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式输送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272214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06 07: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式输送设备,其机身包括首尾相接的至少两个托架组件、设在托架组件下方的若干托辊组件和分别设在各个托架组件和托辊组件两侧的机架,托架组件包括并排的若干第一槽钢、覆盖第一槽钢顶面的支撑耐磨条和设在第一槽钢底面的若干第二槽钢,第二槽钢横跨并连接各个第一槽钢,第二槽钢各个第一槽钢之间分别设有垫片。有益效果:第一槽钢和第二槽钢交叉布置,且支撑耐磨条覆盖第一槽钢的顶面,使带式输送设备具有较强的负载能力。第一槽钢和第二槽钢之间设有垫片,使其连接可靠并具有良好的抗冲击能力。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输送设备。

Belt conveyo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belt conveyor, whose fuselage includes at least two bracket assemblies connected by the head and the tail, several supporting roll assemblies under the bracket assemblies, and bracket assemblies on both sides of each bracket assemblies and supporting roll assemblies respectively. The bracket assemblies include several first channel steels side by side, supporting wear-resistant strips covering the top surface of the first channel steels and several first channel steel bottom surfaces. Two channel steel, the second channel steel spans and connects each first channel steel, and gaskets are arranged between each first channel steel of the second channel steel. Beneficial effect: The first channel steel and the second channel steel are arranged crosswise, and the supporting wear-resistant strip covers the top surface of the first channel steel, so that the belt conveyor equipment has a strong load capacity. A gasket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first channel steel and the second channel steel to make the connection reliable and have good impact resistanc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convey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带式输送设备
本技术涉及输送设备,特别涉及带式输送设备。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链式输送带是利用链条牵引、承载,或由链条上安装的板条、金属网带和辊道等承载物料的输送带。可分为链条式、链板式、链网式和板条式等。链式输送带在机械框架上,为了维持张力使其运转,必须有最小轮径限制的传、被动滚轮和行程较长的张紧装置,为了维持输送过程的平稳,必须安装支撑辊轮及支撑结构平板,回程亦然,除了结构上诸多的轴承关节,制作时必须精确校正以避免输送带运动时蛇行偏移,形成许多隐性的故障点。重载输送设备要求具有较强的负载能力和抗冲击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带式输送设备,具有较强的负载能力和抗冲击能力。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带式输送设备,包括机身、设在机身一端的驱动轴组件、设在机身另一端的换向轴组件和套设在机身、驱动轴组件和换向轴组件外的输送带,机身包括首尾相接的至少两个托架组件、设在托架组件下方的若干托辊组件和分别设在各个托架组件和托辊组件两侧的机架,托架组件包括并排的若干第一槽钢、覆盖第一槽钢顶面的支撑耐磨条和设在第一槽钢底面的若干第二槽钢,第二槽钢横跨并连接各个第一槽钢,第二槽钢各个第一槽钢之间分别设有垫片。作为改进,垫片为弹性材料。作为改进,第一槽钢包括与支撑耐磨条连接的顶板和分别设在顶板两侧的侧板,侧板上设有若干凹槽,各个第二槽钢分别嵌入凹槽内并与第一槽钢连接。作为改进,支撑耐磨条包括第一支撑耐磨条和第二支撑耐磨条,第一支撑耐磨条分别设在机身的两侧,第二支撑耐磨条设在第一支撑耐磨条之间,第一支撑耐磨条的顶面设有从机身的一侧边缘向上凸起的第一护边凸缘。作为改进,支撑耐磨条为具有自润滑功能的工程塑料。作为改进,第一槽钢与第二槽钢之间设有若干第三槽钢,第三槽钢焊接在第二槽钢的侧面,第三槽钢的顶面与第一槽钢连接。作为改进,驱动轴组件和换向轴组件的上方分别设有若干过渡托板组件,过渡托板组件包括一侧设有若干凸齿的齿形托板、设在齿形托板底面的矩形管和设在凸齿底面与矩形管侧面之间的若干加强筋。作为改进,齿形托板的顶面设有覆盖齿形托板的支撑耐磨层,支撑耐磨层的材质为工程塑料。作为改进,过渡托板组件包括第一过渡托板组件、第二过渡托板组件、第三过渡托板组件和第四过渡托板组件,第一过渡托板组件和第二过渡托板组件分别设在驱动轴组件的两侧,第三过渡托板组件和第四过渡托板组件分别设在换向轴组件的两侧。作为改进,托辊组件包括托辊轴杆和分别套设在托辊轴杆两端的托辊滚轮,托辊滚轮与托辊轴杆之间设有滚珠轴承,托辊滚轮的轮缘上设有第二护边凸缘。有益效果:第一槽钢和第二槽钢交叉布置,且支撑耐磨条覆盖第一槽钢的顶面,使带式输送设备具有较强的负载能力。第一槽钢和第二槽钢之间设有垫片,使其连接可靠并具有良好的抗冲击能力。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机身的分解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托架组件的分解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过渡托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托辊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实施例与说明书附图涉及的名词与标号包括:驱动轴组件1、换向轴组件2、托架组件3、托辊组件4、第一槽钢5、第二槽钢6、垫片7、顶板8、侧板9、凹槽10、第一支撑耐磨条11、第二支撑耐磨条12、第一护边凸缘13、第三槽钢14、凸齿15、齿形托板16、矩形管17、加强筋18、支撑耐磨层19、第一过渡托板组件20、第二过渡托板组件21、第三过渡托板组件22、第四过渡托板组件23、托辊轴杆24、托辊滚轮25、第二护边凸缘26、安装板27、撑脚28、护边耐磨条29。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至6,一种带式输送设备,包括机身、设在机身一端的驱动轴组件1、设在机身另一端的换向轴组件2和套设在机身、驱动轴组件1和换向轴组件2外的输送带,机身包括首尾相接的两个托架组件3、设在托架组件3下方的若干托辊组件4和分别设在各个托架组件3和托辊组件4两侧的机架,托架组件3包括并排的五个第一槽钢5、覆盖第一槽钢5顶面的支撑耐磨条和设在第一槽钢5底面的六个第二槽钢6,第二槽钢6横跨并连接各个第一槽钢5,第二槽钢6各个第一槽钢5之间分别设有垫片7。第一槽钢5和第二槽钢6交叉布置,且支撑耐磨条覆盖第一槽钢5的顶面,使带式输送设备具有较强的负载能力。第一槽钢5和第二槽钢6之间设有垫片7,使其连接可靠并具有良好的抗冲击能力。为了进一步加强机身的抗冲击能力,垫片7为弹性材料。为了使第一槽钢5与第二槽钢6之间连接更可靠,第一槽钢5包括与支撑耐磨条连接的顶板8和分别设在顶板8两侧的侧板9,侧板9上设有若干凹槽10,各个第二槽钢6分别嵌入凹槽10内并与第一槽钢5连接。凹槽10可减小顶板8底面与第二槽钢6顶面之间的距离,并使顶板8的底面和第二槽钢6的底面可紧贴垫片7,有利于减小机身厚度并提高其连接可靠性。为了降低输送带边缘磨损的可能性,支撑耐磨条包括第一支撑耐磨条11和第二支撑耐磨条12,第一支撑耐磨条11分别设在机身的两侧,第二支撑耐磨条12设在第一支撑耐磨条11之间,第一支撑耐磨条11的顶面设有从机身的一侧边缘向上凸起的第一护边凸缘13。重载条件下,如果输送带上的负载分布不均匀,将提高输送带边缘磨损的可能性。第一护边凸缘13可防止输送带与机架直接接触,可降低输送带边缘磨损的可能性。为了进一步减轻输送带的磨损,支撑耐磨条为具有自润滑功能的工程塑料。为了加强机身的结构强度,第一槽钢5与第二槽钢6之间设有第三槽钢14,第三槽钢14焊接在第二槽钢6的侧面,第三槽钢14的顶面与第一槽钢5连接。本实施例的第三槽钢14设在两个托架组件3之间的过渡位置上,第三槽钢14还设在托架组件3与主动轴组件和换向轴组件2之间的过渡位置上。这些过渡位置的结构强度较弱,设置第三槽钢14可加强其结构强度,有利于提高机身的结构强度。为了进一步加强机身的结构强度,驱动轴组件1和换向轴组件2的上方分别设有过渡托板组件,过渡托板组件包括一侧设有若干凸齿15的齿形托板16、设在齿形托板16底面的矩形管17和设在凸齿15底面与矩形管17侧面之间的若干加强筋18。矩形管17和加强筋18有利于加强过渡托板组件的承载能力。为了加强过渡托板组件的耐磨性,齿形托板16的顶面设有覆盖齿形托板16的支撑耐磨层19,支撑耐磨层19的材质为工程塑料。为了更进一步加强机身的承载能力,过渡托板组件包括第一过渡托板组件、第二过渡托板组件21、第三过渡托板组件22和第四过渡托板组件23,第一过渡托板组件20和第二过渡托板组件21分别设在驱动轴组件1的两侧,第三过渡托板组件22和第四过渡托板组件23分别设在换向轴组件2的两侧。第一过渡托板组件20和第二过渡托板组件21的凸齿15朝向驱动轴组件1,第三过渡托板组件22和第四过渡托板组件23的凸齿15朝向换向轴组件2,凸齿15与输送带带节的铰接结构的形状契合程度更高,有利于减小过渡托板组件之间的布置间隙,可提高重型货物越过该过渡位置时的稳定性。为了进一步提高输送带运动的稳定性,托辊组件4包括托辊轴杆24和分别套设在托辊轴杆24两端的托辊滚轮25,托辊滚轮25与托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式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机身、设在机身一端的驱动轴组件、设在机身另一端的换向轴组件和套设在机身、驱动轴组件和换向轴组件外的输送带,机身包括首尾相接的至少两个托架组件、设在托架组件下方的若干托辊组件和分别设在各个托架组件和托辊组件两侧的机架,托架组件包括并排的若干第一槽钢、覆盖第一槽钢顶面的支撑耐磨条和设在第一槽钢底面的若干第二槽钢,第二槽钢横跨并连接各个第一槽钢,第二槽钢各个第一槽钢之间分别设有垫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式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机身、设在机身一端的驱动轴组件、设在机身另一端的换向轴组件和套设在机身、驱动轴组件和换向轴组件外的输送带,机身包括首尾相接的至少两个托架组件、设在托架组件下方的若干托辊组件和分别设在各个托架组件和托辊组件两侧的机架,托架组件包括并排的若干第一槽钢、覆盖第一槽钢顶面的支撑耐磨条和设在第一槽钢底面的若干第二槽钢,第二槽钢横跨并连接各个第一槽钢,第二槽钢各个第一槽钢之间分别设有垫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式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垫片为弹性材料。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式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槽钢包括与支撑耐磨条连接的顶板和分别设在顶板两侧的侧板,侧板上设有若干凹槽,各个第二槽钢分别嵌入凹槽内并与第一槽钢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式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耐磨条包括第一支撑耐磨条和第二支撑耐磨条,第一支撑耐磨条分别设在机身的两侧,第二支撑耐磨条设在第一支撑耐磨条之间,第一支撑耐磨条的顶面设有从机身的一侧边缘向上凸起的第一护边凸缘。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式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耐磨条为具有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健荣郭兴全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华南新海传动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