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电机双行星排混动动力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263278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06 02: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双电机双行星排混动动力总成,包括发动机、弹性减震盘、第一电机、第一行星排、第二行星排、第二电机、第一制动器、第二制动器、第三制动器、后桥装置;所述发动机与弹性减震盘连接,所述弹性减震盘与输入轴的左端连接,所述输入轴的右端与第一行星排连接;所述第一电机的第一转动轴一端与第一行星排连接,所述第一电机的第一转动轴的另一端与第一制动器连接;所述第二电机的第二转动轴的一端与第三制动器连接,所述第二电机的第二转动轴的另一端与第二行星排连接;所述第二制动器分别与第一行星排、第二行星排连接;所述第二行星排与后桥装置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能耗低、排放小、传动效率高。

Hybrid Power Assembly of Double Motor and Double Planetary Row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hybrid power assembly of two motors and two planetary rows, including an engine, an elastic shock absorber, a first motor, a first planetary row, a second planetary row, a second motor, a first brake, a second brake, a third brake and a rear axle device; the engine is connected with an elastic shock absorber, the elastic shock absorber is connected with the left end of the input shaft, and the right end of the input shaft. The first motor's first rotating shaft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planetary row, and the other end of the first motor's first rotating shaft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brake; one end of the second motor's second rotating shaft is connected with the third brake, and the other end of the second motor's second rotating shaft is connected with the second planetary row; and the second brake is connected with the second planetary row, respectively. The first planetary row and the second planetary row are connected, and the second planetary row is connected with the rear axle device. The invention has the advantages of low energy consumption, low emission and high transmission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电机双行星排混动动力总成
本专利技术涉及混合动力领域,特别涉及双电机双行星排混动动力总成。
技术介绍
随着环境污染和能源问题愈来愈严重,世界各个国家陆续出台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战略规划,汽车企业也都积极响应该发展战略积极研发节能环保汽车,主要是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然而,就现阶段而言,纯电动汽车由于存在电池成本高、比能量密度低、充电时间长、续航里程有限等问题,因此,一定时期内还难以大批量推广普及。在技术上相对比较成熟的混合动力系统成为解决上述问题比较可行的技术方案,因此,混合动力装置成为新能源汽车研发的核心内容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耗低、排放小、传动效率高的双电机双行星排混动动力总成。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双电机双行星排混动动力总成,包括发动机、弹性减震盘、第一电机、第一行星排、第二行星排、第二电机、第一制动器、第二制动器、第三制动器、后桥装置;所述发动机与弹性减震盘连接,所述弹性减震盘与输入轴的左端连接,所述输入轴的右端与第一行星排连接;所述第一电机的第一转动轴一端与第一行星排连接,所述第一电机的第一转动轴的另一端与第一制动器连接;所述第二电机的第二转动轴的一端与第三制动器连接,所述第二电机的第二转动轴的另一端与第二行星排连接;所述第二制动器分别与第一行星排、第二行星排连接;所述第二行星排与后桥装置连接;通过选择发动机、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的启动或关闭,以及第一制动器、第二制动器、第三制动器的释放或制动,实现发动机单独驱动、第二电机单独驱动、串联驱动、发动机与第二电机联合驱动、驻车高效发电其中任一工作模式的输出。优选地,所述第一电机的第一转动轴、第二电机的第二转动轴均为空心轴,还包括转臂连接轴;所述第一制动器与第一转动轴的左端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轴的右端与第一行星排的第一太阳轮连接;所述输入轴穿过第一转动轴与第一行星排的第一内齿圈连接;所述第二制动器与转臂连接轴固定连接,所述转臂连接轴分别与第一行星排的第一行星架、第二行星排的第二行星架连接;所述第二转轴的左端与第二行星排的第二太阳轮连接,所述第二转轴的右端与第三制动器连接;所述第二行星排的第二内齿圈通过输出轴穿过第二电机的第二转轴与后桥装置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电机的第一转动轴、第二电机的第二转动轴均为空心轴,还包括中间轴;所述输入轴与第一行星排的第一内齿圈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轴的左端与第一行星排的第一太阳轮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轴的右端与第一制动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轴的左端与第三制动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轴的右端与第二行星排的第二太阳轮连接;所述第二行星排的第二内齿圈通过输出轴与后桥装置连接;所述中间轴一端穿过第一转动轴与第一行星排的第一行星架连接;所述中间轴另一端穿过第二转动轴与第二行星排的第二行星架连接;所述中间轴与第二制动器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行星排包括第一太阳轮、第一行星轮、第一内齿圈、第一行星架;所述第一行星轮与第一行星架连接,所述第一太阳轮与第一行星轮外啮合连接,所述第一行星轮与第一内齿圈内啮合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二行星排包括第二太阳轮、第二行星轮、第二内齿圈、第二行星架;所述第二行星轮与第二行星架连接,所述第二太阳轮与第二行星轮外啮合连接,所述第二行星轮与第二内齿圈内啮合连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使用了发动机、弹性减震盘、第一电机、第一行星排、第二行星排、第二电机、第一制动器、第二制动器、第三制动器、后桥装置等技术特征。通过选择发动机、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的启动或关闭,以及第一制动器、第二制动器、第三制动器的释放或制动,使总成有效实现发动机单独驱动、第二电机单独驱动、串联驱动、发动机与第二电机联合驱动、驻车高效发电等工作模式的输出。本专利技术能耗低,排放小,传动效率高,具有较高的潜在市场竞争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一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二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专利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专利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如附图1或附图2所示,双电机双行星排混动动力总成,包括发动机1、弹性减震盘2、第一电机3、第一行星排4、第二行星排5、第二电机6、第一制动器7、第二制动器8、第三制动器9、后桥装置10。将发动机1与弹性减震盘2连接,将弹性减震盘2与输入轴11的左端连接,将输入轴11的右端与第一行星排4连接。将第一电机3的第一转动轴12一端与第一行星排4连接,第一电机3的第一转动轴12的另一端与第一制动器7连接。将第二电机6的第二转动轴13的一端与第三制动器9连接,将第二电机6的第二转动轴13的另一端与第二行星排5连接。将第二制动器8分别与第一行星排4、第二行星排5连接;将第二行星排5与后桥装置10连接。通过选择发动机1、第一电机3、第二电机6的启动或关闭,以及第一制动器7、第二制动器8、第三制动器9的释放或制动,使得混合动力总成实现发动机1单独驱动、第二电机6单独驱动、串联驱动、发动机1与第二电机6联合驱动、驻车高效发电其中任一工作模式的输出。实施方式一:如附图1所示,第一电机3的第一转动轴12、第二电机6的第二转动轴13均为空心轴,具体实施中还包括转臂连接轴14。将第一制动器7的制动盘24与第一转动轴12的左端连接,将第一转动轴12的右端与第一行星排4的太阳轮15连接;将输入轴11穿过第一转动轴12与第一行星排4的第一内齿圈17连接;将第二制动器8的制动盘28与转臂连接轴14固定连接,将转臂连接轴14分别与第一行星排4的第一行星架18、第二行星排5的第二行星架21连接。将第二转轴13的左端与第二行星排5的第二太阳轮19连接,将第二转轴13的右端与第三制动器9的制动盘29连接;将第二行星排5的第二内齿圈22通过输出轴23穿过第二电机6的第二转轴13与后桥装置10连接;后桥装置10的两端分别连接左半轴26和右半轴25。实施方式二:如附图2所示,第一电机3的第一转动轴12、第二电机6的第二转动轴13均为空心轴,还包括转臂连接轴14,将输入轴11与第一行星排4的第一内齿圈17连接;将第一转动轴12的左端与第一行星排4的第一太阳轮18连接,将第一转动轴12的右端与第一制动器7的制动盘24连接。将第二转动轴13的左端与第三制动器9的制动盘13连接,将第二转动轴13的右端与第二行星排5的第二太阳轮19连接;将第二行星排5的第二内齿圈22通过输出轴23与后桥装置10连接,后桥装置10的两端分别连接左半轴26和右半轴25。将转臂连接轴14一端穿过第一转动轴12与第一行星排4的第一行星架18连接;将转臂连接轴14另一端穿过第二转动轴13与第二行星排5的第二行星架21连接;将转臂连接轴14与第二制动器9的制动盘24连接。具体在实施方式一和实施方式二中,第一行星排4均包括第一太阳轮15、第一行星轮16、第一内齿圈17、第一行星架18;将第一行星轮16与第一行星架18连接,将第一太阳轮15与第一行星轮16外啮合连接,将第一行星轮16与第一内齿圈17内啮合连接。具体在实施方式一和实施方式二中,第二行星排5包括第二太阳轮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双电机双行星排混动动力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动机、弹性减震盘、第一电机、第一行星排、第二行星排、第二电机、第一制动器、第二制动器、第三制动器、后桥装置;所述发动机与弹性减震盘连接,所述弹性减震盘与输入轴的左端连接,所述输入轴的右端与第一行星排连接;所述第一电机的第一转动轴一端与第一行星排连接,所述第一电机的第一转动轴的另一端与第一制动器连接;所述第二电机的第二转动轴的一端与第三制动器连接,所述第二电机的第二转动轴的另一端与第二行星排连接;所述第二制动器分别与第一行星排、第二行星排连接;所述第二行星排与后桥装置连接;通过选择发动机、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的启动或关闭,以及第一制动器、第二制动器、第三制动器的释放或制动,实现发动机单独驱动、第二电机单独驱动、串联驱动、发动机与第二电机联合驱动、驻车高效发电其中任一工作模式的输出。

【技术特征摘要】
1.双电机双行星排混动动力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动机、弹性减震盘、第一电机、第一行星排、第二行星排、第二电机、第一制动器、第二制动器、第三制动器、后桥装置;所述发动机与弹性减震盘连接,所述弹性减震盘与输入轴的左端连接,所述输入轴的右端与第一行星排连接;所述第一电机的第一转动轴一端与第一行星排连接,所述第一电机的第一转动轴的另一端与第一制动器连接;所述第二电机的第二转动轴的一端与第三制动器连接,所述第二电机的第二转动轴的另一端与第二行星排连接;所述第二制动器分别与第一行星排、第二行星排连接;所述第二行星排与后桥装置连接;通过选择发动机、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的启动或关闭,以及第一制动器、第二制动器、第三制动器的释放或制动,实现发动机单独驱动、第二电机单独驱动、串联驱动、发动机与第二电机联合驱动、驻车高效发电其中任一工作模式的输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电机双行星排混动动力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机的第一转动轴、第二电机的第二转动轴均为空心轴,还包括转臂连接轴;所述第一制动器与第一转动轴的左端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轴的右端与第一行星排的第一太阳轮连接;所述输入轴穿过第一转动轴与第一行星排的第一内齿圈连接;所述第二制动器与转臂连接轴固定连接,所述转臂连接轴分别与第一行星排的第一行星架、第二行星排的第二行星架连接;所述第二转轴的左端与第二行星排的第二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福海王豫陈军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新域动力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