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排扭弯制作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288879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2 00: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金属排扭弯制作装置,属于电力技术领域,解决目前方式浪费人力、过程不安全、次品率高、容易损伤金属排表面等问题。固定筒的底面与固定筒支撑托顶面连,固定筒一端为封闭结构并设有第一矩形槽,固定筒另一端与转动筒盖连,固定筒内径与转动筒盖内径匹配,转动筒盖上设有第二矩形槽,第一与第二矩形槽相对,固定筒径向上靠近转动筒盖的位置设置第一和第二弧形槽,第一与第二弧形槽相对并位于转动筒盖偏一侧的位置,转动筒盖上与固定筒连接位置处设有第一和第二插杆孔,第一和第二插杆孔相对,第一插杆孔与第一弧形槽连通,第二插杆孔与第二弧形槽连通,扭弯杆一端依次穿过第一弧形槽、第一插杆孔和第二插杆孔到达第二弧形槽。

Manufacturing Device for Torsion and Bending of Metal Row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torsional bending device for metal platoon, which belongs to the field of electric power technology, and solves the problems of waste of manpower, unsafe process, high defective rate and easy damage to the surface of metal platoon in the current way. The bottom surface of the fixed cylinder is connected with the top surface of the supporting bracket of the fixed cylinder. One end of the fixed cylinder is closed structure and has a first rectangular groove. The other end of the fixed cylinder is connected with the rotating cylinder cover. The inner diameter of the fixed cylinder matches the inner diameter of the rotating cylinder cover. A second rectangular groove is arranged on the rotating cylinder cover. The first and the second rectangular groove are opposite to the second rectangular groove. The first and second socket holes are opposite to the first arc groove, the second socket hole is connected to the second arc groove, and the one end of the torsion bending rod passes through the first arc groove, the first socket hole and the second socket hole to the second arc groove in turn. Arc groov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金属排扭弯制作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
,尤其涉及一种金属排扭弯制作装置。
技术介绍
变电检修现场,使用铜排、铝排等金属排作为母线排或导电连接部分十分常见。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直来直去”的直线金属排并不能满足现场电气连接的所有需要。因此在实践中,经常需要将金属排按照一定的型式和标准捼弯,以适应不同的使用环境。常见的金属排打弯有平弯、立弯和扭弯(又称为麻花弯)三种。目前在金属排上制作扭弯时,往往需要两人使用活动扳手、或一人借助固定式台虎钳对金属排两端施以相反方向的扭矩力来实现。这种操作方式存在浪费人力、操作过程不安全、工艺水平低、次品率高、容易损伤金属排表面、工具便携性差及制作效率低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目前人工制作金属排扭弯的方式存在浪费人力、操作过程不安全、工艺水平低、次品率高、容易损伤金属排表面、工具便携性差及制作效率低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金属排扭弯制作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金属排扭弯制作装置,其包括底座、固定筒支撑托、固定筒、转动筒盖、扭弯杆和手柄,其中:所述固定筒支撑托的底面与底座连接,固定筒的底面与固定筒支撑托的顶面连接,固定筒的一端为封闭结构并设置有第一矩形槽,固定筒的另一端与转动筒盖连接,固定筒的内径与转动筒盖的内径匹配,转动筒盖上设置有第二矩形槽,第一矩形槽与第二矩形槽相对设置,所述固定筒径向上靠近转动筒盖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弧形槽和第二弧形槽,第一弧形槽与第二弧形槽相对设置并位于所述转动筒盖偏一侧的位置,转动筒盖上与固定筒的连接位置处设置有第一插杆孔和第二插杆孔,第一插杆孔和第二插杆孔相对设置,第一插杆孔与第一弧形槽连通,第二插杆孔与第二弧形槽连通,扭弯杆的一端依次穿过第一弧形槽、第一插杆孔和第二插杆孔到达第二弧形槽,扭弯杆的另一端与手柄连接。可选地,所述固定筒的形状为圆柱形。可选地,所述固定筒上的第一弧形槽和第二弧形槽旁边设置有角度刻度。可选地,所述固定筒支撑托在底座的中部偏一侧的位置。可选地,所述第二插杆孔为圆台形,且第二插杆孔内侧的半径大于外侧的半径,所述扭弯杆的一端的形状为圆台形。可选地,所述第一矩形槽和第二矩形槽的内侧设置有缓冲材料。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固定筒、转动筒盖和扭弯杆等结构,提供一种能够对金属排进行扭弯的装置,通过该装置在金属排上制作扭弯时,无需两人操作两个扳手来施加扭矩力,由一人操作扭弯杆即可,因此,不仅能够节省人力,操作简单容易,能显著减轻操作人的疲劳程度,操作过程安全,而且能够提高制作效率。相比固定式台虎钳制作方式,本装置便于携带,不需要借助专门的工作台。由于本专利技术可以根据金属排的规格选择固定筒的尺寸等,因此能够适用于多种规格的金属排,应用范围广泛。由于制作过程无需使用扳手,因此,不仅能够降低次品率,并且不会对金属排表面造成损伤。综上,与
技术介绍
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节省人力、操作过程安全、工艺水平高、次品率低、便于携带、不容易损伤金属排表面及制作效率高等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底座、固定筒支撑托和固定筒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图3是图1中转动筒盖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中扭弯杆和手柄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扭弯杆插入转动筒盖上的第一插杆孔和第二插杆孔后的示意图。图6是图5的主视图。图7是制作完扭弯后的金属排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的金属排扭弯制作装置,其包括底座1、固定筒支撑托2、固定筒3、转动筒盖4、扭弯杆5和手柄6,其中:所述固定筒支撑托2的底面与底座1连接,固定筒3的底面与固定筒支撑托2的顶面连接,固定筒3的一端为封闭结构并在中央设置有第一矩形槽7,固定筒3的另一端与转动筒盖4连接,固定筒3的内径与转动筒盖4的内径匹配使得转动筒盖4能够扣合至固定筒3的另一端,转动筒盖4上设置有第二矩形槽8,第一矩形槽7与第二矩形槽8相对设置,所述固定筒3径向上靠近转动筒盖4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弧形槽9和第二弧形槽10,第一弧形槽9与第二弧形槽10相对设置并位于所述转动筒盖4偏一侧的位置,转动筒盖4上与固定筒3的连接位置处设置有第一插杆孔11和第二插杆孔12,第一插杆孔11和第二插杆孔12相对设置,第一插杆孔11与第一弧形槽9连通,第二插杆孔12与第二弧形槽10连通,扭弯杆5的一端依次穿过第一弧形槽9、第一插杆孔11和第二插杆孔12到达第二弧形槽10,扭弯杆5的另一端与手柄6连接。如图7所示,其为制作完扭弯后的金属排的示意图。第一弧形槽9与第二弧形槽10位于转动筒盖4偏一侧的位置,是指它们的连线不为转动筒盖4的直径,以避免影响金属排插入第一矩形槽7和第二矩形槽8中。其中,所述固定筒3的形状为圆柱形。可选地,所述固定筒3上的第一弧形槽9和第二弧形槽10旁边设置有角度刻度。由于在对金属排进行扭弯时,在不同场景下扭弯的角度并不相同,因此,通过设置角度刻度,可以控制所制作的扭弯的角度。可选地,如图1所示,所述固定筒支撑托2在底座1的中部偏一侧的位置,以在底座1的中部偏另一侧的位置留出空间,在使用本专利技术时可以对中部偏另一侧的位置进行固定,以免在制作扭弯的过程中装置出现翻转现象。其中,第一矩形槽7和第二矩形槽8的尺寸与待制作扭弯的金属排的截面尺寸相同,如当金属排的截面尺寸为40×4mm时,第一矩形槽7和第二矩形槽8的长度为40mm,宽度为4mm。第一矩形槽7与第二矩形槽8之间的距离不小于待制作扭弯的金属排的长度。另外,按照《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母线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9-2010)》,扭弯部分长度(第一矩形槽7与第二矩形槽8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2.5倍的金属排的宽度。例如对于40mm宽度的金属排,扭弯部分长度至少应为100mm。可选地,如图3所示,所述第二插杆孔12为圆台形,且第二插杆孔12内侧的半径大于外侧的半径,所述扭弯杆5的一端的形状也为圆台形,使得扭弯杆5的一端在穿过第一弧形槽9、第一插杆孔11和第二插杆孔12到达第二弧形槽10时,贯穿第一弧形槽9、第一插杆孔11和第二插杆孔12后跨接在第二弧形槽10上,并未贯穿第二弧形槽10而穿出固定筒3。在此基础上,由于扭弯杆5的一端的形状为圆台形,因此可以设置第二弧形槽10小于第一弧形槽9的宽度。可选地,所述第一矩形槽7和第二矩形槽8的内侧设置有缓冲材料。缓冲材料可以为薄铁皮,也可以为橡胶等。缓冲材料用于防止金属排插入第一矩形槽7和第二矩形槽8后在扭弯制作过程中被划伤。本专利技术在使用时,先连接固定筒3和转动筒盖4上,使得第一插杆孔11与第一弧形槽9的上端连通,此时,第二插杆孔12与第二弧形槽10的下端连通;然后,将待制作扭弯的金属排(如为40×4mm的铝排)穿入第一矩形槽7和第二矩形槽8中;接下来,将扭弯杆5的一端穿过第一弧形槽9的上端和第一插杆孔11贯穿至第二插杆孔12和第二弧形槽10的下端;最后,手握手柄6向下转动扭弯杆5,使扭弯杆5在第一弧形槽9中从上至下滑动,在第二弧形槽10中从下至上滑动,即可对金属排的两端施加相反方向的扭矩力,从而即可在金属排上制作出扭弯。扭弯制作完成后,拆除扭弯杆5和转动筒盖4,卸下金属排即可。其中,当第一弧形槽9和第二弧形槽10旁边设置有角度刻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金属排扭弯制作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固定筒支撑托(2)、固定筒(3)、转动筒盖(4)、扭弯杆(5)和手柄(6),其中:所述固定筒支撑托(2)的底面与底座(1)连接,固定筒(3)的底面与固定筒支撑托(2)的顶面连接,固定筒(3)的一端为封闭结构并设置有第一矩形槽(7),固定筒(3)的另一端与转动筒盖(4)连接,固定筒(3)的内径与转动筒盖(4)的内径匹配,转动筒盖(4)上设置有第二矩形槽(8),第一矩形槽(7)与第二矩形槽(8)相对设置,所述固定筒(3)径向上靠近转动筒盖(4)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弧形槽(9)和第二弧形槽(10),第一弧形槽(9)与第二弧形槽(10)相对设置,转动筒盖(4)上与固定筒(3)的连接位置处设置有第一插杆孔(11)和第二插杆孔(12),第一插杆孔(11)和第二插杆孔(12)相对设置并位于所述转动筒盖(4)偏一侧的位置,第一插杆孔(11)与第一弧形槽(9)连通,第二插杆孔(12)与第二弧形槽(10)连通,扭弯杆(5)的一端依次穿过第一弧形槽(9)、第一插杆孔(11)和第二插杆孔(12)到达第二弧形槽(10),扭弯杆(5)的另一端与手柄(6)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金属排扭弯制作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固定筒支撑托(2)、固定筒(3)、转动筒盖(4)、扭弯杆(5)和手柄(6),其中:所述固定筒支撑托(2)的底面与底座(1)连接,固定筒(3)的底面与固定筒支撑托(2)的顶面连接,固定筒(3)的一端为封闭结构并设置有第一矩形槽(7),固定筒(3)的另一端与转动筒盖(4)连接,固定筒(3)的内径与转动筒盖(4)的内径匹配,转动筒盖(4)上设置有第二矩形槽(8),第一矩形槽(7)与第二矩形槽(8)相对设置,所述固定筒(3)径向上靠近转动筒盖(4)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弧形槽(9)和第二弧形槽(10),第一弧形槽(9)与第二弧形槽(10)相对设置,转动筒盖(4)上与固定筒(3)的连接位置处设置有第一插杆孔(11)和第二插杆孔(12),第一插杆孔(11)和第二插杆孔(12)相对设置并位于所述转动筒盖(4)偏一侧的位置,第一插杆孔(11)与第一弧形槽(9)连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航刘极星董建玲李玉柱王尧赵晨辉郑海全振赫黄熙祥王青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临汾供电公司国家电网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