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志伟专利>正文

一种小排量发动机用涡轮增压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294922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2 05: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涡轮增压器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小排量发动机用涡轮增压器,包括涡轮壳、涡轮后盖、涡轮叶片与调节模块,涡轮壳的顶部设有废气入口,涡轮壳的一侧设有废气出口,涡轮壳的另一侧设有涡轮后盖,涡轮壳的内部设有涡轮叶片,涡轮叶片由电机驱动,涡轮壳上设有调节模块;调节模块包括外环形腔、内环形腔、第一磁环、第二磁环、导流环与水银;内环形腔的内部设有第二磁环;涡轮外壳的内部开设有导流孔和环形导流槽,导流孔的一端与内环形腔相连通,导流孔的另一端与环形导流槽相连通,环形导流槽的内部设有导流环;导流环的一端固联有第三磁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小排量发动机用涡轮增压器
本专利技术属于涡轮增压器
,具体的说是一种小排量发动机用涡轮增压器。
技术介绍
涡轮增压器实际上是一种空气压缩机,通过压缩空气来增加进气量,它是利用发动机排出的废气惯性冲力来推动涡轮室内的涡轮,涡轮又带动同轴的叶轮,叶轮压送由空气滤清器管道送来的空气,使之增压进入气缸。现有技术中也有一种涡轮增压器,如申请号为2016101625729的一项中国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变截面的涡轮增压器,包括涡轮壳和涡轮叶片,涡轮壳内设置有环形气流道,环形气流道设置有废气入口和废气出口,涡轮叶片与涡轮壳转动连接,环形气流道内设置有调节机构和控制装置,调节机构与涡轮壳滑动连接,调节机构与控制装置传动连接,控制装置与发动机连接。该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控制装置与发动机连接,通过检测发动机的转速,从而控制调节机构配合发动机不同的转速来调节废气入口的大小,有效地改善了涡轮增压器的迟滞现象,增压范围更广,由于废气入口的大小可调节,使涡轮增压器的介入转速更低,发动机高转速动力更强,调节机构能够线性地调节废气入口的大小,但是该技术方案调节废气入口大小时需要外接动力源,造成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小排量发动机用涡轮增压器。本专利技术主要用于解决涡轮调节时需要外接动力源的问题。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小排量发动机用涡轮增压器,包括涡轮壳、涡轮后盖、涡轮叶片与调节模块,所述涡轮壳的顶部设有废气入口,涡轮壳的一侧设有废气出口,涡轮壳的另一侧设有涡轮后盖,涡轮壳的内部设有涡轮叶片,涡轮叶片由电机驱动,涡轮壳上设有调节模块;所述调节模块包括外环形腔、内环形腔、第一磁环、第二磁环、导流环与水银,内环形腔固联于涡轮壳的外部,外环形腔固联于内环形腔的外部,外环形腔的内部设有第一磁环,第一磁环的一侧通过第一弹簧与外环形腔连接,外环形腔的内部位于第一磁环的另一侧设有水银;所述内环形腔的内部设有第二磁环,第二磁环的一侧通过第二弹簧与内环形腔连接,内环形腔的内部位于第二磁环的另一侧设有液压油;所述涡轮壳的内部开设有导流孔和环形导流槽,导流孔的一端与内环形腔相连通,导流孔的另一端与环形导流槽相连通,环形导流槽的内部设有导流环;所述导流环的一端固联有第三磁环,涡轮后盖的内部嵌入连接有与第三磁环相配合使用的第四磁环,第三磁环与第四磁环相排斥。工作时,废气通过废气入口进入涡轮壳的内部,刚开始时,进入涡轮壳内部废气的量较少,此时水银处于原始状态,在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的弹性作用下,推动第一磁环和第二磁环分别位于外环形腔和内环形腔的右侧,且第一磁环将导流孔的一端堵住,液压油位于导流孔和环形导流槽的内部,并依次向右侧推动导流环和第三磁环,又由于第三磁环与第四磁环相互排斥,使得第三磁环与第四磁环之间留有间隙,此时通过减小废气排出的孔间隙来加快废气排出时的速度,从而增大对涡轮叶片的冲击,使得废气的量较少时也能带动涡轮叶片转动,避免涡轮出现低速增压不明显的情况,当涡轮壳内部的废气的量慢慢增大,涡轮壳内部积攒的热量增多,热量通过涡轮壳传递给外环形腔内部的水银,水银受热膨胀,推动第一磁环向左侧移动,并挤压第一弹簧,第一磁环移动,在磁力的作用下,带动第一磁环移动,并向内挤压第二弹簧,此时液压油向左移动,释放对导流环的推力,在第三磁环与第四磁环的相互排斥力作用下,推动第三磁环和导流环向左移动,使得第三磁环与第四磁环之间间隙增大,便于更多的废气排出,防止废气积累过多难以排出,对涡轮造成损坏,同时废气带动涡轮叶片转动,使得涡轮能持续性增压,避免涡轮出现迟滞现象,实现低速时也能够推动涡轮转动。所述涡轮后盖与涡轮壳之间设为管螺纹连接,由于涡轮后盖与涡轮壳之间设为螺纹连接,使得涡轮后盖能方便拆卸,从而方便导流环与第三磁环的拆装,便于涡轮后盖、导流环与第三磁环的更换,同时螺纹连接的方式使得涡轮壳与涡轮后盖之间具备一定的密封效果,并且螺纹连接的方式使得涡轮后盖的对中性好,有利于涡轮的工作。所述涡轮壳的内部设有两组上下对称的导热丝,导热丝的一端延伸至外环形腔的内部并与水银接触,导热丝的设置使得涡轮壳内部废气的热量能更充分的导入外环形腔的内部,有利于水银的受热,同时通过使用不同的导热丝,改变导热丝的导热性,从而可适应不同排量的发动机的使用。所述外环形腔的外部螺纹连接有导向盖,外环形腔的内部设有两个上下对称的连杆,连杆的一端延伸至外环形腔的外部并位于导向盖的内部,连杆的另一端延伸至外环形腔的内部并固联于导热丝上,连杆与外环形腔的连接位置处套接有弹性套,旋动导向盖,对连杆的一端施加力的作用,由于连杆与外环形腔之间通过弹性套连接,使得连杆能在弹性套的弹性范围内摆动,从而带动导热丝移动,当导热丝与废气的接触面积增大时,导热丝能将更多的热量导至水银上,通过调整导热丝的位置,改变导热速度,进而实现适用不同排量的发动机。所述导流环的一端开设有凹槽,第三磁环的一端延伸至凹槽的内部,由于第三磁环的一端延伸至凹槽的内部,即第三磁环延伸至导流环的内部,增加了导流环的强度,防止导流环受热出现变形的情况,对导流环起到保护的作用,延长导流环的使用寿命,并且由于导流环不会受热变形,因此第三磁环与第四磁环之间的废气的量稳定可控,使得性能更加稳定。所述第三磁环右端的外棱边上绕第三磁环圆周设有倒角,由于第三磁环右端的外棱边上绕第三磁环圆轴设有倒角,使得第三磁环在受到废气冲击时,能产生轴向分力,当废气入口内瞬间通入的废气增多时,能够实现自行将向左挤压,使得第三磁环和第四磁环之间的间隙增大,防止出现废气入口内压力过大,对壳体造成损坏。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调节模块,该控制模块根据进入涡轮壳内废气产生热量的多少,并将热量传递给水银,水银受热膨胀带动第一磁环和第二磁环移动的方式,来实现对废气到达涡轮叶片时的速度进行自动调节,避免了涡轮增压出现迟滞的现象,调节的方式无需外接电源,从而节省资源。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图1中A处局部放大图;图中:涡轮壳1、涡轮后盖2、涡轮叶片3、废气入口4、废气出口5、调节模块6、导流环61、环形导流槽62、导流孔63、外环形腔64、内环形腔65、水银66、第一磁环67、第二磁环68、第三磁环69、第四磁环610、第一弹簧611、第二弹簧612、凹槽613、导热丝7、连杆8、弹性套9、导向盖10。具体实施方式使用图1-图2对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一种小排量发动机用涡轮增压器进行如下说明。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小排量发动机用涡轮增压器,包括涡轮壳1、涡轮后盖2、涡轮叶片3与调节模块6,所述涡轮壳1的顶部设有废气入口4,涡轮壳1的一侧设有废气出口5,涡轮壳1的另一侧设有涡轮后盖2,涡轮壳1的内部设有涡轮叶片3,涡轮叶片3由电机驱动,涡轮壳1上设有调节模块6;所述调节模块6包括外环形腔64、内环形腔65、第一磁环67、第二磁环68、导流环61与水银66,内环形腔65固联于涡轮壳1的外部,外环形腔64固联于内环形腔65的外部,外环形腔64的内部设有第一磁环67,第一磁环67的一侧通过第一弹簧611与外环形腔64连接,外环形腔64的内部位于第一磁环67的另一侧设有水银66;所述内环形腔65的内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小排量发动机用涡轮增压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涡轮壳(1)、涡轮后盖(2)、涡轮叶片(3)与调节模块(6),所述涡轮壳(1)的顶部设有废气入口(4),涡轮壳(1)的一侧设有废气出口(5),涡轮壳(1)的另一侧设有涡轮后盖(2),涡轮壳(1)的内部设有涡轮叶片(3),涡轮叶片(3)由电机驱动,涡轮壳(1)上设有调节模块(6);所述调节模块(6)包括外环形腔(64)、内环形腔(65)、第一磁环(67)、第二磁环(68)、导流环(61)与水银(66),内环形腔(65)固联于涡轮壳(1)的外部,外环形腔(64)固联于内环形腔(65)的外部,外环形腔(64)的内部设有第一磁环(67),第一磁环(67)的一侧通过第一弹簧(611)与外环形腔(64)连接,外环形腔(64)的内部位于第一磁环(67)的另一侧设有水银(66);所述内环形腔(65)的内部设有第二磁环(68),第二磁环(68)的一侧通过第二弹簧(612)与内环形腔(65)连接,内环形腔(65)的内部位于第二磁环(68)的另一侧设有液压油;所述涡轮壳(1)的内部开设有导流孔(63)和环形导流槽(62),导流孔(63)的一端与内环形腔(65)相连通,导流孔(63)的另一端与环形导流槽(62)相连通,环形导流槽(62)的内部设有导流环(61);所述导流环(61)的一端固联有第三磁环(69),涡轮后盖(2)的内部嵌入连接有与第三磁环(69)相配合使用的第四磁环(610),第三磁环(69)与第四磁环(610)相排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排量发动机用涡轮增压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涡轮壳(1)、涡轮后盖(2)、涡轮叶片(3)与调节模块(6),所述涡轮壳(1)的顶部设有废气入口(4),涡轮壳(1)的一侧设有废气出口(5),涡轮壳(1)的另一侧设有涡轮后盖(2),涡轮壳(1)的内部设有涡轮叶片(3),涡轮叶片(3)由电机驱动,涡轮壳(1)上设有调节模块(6);所述调节模块(6)包括外环形腔(64)、内环形腔(65)、第一磁环(67)、第二磁环(68)、导流环(61)与水银(66),内环形腔(65)固联于涡轮壳(1)的外部,外环形腔(64)固联于内环形腔(65)的外部,外环形腔(64)的内部设有第一磁环(67),第一磁环(67)的一侧通过第一弹簧(611)与外环形腔(64)连接,外环形腔(64)的内部位于第一磁环(67)的另一侧设有水银(66);所述内环形腔(65)的内部设有第二磁环(68),第二磁环(68)的一侧通过第二弹簧(612)与内环形腔(65)连接,内环形腔(65)的内部位于第二磁环(68)的另一侧设有液压油;所述涡轮壳(1)的内部开设有导流孔(63)和环形导流槽(62),导流孔(63)的一端与内环形腔(65)相连通,导流孔(63)的另一端与环形导流槽(62)相连通,环形导流槽(62)的内部设有导流环(61);所述导流环(61)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王志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