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钢框架砼楼板组合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31419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2 13: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装配式钢框架砼楼板组合结构,组合结构包括钢框架预制围墙和钢筋混凝土预制楼板;所述预制围墙包括:墙体,以及用作墙体支撑结构的钢框架;两个所述预制围墙上下对应拼接在一起,上方预制围墙立柱的下突出部与下方预制围墙立柱的上突出部对接且固定连接;上方预制围墙的下边框梁与下方预制围墙的上边框梁之间留有间隔,所述间隔内浇筑有混凝土,进而使得上方预制围墙、下方预制围墙以及预制楼板连接成一整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简化了钢筋混凝土楼板与主体结构间的连接构造,避免了施工现场大量的钢筋工程,提高了施工效率。

An Assembled Steel Frame Concrete Floor Composite Structur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n assembled steel frame concrete floor composite structure, which comprises a steel frame prefabricated wall and a reinforced concrete prefabricated floor; the prefabricated wall comprises a wall and a steel frame used as a wall supporting structure; the two prefabricated walls are joined together correspondingly, and the lower protrusion part of the prefabricated wall column above is connected with the precast wall column below. The upper protrusion is butted and fixed; there is a gap between the lower frame beam of the precast wall above and the upper frame beam of the precast wall below, and concrete is poured into the gap, thus connecting the precast wall above, the precast wall below and the precast floor into a whole. The utility model simplifies the connection structure between the reinforced concrete floor and the main structure, avoids a large number of reinforcement projects in the construction site, and improves the construction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钢框架砼楼板组合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
,尤其是涉及一种装配式钢框架砼楼板组合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我国钢结构建筑所占比重不足10%,主要应用在工业厂房、高层商用建筑和公共建筑上。限制我国钢结构建筑推广应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一些结构层面的技术问题,例如:1、在施工过程中存在大量梁-柱-斜撑等主体结构构件的连接,这些连接节点的存在对构件的工厂预制以及现场吊装的精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主体结构的装配速度;2、外围护墙体的现场安装造成了与主体结构间的缝隙,这些缝隙的后期处理给施工带来了不小的难题,也为围护墙体的防渗抗裂带来了隐患;3、钢结构建筑的楼板形式多样,但均存在与主体结构连接复杂的问题,这也是限制钢结构装配施工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式钢框架砼楼板组合结构,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至少一个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装配式钢框架砼楼板组合结构,包括:钢框架预制围墙和钢筋混凝土预制楼板;所述预制围墙包括:墙体,以及用作墙体支撑结构的钢框架;所述钢框架包括:立柱和横梁;所述横梁包括设置所述墙体上侧边缘的上边框梁和设置在所述墙体下侧边缘的下边框梁;所述上边框梁顶面上预设有上连接结构;所述下边框梁的底面上预设有下连接结构;所述立柱上端设置有突出所述上边框梁顶面的上突出部,所述立柱下端设置有突出所述下边框梁底面的下突出部;两个所述预制围墙上下对应拼接在一起,上方预制围墙立柱的下突出部与下方预制围墙立柱的上突出部对接且固定连接;上方预制围墙的下边框梁与下方预制围墙的上边框梁之间留有间隔,所述预制楼板的边缘伸入所述间隔并搭接在下方预制围墙的上边框梁顶面上;所述预制楼板边缘设置有钢筋伸出部,所述钢筋伸出部伸入所述间隔,所述钢筋伸出部分别与所述上方预制围墙的下边框梁下连接结构和所述下方预制围墙的上边框梁上连接结构交错搭接;所述间隔内浇筑有混凝土,进而使得上方预制围墙、下方预制围墙以及预制楼板连接成一整体。其中,钢筋伸出部为预制楼板内部钢筋骨架的伸出部分。进一步地,所述预制楼板顶面边缘设置有下沉的阶台,所述阶台与所述上方预制围墙的下边框梁之间形成连通所述间隔内外的缝隙。通过该缝隙可向两个预制围墙间的间隔内浇筑混凝土。进一步地,所述缝隙横截面为L型;所述下突出部和所述上突出部的高度总和小于所述预制楼板的厚度;在高度方向上,所述上方预制围墙的下边框梁伸入所述阶台内。在高度方向上,所述上方预制围墙的下边框梁伸入所述阶台内,即预制楼板的顶面高出上方预制围墙的下边框梁底面设置,由此上方预制围墙的下边框梁自然形成一个防止预制楼板水平移动的限位结构,在地震等自然灾害发生时,可有效防止预制楼板脱离预制围墙内的钢框架而掉落,抗震性能更好。进一步地,所述上连接结构和所述下连接结构为栓钉、连接杆、钢筋段或者框架式连接件。进一步地,所述横梁为工字型钢梁、槽钢或者箱型截面的型钢。其中优选地,所述横梁为工字型钢梁,其包括翼缘和腹板;所述上连接结构或所述下连接结构设置在工字型钢梁的外侧翼缘的表面上。进一步地,所述立柱为箱型截面的型钢。在高度方向上,所述预制楼板的边缘包括搭接部和阶台部,所述预制楼板通过所述搭接部架设在所述下方预制围墙的上边框梁上;阶台部为一沉台用于容纳上方预制围墙的上边框梁,同时阶台部的侧面与上方预制围墙的上边框梁之间形成限位结构。进一步地,所述搭接部侧面和所述阶台部的侧面上均设置有所述钢筋伸出部。进一步地,所述搭接部侧面设置有下钢筋伸出部,在高度方向上,所述下钢筋伸出部与所述下方预制围墙的上连接结构交错搭接;所述阶台部的侧面上设置有上钢筋伸出部,在高度方向上,所述上钢筋伸出部与所述上方预制围墙的下连接结构交错搭接。进一步地,所述钢筋伸出部为在垂直平面内设置的框架。进一步地,在所述墙体厚度方向上,所述立柱宽度小于所述横梁的宽度,所述横梁在所述立柱的两侧设置有用于搭接所述预制楼板的阶台;所述述钢筋伸出部对应设置在相邻两个所述立柱之间的间隙对应的所述预制楼板的边缘部位上,且在所述墙体厚度方向上,所述述钢筋伸出部伸入所述间隙内。立柱两侧设置阶台,从而便于快速实现预制楼板的搭接作业,而钢筋伸出部(钢筋突出预制楼板边缘的部分)加长设置并伸入相邻两个立柱的间隙内,浇筑水泥后,与预制围墙之间的有效连接长度更长,由此更加牢固。进一步地,所述钢框架还包括一个或者若干个斜撑。本技术在现场一体吊装,只进行柱-柱连接和梁-板连接的钢结构建筑体系,该体系的最大特点在于,多个开间的构件整体预制为一个吊装单元,一个单元具有上下两个边框梁(上边框梁和下边框梁),预制楼板位于相邻上下两个吊装单元的边框梁(上边框梁和下边框梁)之间,预制楼板的钢筋伸出部与边框梁的连接结构(上连接结构和下连接结构)连接,预制楼板荷载将同时向上下传递,使得两个边框梁与中间夹层的预制楼板共同形成了“钢梁-楼板-钢梁”的组合构件,更加牢固,消除了围护墙体渗漏、开裂的隐患。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装配式钢框架砼楼板组合结构,将梁、柱、撑、墙等构件多开间一体加工预制,一体吊装,避免了现场大量主体结构构件的连接施工,提高了装配效率;避免了维护墙体与主体结构间的拼接缝隙,消除了围护墙体渗漏、开裂的隐患;简化了钢筋混凝土楼板与主体结构间的连接构造,避免了施工现场大量的钢筋工程,提高了施工效率。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上述装配式钢框架砼楼板组合结构的施工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所述预制楼板的边缘搭接在所述下方预制围墙的上边框梁顶面上,所述预制楼板与所述下方预制围墙搁置连接,预制楼板的钢筋伸出部与所述下方预制围墙的上边框梁上连接结构交错搭接;步骤二:将所述上方预制围墙吊装在所述下方预制围墙上,上方预制围墙与所述下方预制围墙上下对齐,上方预制围墙的所述立柱与下方预制围墙的立柱固定连接;所述上方预制围墙的下连接结构与钢筋伸出部交错搭接;步骤三:向所述上方预制围墙的下边框梁与所述下方预制围墙的上边框梁之间浇筑混凝土,使得上方预制围墙、下方预制围墙以及预制楼板连接成一整体。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装配式钢框架砼楼板组合结构的立体图;图2为图1所示的预制围墙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预制楼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中预制楼板搭接在下方预制围墙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实施例中上方预制围墙和下方预制围墙对接在一起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实施例中预制围墙和预制楼板对接处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预制围墙和预制楼板对接处的侧视图。附图标记:10-预制围墙;10a-上方预制围墙;10b-下方预制围墙;11-墙体;12-钢框架;13-横梁;13a-上边框梁;13b-下边框梁;14-立柱;14a-上突出部;14b-下突出部;15-斜撑;17a-上连接结构;17b-下连接结构;20-预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配式钢框架砼楼板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钢框架预制围墙和钢筋混凝土预制楼板;所述预制围墙包括:墙体,以及用作墙体支撑结构的钢框架;所述钢框架包括:立柱和横梁;所述横梁包括设置所述墙体上侧边缘的上边框梁和设置在所述墙体下侧边缘的下边框梁;所述上边框梁顶面上预设有上连接结构;所述下边框梁的底面上预设有下连接结构;所述立柱上端设置有突出所述上边框梁顶面的上突出部,所述立柱下端设置有突出所述下边框梁底面的下突出部;两个所述预制围墙上下对应拼接在一起,上方预制围墙立柱的下突出部与下方预制围墙立柱的上突出部对接且固定连接;上方预制围墙的下边框梁与下方预制围墙的上边框梁之间留有间隔,所述预制楼板的边缘伸入所述间隔并搭接在下方预制围墙的上边框梁顶面上;所述预制楼板边缘设置有钢筋伸出部,所述钢筋伸出部伸入所述间隔,所述钢筋伸出部分别与所述上方预制围墙的下边框梁下连接结构和所述下方预制围墙的上边框梁上连接结构交错搭接;所述间隔内浇筑有混凝土,进而使得上方预制围墙、下方预制围墙以及预制楼板连接成一整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钢框架砼楼板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钢框架预制围墙和钢筋混凝土预制楼板;所述预制围墙包括:墙体,以及用作墙体支撑结构的钢框架;所述钢框架包括:立柱和横梁;所述横梁包括设置所述墙体上侧边缘的上边框梁和设置在所述墙体下侧边缘的下边框梁;所述上边框梁顶面上预设有上连接结构;所述下边框梁的底面上预设有下连接结构;所述立柱上端设置有突出所述上边框梁顶面的上突出部,所述立柱下端设置有突出所述下边框梁底面的下突出部;两个所述预制围墙上下对应拼接在一起,上方预制围墙立柱的下突出部与下方预制围墙立柱的上突出部对接且固定连接;上方预制围墙的下边框梁与下方预制围墙的上边框梁之间留有间隔,所述预制楼板的边缘伸入所述间隔并搭接在下方预制围墙的上边框梁顶面上;所述预制楼板边缘设置有钢筋伸出部,所述钢筋伸出部伸入所述间隔,所述钢筋伸出部分别与所述上方预制围墙的下边框梁下连接结构和所述下方预制围墙的上边框梁上连接结构交错搭接;所述间隔内浇筑有混凝土,进而使得上方预制围墙、下方预制围墙以及预制楼板连接成一整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钢框架砼楼板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楼板顶面边缘设置有下沉的阶台,所述阶台与所述上方预制围墙的下边框梁之间形成连通所述间隔内外的缝隙。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钢框架砼楼板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缝隙横截面为L型;所述下突出部和所述上突出部的高度总和小于所述预制楼板的厚度;在高度方向上,所述上方预制围墙的下边框梁伸入所述阶台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钢框架砼楼板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结构和所述下连接结构为栓钉、连接杆、钢筋段或者框架式连接件。5.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岳清瑞李荣张泽宇侯兆新王建中邱红利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深圳有限公司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