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塑粉共混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30858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2 10: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塑粉共混设备,包括滑轮、支撑杆、搅拌叶、搅拌轴、活动销、混合室顶盖、第一通料管、通料滤网、第一进料室、第二进料室、第二通料管、固定螺栓、电机、混合室、物料控制阀、出料口、过滤孔、第一通料管口、观察口、第二通料管口;所述滑轮上侧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上侧设置有混合室,所述混合室外侧设置有电机,所述混合室内部设置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上设置有搅拌叶,所述混合室上侧设置有混合室顶盖,所述混合室顶盖上设置有第一通料管口、观察口和第二通料管口,所述第一通料管口上设置有第一通料管,所述第二通料管口上设置有第二通料管;该塑粉共混设备混合室可以将涂料充分的搅拌混合,且结构简单,成本比较低。

A Plastic Powder Blending Equipment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plastic powder blending equipment, including pulley, support rod, mixing blade, mixing shaft, movable pin, top cover of mixing chamber, first feeding pipe, feeding filter, first feeding chamber, second feeding chamber, second feeding pipe, fixed bolt, motor, mixing chamber, material control valve, outlet, filter hole, first feeding pipe outlet, observation port and second feeding pipe outlet. The upper side of the pulley is provided with a support rod, the upper side of the support rod is provided with a mixing chamber, the outer side of the mixing chamber is provided with a motor, the inner part of the mixing chamber is provided with a mixing shaft, the mixing blade is arranged on the mixing chamber, the upper side of the mixing chamber is provided with a top cover of the mixing chamber, and the top cover of the mixing chamber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feeding pipe opening, an observation port and a second feeding pipe opening. A first feeding pipe is arranged on the nozzle of the first feeding pipe, and a second feeding pipe is arranged on the nozzle of the second feeding pipe; the mixing room of the plastic powder blending equipment can mix the paint sufficiently, and the structure is simple and the cost is relatively low.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塑粉共混设备
本技术涉及塑粉共混设备
,具体为一种塑粉共混设备。
技术介绍
近年来,面对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人们环保意识的觉醒和强化促进了工业技术的不断革新,给粉末涂料等环境友好型涂料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也引得各大涂企加快布局,在粉末涂料行业有句行话叫:“三分制造,七分施工”,也就是说产品有70%是要靠客户使用完成,因此施工环节尤为重要。然而,涂料企业最初大都以生产产品为主,加上客户喷枪、生产设备等配备相对不太专业,导致产品的优良性能无法完全发挥出来,在使用俩种或者多种不同涂料混合时,现在技术都是将料倒在一起人涂工搅拌,这样粉末涂料混合不均匀,在使用时达不到涂层一致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塑粉共混设备,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塑粉共混设备,包括滑轮、支撑杆、搅拌叶、搅拌轴、活动销、混合室顶盖、第一通料管、通料滤网、第一进料室、第二进料室、第二通料管、固定螺栓、电机、混合室、物料控制阀、出料口、过滤孔、第一通料管口、观察口和第二通料管口;所述滑轮上侧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上侧设置有混合室,所述混合室外侧设置有电机,所述混合室内部设置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上设置有搅拌叶,所述混合室上侧设置有混合室顶盖,所述混合室顶盖上设置有第一通料管口、观察口和第二通料管口,所述第一通料管口上设置有第一通料管,所述第二通料管口上设置有第二通料管,所述第一通料管上设置第一进料室,所述第二通料管上设置有第二进料室,所述第一通料管与第一进料室之间和所述第二通料管与第二进料室之间都设置有通料滤网,所述混合室底部设置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上设置有物料控制阀。进一步而言,所述混合室顶盖一端通过所述活动销与混合室活动连接。进一步而言,所述混合室顶盖另一端通过固定螺栓与混合室固定连接。进一步而言,所述通料滤网上设置有过滤孔,且所述通料滤网可以所述通过第一进料室和所述第二进料室取出。进一步而言,所述第一通料管、第二通料管、混合室和出料口为不锈钢材料。进一步而言,所述滑轮设置在混合室底部且设置有左右对称的4个。进一步而言,所述搅拌叶设置有多个,且距离混合室内壁比较近。有益效果:1、该塑粉共混设备混合室内设置搅拌器,可以时俩种涂料充分的混合在一起。2、该塑粉共混设备第一通料管、第二通料管、混合室和出料口为不锈钢材料,这样可以防止酸性涂料对设备的腐蚀,延长其使用寿命。3、该塑粉共混设备底部设置有四个滑轮,可以使该设备很方便的进行移动。4、该塑粉共混设备混合室顶盖可以转动,在清理混合室时很方便,也方便维修和对搅拌叶进行更换。5、该塑粉共混设备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成本较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塑粉共混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塑粉共混设备中8通料滤网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塑粉共混设备中混合室与混合室顶盖连接工作原理示意图。图中:1滑轮、2支撑杆、3搅拌叶、4搅拌轴、5活动销、6混合室顶盖、7第一通料管、8通料滤网、9第一进料室、10第二进料室、11第二通料管、12固定螺栓、13电机、14混合室、15物料控制阀、16出料口、17过滤孔、18第一通料管口、19观察口、20第二通料管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亲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塑粉共混设备,包括滑轮1、支撑杆2、搅拌叶3、搅拌轴4、活动销5、混合室顶盖6、第一通料管7、通料滤网8、第一进料室9、第二进料室10、第二通料管11、固定螺栓12、电机13、混合室14、物料控制阀15、出料口16、过滤孔17、第一通料管口18、观察口19和第二通料管口20;所述滑轮1上侧设置有支撑杆2,所述支撑杆2上侧设置有混合室14,所述混合室14外侧设置有电机13,所述混合室14内部设置有搅拌轴4,所述搅拌轴4上设置有搅拌叶3,所述混合室14上侧设置有混合室顶盖6,所述混合室顶盖6上设置有第一通料管口18、观察口19和第二通料管口20,所述第一通料管口18上设置有第一通料管7,所述第二通料管口20上设置有第二通料管11,所述第一通料管7上设置第一进料室9,所述第二通料管11上设置有第二进料室10,所述第一通料管7与第一进料室9之间和所述第二通料管11与第二进料室10之间都设置有通料滤网8,所述混合室14底部设置有出料口16,所述出料口16上设置有物料控制阀15;所述混合室顶盖6一端通过所述活动销5与混合室14活动连接;所述混合室顶盖6另一端通过固定螺栓12与混合室14固定连接;所述通料滤网8上设置有过滤孔17,且所述通料滤网8可以所述通过第一进料室9和所述第二进料室10取出;所述第一通料管7、第二通料管11、混合室14和出料口16为不锈钢材料;所述滑轮1设置在混合室14底部且设置有左右对称的4个;所述搅拌叶3设置有多个,且距离混合室14内壁比较近。工作原理该一种塑粉共混设备在使用时,通过滑轮1移动该设备到指定的地点,将需要混合的涂料从第一进料室9和第二进料室10中投入,物料通过通料滤网8将大颗粒过滤掉,然后涂料进入第一通料管7和第二通料管11,最后进入混合室14,然后启动电机13,电机13带动搅拌轴4转动,搅拌轴4带动搅拌叶3对涂料进行混合,混合好后,打开物料控制阀15将混合料从出料口16中排出;该塑粉共混设备第一通料管7、第二通料管11、混合室14和出料口16为不锈钢材料,这样可以防止酸性涂料对设备的腐蚀,延长其使用寿命;该塑粉共混设备底部设置有四个滑轮1,可以使该设备很方便的进行移动;该塑粉共混设备混合室顶盖6可以转动,在清理混合室时很方便,也方便维修和对搅拌叶进行更换;该塑粉共混设备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成本较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塑粉共混设备,包括滑轮(1)、支撑杆(2)、搅拌叶(3)、搅拌轴(4)、活动销(5)、混合室顶盖(6)、第一通料管(7)、通料滤网(8)、第一进料室(9)、第二进料室(10)、第二通料管(11)、固定螺栓(12)、电机(13)、混合室(14)、物料控制阀(15)、出料口(16)、过滤孔(17)、第一通料管口(18)、观察口(19)和第二通料管口(20);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轮(1)上侧设置有支撑杆(2),所述支撑杆(2)上侧设置有混合室(14),所述混合室(14)外侧设置有电机(13),所述混合室(14)内部设置有搅拌轴(4),所述搅拌轴(4)上设置有搅拌叶(3),所述混合室(14)上侧设置有混合室顶盖(6),所述混合室顶盖(6)上设置有第一通料管口(18)、观察口(19)和第二通料管口(20),所述第一通料管口(18)上设置有第一通料管(7),所述第二通料管口(20)上设置有第二通料管(11),所述第一通料管(7)上设置第一进料室(9),所述第二通料管(11)上设置有第二进料室(10),所述第一通料管(7)与第一进料室(9)之间和所述第二通料管(11)与第二进料室(10)之间都设置有通料滤网(8),所述混合室(14)底部设置有出料口(16),所述出料口(16)上设置有物料控制阀(1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塑粉共混设备,包括滑轮(1)、支撑杆(2)、搅拌叶(3)、搅拌轴(4)、活动销(5)、混合室顶盖(6)、第一通料管(7)、通料滤网(8)、第一进料室(9)、第二进料室(10)、第二通料管(11)、固定螺栓(12)、电机(13)、混合室(14)、物料控制阀(15)、出料口(16)、过滤孔(17)、第一通料管口(18)、观察口(19)和第二通料管口(20);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轮(1)上侧设置有支撑杆(2),所述支撑杆(2)上侧设置有混合室(14),所述混合室(14)外侧设置有电机(13),所述混合室(14)内部设置有搅拌轴(4),所述搅拌轴(4)上设置有搅拌叶(3),所述混合室(14)上侧设置有混合室顶盖(6),所述混合室顶盖(6)上设置有第一通料管口(18)、观察口(19)和第二通料管口(20),所述第一通料管口(18)上设置有第一通料管(7),所述第二通料管口(20)上设置有第二通料管(11),所述第一通料管(7)上设置第一进料室(9),所述第二通料管(11)上设置有第二进料室(10),所述第一通料管(7)与第一进料室(9)之间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克文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市皇宙塑粉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