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圆形V门投放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271239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06 06:39
一种圆形V门投放装置包括机架、转轴Ⅰ、转轴Ⅱ、摆动气缸、伞齿轮Ⅰ、伞齿轮Ⅱ、圆形V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圆形V门投放装置使用球形曲面门,利用球形曲面自动归中性,使得食品叉从投叉装置落入本装置的圆形V门后,食品叉会始终会处于圆形V门的球形曲面门圆弧的最低处,并处于圆形V门的中心上,进行缓冲投叉时,食品叉更容易落入容器中心,不会产生搭边状况。

A Round V-Gate Delivery Device

A circular V-door throwing device includes frame, rotary shaft I, rotary shaft II, swing cylinder, bevel gear I, bevel gear II and circular V-door; the circular V-door throwing device of the utility model uses a spherical curved door and automatically neutralizes the spherical curved surface, so that the food fork falls into the circular V-door of the device from the throwing device, and the food fork will always be in the spherical curved door of the circular V-door. At the bottom of the arc and at the center of the circular V-door, the food fork is easier to fall into the center of the container when the cushioning fork is thrown, and there will be no edge-lapp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圆形V门投放装置
本技术属于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圆形V门投放装置。
技术介绍
桶装方便面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和外出旅行的必需品,为了方便食用,需要配置一个食品叉。目前生产方便面的大型企业大多都采用投叉装置对桶装方便面进行投叉,这些投叉装置大多都会配置使用缓冲门来完成食品叉的投叉作业;目前市面上使用的投叉缓冲门大多采用斜面的V形门结构,使用这种结构进行缓冲投叉,食品叉在落入V形门时位置不固定,无法保证食品叉每次都能处于V形门的正中心,这样一来进行投叉时就无法保证食品叉每次都能落入容器的中心,有时会跑偏,出现搭边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投叉成功率高的,投叉效果好的一种圆形V门投放装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圆形V门投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转轴I、转轴II、摆动气缸、伞齿轮I、伞齿轮II、圆形V门;所述圆形V门由左圆形V门和右圆形V门组成;所述左圆形V门与右圆形V门结构相同;所述左圆形V门由基座和球形曲面门组成;所述基座上开设四个通孔;所述左圆形V门使用螺丝与连接块I相接;所述左圆形V门使用两个紧固块I安装在所述转轴I上;所述右圆形V门使用螺丝与连接块II相接;所述右圆形V门使用两个紧固块II安装在所述转轴II上;所述转轴I与所述转轴II分别安装在所述机架上;所述转轴I与所述转轴II相互平行;所述转轴I的头端安装所述伞齿轮I;所述转轴II头端安装所述伞齿轮II;所述伞齿轮I与所述伞齿轮II相互啮合;所述转轴I的头端还连接着一连杆;所述连杆另一端与所述摆动气缸相连,在摆动气缸的作用下绕着转轴I的轴心旋转。进一步,所述圆形V门设有十组。进一步,所述圆形V门投放装置上还设置有十组光电检测传感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圆形V门投放装置使用球形曲面门,利用球形曲面自动归中性,使得食品叉从投叉装置落入本装置的圆形V门后,食品叉会始终会处于圆形V门的球形曲面门圆弧的最低处,并处于圆形V门的中心上,进行缓冲投叉时,食品叉更容易落入容器中心,不会产生搭边状况。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立体简图;图2为本技术平面图;图3为本技术另一角度平面图;图4为本技术圆形V门开启状态下立体简图;图5为本技术圆形V门开启状态下平面图;图6为本技术圆形V门关闭状态下立体简图;图7为本技术圆形V门关闭状态下平面图;图8为本技术左圆形V门、右圆形V门立体简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所示:一种圆形V门投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转轴I2、转轴II3、摆动气缸4、伞齿轮I5、伞齿轮II6、圆形V门7;所述圆形V门7由左圆形V门8和右圆形V门9组成;所述左圆形V门8与右圆形V门9结构相同;所述左圆形V门8由基座10和球形曲面门11组成;所述基座10上开设四个通孔12;所述左圆形V门8使用螺丝与连接块I13相接;所述左圆形V门8使用两个紧固块I14安装在所述转轴I2上;所述右圆形V门9使用螺丝与连接块II15相接;所述右圆形V门9使用两个紧固块II16安装在所述转轴II3上;所述转轴I2与所述转轴II3分别安装在所述机架1上;所述转轴I2与所述转轴II3相互平行;所述转轴I2的头端安装所述伞齿轮I5;所述转轴II3头端安装所述伞齿轮II6;所述伞齿轮I5与所述伞齿轮II6相互啮合;所述转轴I2的头端还连接着一连杆17;所述连杆17另一端与所述摆动气缸4相连,在摆动气缸4的作用下绕着转轴I2的轴心旋转;所述圆形V门9设有十组;所述圆形V门投放装置上还设置有十组光电检测传感器18。本技术的动作流程:食品叉由投叉机构投入圆形V门中,由于球形曲面自动归中性能,食品叉滑到圆形V门的最低点的正中心位置,然后摆动气缸动作,通过连杆带动转轴I和伞齿轮I转动,转轴I转动带动左圆形V门转动,伞齿轮I转动带动伞齿轮II转动,进而带动转轴II转动,转轴II转动带动右圆形V门转动,左圆形V门与右圆形V门的转动,圆形V门开启,食品叉从圆形V门落下落入容器中完成食品叉投放,然后摆动气缸再次动作,通过连杆及伞齿轮I与伞齿轮II的啮合传动,转轴I与转轴II向反方向转动,进而带动左圆形V门与右圆形V门反方向转动,圆形V门关闭,进行下次投叉(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圆形V门投放装置上十组光电检测传感器,圆形V门投叉时,哪一组光电检测传感器没有触发,就能得知哪个圆形V门没有投叉,及时发送报警信号)。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技术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技术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技术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圆形V门投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转轴Ⅰ、转轴Ⅱ、摆动气缸、伞齿轮Ⅰ、伞齿轮Ⅱ、圆形V门;所述圆形V门由左圆形V门和右圆形V门组成;所述左圆形V门与右圆形V门结构相同;所述左圆形V门由基座和球形曲面门组成;所述基座上开设四个通孔;所述左圆形V门使用螺丝与连接块Ⅰ相接;所述左圆形V门使用两个紧固块Ⅰ安装在所述转轴Ⅰ上;所述右圆形V门使用螺丝与连接块Ⅱ相接;所述右圆形V门使用两个紧固块Ⅱ安装在所述转轴Ⅱ上;所述转轴Ⅰ与所述转轴Ⅱ分别安装在所述机架上;所述转轴Ⅰ与所述转轴Ⅱ相互平行;所述转轴Ⅰ的头端安装所述伞齿轮Ⅰ;所述转轴Ⅱ头端安装所述伞齿轮Ⅱ;所述伞齿轮Ⅰ与所述伞齿轮Ⅱ相互啮合;所述转轴Ⅰ的头端还连接着一连杆;所述连杆另一端与所述摆动气缸相连,在摆动气缸的作用下绕着转轴Ⅰ的轴心旋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圆形V门投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转轴Ⅰ、转轴Ⅱ、摆动气缸、伞齿轮Ⅰ、伞齿轮Ⅱ、圆形V门;所述圆形V门由左圆形V门和右圆形V门组成;所述左圆形V门与右圆形V门结构相同;所述左圆形V门由基座和球形曲面门组成;所述基座上开设四个通孔;所述左圆形V门使用螺丝与连接块Ⅰ相接;所述左圆形V门使用两个紧固块Ⅰ安装在所述转轴Ⅰ上;所述右圆形V门使用螺丝与连接块Ⅱ相接;所述右圆形V门使用两个紧固块Ⅱ安装在所述转轴Ⅱ上;所述转轴Ⅰ与所述转轴Ⅱ分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银山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大显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