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南华大学专利>正文

车内通风布控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269754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06 05: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内通风布控系统,其包括一个以上设置于车体上的通风装置,所述通风装置包括通风壳体,所述通风壳体为筒形状,其一端设有防护网,所述防护网设于车体外侧,通风壳体另一端置于车体内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具有在无需消耗电力等能源的情况下,通过车外自然风风压作用与通风装置高度差形成的热压作用,实现泊车车体内外很好的自然通风,降低车内温度的优点。

Vehicle Ventilation Distribution Control System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in-car ventilation distribution control system, which comprises more than one ventilation device installed on the car body. The ventilation device comprises a ventilation shell, which is in the shape of a cylinder, and one end of the ventilation shell is provided with a protective net, the protective net is located on the outside of the car body, and the other end of the ventilation shell is placed on the inside of the car body.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good natural ventilation inside and outside the parking car and reducing the temperature inside the car through the effect of natural wind pressure outside the car and the thermal pressure formed by the height difference of the ventilation device without consuming energy such as electric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内通风布控系统
本技术涉及汽车配件
,其特别是涉及一种车内通风布控系统。
技术介绍
在太阳暴晒下,停泊在露天车位上汽车车内温度会剧升,容易导致车内物品热损坏,导致人体不适及汽车空调能耗增加,还可能导致车内被锁儿童高温窒息,乃至汽车自燃现象。因此,迫切需要一种安全简便的通风装置来降低车内温度。技术专利201420346635.2设计了一种具有防盗功能的多孔金属窗片,泊车时有利于保持车内空气流通,但是每次使用前后需要装卸,非常不方便。专利技术专利20171127552.7公开了一种泊车状态车内防高温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包括温度检测模块、儿童检测模块、主控制模块、降温通风模块等,通过温度检测模块检测车内气温,通过太阳能电池驱动小功率电动空调,实现泊车状态降温通风。然而,该专利所公布装置系统非常复杂,成本高,尤其是车顶太阳能电池板能否较好地驱动空调,尚有待推究。专利201620866974.2和专利201610386532.2所公开车内降温装置均为太阳能驱动空调或风机,存在类似问题。专利技术专利20171372318.2公开了一种由无叶风扇和控制器组成的车内降温系统,通过温度传感器测量车内温度,通过单片机处理与控制无叶风扇,无叶风扇与控制器均由车载蓄电池驱动。该专业系统非常复杂、成本高,而且对车载蓄电池电量消耗较大。专利技术专利201810082448.0公开了一种包括进风管、排风管等在内的车辆通风散热装置,提及通过温度传感器检测温度值,并进而决定排风动作实现车内降温。然而,该专利未提及驱动动力来源,泊车时难以应用。技术专利201721551357.4公布了一种包括进风口、排风口等的车用通风散热装置,由风机驱动实现车内通风散热。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车内通风布控系统,本系统具有在无需消耗电力等能源的情况下,通过车外自然风风压作用与通风装置高度差形成的热压作用下,实现泊车车内较好的自然通风,降低车内温度的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车内通风布控系统,其包括一个以上设置于车体上的通风装置,所述通风装置包括通风壳体,所述通风壳体为筒形状,其一端设有防护网,所述防护网设于车体外侧,通风壳体另一端置于车体内侧;所述通风装置通过车外自然风风压作用和/或通过通风装置相对高差形成的热压作用,实现泊车车内较好的自然通风,降低车内温度。本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通风壳体内套设有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为筒形状能在通风壳体内轴向移动,其靠近防护网一端设有防虫网,其另一端外周设有凸台。本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一壳体远离防虫网的一端设有凹槽,凹槽内插有保温内门,保温内门将第一壳体两端隔开。本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通风装置设置于车体对向车门上,通风壳体设有防护网的一端高度低于其另一端。本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通风装置设置于车体同侧的前后端,通风装置之间高度差h。本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通风装置设置于车体对向侧的前后端,通风装置之间高度差h。本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通风装置设置于车门把手凹槽内,通风壳体的防护网大小与车门把手凹槽相匹配。本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防护网与车体外侧为一体结构。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特点:1、本技术通过在对向车体上设置通风装置,通过车外自然风在通风装置的风口间形成风压,促使空气流经风口,从而促使车内外自然通风。2、本技术通过在同向和/或对向车体上设置高度差为h的通风装置,由于通风装置高差与车内外温度差形成的热压作用,而形成车内外自然通风。3、由于本技术采用上述设计,无需消耗电力等能源的情况下,在车外自然风风压作用与通风装置高差形成的热压作用下,实现泊车车内较好的自然通风,降低车内温度。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详细结构作进一步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后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1车外自然风与车内热风流动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通风装置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的A-A剖视图;图6为图4的左视图;图7为图4的透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1-7所示,一种车内通风布控系统,其包括八个(当然要想实现本专利技术的功能,其个数不小于两个能形成空气对流便可)设置于车体上的通风装置,所述每个通风装置包括通风壳体11,所述通风壳体11为筒形状,其一端设有防护网111,防护网111一般由高强度钢丝制作而成,才确保车内安全。所述防护网111设于车体外侧(生产时可与车体外壳一体而成),即与车体外表面的形状相匹配、齐平,这样既能防盗,有美观好看,通风壳体11另一端置于车体内侧,即该端与车体内表面的形状相匹配、齐平,这样既美观好看,又不占用车内的空间,这样通风装置将车体内外的空气联通起来了。优选地,通风壳体11内套设有第一壳体12,所述第一壳体12为筒形状,其长度比通风壳体11短一些,第一壳体12为筒形状与通风壳体11的形状相匹配,即第一壳体12外壁与通风壳体11的内壁相匹配,第一壳体12能在通风壳体11内轴向移动,其靠近防护网111一端设有防虫网121,这样的目的可防止蚊虫通过防护网111进入到车内,当防虫网121粘有蚊虫和其它垃圾时,可以将第一壳体12朝车内拉出,将防虫网121上的蚊虫和其它垃圾清理干净,然后装上继续使用。在第一壳体12另一端外周设有凸台122,凸台122外周的大小不小于通风壳体11外周的大小,这样既可以限制第一壳体12插入通风壳体11的位置,又便于拉出第一壳体12清除防虫网121的蚊虫等垃圾。为了防止车体内外不必要进行空气交换时,在第一壳体12远离防虫网121的一端设有凹槽123(本实施例中凹槽123设置在凸台122处),凹槽123内插有保温内门5(当然,保温内门5也可插入设置于通风壳体11和第一壳体12上槽内),通过保温内门5的插入将第一壳体12两端隔开。保温内门5由电动或液压驱动,由置于车前排控制盘中的控制开关控制,从而可以快捷地控制保温内门5的开启与关闭。当不需要车体内外进行空气互通时,可关闭保温内门,确保不因通风装置导致车体内外进行不必要的空气热质交换。为了防止雨水通过通风装置进入车内,通风壳体11设有防护网111的一端高度低于其另一端,即通风装置位于车体外侧的防护网111一端低于位于车体内侧的凸台122一端(图示未示出)。为了不影响车辆外观,有四个通风装置分别设置于四个车门把手凹槽内,通风壳体11的防护网111大小与车门把手凹槽相匹配。如图1所示,左侧两个把手凹槽内设有第一通风装置2,如图2所示,右侧两个把手凹槽内设有第二通风装置4,这样设置可利用车外自然风的风压作用,实现车体内外的自然通风。在车外自然风在通风装置的通风口(即本实施例的防护网111,下同)间形成风压,可促使空气流经通风装置,从而促使车内自然通风。如图3所示,设第一通风装置2处空气流速为v,第二通风装置4处空气流速为0,根据流体动力学原理,则第一通风装置2和第二通风装置4间压差为:(1)(1)式中,为空气密度,在此可视为常数。因而,车体外自然风可以引起两通风装置之间较大的压差,从而形成图3所示的B-B向的通风。在室外停车场,常见较高速度的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内通风布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个以上设置于车体上的通风装置,所述通风装置包括通风壳体(11),所述通风壳体(11)为筒形状,其一端设有防护网(111),所述防护网(111)设于车体外侧,通风壳体(11)另一端置于车体内侧;所述通风装置通过车外自然风风压作用和/或通过通风装置相对高差形成的热压作用,实现泊车车内较好的自然通风,降低车内温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内通风布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个以上设置于车体上的通风装置,所述通风装置包括通风壳体(11),所述通风壳体(11)为筒形状,其一端设有防护网(111),所述防护网(111)设于车体外侧,通风壳体(11)另一端置于车体内侧;所述通风装置通过车外自然风风压作用和/或通过通风装置相对高差形成的热压作用,实现泊车车内较好的自然通风,降低车内温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内通风布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壳体(11)内套设有第一壳体(12),所述第一壳体(12)为筒形状能在通风壳体(11)内轴向移动,其靠近防护网(111)一端设有防虫网(121),其另一端外周设有凸台(12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车内通风布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12)远离防虫网(121)的一端设有凹槽(123),凹槽(123)内插有保温内门(5),保温内门(5)将第一壳体(12)两端隔开。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车内通风布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国杰王汉青徐俊彦
申请(专利权)人:南华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