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屋顶隔热通风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314324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2 13: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屋顶技术领域,涉及工厂屋顶隔热通风系统。工厂屋顶隔热通风系统包括支架、第一屋顶、第二屋顶和第三屋顶;第一屋顶与第二屋顶之间形成供外界空气流通的通道,空气会从通道的第一端流入,从通道的另一端流出,从而将第二屋顶向室内传递的传导热及对流热带走,降低第二屋顶以下空间的温度;同时通过第一风扇向第二屋顶和第三屋顶之间吸进空气,然后通过第二风扇将第二屋顶和第三屋顶之间的空气导入室内,提高室内的空气流通;并且在第二屋顶与第三屋顶之间设置有回水槽,回水槽通过水泵与水源连接,通过回水槽能够进一步降低第二屋顶和第三屋顶之间的温度,使第二屋顶和第三屋顶之间处于较低温度,从而降低室内温度。

Plant Roof Insulation Ventilation System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roof, and relates to the heat insulation and ventilation system of factory roof. Factory roof insulation ventilation system includes bracket, first roof, second roof and third roof; the first roof and the second roof form a passage for external air circulation, air will flow from the first end of the passage, from the other end of the passage, so as to transfer the second roof to the indoor heat conduction and convective tropics, reduce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pace below the second roof; The first fan sucks air between the second roof and the third roof, and then the air between the second roof and the third roof is introduced into the room through the second fan to improve the indoor air flow; and a backwater trough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second roof and the third roof, which is connected with the water source through a pump, and the second roof and the third roof can be further reduced through the backwater trough. The temperature between the second roof and the third roof is kept at a lower temperature, thus reducing the indoor tempera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工厂屋顶隔热通风系统
本技术涉及屋顶
,具体而言,涉及工厂屋顶隔热通风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水平与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城市的建设正以迅猛的速度发展着,高楼大厦林立,工厂厂房四处建设,而且现有工厂厂房越建越大,厂房建设的附带设施也越来越多,规模也越来越大,诸如厂房内部的制冷、制暖系统,不仅建设成本大,而且后期使用的用电量、负荷也随之增长,尤其夏季,外部环境炎热,会造成工厂内部的温度急剧升高,在此状况下制冷系统的使用,将需要应用更大功率的工作模式,进而对于用电成本,还是制冷系统本身都是堪忧的,因此,在制冷设备使用的同时,若能从基础建设角度改善外部温度对于工厂内部温度的影响,将大大提高设备的工作效率,节约耗电量。现在的工厂顶部一般采用彩钢板结构,在夏天时,工厂内部会非常炎热。因此,提供一种能够降低工厂内部温度的工厂屋顶隔热通风系统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厂屋顶隔热通风系统,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工厂内部温度高的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工厂屋顶隔热通风系统,包括支架、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所述支架上的第一屋顶、第二屋顶和第三屋顶;所述第一屋顶与所述第二屋顶之间形成供外界空气流通的通道;所述第二屋顶的侧部与所述第三屋顶的侧部通过侧板连接,且所述侧板上设置有多个第一风扇;所述第三屋顶上设置有多个第二风扇,且所述第三屋顶底部与建筑墙体连接;所述第二屋顶与所述第三屋顶之间设置有回水槽,所述回水槽通过水泵与水源连接。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第一屋顶与所述第二屋顶之间设置有支柱。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第一屋顶包括内层屋顶和外层屋顶;所述内层屋顶开设有通孔,所述外层屋顶位于所述通孔处,且所述外层屋顶突出于所述内层屋顶;所述内层屋顶和外层屋顶均通过所述支柱与所述第二屋顶连接。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外层屋顶能够覆盖所述通孔。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外层屋顶与所述内层屋顶之间的距离在10-30cm之间。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多个所述第一风扇均匀设置在所述侧板上。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多个所述第二风扇均匀设置在所述第三屋顶上。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七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回水槽上设置有液位器,所述液位器与所述水泵连接。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八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第一屋顶设置有辐射阻隔层。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九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辐射阻隔层为铝箔。有益效果: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工厂屋顶隔热通风系统,包括支架、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支架上的第一屋顶、第二屋顶和第三屋顶;第一屋顶与第二屋顶之间形成供外界空气流通的通道,空气会从通道的第一端流入,从通道的另一端流出,从而将第二屋顶向室内传递的传导热及对流热带走,降低第二屋顶以下空间的温度;第二屋顶的侧部与第三屋顶的侧部通过侧板连接,且侧板上设置有多个第一风扇,第三屋顶上设置有多个第二风扇,且第三屋顶底部与建筑墙体连接,同时通过第一风扇向第二屋顶和第三屋顶之间吸进空气,然后通过第二风扇将第二屋顶和第三屋顶之间的空气导入室内,提高室内的空气流通;而且因为第一屋顶的设置,能够降低第二屋顶和第三屋顶之间的温度,使得吹入室内的空气温度降低。并且在第二屋顶与第三屋顶之间设置有回水槽,回水槽通过水泵与水源连接,通过回水槽能够进一步降低第二屋顶和第三屋顶之间的温度,使第二屋顶和第三屋顶之间处于较低温度,从而降低室内温度。本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技术而了解。本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工厂屋顶隔热通风系统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工厂屋顶隔热通风系统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侧视图。图标:100-支架;200-第一屋顶;210-内层屋顶;211-通孔;220-外层屋顶;300-第二屋顶;310-支柱;400-第三屋顶;410-第二风扇;500-回水槽;600-侧板;610-第一风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子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参考图1-图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工厂屋顶隔热通风系统,包括支架100、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支架100上的第一屋顶200、第二屋顶300和第三屋顶400;第一屋顶200与第二屋顶300之间形成供外界空气流通的通道;第二屋顶300的侧部与第三屋顶400的侧部通过侧板600连接,且侧板600上设置有多个第一风扇610;第三屋顶400上设置有多个第二风扇410,且第三屋顶400底部与建筑墙体连接;第二屋顶300与第三屋顶400之间设置有回水槽500,回水槽500通过水泵与水源连接。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工厂屋顶隔热通风系统,包括支架100、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支架100上的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工厂屋顶隔热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所述支架上的第一屋顶、第二屋顶和第三屋顶;所述第一屋顶与所述第二屋顶之间形成供外界空气流通的通道;所述第二屋顶的侧部与所述第三屋顶的侧部通过侧板连接,且所述侧板上设置有多个第一风扇;所述第三屋顶上设置有多个第二风扇,且所述第三屋顶底部与建筑体连接;所述第二屋顶与所述第三屋顶之间设置有回水槽,所述回水槽通过水泵与水源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工厂屋顶隔热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所述支架上的第一屋顶、第二屋顶和第三屋顶;所述第一屋顶与所述第二屋顶之间形成供外界空气流通的通道;所述第二屋顶的侧部与所述第三屋顶的侧部通过侧板连接,且所述侧板上设置有多个第一风扇;所述第三屋顶上设置有多个第二风扇,且所述第三屋顶底部与建筑体连接;所述第二屋顶与所述第三屋顶之间设置有回水槽,所述回水槽通过水泵与水源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厂屋顶隔热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屋顶与所述第二屋顶之间设置有支柱。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厂屋顶隔热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屋顶包括内层屋顶和外层屋顶;所述内层屋顶开设有通孔,所述外层屋顶位于所述通孔处,且所述外层屋顶突出于所述内层屋顶;所述内层屋顶和外层屋顶均通过所述支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帆张林王卫舟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二局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