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曾令员专利>正文

一种下肢加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287217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1 23:10
一种下肢加压装置,属于医疗设备领域,可解决加压治疗方法中安装后弹力绷带存在的压力不可调节,安装拆除过程繁琐,安装时抬高肢体增加损伤风险的问题,包括内衬和外衬,内衬的长度的两端分别位于下肢伸直位至髌骨上端20cm处和踝关节处,宽度为下肢周径的4/3,内衬的一端的外表面设有衬套Ⅰ、衬套Ⅱ和衬套Ⅲ,内衬的中部位置外表面设有衬套Ⅳ,衬套Ⅳ沿着下肢的长度方向的长轴位于内衬宽度的5/8分界线处,内衬的另一端边缘设有若干连接件Ⅰ,沿内衬宽度的5/8分界线处的外表面设有若干与外衬连接的连接件Ⅱ,外衬的两端分别设有位于外衬同一表面侧的连接件Ⅲ。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灵活组合、根据临床需要灵活调节功能、安全。

A Lower Limb Pressure Device

A lower limb compression device belongs to the field of medical equipment, which can solve the problems of pressure imbalance after elastic bandage is installed in compression therapy, tedious installation and dismantling process, and increasing the risk of injury by raising limbs during installation, including lining and outer lining. The lengths of lining are located at the upper end of patella 20 cm and ankle joint respectively, and the width is the circumference of lower limbs. 4/3. The outer surface of one end of the lining is provided with bushing I, bushing II and bushing III.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middle part of the lining is provided with bushing IV. The long axis of bushing IV along the length direction of lower limbs is located at the 5/8 boundary of the width of the lining. The other end of the lining is provided with a number of connectors I. The outer surface along the 5/8 boundary of the width of the lining is provided with a number of connectors II. The two ends of the outer lining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connectors III located on the same surface side of the outer lining. The invention has simple and flexible structure, flexible adjustment function and safety according to clinical need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下肢加压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下肢加压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快速康复理念在医疗界广为好评,适当给予肢体施加压力能明显加快消肿速度和加快患者康复,提高治疗效果,减轻家庭、社会的经济和人力负担。加压疗法是治疗静脉和淋巴管疾病的基础,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治疗手段,比如在深静脉血栓、脂硬性皮炎、淋巴水肿等疾病的临床治疗中,以及其他的适应证,包括血栓栓塞的预防、怀孕期间水肿的预防或烧伤伤疤的软化,也适用于预防和快速消除下肢软组织外伤、骨折、外科手术和长时间卧床后下地血液淤积与下肢等各种因素导致的肢体肿胀。目前用于下肢加压治疗常见的是弹力绷带、弹力裤和弹力袜。弹力绷带逐层缠绕安装和逐层拆除过程繁琐,单人难以独立操作,需要助手或患者抬高肢体,增加患者痛苦,而且会增加骨折患者的骨折移位及血管、神经和软组织损伤风险。且自粘弹力绷带使用后不能恢复原形,重复使用后弹力下降,临床多为一次使用,资源浪费。而非自粘弹力绷带,在活动度大的关节部位或肢体形状不规则部位易滑脱。另外弹力绷带产生的张力大小是由使用过程中操作者将其拉展的程度决定的。当前的加压治疗主要是医生根据经验,以自己感觉最合适的压力将绷带安装给病人,而且国际上也没有一个确切标准。因此不能准确控制其松紧度,逐层缠绕安装后不可根据部位调节压力,一处不合适需要全部拆除,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痛苦、损伤风险和操作者的工作量。而现有下肢弹力裤、弹力袜是闭合性一体或通过侧方拉链闭合,闭合一体的穿戴需从肢体远端套入,穿戴不便,也是需要助手抬离床面,增加患者痛苦,对于骨折肢体不稳定,不能使用。或通过侧方拉链闭合的,虽可避免闭合一体套入的缺点,但和闭合一体的同样对于手术后局部体表有大量敷料形成凸起的局部绷紧压力过大,无法做到个体化的根据部位需要调整施加的压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加压治疗方法中使用的弹力绷带存在安装后存在的压力不可调节,安装拆除过程繁琐,安装时抬高肢体增加损伤风险的问题,提供一种下肢加压装置。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下肢加压装置,包括由能够与魔术贴任意粘贴的弹性材料制成的并且与下肢结构匹配的具有缓冲保护作用的内衬和若干长度不等的由能够与魔术贴任意粘贴的弹力绷带制成的在外部起施压作用的外衬,其中,内衬沿着下肢长度方向的上、下两端分别位于下肢伸直位时髌骨上端20cm处和踝关节处,内衬垂直于下肢长度方向的宽度为下肢周径的4/3,内衬的一端的外表面从上至下依次设有在大腿前方位置起塑形及定位作用的衬套Ⅰ、在膝关节髌骨前方位置起定位防滑固定作用的衬套Ⅱ和在小腿前方位置起塑形及定位作用的衬套Ⅲ,衬套Ⅰ、衬套Ⅱ和衬套Ⅲ沿着下肢的长度方向的长轴位于内衬宽度的2/8分界线处,内衬的中部位置外表面设有在腘窝后方起塑形及定位作用的衬套Ⅳ,衬套Ⅳ沿着下肢的长度方向的长轴位于内衬宽度的5/8分界线处,内衬的另一端边缘设有若干与下肢外形匹配的起塑形及固定作用的连接件Ⅰ,沿内衬宽度的5/8分界线处的外表面设有若干与外衬连接的连接件Ⅱ,外衬的两端分别设有位于外衬同一表面侧的连接件Ⅲ。所述连接件Ⅰ、连接件Ⅱ和连接件Ⅲ均为可与内衬和外衬任意粘贴的魔术贴。所述连接件Ⅰ为可移动式,一端为双面夹持式粘贴面,另一端为单面粘贴面,双面夹持式粘贴面沿着内衬(1)边缘内外侧面夹持粘贴,根据下肢塑形和固定需要灵活调整数量和排布位置。所述连接件Ⅱ沿着内衬宽度的5/8分界线纵向等间距布置。所述连接件Ⅲ分别位于外衬(2)同一表面侧的两端全长。所述外衬垂直于下肢长度方向的宽度为对应下肢处的周径的1/3~3/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专利技术的内衬和外衬均由具有弹性的材料制成,使用过程中,内衬的多个特殊衬套塑形和弹性伸缩作用及可移动式连接件Ⅰ塑形作用使内衬良好贴服于皮肤表面,避免了牵拉外衬安置时拖拽内衬或外衬压力作用时肢体周径缩小带来的内衬皱褶。外衬可根据不同的使用要求和患者的舒适度进行针对性的单个或多个绷带调节张紧程度,可任意打开观察肢体局部情况,提高疗效和安全,可预防和治疗患处肿胀。2.本专利技术通过具有自粘性的魔术贴固定连接,根据下肢粗细不同,自由选配组合,安装拆卸使用方便,单人即可操作,部件污损后可视情况替换。3.本专利技术第一次安装使用后,拆卸后即可通过连接件Ⅱ的粘贴联合的作用,成为一体,保持整体性,不需再次选配组装,根据衬套Ⅱ的膝前髌骨定位,方便使用。4.本专利技术使用后,内衬在小腿内侧凹陷处为双层重叠结构,即可实现对此处的填充作用,不需要额外的填充即可确保此处的加压作用。5.本专利技术使用后,因选用材料均为高弹性材料,不影响关节的活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内衬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外衬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内衬;2-外衬;3-衬套Ⅰ;4-衬套Ⅱ;5-衬套Ⅲ;6-衬套Ⅳ;7-连接件Ⅰ;8-连接件Ⅱ;9-连接件Ⅲ。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一种下肢加压装置,包括由能够与魔术贴任意粘贴的弹性材料制成的并且与下肢结构匹配的具有缓冲保护作用的内衬1和若干长度不等的由能够与魔术贴任意粘贴的弹力绷带制成的在外部起施压作用的外衬2,其中,内衬1沿着下肢长度方向的上下两端分别位于下肢伸直位至髌骨上端20cm处和踝关节处,内衬1垂直于下肢长度方向的宽度为下肢周径的4/3,内衬1的一端的外表面从上至下依次设有在大腿前方位置起塑形及定位作用的衬套Ⅰ3、在膝关节髌骨前方位置起定位防滑固定作用的衬套Ⅱ4和在小腿前方位置起塑形及定位作用的衬套Ⅲ5,衬套Ⅰ3、衬套Ⅱ4和衬套Ⅲ5沿着下肢的长度方向的长轴位于内衬1宽度的2/8分界线处,内衬1的中部位置外表面设有在腘窝后方起塑形及定位作用的衬套Ⅳ6,衬套Ⅳ6沿着下肢的长度方向的长轴位于内衬1宽度的5/8分界线处,内衬1的另一端的内表面边缘设有若干与下肢外形匹配的起塑形及固定作用的连接件Ⅰ7,沿内衬1宽度的5/8分界线处的外表面设有若干与外衬2连接的连接件Ⅱ8,外衬2的两端分别设有位于外衬2同一表面侧的连接件Ⅲ9。所述连接件Ⅰ7、连接件Ⅱ8和连接件Ⅲ9均为可与内衬1和外衬2任意粘贴的魔术贴。所述连接件Ⅰ7为可移动式,一端为双面夹持式粘贴面,另一端为单面粘贴面,双面夹持式粘贴面沿着内衬1边缘内外侧面夹持粘贴,根据下肢塑形和固定需要灵活调整数量和排布位置。所述连接件Ⅱ8沿着内衬1宽度的5/8分界线纵向等间距布置。所述连接件Ⅲ9分别位于外衬2同一表面侧的两端全长。所述外衬2垂直于下肢长度方向的宽度为对应下肢处的周径的1/3~3/3。内衬1的宽度为下肢周径的4/3,环绕后,重叠的1/3部分覆盖下肢前内方,环绕重叠后,深层部分边缘为内衬1的内侧端,浅层部分边缘为内衬1的外侧端,衬套Ⅰ4、衬套Ⅱ5和衬套Ⅲ6设置在内衬1的内侧端,连接件Ⅰ7设置在内衬1的外侧端。本专利技术的使用过程如下:下肢于伸直位,根据患者下肢的不同,选取合适大小的内衬1和若干外衬2,选取好以后,根据衬套Ⅰ3、衬套Ⅱ4和衬套Ⅲ5下肢定位,根据下肢实际外形,选取合适数量的连接件Ⅰ7将内衬1固定、塑形贴服于下肢体表,内衬1在小腿内侧凹陷处为双层重叠结构,实现对此处的填充作用。根据衬套Ⅳ6的塑形定位保证内衬1上的与外衬2连接的连接件Ⅱ8位于下肢后侧。内衬1固定好以后,选择不同长度的外衬2,将外衬2的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下肢加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由能够与魔术贴任意粘贴的弹性材料制成的并且与下肢结构匹配的具有缓冲保护作用的内衬(1)和若干长度不等的由能够与魔术贴任意粘贴的弹力绷带制成的在外部起施压作用的外衬(2),其中,内衬(1)沿着下肢长度方向的上下两端分别位于下肢伸直位至髌骨上端20cm处和踝关节处,内衬(1)垂直于下肢长度方向的宽度为下肢周径的4/3,内衬(1)的一端的外表面从上至下依次设有在大腿前方位置起塑形及定位作用的衬套Ⅰ(3)、在膝关节髌骨前方位置起定位防滑固定作用的衬套Ⅱ(4)和在小腿前方位置起塑形及定位作用的衬套Ⅲ(5),衬套Ⅰ(3)、衬套Ⅱ(4)和衬套Ⅲ(5)沿着下肢的长度方向的长轴位于内衬(1)宽度的2/8分界线处,内衬(1)的中部位置外表面设有在腘窝后方起塑形及定位作用的衬套Ⅳ(6),衬套Ⅳ(6)沿着下肢的长度方向的长轴位于内衬(1)宽度的5/8分界线处,内衬(1)的另一端边缘设有若干与下肢外形匹配的起塑形及固定作用的连接件Ⅰ(7),沿内衬(1)宽度的5/8分界线处的外表面设有若干与外衬(2)连接的连接件Ⅱ(8),外衬(2)的两端分别设有位于外衬(2)同一表面侧的连接件Ⅲ(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下肢加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由能够与魔术贴任意粘贴的弹性材料制成的并且与下肢结构匹配的具有缓冲保护作用的内衬(1)和若干长度不等的由能够与魔术贴任意粘贴的弹力绷带制成的在外部起施压作用的外衬(2),其中,内衬(1)沿着下肢长度方向的上下两端分别位于下肢伸直位至髌骨上端20cm处和踝关节处,内衬(1)垂直于下肢长度方向的宽度为下肢周径的4/3,内衬(1)的一端的外表面从上至下依次设有在大腿前方位置起塑形及定位作用的衬套Ⅰ(3)、在膝关节髌骨前方位置起定位防滑固定作用的衬套Ⅱ(4)和在小腿前方位置起塑形及定位作用的衬套Ⅲ(5),衬套Ⅰ(3)、衬套Ⅱ(4)和衬套Ⅲ(5)沿着下肢的长度方向的长轴位于内衬(1)宽度的2/8分界线处,内衬(1)的中部位置外表面设有在腘窝后方起塑形及定位作用的衬套Ⅳ(6),衬套Ⅳ(6)沿着下肢的长度方向的长轴位于内衬(1)宽度的5/8分界线处,内衬(1)的另一端边缘设有若干与下肢外形匹配的起塑形及固定作用的连接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令员张志强王涛卫小春
申请(专利权)人:曾令员张志强王涛卫小春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