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转向支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270493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06 06: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汽车转向支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转向支撑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一种盒体结构和支板对支撑柱的端部进行支撑,加强了支撑柱端部的刚性。盒体结构上有导向孔,支撑座上固定有定位销,定位销插入盒体结构的导向孔里,此结构提升了装配的精度,此种结构还具有吸振的功能,从而使得安装在支撑柱上的仪表台和转向系统更加安全可靠地工作,同时,该结构使得装配更加方便以及提高了转向支撑定位的准确度。

A Steering Support Structure for Automobil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automobile steering support, in particular to an automobile steering support structure. The utility model adopts a box structure and a supporting plate to support the end of the supporting column, thereby strengthening the rigidity of the end of the supporting column. There are guide holes in the box structure, and positioning pins are fixed on the support seat. The positioning pins are inserted into the guide holes of the box structure. This structure improves the assembly accuracy. This structure also has the function of vibration absorption, which makes the instrument platform and steering system installed on the support column work safely and reliably. At the same time, the structure makes assembly more convenient and improves the steering support positioning. Accura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转向支撑结构
本技术涉及汽车转向支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的转向支撑安装的加强结构。
技术介绍
支撑柱作为用于支撑转向系统、仪表板等部件的刚性构件,被安装在车身宽度方向上,其两端安装在车身的左、右侧内板上。支撑柱的固定位置强度和定位的准确度,直接影响整个转向系统和仪表台的稳定性和整车的NVH性能,NVH指的是Noise噪音、Vibration振动和Harshness声振粗糙度。现有的支撑柱安装方式,是采用L形的支架与车身侧内板焊接相连,然后在L形的支架上开安装孔与安装过孔,再与支撑柱相连接,这种安装方式,因L形的支架强度难以保证,故支撑柱安装后,会产生变形,使仪表板与周边匹配间隙变大,在车辆行驶中,产生噪音影响仪表台的稳定性和整车NVH性。并且这种单层定位孔,在装配时也会出现定位旋转,装配困难,精度差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技术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支撑柱端部支撑座的强度不够、NHV性能不够高和装配困难的问题,提供一种汽车转向支撑结构,该结构具有支撑强度高、NHV性能优秀和安装方便装配精度高的优点。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汽车转向支撑结构,包括支撑柱、支撑内板和支撑外板,所述支撑内板和所述支撑外板固定在一起构成一个盒体,所述盒体布置在车身侧内板上,所述支撑内板和所述支撑外板上开有导向孔;还包括支撑座、安装板和定位销,所述安装板布置在所述车身侧内板上,所述支撑座布置在所述安装板上,所述支撑柱插入所述支撑座的支撑孔中,所述定位销布置在所述支撑座上,所述定位销穿过所述支撑内板上的导向孔和所述支撑外板上的导向孔;还包括支板,所述支板一端布置在车身内板上,所述支板的另一端顶住所述支撑柱。本方案中,所述支板和所述支撑座对支撑柱的端部进行支撑,使得支撑柱的刚性得到加强,在外力的作用下,特别是在激振力的作用下,支撑柱的饶性变形减小,保证了仪表板与周边匹配间隙不会过大,同时保证了装配的精度。定位销与导向孔之间的配合关系还具有吸振的作用,保证了转向系统和仪表安全可靠地工作。作为优选,所述支撑内板的导向孔上设置有导向凸台;所述支撑外板的导向孔上设置有导向凸台。导向凸台相当于增大了所述定位销与所述导向孔之间的配合长度,能够保证装配后的本技术结构具有更好的刚性,能够保证装配后的所述支撑柱与其他部件的位置关系更加稳定,提升了装配的精度,吸振的效果也更为优秀。作为优选,所述支撑内板和所述支撑外板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一起,所述支撑内板焊接在车身侧内板上,所述支撑外板焊接在车身侧内板上。焊接安装的好处是使结构更加简单,连接关系可靠,不会因为振动出现松动的问题。作为优选,所述安装板焊接安装在车身侧内板上。焊接安装的好处是使结构更加简单,连接关系可靠,不会因为振动出现松动的问题。作为优选,所述支撑座与所述安装板通过螺栓连接在一起。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安装更加方便,定位更加准确。由于采用了支板和支撑座对支撑柱进行了强化支撑,使得支撑柱的刚性得到加强,能够保证装配后的支撑柱与其他部件的位置关系更加稳定,保证了仪表板与周边匹配间隙不会过大。同时,采用了定位销与带有导向凸台的导向孔的配合也保证了支撑柱的定位准确,本结构安装也更加方便简单。2、转向系统和仪表台能更加可靠稳定地工作。由于本技术采用了支撑内板和支撑外板固定在一起构成一个盒体结构,定位销插入盒体结构中带有导向凸台的导向孔中,使得定位销能够在导向孔内摩擦滑动吸振;这样,车身振动引起支撑柱振动时,支撑柱能够通过定位销和导向孔之间的滑动摩擦吸收一部分振动能量,从而使得布置在支撑柱上的转向系统和仪表台更加安全稳定的工作,减少了噪音和振动。附图说明图1是支撑外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支撑内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安装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支撑外板、支撑内板和安装板安装在车身侧内板上的示意图。图5为支撑座与定位销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6为支撑座和安装板安装在车身侧内板上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1-支撑外板,2-支撑内板,3-安装板,4-车身侧内板,5-支撑座,6-定位销,7-支板,8-支撑柱,9-导向凸台,10-卷边。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的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1如图1-2,支撑外板1上有导向孔,导向孔的一侧布置有导向凸台9,导向凸台9的内圆与导向孔的半径相同且同心,支撑外板1上还有卷边10,支撑内板2上也具有卷边、导向孔和导向凸台。如图3-4,安装板3焊接安装在车身侧内板4上,支撑内板2的卷边贴合住支撑外板1的卷边,然后焊接在一起形成一个盒体,然后再将整个盒体通过卷边焊接在车身侧内板4上。如图5-6,定位销6焊接在支撑座5上,通过A、B两处的孔用螺栓将支撑座5安装在安装板3上。如图7,定位销6依次穿过支撑内板2的导向孔和支撑外板的导向孔,支撑柱8插入支撑座5的支撑孔中,支板7的一端顶住支撑柱8的D处,另一端固定在车声内板上,车身内板没在图中画出但不影响对本技术的理解;支撑座5上的凸边顶住支撑柱8的C处。装配时,支撑外板1、支撑内板2和安装板3已经焊接在车身侧内板4上形成一个整体,只需首先将支撑柱8插入支撑座5的支撑孔中,将定位销6穿过支撑内板2和支撑外板1的定位孔;然后,用螺栓将支撑座5固定在安装板3上,最后安装支板7,使支板7一端顶住支撑柱8。这种结构使得装配非常简单方便,同时由于支撑柱8的C、D处受到了支撑,使得支撑柱8的刚性变强。由于仪表板和转向支撑系统安装在支撑柱8上,支撑柱8的刚性保证了仪表板与周边匹配间隙不会过大,同时保证了装配的精度。工作时,由支撑内板2和支撑外板1构成的盒体具有一定的柔性,支撑座5连接在安装板3上的方式也具有一定的柔性,表现为支撑柱8与车身内侧板的连接为柔性连接,这种柔性连接通过摩擦吸振的方式将车身的振动对支撑柱8的影响降低。本技术由于具有刚性适中的独特结构,所以表现出了优秀的装配性能和NVH性能。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转向支撑结构,包括支撑柱(8),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内板(2)和支撑外板(1),所述支撑内板(2)和所述支撑外板(1)固定在一起构成一个盒体,所述盒体布置在车身侧内板(4)上,所述支撑内板(2)和所述支撑外板(1)上都有导向孔;还包括支撑座(5)、安装板(3)和定位销(6),所述安装板(3)布置在所述车身侧内板(4)上,所述支撑座(5)布置在所述安装板(3)上,所述支撑柱(8)插入所述支撑座(5)的支撑孔中,所述定位销(6)布置在所述支撑座(5)上,所述定位销(6)穿过所述支撑内板(2)上的导向孔和所述支撑外板(1)上的导向孔;还包括支板(7),所述支板(7)一端布置在车身内板上,所述支板(7)的另一端顶住所述支撑柱(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转向支撑结构,包括支撑柱(8),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内板(2)和支撑外板(1),所述支撑内板(2)和所述支撑外板(1)固定在一起构成一个盒体,所述盒体布置在车身侧内板(4)上,所述支撑内板(2)和所述支撑外板(1)上都有导向孔;还包括支撑座(5)、安装板(3)和定位销(6),所述安装板(3)布置在所述车身侧内板(4)上,所述支撑座(5)布置在所述安装板(3)上,所述支撑柱(8)插入所述支撑座(5)的支撑孔中,所述定位销(6)布置在所述支撑座(5)上,所述定位销(6)穿过所述支撑内板(2)上的导向孔和所述支撑外板(1)上的导向孔;还包括支板(7),所述支板(7)一端布置在车身内板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国军朱红霞熊建华蒋海林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小康汽车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