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无心车床的防尘上料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328756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3 18: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无心车床的防尘上料系统,所述防尘上料系统包括:槽体,所述槽体内设有若干个隔板,这些隔板将槽体分成相互独立的预浸区、刮尘区、二次浸泡区、干燥区和上料区,所述预浸区通过管路连接无心车床上的蓄液槽,所述刮尘区内设有刮尘结构,所述二次浸泡区内填充有去锈液,所述干燥区内设有干燥结构,所述上料区上设有上料结构,所述上料结构连接无心车床;吊运设备,所述吊运设备用于钢管的抓取,实现钢管在各个区域之间的吊运。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将钢管在上料前进行自动清除,并且保证钢管上完全没有灰尘、铁屑等,大大提高了钢管的质量和无心车床的寿命。

A Dust-proof Feeding System for Centerless Lath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dust-proof feeding system for a centerless lathe. The dust-proof feeding system comprises a trough body, in which several partitions are arranged. These partitions divide the trough body into independent pre-immersion zone, dust-scraping zone, secondary immersion zone, drying zone and feeding zone. The pre-immersion zone connects the liquid storage trough on the centerless lathe through a pipeline, and the dust-scraping zone is provided with dust-scraping zone. The structure comprises a rust removing liquid filled in the secondary immersion area, a drying structure arranged in the drying area, a feeding structure arranged in the feeding area, the feeding structure connected with a centerless lathe, and a lifting equipment used for capturing steel pipes to realize the lifting of steel pipes between various areas. The invention can automatically remove the steel pipe before feeding, and ensure that there is no dust and iron filings on the steel pipe, thus greatly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he steel pipe and the service life of the centerless lath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无心车床的防尘上料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上料系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无心车床的防尘上料系统。
技术介绍
无心车床是用于去除钢管表面的裂纹、脱碳层等,在无心车床一侧设有上料架,需要去除的钢管一般统一放置在上料架上,上料架会将钢管依次输送给无心车床。由于钢管的表面一般都沾有灰尘、铁屑等,现有技术一般是直接对钢管进行简单去除或者直接不去除,这样会影响无心车床对钢管的去除质量和使得无心车床容易造成损伤,大大降低无心车床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从而提供一种用于无心车床的防尘上料系统。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无心车床的防尘上料系统,所述防尘上料系统包括:槽体,所述槽体内设有若干个隔板,这些隔板将槽体分成相互独立的预浸区、刮尘区、二次浸泡区、干燥区和上料区,所述预浸区通过管路连接无心车床上的蓄液槽,所述刮尘区内设有刮尘结构,所述二次浸泡区内填充有去锈液,所述干燥区内设有干燥结构,所述上料区上设有上料结构,所述上料结构连接无心车床;吊运设备,所述吊运设备用于钢管的抓取,实现钢管在各个区域之间的吊运。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槽体为矩形。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刮尘结构包括:两个第一支撑柱,这两个第一支撑柱对称设置在刮尘区内,每个第一支撑柱的顶端设有一可旋转的第一转轴,钢管掉落到刮尘区内后,钢管分别与两个第一转轴接触,第一转轴转动后可带动钢管进行旋转;一个第二支撑柱,第二支撑柱设置在两个第一支撑柱之间,在第二支撑柱的顶端设有一可旋转的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外表面上设有若干个刮板。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分别通过电机驱动旋转,并且第二转轴的旋转方向与第一转轴的旋转方向相反。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干燥结构包括:两个第三支撑柱,这两个第三支撑柱对称设置在干燥区内,每个第三支撑柱的顶端设有一可旋转的第三转轴,钢管掉落到干燥区内后,钢管分别与两个第三转轴接触,第三转轴转动后可带动钢管进行旋转;暖风机,所述暖风机设置在两个第三支撑柱之间,所述暖风机的出风口对着钢管。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上料结构为一输送带。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吊运设备为一机械手。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吊运设备为一行吊。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可将钢管在上料前进行自动清除,并且保证钢管上完全没有灰尘、铁屑等,大大提高了钢管的质量和无心车床的寿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刮尘结构的侧视图;图3为干燥结构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参见图1至图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用于无心车床的防尘上料系统,其包括槽体100和吊运设备。槽体100具体为矩形,在其内部设有若干个隔板,这些隔板将槽体100分成相互独立的预浸区110、刮尘区120、二次浸泡区130、干燥区140和上料区150。预浸区110,其是用于对钢管进行预浸,钢管在进入到无心车床前,先放入到预浸区110内,通过预浸区110内填充的水液可去除钢管外一部分的灰尘、铁屑等。预浸区110具体可通过管路连接无心车床的蓄液槽,蓄液槽内存储的切屑液可通过管路流入到预浸区110内,而流入到预浸区110内的切屑液可去除除钢管表面上的铁屑、灰尘等,并且切屑液放置在预浸区110内可进行自然冷却;预浸区110还通过管路连接无心车床上的切屑液存储装置,在预浸区110内进行自然冷却后的切屑液可重新输送给切屑液存储装置进行再次使用,而使用后的切屑液又可通过管路再次流入到预浸区110内内,这样可实现切屑液的循环利用和钢管的预浸,大大节约了资源。另外,在预浸区110的上方还设有一液位传感器,液位传感器可感应预浸区110内的钢管是否完全浸入到液体内,如没有,可对预浸区110内进行补液,从而保证钢管完全浸入到液体内,提高去污效果。具体可通过在预浸区110与蓄液槽之间的管路上设置一控制阀,通过控制阀来控制补液和关闭。刮尘区120,其是用于对经过预浸区110预浸后的钢管进行刮尘,从而将钢管上残留的很难去除的灰尘等进行清除,在刮尘区120内设有刮尘结构。刮尘结构具体包括两个第一支撑柱310和一个第二支撑柱320。两个第一支撑柱310对称设置在刮尘区120内,在每个第一支撑柱310的顶端设有一可旋转的第一转轴311,钢管掉落到刮尘区120内后,钢管分别与两个第一转轴311接触,第一转轴311转动后可带动钢管进行旋转。第二支撑柱320设置在两个第一支撑柱310之间,在第二支撑柱320的顶端设有一可旋转的第二转轴321,第二转轴321的外表面上设有若干个刮板330,刮板330可与钢管接触,当钢管旋转时,刮板330可将钢管外表面上残留的很难去除的灰尘等完全清除。两个第一转轴311具体通过电机同向转动,第二转轴321也通过电机驱动转动,并且第二转轴321的转动方向与第一转轴311的转动方向相反,这样大大提高了清除效果。另外,刮板330由软性材料制成,这样可防止将钢管刮坏。再者,在刮尘区120内还设有一传感器,传感器可感应是否有钢管掉落到刮尘区120内,如有,则控制电机工作,没有则关闭电机,这样可大大节约资源。在刮尘区120上还设有除尘口,当刮尘区120内灰尘较多时,可通过除尘口将灰尘等排除。二次浸泡区130,其内部填充有去锈液,其是用于对从刮尘区120出来的钢管进行再次浸泡,从而将钢管外残留的铁锈等完全清除。另外,在二次浸泡区130内也设有传感器,传感器可感应钢管是否完全浸入到去锈液。在二次浸泡区130上设有补液口,补液口上设有控制阀,控制阀与感器连接,当钢管没有完全浸入到去锈液内时,可通过控制阀进行补液。二次浸泡区130还通过管路连接预浸区110,当预浸区110内没有切屑液补入时,二次浸泡区130可将钢管浸泡过的去锈液输入到预浸区110内,预浸区110也可通过去锈液对钢管进行预浸。干燥区140,其是用于将从二次浸泡区130出来的钢管上的水液去除,从而不影响钢管的加工。在干燥区140内设有干燥结构,干燥结构具体包括两个第三支撑柱410和暖风机420。两个第三支撑柱410对称设置在干燥区140内,每个第三支撑柱410的顶端设有一可旋转的第三转轴411,钢管掉落到干燥区内140后,钢管分别与两个第三转轴411接触,第三转轴411转动后可带动钢管进行旋转。两个钢管具体通过电机驱动进行同向转动。暖风机420设置在两个第三支撑柱411之间,并且暖风机420的出风口对着钢管,这样当钢管随着第三转轴411进行旋转式,暖风机420出来的暖风可将钢管上的水液去除,并且通过这种结构进行去液,可保证钢管上的水液完全去除,效果非常高。另外,在干燥区140也设有传感器,传感器用于感应是否有钢管掉落到干燥区140内,当有钢管掉落到干燥区140内时,传感器可控制电机和暖风机420工作,而没有钢管掉落到干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无心车床的防尘上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尘上料系统包括:槽体,所述槽体内设有若干个隔板,这些隔板将槽体分成相互独立的预浸区、刮尘区、二次浸泡区、干燥区和上料区,所述预浸区通过管路连接无心车床上的蓄液槽,所述刮尘区内设有刮尘结构,所述二次浸泡区内填充有去锈液,所述干燥区内设有干燥结构,所述上料区上设有上料结构,所述上料结构连接无心车床;吊运设备,所述吊运设备用于钢管的抓取,实现钢管在各个区域之间的吊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无心车床的防尘上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尘上料系统包括:槽体,所述槽体内设有若干个隔板,这些隔板将槽体分成相互独立的预浸区、刮尘区、二次浸泡区、干燥区和上料区,所述预浸区通过管路连接无心车床上的蓄液槽,所述刮尘区内设有刮尘结构,所述二次浸泡区内填充有去锈液,所述干燥区内设有干燥结构,所述上料区上设有上料结构,所述上料结构连接无心车床;吊运设备,所述吊运设备用于钢管的抓取,实现钢管在各个区域之间的吊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无心车床的防尘上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槽体为矩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无心车床的防尘上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刮尘结构包括:两个第一支撑柱,这两个第一支撑柱对称设置在刮尘区内,每个第一支撑柱的顶端设有一可旋转的第一转轴,钢管掉落到刮尘区内后,钢管分别与两个第一转轴接触,第一转轴转动后可带动钢管进行旋转;一个第二支撑柱,第二支撑柱设置在两个第一支撑柱之间,在第二支撑柱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大锋余涛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格尔恒精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