9)包括保护框(901)、喷头(902)、支撑管(903)、水管(904)、沉淀斗(905)、收集箱(906)和翼片隔板(9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祁顺义李化南王红刚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森一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