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出水管成型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261831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06 01: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出水管成型工艺,用以成型包含位于内层且通过铸造以及加工成型的基座本体、包覆于基座本体外部且通过注塑成型的塑胶壳体的第一出水管,成型工艺包含以下步骤,S01:通过一铸造模具一体成型内层的铸件胚料;S02:在温度为T02的空气氛围的环境下对所述铸件胚料进行第一热处理,时间为t1,其中,第一热处理的温度不低于60℃;S03:将温度不低于55℃的铸件胚料作为型芯固定在一注塑模具的成型腔中,成型腔的内表面仿形所述铸件胚料的外表面;S04:向所述成型腔中注入用以包覆铸件胚料的外部的熔融状态的塑胶;S05:在温度为T03的环境下对所述第二出水管进行第二热处理;S06:对铸件胚料上连通三通管道的开口进行加工。

A Forming Technology of Outlet Pipe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water outlet pipe forming process, which is used to form a first water outlet pipe including a base body located in the inner layer and formed by casting and processing, a plastic shell covered outside the base body and formed by injection molding. The forming process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steps: forming the inner layer of the casting embryo through a casting die; S02: ring in the air atmosphere of T02 temperature. Under the circumstances, the first heat treatment of the casting embryo is carried out for t1, in which the temperature of the first heat treatment is not less than 60 C; S03: The casting embryo with the temperature not less than 55 C is fixed as the core in the injection mold cavity, and the inner surface of the cavity imitates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casting embryo; S04: The outer melting of the casting embryo is injected into the cavity to cover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casting embryo. State plastic; S05: The second outlet pipe is heat treated in the environment of T03; S06: The opening of the connecting three-way pipe on the casting embryo is process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出水管成型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卫浴行业,具体涉及一种水龙头的出水管的成型工艺。
技术介绍
现有水龙头大多采用金属铸造成型或者金属管材焊接结合再经过机械加工而成,也有采用塑料材料注塑一体成型的。金属水龙头较为耐用,具有金属质感,但造价高,而且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对铸造成型的毛坯粗糙表面进行打磨抛光整型,工序复杂且难度高,费时费力。而塑料龙头成型工艺简单,不需要打磨整型等复杂工序,但是塑料龙头质量轻,强度差,缺乏金属的质感,无法在第一时间吸引客户进行购买。为解决该问题,专利技术人提出了一种具有金属质感的水龙头的出水管。专利技术人在实验生产该具有金属质感的水龙头的出水管时发现,按照常规的生产工艺,无法依正常量产的需求进行生产,有据于此,专利技术人提出了生产该具有金属质感的水龙头的出水管的一种成型工艺。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成型具有塑胶壳体为外层、通过合金铸造成型的铸件胚料的水龙头出水管的成型工艺。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出水管成型工艺,用以成型包含位于内层且通过铸造以及加工成型的基座本体、包覆于基座本体外部且通过注塑成型的塑胶壳体的第一出水管,所述基座本体的材料选自铜合金、锌合金或铝合金中的一种,所述塑胶壳体的成分为高分子塑胶材料与金属粉末、纤维、助剂以及石墨烯混合制备而成的塑胶材料复合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工艺包含以下步骤,S01:通过一铸造模具一体成型内层的铸件胚料,所述铸件胚料为具有一三通管道的管式结构;S02:在温度为T02的环境下对所述铸件胚料进行第一热处理,时间为t1,其中,第一热处理的温度不低于60℃;S03:将温度不低于55℃的铸件胚料作为型芯固定在一注塑模具的成型腔中,成型腔的内表面仿形所述铸件胚料的外表面;S04:向所述成型腔中注入用以包覆铸件胚料的外部的熔融状态的塑胶,以形成具有铸件胚料和塑胶壳体的第二出水管;S05:在温度为T03的环境下对所述第二出水管进行第二热处理,所述第二热处理的时间不小于2H;以及S06:对铸件胚料上连通三通管道的开口进行加工,以成型具有基座本体和塑胶壳体的第一出水管。较佳地,所述第一出水管包含有包覆于塑胶壳体外表面的金属镀层,所述成型工艺包含,S07:经步骤S06后,对第一出水管进行脱脂处理,脱脂处理采用逐步升温方法进行;S08:对第一出水管的外表面进行电镀处理,用以形成一金属层。较佳地,步骤S07包含,S0710:将加工后的第一出水管在放进脱脂炉内保温,其中,脱脂炉内的温度为90℃~110℃;S0720:脱脂装置内的温度提高至120℃~140℃。较佳地,所述基座本体的材料为锌合金,步骤S02包含以下步骤,S0211:在温度为280℃~350℃的条件下对铸件胚料进行固溶处理,时间为3H~8H;以及S0212:经步骤S0211处理后,在温度为150℃~220℃条件下对铸件胚料进行时效处理,时间为2H~6H。较佳地,步骤S02包含以下步骤,步骤S02包含以下步骤:S0213:经步骤S0212处理后,在温度为70℃~90℃的环境下保温2H~4H。较佳地,在步骤S03中,固定于注塑模具成型腔中的铸件胚料的温度在55℃~85℃范围内。较佳地,所述基座本体的材料为锌合金,步骤S02包含以下步骤,S0221:经步骤S01处理后,在温度为T0221条件下对铸件胚料进行时效处理,时间为2H~6H,所述温度T0212在150℃~220℃范围内。较佳地,所述基座本体的材料为铝合金,步骤S02包含以下步骤,S0231:在温度为460℃~510℃的条件下对铸件胚料进行固溶处理,时间为3H~8H,;S0232:经步骤S0231处理后,在温度为150℃~220℃的条件下对铸件胚料进行时效处理,时间为2H~8H;以及S0233:经步骤S0232处理后,在温度为70℃~90℃的环境下保温2H~4H。较佳地,在步骤S03中,固定于成型腔中的铸件胚料的温度为T0224,所述T0224在55℃~85℃范围内。较佳地,所述基座本体的材料为铜合金,步骤S02包含以下步骤,S0241:经步骤S01处理后,在温度为T0241条件下对铸件胚料进行时效处理,时间为2H~8H,所述温度T0241在150℃~220℃范围内;S0242:经步骤S0241处理后,在温度为T0242的环境下保温2H~4H,所述温度T0242在70℃~90℃范围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可以取得以下技术效果: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成型具有塑胶壳体为外层、通过合金铸造成型的铸件胚料的水龙头出水管的成型工艺,以及通过该工艺成型的出水管。该铸件胚料的厚度控制在2.5mm~2.9mm,塑胶壳体的厚度控制在2.4mm~2.8mm,以使得本专利技术的出水管可以正常生产。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出水管的成型工艺,其在注塑其塑胶壳体的步骤中,进浇口开设在出水管直径最大的开口上,且其进胶口为一环形结构,用以解决点胶式的浇口造成铸件胚料腐蚀破孔的问题点。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出水管的成型工艺,其在注塑其塑胶壳体的步骤中,在注塑模具中配置一限位单元,其上的第一限位机构、第二限位机构以及第三限位机构配合,可以在每一次固定将铸件胚料固定在注塑模具上时,通过第一限位机构、第二限位机构限定第一开口、第二开口的位置,并配合第三限位机构将铸件胚料以精确的位置固定在注塑模具上,用于解决每次在将铸件胚料固定在注塑模具上时,每个铸件胚料上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的位置都会发生变化,造成出水管上的塑胶壳体的厚度在一些位置上偏薄、在一些位置上的厚度偏厚而影响到塑胶液在成型腔内流动时压力变化大的问题。4、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出水管的成型工艺,其包含有在铸件胚料用于注塑生产之前时,对铸件胚料进行固溶处理以及时效处理,用于消除铸件的内应力,使得铸件胚料获得较好的抗应力且可以具有较为稳定的尺寸。附图说明图1为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成型工艺的流程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第四实施例至第六实施例的成型工艺的流程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出水管的机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注塑成型后带有第一环形浇道和第二环形浇道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铸件胚料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铸件胚料与第一抽芯组件、第二抽芯组件以及第三抽芯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中第一限位机构、第二限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例中第一限位机构、第二限位机构以及第三限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例中第一开口距第二开口在第二方向的距离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例中第一开口距第二开口在第一方向的距离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的铸件胚料在注塑模具的成型腔内的示意图。附图标识01-第一出水管、0101-铸件胚料、0102-塑胶壳体、0103-第一开口、0104-第二开口、0105-第三开口、0106-三通管道、0107-凸部、0108-第一限位块、0108A-第一限位部、0108B-第一端面、0108C-第三端面、0108D-第五端面、0109-第二限位块、0109A-第三限位部、0109B-第二端面、0109C-第四端面、02-环形进胶口、0201-第一环形浇道、0202-第二环形浇道、03-第一抽芯组件、0301-第二限位部、0302-第一定位部、0303-第三定位部、0304-第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出水管成型工艺,用以成型包含位于内层且通过铸造以及加工成型的基座本体、包覆于基座本体外部且通过注塑成型的塑胶壳体的第一出水管,所述基座本体的材料选自铜合金、锌合金或铝合金中的一种,所述塑胶壳体的成分为高分子塑胶材料与金属粉末、纤维、助剂以及石墨烯混合制备而成的塑胶材料复合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工艺包含以下步骤:S01:通过一铸造模具一体成型内层的铸件胚料,所述铸件胚料为具有一三通管道的管式结构;S02:在温度为T02的空气氛围的环境下对所述铸件胚料进行第一热处理,时间为t1,其中,第一热处理的温度不低于60℃;S03:将温度不低于55℃的铸件胚料作为型芯固定在一注塑模具的成型腔中,成型腔的内表面仿形所述铸件胚料的外表面;S04:向所述成型腔中注入用以包覆铸件胚料的外部的熔融状态的塑胶,以形成具有铸件胚料和塑胶壳体的第二出水管;S05:在温度为T03的环境下对所述第二出水管进行第二热处理,所述第二热处理的时间不小于2H;以及S06:对铸件胚料上连通三通管道的开口进行加工,以成型具有基座本体和塑胶壳体的第一出水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出水管成型工艺,用以成型包含位于内层且通过铸造以及加工成型的基座本体、包覆于基座本体外部且通过注塑成型的塑胶壳体的第一出水管,所述基座本体的材料选自铜合金、锌合金或铝合金中的一种,所述塑胶壳体的成分为高分子塑胶材料与金属粉末、纤维、助剂以及石墨烯混合制备而成的塑胶材料复合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工艺包含以下步骤:S01:通过一铸造模具一体成型内层的铸件胚料,所述铸件胚料为具有一三通管道的管式结构;S02:在温度为T02的空气氛围的环境下对所述铸件胚料进行第一热处理,时间为t1,其中,第一热处理的温度不低于60℃;S03:将温度不低于55℃的铸件胚料作为型芯固定在一注塑模具的成型腔中,成型腔的内表面仿形所述铸件胚料的外表面;S04:向所述成型腔中注入用以包覆铸件胚料的外部的熔融状态的塑胶,以形成具有铸件胚料和塑胶壳体的第二出水管;S05:在温度为T03的环境下对所述第二出水管进行第二热处理,所述第二热处理的时间不小于2H;以及S06:对铸件胚料上连通三通管道的开口进行加工,以成型具有基座本体和塑胶壳体的第一出水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出水管成型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水管包含有包覆于塑胶壳体外表面的金属镀层,所述成型工艺包含:S07:经步骤S06后,对第一出水管进行脱脂处理,脱脂处理采用逐步升温方法进行;S08:对第一出水管的外表面进行电镀处理,用以形成一金属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出水管成型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S07包含:S0710:将加工后的第一出水管在放进脱脂炉内保温,其中,脱脂炉内的温度为90℃~110℃;S0720:脱脂装置内的温度提高至120℃~14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出水管成型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本体的材料为锌合金,步骤S02包含以下步骤:S0211:在在空气氛围且温度为280℃~350℃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力泽胡胜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格欧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