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蒋嘉俊专利>正文

一种机械式举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312597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2 12: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属于举升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机械式举升装置,包括上壳体,所述上壳体前后两端均设有挡边,所述上壳体左右两端通过旋转轴铰接有斜板,所述上壳体下方设有下壳体,所述下壳体内腔中心设有第一升降装置,所述下壳体内腔设有两组第二升降装置,两组所述第二升降装置分设在下壳体内腔前后两端,所述下壳体内腔设有四组第三升降装置,四组所述第三升降装置每两组组合分设在下壳体内腔左右两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新颖,结构合理,通过第一升降装置、第二升降装置和第三升降装置提高举升装置的举升力,同时通过支撑导向装置、斜板与下壳体外侧壁配合提高装置整体结构强度,使用效果好。

A Mechanical Lift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the technical field of lifting device, in particular to a mechanical lifting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n upper shell. The front and rear ends of the upper shell are equipped with edges, the left and right ends of the upper shell are articulated with inclined plates through a rotating shaft, and the lower shell is provided below the upper shell. The center of the inner cavity of the lower shell is equipped with a first lifting device, and the inner cavity of the lower shell is equipped with two groups of first lifting devices. Two lifting devices are arranged at the front and rear ends of the lower shell inner cavity. The lower shell inner cavity is provided with four groups of third lifting devices. Each group of the four groups of the third lifting devices is arranged at the left and right ends of the lower shell inner cavity. The utility model has novel design and reasonable structure. The lifting force of the lifting device is increased by the first lifting device, the second lifting device and the third lifting device. At the same time, the overall structural strength of the device is improved by the support guiding device, the inclined plate and the outer wall of the lower shell, and the use effect is go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械式举升装置
本技术公开的属于举升装置
,具体为一种机械式举升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使用的举升装置大多结构强度较低,由单一的升降组件为其提供动力,这种升举装置动力较弱,遇到较重的待举升物体时,则会降低工作效率,增加运行负荷,因结构强度不高可能会导致举升装置损坏。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机械式举升装置投入使用,用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械式举升装置,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动力单一,结构强度低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机械式举升装置,包括上壳体,所述上壳体前后两端均设有挡边,且挡边上设有扣链,所述上壳体左右两端通过旋转轴铰接有斜板,且斜板内侧壁上均匀等间距设有凸起杆,所述上壳体下方设有下壳体,所述下壳体为上开口设计,所述下壳体内腔设有第一升降装置,所述第一升降装置包括设置在下壳体内腔底部中心处的固定底座,且固定底座上呈等边三角形设置有三组螺纹升降机,三组所述螺纹升降机中端处设有升降机驱动装置,所述升降机驱动装置由电机、转向箱、连接杆和联轴器组成,三组所述螺纹升降机顶端处设有与固定底座位置相对应的支撑顶板,且支撑顶板与上壳体底面中心处固定连接,所述下壳体内腔设有两组第二升降装置,两组所述第二升降装置分设在下壳体内腔前后两端,所述第二升降装置包括设置在下壳体内腔底部的底板和设置在上壳体底面与底板位置相对应的顶板,所述底板和顶板之间设有剪架,所述底板上设有驱动液压缸,且驱动液压缸与剪架底部一端固定连接,所述下壳体内腔设有四组第三升降装置,四组所述第三升降装置每两组组合分设在下壳体内腔左右两端,所述第三升降装置包括固定在下壳体内腔底部的升降缸体,所述升降缸体内腔设有升降柱,且升降柱顶部设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与上壳体底面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上壳体底部四周和下壳体顶部四周均设有限位块,且位置一一相对应,所述下壳体外侧壁上设有卡槽,所述斜板上的凸起杆与卡槽卡接固定。优选的,所述剪架的四个端头均装有轴承,所述剪架右侧上下端头的轴承通过轴承座分别固定在顶板和底板上,所述剪架左侧上下端头的轴承分别与顶板和底板滑动连接。优选的,所述该举升装置还包括支撑导向装置,所述支撑导向装置包括设置在下壳体内腔、位于第一升降装置外侧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下方均匀等间距设有引导套管,所述上壳体底面与引导套管位置相对应处均设有引导柱,且引导柱均位于引导套管内。优选的,所述该举升装置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第一升降装置、第二升降装置和第三升降装置电性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设计新颖,结构合理,通过第一升降装置、第二升降装置和第三升降装置为举升装置提供动力源,通过支撑导向装置、斜板与下壳体外侧壁配合提高装置整体结构强度。本技术动力强,结构强度高,操作简单,使用效果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二升降装置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左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支撑导向装置结构示意图。图中:1上壳体、2斜板、3下壳体、4第一升降装置、5固定底座、6螺纹升降机、7升降机驱动装置、8支撑顶板、9第二升降装置、10底板、11顶板、12剪架、13驱动液压缸、14第三升降装置、15升降缸体、16升降柱、17固定块、18支撑导向装置、19支撑架、20引导套管、21引导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机械式举升装置,包括上壳体1,所述上壳体1前后两端均设有挡边,且挡边上设有扣链,所述上壳体1左右两端通过旋转轴铰接有斜板2,且斜板2内侧壁上均匀等间距设有凸起杆,所述上壳体1下方设有下壳体3,所述下壳体3为上开口设计,所述下壳体3内腔设有第一升降装置4,所述第一升降装置4包括设置在下壳体3内腔底部中心处的固定底座5,且固定底座5上呈等边三角形设置有三组螺纹升降机6,三组所述螺纹升降机6中端处设有升降机驱动装置7,所述升降机驱动装置7由电机、转向箱、连接杆和联轴器组成,三组所述螺纹升降机6顶端处设有与固定底座5位置相对应的支撑顶板8,且支撑顶板8与上壳体1底面中心处固定连接,所述下壳体3内腔设有两组第二升降装置9,两组所述第二升降装置9分设在下壳体3内腔前后两端,所述第二升降装置9包括设置在下壳体3内腔底部的底板10和设置在上壳体1底面与底板10位置相对应的顶板11,所述底板10和顶板11之间设有剪架12,所述底板10上设有驱动液压缸13,且驱动液压缸13与剪架12底部一端固定连接,所述下壳体3内腔设有四组第三升降装置14,四组所述第三升降装置14每两组组合分设在下壳体3内腔左右两端,所述第三升降装置14包括固定在下壳体3内腔底部的升降缸体15,所述升降缸体15内腔设有升降柱16,且升降柱16顶部设有固定块17,所述固定块17与上壳体1底面固定连接。其中,所述上壳体1底部四周和下壳体3顶部四周均设有限位块,且位置一一相对应,所述下壳体3外侧壁上设有卡槽,所述斜板2上的凸起杆与卡槽卡接固定,所述剪架12的四个端头均装有轴承,所述剪架12右侧上下端头的轴承通过轴承座分别固定在顶板11和底板10上,所述剪架12左侧上下端头的轴承分别与顶板11和底板10滑动连接,所述该举升装置还包括支撑导向装置18,所述支撑导向装置18包括设置在下壳体3内腔、位于第一升降装置4外侧的支撑架19,所述支撑架19下方均匀等间距设有引导套管20,所述上壳体1底面与引导套管20位置相对应处均设有引导柱21,且引导柱21均位于引导套管20内,所述该举升装置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第一升降装置4、第二升降装置9和第三升降装置14电性连接。工作原理:使用本装置时,将上壳体1左右两端的斜板2放下,便于待举升物移动到上壳体1上,待举升物移动到上壳体1上时,通过挡边上的扣链对待举升物进行固定,通过控制器控制第一升降装置4、第二升降装置9和第三升降装置14同时运作,在螺纹升降机6、剪架12和升降柱16的作用下,使上壳体1向上升起并且高度保持一致,在支撑导向装置18的作用下使上壳体1能够保持结构稳定,快速将待举升物举升到合适高度,举升到合适高度后,可通过斜板2与下壳体3外侧壁卡接固定,增强装置整体结构稳定性。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机械式举升装置,包括上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1)前后两端均设有挡边,且挡边上设有扣链,所述上壳体(1)左右两端通过旋转轴铰接有斜板(2),且斜板(2)内侧壁上均匀等间距设有凸起杆,所述上壳体(1)下方设有下壳体(3),所述下壳体(3)为上开口设计,所述下壳体(3)内腔设有第一升降装置(4),所述第一升降装置(4)包括设置在下壳体(3)内腔底部中心处的固定底座(5),且固定底座(5)上呈等边三角形设置有三组螺纹升降机(6),三组所述螺纹升降机(6)中端处设有升降机驱动装置(7),所述升降机驱动装置(7)由电机、转向箱、连接杆和联轴器组成,三组所述螺纹升降机(6)顶端处设有与固定底座(5)位置相对应的支撑顶板(8),且支撑顶板(8)与上壳体(1)底面中心处固定连接,所述下壳体(3)内腔设有两组第二升降装置(9),两组所述第二升降装置(9)分设在下壳体(3)内腔前后两端,所述第二升降装置(9)包括设置在下壳体(3)内腔底部的底板(10)和设置在上壳体(1)底面与底板(10)位置相对应的顶板(11),所述底板(10)和顶板(11)之间设有剪架(12),所述底板(10)上设有驱动液压缸(13),且驱动液压缸(13)与剪架(12)底部一端固定连接,所述下壳体(3)内腔设有四组第三升降装置(14),四组所述第三升降装置(14)每两组组合分设在下壳体(3)内腔左右两端,所述第三升降装置(14)包括固定在下壳体(3)内腔底部的升降缸体(15),所述升降缸体(15)内腔设有升降柱(16),且升降柱(16)顶部设有固定块(17),所述固定块(17)与上壳体(1)底面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械式举升装置,包括上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1)前后两端均设有挡边,且挡边上设有扣链,所述上壳体(1)左右两端通过旋转轴铰接有斜板(2),且斜板(2)内侧壁上均匀等间距设有凸起杆,所述上壳体(1)下方设有下壳体(3),所述下壳体(3)为上开口设计,所述下壳体(3)内腔设有第一升降装置(4),所述第一升降装置(4)包括设置在下壳体(3)内腔底部中心处的固定底座(5),且固定底座(5)上呈等边三角形设置有三组螺纹升降机(6),三组所述螺纹升降机(6)中端处设有升降机驱动装置(7),所述升降机驱动装置(7)由电机、转向箱、连接杆和联轴器组成,三组所述螺纹升降机(6)顶端处设有与固定底座(5)位置相对应的支撑顶板(8),且支撑顶板(8)与上壳体(1)底面中心处固定连接,所述下壳体(3)内腔设有两组第二升降装置(9),两组所述第二升降装置(9)分设在下壳体(3)内腔前后两端,所述第二升降装置(9)包括设置在下壳体(3)内腔底部的底板(10)和设置在上壳体(1)底面与底板(10)位置相对应的顶板(11),所述底板(10)和顶板(11)之间设有剪架(12),所述底板(10)上设有驱动液压缸(13),且驱动液压缸(13)与剪架(12)底部一端固定连接,所述下壳体(3)内腔设有四组第三升降装置(14),四组所述第三升降装置(14)每两组组合分设在下壳体(3)内腔左右两端,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嘉俊朱瑶邱双月高卓凡沈嘉瑞卢田
申请(专利权)人:蒋嘉俊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