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耦合结构及通讯前端设备元件。本发明专利技术设置有金属耦合片,其无电接触地设置于两个谐振杆之间;在金属耦合片与谐振杆之间增加调节螺杆,所述各调节螺杆分别与其相邻的谐振杆平行。各调节螺杆分别由调节螺母固定并调节其相对所述金属耦合片和/或所述谐振杆的高度,由于这样的设置方式,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调节螺杆能够同时与金属耦合片和谐振杆耦合,以实现对通讯前端设备元件信号通道内交叉耦合强度的调节。本发明专利技术中,调节螺杆同时与金属耦合片和谐振杆耦合,达到改变金属耦合片与谐振杆之间的耦合量的目的,可大幅改善耦合部件与谐振杆之间的耦合强度,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可操作性强、批量一致性好并且实现成本低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耦合结构及通讯前端设备元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微波通讯器件,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可调耦合结构及通讯前端设备元件。
技术介绍
双工器、合路器、滤波器等元件被广泛应用于通信领域的前端设备中,其产品性能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整个通信质量。在此类通讯前端设备元件的产品设计过程中往往需要利用耦合元件、谐振杆等非接触耦合结构实现容性交叉耦合、抽头耦合等技术指标。但是,现有非接触耦合结构通常采用特定尺寸的金属片与谐振杆进行直接耦合。此种耦合结构中,金属耦合元件或金属片与谐振杆耦合时,耦合量直接由金属耦合元件或金属片物料自身尺寸而确定。一旦金属耦合元件或金属片被装配在通讯前端设备元件内,其相对谐振杆的耦合面积即被固定,耦合面积与耦合强度直接相关。也就是说,现有的金属耦合元件或金属片,其与谐振杆的耦合强度是固定值。如果耦合量不能满足要求,则需要重新加工、更换耦合结构,其生产效率低,加工一致性差。然而,由于金属耦合元件或金属片物料本身在加工过程中难以避免的存在加工误差,一些高要求产品在批量生产时,往往会因为物料的加工误差而导致每台产品实际的耦合强度都不相同。尤其,当金属耦合元件或金属片的加工误差导致产品不能满足实际所需要的耦合量或耦合强度时,现有非接触耦合结构无法进行弥补。这会导致产品指标无法达标,产品性能差,批量生产的产品其参数的一致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调耦合结构及通讯前端设备元件,本专利技术在金属耦合片与谐振杆之间增加调节螺杆,同时与金属耦合片和谐振杆耦合,以实现对通讯前端设备元件信号通道内交叉耦合强度的调节。本专利技术具体采用如下技术方案。首先,为实现上述目的,提出一种可调耦合结构,其设置于通讯前端设备元件内部的信号通道中间,包括:金属耦合片,其无电接触地设置于两个谐振杆之间;调节螺杆,包括至少两个,所述调节螺杆分别设置于所述金属耦合片与所述各谐振杆之间,所述各调节螺杆分别与其相邻的谐振杆平行;调节螺母,用于固定并调节所述调节螺杆相对所述金属耦合片和/或所述谐振杆的高度。可选的,上述的可调耦合结构中,所述金属耦合片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向所述谐振杆和所述调节螺杆张开的结构,所述金属耦合片的两端至少部分地贴近所述谐振杆和所述调节螺杆的侧壁。可选的,上述的可调耦合结构中,所述金属耦合片为扳手形、工字形或在两端设置有至少部分包围所述谐振杆和所述调节螺杆的开槽,所述金属耦合片的厚度根据耦合强度调节范围而确定。可选的,上述的可调耦合结构中,还包括绝缘固定组件,其设置于所述金属耦合片的中部,用于将所述金属耦合片无电接触地固定于所述调节螺杆之间。可选的,上述的可调耦合结构中,所述绝缘固定组件包括:绝缘螺钉和绝缘垫片;所述金属耦合片的中部或两端还设置有配合所述绝缘螺钉直径大小的通孔,所述绝缘螺钉穿过所述通孔,通过所述绝缘垫片将所述金属耦合片无电接触地架设于所述调节螺杆之间。可选的,上述的可调耦合结构中,所述金属耦合片被架设以接近所述谐振杆,所述调节螺杆接近所述金属耦合片的高度。同时,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通讯前端设备元件,包括:腔体,用于接收、容纳并处理微波信号;盖板,用于封闭所述腔体;其中,所述腔体内部的信号通道中间设置有如权利要求1至6所述的可调耦合结构。可选的,上述的通讯前端设备元件中,所述通讯前端设备元件包括但不限于:双工器、合路器、滤波器。可选的,上述的通讯前端设备元件中,所述调节螺杆的外径根据耦合强度调节范围而确定;所述调节螺母的内径与所述调节螺杆的外径匹配,所述调节螺母设置于所述盖板上,所述盖板上对应所述调节螺母下端面的位置还设置有与所述调节螺杆的外径相匹配的调节孔,所述调节螺杆的上端由所述调节螺母固定于所述盖板上,所述调节螺杆的下端穿过所述调节孔伸入所述腔体内的金属耦合片和谐振杆之间,并保持与所述金属耦合片和谐振杆无电接触。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设置有金属耦合片,其无电接触地设置于两个谐振杆之间,并且在金属耦合片与谐振杆之间增加调节螺杆。所述各调节螺杆分别与与其相邻的谐振杆平行,各调节螺杆分别由调节螺母固定并调节其相对所述金属耦合片和/或所述谐振杆的高度。由于这样的设置方式,本专利技术的调节螺杆能够同时与金属耦合片和谐振杆耦合,达到改变金属耦合片与谐振杆之间的耦合量,尤其是达到调节通讯前端设备元件信号通道内交叉耦合强度的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调整调节螺杆的进深来满足耦合量的要求。可以有效的弥补物料加工误差、设计误差,其结构简单、可操作性强。本专利技术应用于通讯前端设备元件,在加工定型后,检测产品指标达不到设计要求时,不用更换已安装的物料,仅通过增加调节螺杆的进深,即可实现对耦合强度的调节,进而达到产品要求,辅助耦合片与谐振杆之间的耦合。应用本专利技术的产品,其参数一致性更高,生产效率也更高。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专利技术而了解。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并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通讯前端设备元件的俯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通讯前端设备元件的剖面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通讯前端设备元件中可调耦合结构的示意图;图中,1表示金属耦合片,2表示谐振杆,3表示绝缘螺钉,4表示绝缘垫片,5表示腔体,6表示盖板,7表示盖板安装螺钉,8表示接头,9表示接头安装螺钉,10表示调节螺杆,11表示谐振杆安装螺钉,12表示调节螺母。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和技术方案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
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专利技术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定义,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和/或”的含义指的是各自单独存在或两者同时存在的情况均包括在内。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内、外”的含义指的是相对于通讯前端设备元件的腔体本身而言,指向腔体内部的方向为内,反之为外;而非对本专利技术的装置机构的特定限定。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连接”的含义可以是元件之间的直接连接也可以是元件间通过其它元件的间接连接。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上、下”的含义指的是由通讯前端设备元件的腔体底部指向盖板的方向即为上,由盖板指向腔体底部的方向即为下,而非对本专利技术的装置机构的特定限定。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可调耦合结构可用于双工器、合路器、滤波器等通讯前端设备部件。参考图1,其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通讯前端设备元件的俯视图,包括:腔体5,其侧壁设置有接头8,用于通过所述接头8接收微波信号进入所述腔体,腔体内接近所述接头8的位置设置有谐振杆2,微波信号在腔体内与腔体内部所容纳的结构作用以进行对微波信号的处理,再通过另一接头8输出处理后的微波信号;盖板6,用于封闭所述腔体5;其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调耦合结构,其特征在于,设置于通讯前端设备元件内部的信号通道中间,包括:金属耦合片(1),其无电接触地设置于两个谐振杆(2)之间;调节螺杆(10),包括至少两个,所述调节螺杆(10)分别设置于所述金属耦合片(1)与所述各谐振杆(2)之间,所述各调节螺杆(10)分别与其相邻的谐振杆(2)平行;调节螺母(12),用于固定并调节所述调节螺杆(10)相对所述金属耦合片(1)和/或所述谐振杆(2)的高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耦合结构,其特征在于,设置于通讯前端设备元件内部的信号通道中间,包括:金属耦合片(1),其无电接触地设置于两个谐振杆(2)之间;调节螺杆(10),包括至少两个,所述调节螺杆(10)分别设置于所述金属耦合片(1)与所述各谐振杆(2)之间,所述各调节螺杆(10)分别与其相邻的谐振杆(2)平行;调节螺母(12),用于固定并调节所述调节螺杆(10)相对所述金属耦合片(1)和/或所述谐振杆(2)的高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耦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耦合片(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向所述谐振杆(2)和所述调节螺杆(10)张开的结构,所述金属耦合片(1)的两端至少部分地贴近所述谐振杆(2)和所述调节螺杆(10)的侧壁。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调耦合结构,其特征在于,金属耦合片(1)为扳手形、工字形或在两端设置有至少部分包围所述谐振杆(2)和所述调节螺杆(10)的开槽,所述金属耦合片(1)的厚度根据耦合强度调节范围而确定。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可调耦合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绝缘固定组件,其设置于所述金属耦合片(1)的中部或两端,用于将所述金属耦合片(1)无电接触地固定于所述调节螺杆(10)之间。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调耦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固定组件包括:绝缘螺钉(3)和绝缘垫片(4);所述金属耦合片(1)的中部还设置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红双,王彦杰,周伟,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贝孚德通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