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拟胃酸分泌的教学用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318593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2 16: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模拟胃酸分泌的教学用具,包括模型附板,模型附板内设置有胃部模型、注射器、迷走神经和集液箱,胃部模型内设置有模拟人体胃酸分泌的四条途径;第一条途径包括迷走神经、内在神经丛、短管一、转换器一、组胺瓶、邻近壁细胞、胃酸池、集液箱;第二条途径包括迷走神经、内在神经丛、短管三、换器二、胃酸池、集液箱;第三条途径包括注射器、血管、短管二、组胺瓶、邻近壁细胞、胃酸池、集液箱;第四条途径包括注射器、血管、短管四、转换器三、胃酸池、集液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能够形象直观地演示人体胃酸分泌过程和途径的教学用具,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A Teaching Tool for Simulating Gastric Acid Secretion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teaching tool for simulating gastric acid secretion, which comprises a model attachment plate, in which a stomach model, a syringe, a vagus nerve and a collecting tank are arranged, and four ways for simulating human gastric acid secretion are arranged in the stomach model; the first way comprises a vagus nerve, an intrinsic nerve plexus, a short tube, a converter, a histamine bottle, adjacent wall cells and gastric acid. The second way includes vagus nerve, intrinsic nerve plexus, short tube three, changer two, gastric acid pool and collecting tank; the third way includes syringe, blood vessel, short tube two, histamine bottle, adjacent parietal cells, gastric acid pool, collecting tank; the fourth way includes syringe, blood vessel, short tube four, changer three, gastric acid pool, collecting tank.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teaching tool capable of visually and intuitively demonstrating the process and way of human gastric acid secretion to help students understand and memorize the learned knowledge and improve the learning effe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拟胃酸分泌的教学用具
本技术属于教学教具
,具体涉及一种模拟胃酸分泌的教学用具。
技术介绍
目前,在药理学教学过程中,老师讲解胃酸分泌的过程只能利用“组胺、胃泌素、乙酰胆碱对壁细胞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示意图”来进行,该图可用于描述Ach通过兴奋壁细胞上的M受体使胃酸分泌,胃泌素通过兴奋壁细胞上的胃泌素受体使胃酸分泌;Ach和胃泌素分别兴奋ECL细胞上的M受体和胃泌素受体,使ECL细胞释放组胺,组胺可兴奋壁细胞上的H2受体,使胃酸分泌。但由于该图的平面的,不能形象直观地演示胃酸分泌的过程和途径,使学生在学习该部分内容时理解困难,从而增加对抑制胃酸分泌药物(药西米替丁、药哌仑西平、丙谷胺、奥美拉唑)的作用机制学习难度。因此,需要研制一种能够形象直观地演示人体胃酸分泌过程和途径的教学用具,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所学知识,有利于学生掌握抑制胃酸分泌药物的作用机制,提高学习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形象直观地演示人体胃酸分泌过程和途径的教学用具,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所学知识,有利于学生掌握抑制胃酸分泌药物的作用机制,提高学习效果。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包括模型附板,模型附板内设置有胃部模型、注射器、迷走神经和集液箱,胃部模型内设置有模拟人体胃酸分泌的四条途径;第一条途径由迷走神经出发依次经内在神经丛、短管一、转换器一、组胺瓶、邻近壁细胞、胃酸池,最后到达集液箱;第二条途径由迷走神经出发依次经内在神经丛、短管三、转换器二、胃酸池,最后到达集液箱;第三条途径由注射器出发依次经血管、短管二、组胺瓶、邻近壁细胞、胃酸池,最后到达集液箱;第四条途径由注射器出发依次经血管、短管四、转换器三、胃酸池,最后到达集液箱;转换器一通过短管和阀门连接ECL细胞上的M受体瓶,且ECL细胞上的M受体瓶设置在转换器一的上方;组胺瓶通过短管和阀门连接ECL细胞上的胃泌素瓶,且ECL细胞上的胃泌素瓶设置在组胺瓶的上方;邻近壁细胞通过短管和阀门连接H2受体瓶,且H2受体瓶设置在邻近壁细胞的上方;胃酸池通过短管和阀门连接H+-K+-ATP酶瓶,且H+-K+-ATP酶瓶设置在胃酸池的上方;转换器二通过短管和阀门连接壁细胞上的M受体瓶,且壁细胞上的M受体瓶设置在转换器二的上方;转换器三通过短管和阀门连接壁细胞上的胃泌素瓶,且壁细胞上的胃泌素瓶设置在转换器三的上方;在注射器下方的血管通过短管和阀门连接G细胞上的胃泌素瓶,且G细胞上的胃泌素瓶设置在血管的上方。进一步地,G细胞上的胃泌素瓶、ECL细胞上的胃泌素瓶和壁细胞上的胃泌素瓶均采用形状相同的瓶子制成,且与该教学用具上的其他容器的形状有区别。进一步地,ECL细胞上的M受体瓶和壁细胞上的M受体瓶均采用形状相同的瓶子制成,且与该教学用具上的其他容器的形状有区别。本技术的有益效果:该教学用具是用来模拟人体胃酸分泌及产生的途径和过程,能够形象直观地演示胃酸产生的四条途径,使学生在学习该部分内容时容易理解,从而有利于掌握抑制胃酸分泌药物的作用机制,理解并记住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模型附板,2-集液箱,3-胃部模型,4-血管,5-G细胞上的胃泌素瓶,7-H+-K+-ATP酶瓶,8-H2受体瓶,9-注射器,10-组胺瓶,11-ECL细胞上的胃泌素瓶,12-转换器一,13-ECL细胞上的M受体瓶,14-短管一,15-迷走神经,16-内在神经丛,17-短管二,18-短管三,19-壁细胞上的M受体瓶,20-短管四,21-转换器二,22-壁细胞上的胃泌素瓶,23-转换器三,24-邻近壁细胞,25-胃酸池。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以任何方式对本技术加以限制,基于本技术教导所作的任何变更或改进,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所示,本技术包括模型附板1,模型附板1内设置有胃部模型3、注射器9、迷走神经15和集液箱2,胃部模型3内设置有模拟人体胃酸分泌的四条途径;第一条途径由迷走神经15出发依次经内在神经丛16、短管一14、转换器一12、组胺瓶10、邻近壁细胞24、胃酸池25,最后到达集液箱2;第二条途径由迷走神经15出发依次经内在神经丛16、短管三18、转换器二21、胃酸池25,最后到达集液箱2;第三条途径由注射器9出发依次经血管4、短管二17、组胺瓶10、邻近壁细胞24、胃酸池25,最后到达集液箱2;第四条途径由注射器9出发依次经血管4、短管四20、转换器三23、胃酸池25,最后到达集液箱2;转换器一12通过短管和阀门连接ECL细胞上的M受体瓶13,且ECL细胞上的M受体瓶13设置在转换器一12的上方;组胺瓶10通过短管和阀门连接ECL细胞上的胃泌素瓶11,且ECL细胞上的胃泌素瓶11设置在组胺瓶10的上方;邻近壁细胞24通过短管和阀门连接H2受体瓶8,且H2受体瓶8设置在邻近壁细胞24的上方;胃酸池25通过短管和阀门连接H+-K+-ATP酶瓶7,且H+-K+-ATP酶瓶7设置在胃酸池25的上方;转换器二21通过短管和阀门连接壁细胞上的M受体瓶19,且壁细胞上的M受体瓶19设置在转换器二21的上方;转换器三23通过短管和阀门连接壁细胞上的胃泌素瓶22,且壁细胞上的胃泌素瓶22设置在转换器三23的上方;在注射器9下方的血管4上通过短管和阀门连接G细胞上的胃泌素瓶5,G细胞上的胃泌素瓶5均设置在血管4的上方。G细胞上的胃泌素瓶5、ECL细胞上的胃泌素瓶11和壁细胞上的胃泌素瓶22均采用形状相同的瓶子制成,且与该教学用具上的其他容器的形状有区别,使学生更加直观地观察到在胃酸分泌的过程中胃泌素的作用部位和机制。ECL细胞上的M受体瓶13和壁细胞上的M受体瓶19均采用形状相同的瓶子制成,且与该教学用具上的其他容器的形状有区别,使学生更加直观地观察到在胃酸分泌的过程中M受体的作用部位和机制。本技术是这样使用的,首先关闭胃部模型3上的所有阀门,分别往ECL细胞上的M受体瓶13、壁细胞上的M受体瓶19内加入黄色液体,往ECL细胞上的胃泌素瓶11、G细胞上的胃泌素瓶5、壁细胞上的胃泌素瓶22内加入蓝色液体,往H2受体瓶8加入绿色液体,往H+-K+-ATP酶瓶7加入黑色液体,往注射器9内加入红色液体,就可开始进行演示了,每一条胃酸分泌途径演示完毕后,用清水冲洗该途径经过的管道,冲洗废液进入集液箱2内,然后再关闭所有阀门,再演示下一条胃酸分泌途径。第一条胃酸分泌的途径:首先打开迷走神经15与内在神经丛16之间的阀门,再打开短管一14上的阀门,从迷走神经15的开口往内注入清水,清水沿着迷走神经15、内在神经丛16、短管一14进入转换器一12,此过程模拟了内在神经丛16释放Ach的过程;此时再打开ECL细胞上的M受体瓶13与转换器一12之间阀门,从ECL细胞上的M受体瓶13内释放出黄色液体,黄色液体和清水混合形成淡黄色液体进入组胺瓶10后又流入到邻近壁细胞24内,此过程模拟了释放的Ach激动ECL细胞上的M受体,ECL细胞释放组胺,组胺扩散至邻近的壁细胞上的过程;随后再打开H2受体瓶8与邻近壁细胞24之间的阀门,从H2受体瓶8内流出来的绿色液体与淡黄色液体混合形成浅棕色液体,再打开邻近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模拟胃酸分泌的教学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型附板(1),模型附板(1)内设置有胃部模型(3)、注射器(9)、迷走神经(15)和集液箱(2),胃部模型(3)内设置有模拟人体胃酸分泌的四条途径;第一条途径由迷走神经(15)出发依次经内在神经丛(16)、短管一(14)、转换器一(12)、组胺瓶(10)、邻近壁细胞(24)、胃酸池(25),最后到达集液箱(2);第二条途径由迷走神经(15)出发依次经内在神经丛(16)、短管三(18)、转换器二(21)、胃酸池(25),最后到达集液箱(2);第三条途径由注射器(9)出发依次经血管(4)、短管二(17)、组胺瓶(10)、邻近壁细胞(24)、胃酸池(25),最后到达集液箱(2);第四条途径由注射器(9)出发依次经血管(4)、短管四(20)、转换器三(23)、胃酸池(25),最后到达集液箱(2);转换器一(12)通过短管和阀门连接ECL细胞上的M受体瓶(13),且ECL细胞上的M受体瓶(13)设置在转换器一(12)的上方;组胺瓶(10)通过短管和阀门连接ECL细胞上的胃泌素瓶(11),且ECL细胞上的胃泌素瓶(11)设置在组胺瓶(10)的上方;邻近壁细胞(24)通过短管和阀门连接H2受体瓶(8),且H2受体瓶(8)设置在邻近壁细胞(24)的上方;胃酸池(25)通过短管和阀门连接H+‑K+‑ATP酶瓶(7),且H+‑K+‑ATP酶瓶(7)设置在胃酸池(25)的上方;转换器二(21)通过短管和阀门连接壁细胞上的M受体瓶(19),且壁细胞上的M受体瓶(19)设置在转换器二(21)的上方;转换器三(23)通过短管和阀门连接壁细胞上的胃泌素瓶(22),且壁细胞上的胃泌素瓶(22)设置在转换器三(23)的上方;在注射器(9)下方的血管(4)通过短管和阀门连接G细胞上的胃泌素瓶(5),且G细胞上的胃泌素瓶(5)设置在血管(4)的上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拟胃酸分泌的教学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型附板(1),模型附板(1)内设置有胃部模型(3)、注射器(9)、迷走神经(15)和集液箱(2),胃部模型(3)内设置有模拟人体胃酸分泌的四条途径;第一条途径由迷走神经(15)出发依次经内在神经丛(16)、短管一(14)、转换器一(12)、组胺瓶(10)、邻近壁细胞(24)、胃酸池(25),最后到达集液箱(2);第二条途径由迷走神经(15)出发依次经内在神经丛(16)、短管三(18)、转换器二(21)、胃酸池(25),最后到达集液箱(2);第三条途径由注射器(9)出发依次经血管(4)、短管二(17)、组胺瓶(10)、邻近壁细胞(24)、胃酸池(25),最后到达集液箱(2);第四条途径由注射器(9)出发依次经血管(4)、短管四(20)、转换器三(23)、胃酸池(25),最后到达集液箱(2);转换器一(12)通过短管和阀门连接ECL细胞上的M受体瓶(13),且ECL细胞上的M受体瓶(13)设置在转换器一(12)的上方;组胺瓶(10)通过短管和阀门连接ECL细胞上的胃泌素瓶(11),且ECL细胞上的胃泌素瓶(11)设置在组胺瓶(10)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志敏曹云莉
申请(专利权)人: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