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用横梁以及汽车用横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263776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06 02:21
提供一种能够高效地制造、实现轻量化,并且具有较高刚性的汽车用横梁与使用了该横梁的汽车用横梁结构。一种汽车用横梁,所述横梁包括在车宽方向上延伸的梁以及与梁接合的加强构件,梁具备轻量化用的第一贯通孔,加强构件具备轻量化用的第二贯通孔,在使梁与加强构件位于应当固定的位置的状态下,第一贯通孔与第二贯通孔连通,在接合梁与加强构件时,第一贯通孔与第二贯通孔作为决定梁与加强构件的接合位置的孔起作用。

Automotive crossbeams and their structures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n automotive cross beam structure which can efficiently manufacture, realize lightweight and has high rigidity and uses the cross beam for automobiles. A cross beam for automobiles includes a beam extending in the direction of vehicle width and a reinforced member joined with the beam. The beam has a first through hole for lightweight use, and the reinforced member has a second through hole for lightweight use. Under the condition that the beam and the reinforced member are in a fixed position, the first through hole and the second through hole are connected. The first through hole and the second through hole act as the holes determining the joint position of the beam and the reinforced member when connecting the beam and the reinforced memb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用横梁以及汽车用横梁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用横梁以及汽车用横梁结构。
技术介绍
汽车的车架由在汽车的车长方向上延伸的侧梁与在汽车的车宽方向延伸的横梁构成。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由附图标记4示出的2根侧梁与由附图标记5以及附图标记6示出的2根横梁构成的车架。虽然没有记载该车架被用于车体的哪个部分,但是根据前端横梁的记载,认为该车架被配置在车体的前部分。进而,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汽车的后副车架的结构。该后副车架由以下部件构成:配置在车宽方向上的前横梁与后横梁、以及配置在车长方向上的2根侧梁。进而,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将悬架装置的下臂连结到横梁上的结构。在该结构中,下臂、横梁和托架通过支承螺栓连结。此时,利用定位用的销来实现各部件的定位。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74819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5-155255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11-20854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横梁提高车体的刚性或强度。例如,为了加强车体的底板,有时使用底面横梁。此外,为了支承从车辆后方的悬架装置输入的载荷,或支承行李箱的装载载荷,存在使用后横梁的情况。此外,有时使用前横梁来支承从车辆前方的悬架装置输入的载荷或支承发动机等结构物。因为横梁以如上所述的目的使用,所以要求较高刚性。另一方面,为了提高车辆的燃料效率,也要求使横梁轻量化。此外,为了降低横梁的价格而能够高效地制造横梁也是很重要的。专利文献3的结构在横梁没有配置加强构件,未必能够获得较高刚性。此外,也没有记载将用于轻量化的孔作为定位用的孔。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高效地制造、实现轻量化,并且具有较高刚性的汽车用横梁与使用了该汽车用横梁的汽车用横梁结构。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方案通过如下的汽车用横梁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述汽车用横梁的横梁包括在车宽方向上延伸的梁以及与梁接合的加强构件,梁具备轻量化用的第一贯通孔,加强构件具备轻量化用的第二贯通孔,在使梁与加强构件位于应当固定的位置的状态下,第一贯通孔与第二贯通孔连通,在接合梁与加强构件时,第一贯通孔与第二贯通孔作为决定梁与加强构件的接合位置的孔起作用。上述汽车用横梁的梁因加强构件而被加强,因此与梁单体相比具备更高刚性。而且,梁具备第一贯通孔,加强构件具备第二贯通孔,因此能够实现轻量化。进而,在使加强构件位于相对于梁应当固定加强构件的位置时,第一贯通孔与第二贯通孔连通。因此,能够将第一贯通孔与第二贯通孔作为决定梁与加强构件的接合位置的孔而使用。由此,能够高效地制造汽车用横梁。若使用上述的汽车用横梁,则能够提供具有如下部件的汽车用横梁结构:由该汽车用横梁构成的第一横梁、第二横梁以及一对边横梁,所述一对边横梁具有以连接第二横梁与第一横梁的方式延伸的形状。该汽车用横梁结构例如被固定于一对侧梁之间而使用。由此,在加强侧梁的同时能够提供对悬架装置等输入载荷的部件或发动机等重量物或燃料箱等结构物进行固定的场所。例如,第一横梁能够用作对车轮的支承部件所连结的连结部进行连接的部件。由此,即便是第一横梁也能够支承从车轮的支承部件被输入的载荷。由此,能够防止载荷仅集中在第二横梁或者边横梁那样的特定的一个部件。在上述的汽车用横梁以及汽车用横梁结构中,优选是,梁是板状部件,具有在车宽方向上延伸的第一壁与在车宽方向上延伸的第二壁,梁的一面为敞开的形状。通过使梁的形状如此构成,与实心的梁相比,能够使所述梁轻量化。此外,与平板状的梁相比,能够提高刚性。通过敞开梁的一面,能够从敞开的一面将加强构件内置于梁,相对于梁固定加强构件。此时,若使加强构件的端部接触梁的第一壁与第二壁,则能够使通过焊接等进行固定的操作变得简单。在上述汽车用横梁以及汽车用横梁结构中,优选是加强构件为板状部件,具有在车宽方向上延伸的第一壁与在车宽方向上延伸的第二壁。通过使加强构件的形状如此构成,与实心的加强构件相比,能够使所述加强构件轻量化。此外,与平板状的加强构件相比,能够提高刚性。在上述的汽车用横梁以及汽车用横梁结构中,梁也可以是包括第1梁与第2梁的分割型梁。通过对梁进行分割,即便是复杂形状的梁,也能够通过弯曲加工等制造。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可高效地制造、实现轻量化、并且具有较高刚性的汽车用横梁和使用了该汽车用横梁的汽车用横梁结构。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将横梁结构的一实施方式固定于侧梁的状态的俯视图。图2是示出在图1的横梁结构安装了车辆的支承部件的状态的后视图。图3是示出横梁结构的一实施方式的俯视图。图4是图3的横梁结构的仰视图。图5是构成图3的横梁结构的梁的一部分的俯视图。图6是构成图3的横梁结构的加强构件的俯视图。图7是图3的横梁结构的侧视图。图8是图3的AA部分的剖视图。图9是图3的BB部分的剖视图。图10是示出将夹具插入至梁与加强构件的状态的BB部分的剖视图。图11是插入了夹具的状态的横梁结构的立体图。图12是示出梁的另一实施方式的与BB部分相对应的剖视图。图13是示出梁的另一实施方式的与BB部分相对应的剖视图。图14是示出梁的另一实施方式的与BB部分相对应的剖视图。图15是示出组合图14的第1梁与第2梁的状态的与BB部分相对应的剖视图。图16是包括图14的梁的横梁结构的立体图。图17是图16的CC部分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对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以下列举的例子仅是一例,本专利技术并不限定于此。图1至图11示出汽车用横梁结构(以下简称为横梁结构)的一实施方式。该横梁结构1具有:第一横梁11;第二横梁12;一对边横梁13,具有以连接第二横梁12与第一横梁11的方式延伸的形状。如图1所示,上述横梁结构1是固定于2根侧梁9的后部的结构,被称为后横梁。第二横梁12为在车宽方向上延伸的部件,两端部的上表面被固定于各自的侧梁9的下表面。边横梁13在俯视状态下或者仰视状态下具备弯曲部131。边横梁13的一端部被固定在上述第二横梁12左右的端部与中央部之间,边横梁13的另一端部分别被固定于侧梁9的下表面。边横梁13的弯曲部131与一端部之间固定有第一横梁11的两端部。第二横梁12以及边横梁13均由截面为圆形的中空管构成。由此,能够实现轻量化。两部件也可以是例如由截面为多边形状的中空管构成。如图7以及图11所示,边横梁13的上表面分别固定有第1安装部132。此外,第二横梁12的两端部的下表面固定有第2安装部121。进而,如后所述,构成第一横梁11的梁111的第一壁111a以及第二壁111b设置有作为第3连结部33(图2)的安装部起作用的贯通孔81a、81b。第1安装部132具有车体的正面侧的第一壁132a、车体的背面侧的第二壁132b、连结第一壁132a与第二壁132b的第三壁132c。第三壁132c被设置在车体的中央侧。第1安装部132中位于车体外侧的侧面与上表面敞开,在第一壁132a与第二壁132b设置有贯通孔82a、82b。第2安装部121具有车体的正面侧的第一壁121a、车体的背面侧的第二壁121b、连结第一壁121a与第二壁121b的第三壁121c。第三壁121c被设置在车体的下方侧。第2安装部121中位于车体右侧面的一侧以及左侧面的一侧敞开,在第一壁121a与第二壁121b设置有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用横梁,所述横梁包括在车宽方向上延伸的梁以及与所述梁接合的加强构件,所述梁具备轻量化用的第一贯通孔,所述加强构件具备轻量化用的第二贯通孔,在使所述梁与所述加强构件位于应当固定的位置的状态下,所述第一贯通孔与所述第二贯通孔连通,在接合所述梁与所述加强构件时,所述第一贯通孔与所述第二贯通孔作为决定所述梁与所述加强构件的接合位置的孔起作用。

【技术特征摘要】
2017.11.29 JP 2017-2286431.一种汽车用横梁,所述横梁包括在车宽方向上延伸的梁以及与所述梁接合的加强构件,所述梁具备轻量化用的第一贯通孔,所述加强构件具备轻量化用的第二贯通孔,在使所述梁与所述加强构件位于应当固定的位置的状态下,所述第一贯通孔与所述第二贯通孔连通,在接合所述梁与所述加强构件时,所述第一贯通孔与所述第二贯通孔作为决定所述梁与所述加强构件的接合位置的孔起作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用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梁是板状部件,具有在车宽方向上延伸的第一壁与在车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仲本忍山本裕贵安藤正志
申请(专利权)人:昼田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