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连接的端子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255608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01 12: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连接的端子连接器,解决了目前市场上的端子连接器,接口处不便于连接安装,不便于端子连接器的使用,连接线与连接头接触处,容易因为连接线的摆动,与连接头接触处进行摩擦,容易造成容易连接线的断裂,减小了端子连接器的使用寿命的问题,其包括连接器本体,所述连接器本体一端固定有接口,接口内侧远离连接器本体一端中部开设有空腔,接口内侧位于空腔正下方位置处开设有移动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接口等构件的使用,便于接口处的连接安装,便于端子连接器的使用,通过连接头等构件的使用,避免了连接线与连接头的接触,减少连接线的磨损,防止连接线与连接头连接处断裂,不便于使用。

A Connecting Terminal Connecto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easy-to-connect terminal connector, which solves the problems of terminal connectors on the market at present, such as inconvenient connection and installation at the interface, inconvenient use of terminal connectors, contact between connecting wires and connectors, easy friction between connecting wires and contacts due to swing of connecting wires, easy fracture of connecting wires, and reduced the causes of terminal connectors. The problem of service life includes the connector body, one end of the connector body is fixed with an interface, the inner side of the interface is far from the middle part of the connector body, and the inner side of the interface is positioned directly below the cavity. The mobile slot is arranged at the inner side of the interface. The utility model facilitates the connection and installation at the interface and the use of the terminal connector through the use of the components such as the interface. The use of first-class components avoids the contact between connecting wires and connectors, reduces the wear of connecting wires, prevents the connection between connecting wires and connectors from breaking, and is not easy to u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连接的端子连接器
本技术属于端子连接
,具体涉及一种便于连接的端子连接器。
技术介绍
端子逐渐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在传递电信号和导电方面起到了连接作用,从而减少了工作量和生产成本的消耗,给生产和使用带来了诸多便利,避免了许多的麻烦,从而达到简化产品结构、节约制造成本的目的,因此针对端子检测带来的好处并结合市场分析,推荐适合端子检测的仪器可以专业的检测设备进行检测。但是目前市场上的端子连接器,接口处不便于连接安装,不便于端子连接器的使用,连接线与连接头接触处,容易因为连接线的摆动,与连接头接触处进行摩擦,容易造成容易连接线的断裂,减小了端子连接器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便于连接的端子连接器,有效的解决了目前市场上的端子连接器,接口处不便于连接安装,不便于端子连接器的使用,连接线与连接头接触处,容易因为连接线的摆动,与连接头接触处进行摩擦,容易造成容易连接线的断裂,减小了端子连接器的使用寿命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连接的端子连接器,包括连接器本体,所述连接器本体一端设置有接口,所述接口呈圆筒状结构,所述接口的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空腔,两个所述空腔同轴设置,所述空腔均沿所述接口的径向延伸;所述空腔容纳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空腔的上端和下端接触,所述复位弹簧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移动杆,所述复位弹簧与移动杆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杆的顶部固定设置有拉杆,所述移动杆的底部固定设置有锲块,所述移动杆的拉杆设置于所述接口的外侧,所述复位弹簧的弹力作用于移动杆的外壁以使得移动杆底部的锲块位于所述接口的圆筒状结构内部。优选的,所述连接器本体另一端套接有连接头,所述连接头的中部设置有弧形套,所述弧形套内侧套接有球体,所述连接头在弧形套靠近接口的一侧固定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中部靠近弧形套一侧通过连接弹簧连接有紧固套,所述球体和限位板的中部均开设有固线孔,在所述限位板中部的固线孔内侧设置有防滑套,所述连接线穿通过所述球体中部的固线孔和所述防滑套与连接器本体连接。优选的,所述连接器本体外侧套接有防滑套。优选的,所述连接头与连接器本体之间通过螺纹连接。优选的,所述复位弹簧和连接弹簧外侧均套接有防锈套。优选的,所述拉杆外侧开设有防滑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在工作中,通过设置有接口、空腔、移动槽、移动杆、复位弹簧、锲块和拉杆,直接将接口插在接口连接处上面即可,插入时,接口连接处会与锲块接触,随着接口不断往接口连接处移动,锲块不断往上移动,锲块的往上移动使锲块进入到移动槽内,同时通过移动杆带动拉杆往上移动,带动复位弹簧不断在空腔内侧进行移动,当接口连接处完全进入到接口内时,锲块在复位弹簧复位的情况下往下移动,从而将接口与接口连接处之间的位置固定,便于接口处的连接安装,便于端子连接器的使用;(2)通过设置有连接头、弧形套、球体、限位板、紧固套、连接弹簧、固线孔、防滑套和连接线,连接线转动时,会带动球体在弧形套内侧进行转动,避免了连接线与连接头的接触,减少连接线的磨损,连接线通过紧固套和连接弹簧的配合,便于增加连接线的固定效果,以及通过限位板的限位和防滑套的防滑,便于使用,防止连接线与连接头连接处断裂,不便于使用。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图1中A的局部放大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连接头内部剖视图;图中:1、连接器本体;2、接口;3、空腔;4、移动槽;5、移动杆;6、复位弹簧;7、锲块;8、拉杆;9、连接头;10、弧形套;11、球体;12、限位板;13、紧固套;14、连接弹簧;15、固线孔;16、防滑套;17、连接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由图1、图2和图3给出,本技术便于连接的端子连接器,包括连接器本体1,连接器本体1一端设置有接口2,接口2呈圆筒状结构,具体的,接口2包括筒壁及内部空间,筒壁和内部空间的截面形状均呈圆形,接口2的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空腔3,此处的空腔是指设置在侧壁上的中空空间,便于复位弹簧6的安装,两个空腔3同轴设置,空腔3均沿接口2的径向延伸;空腔3容纳有复位弹簧6,便于控制锲块7回到原来的位置,复位弹簧6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空腔3的上端和下端接触,复位弹簧6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移动杆5,复位弹簧6与移动杆5的外壁固定连接,移动杆5的顶部固定设置有拉杆,移动杆5的底部固定设置有锲块7,在接口2上还设置有移动槽4,移动槽4位于接口2的内周面并位于空腔3的径向内侧,用于供锲块7限位及移动,移动杆5的拉杆设置于接口2的外侧,复位弹簧6的弹力作用于移动杆5的外壁以使得移动杆5底部的锲块7位于接口2的圆筒状结构内部,连接器本体1另一端套接有连接头9,连接头9的中部设置有弧形套10,弧形套10内侧套接有球体11,连接头9在弧形套10靠近接口2的一侧固定有限位板12,限位板12的中部靠近弧形套10一侧通过连接弹簧14连接有紧固套13,球体11和限位板12的中部均开设有固线孔15,在限位板12中部的固线孔15内侧设置有防滑套16,增加限位板12的防滑性,连接线17穿通过球体11中部的固线孔15和防滑套16与连接器本体1连接,通过球体11在弧形套10内侧的转动,便于接口2处连接线17的转动,便于保护连接线17。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连接器本体1外侧套接有防滑套,通过防滑套的使用,便于连接器本体1的拿取。实施例三,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连接头9与连接器本体1之间通过螺纹连接,通过螺纹连接,便于连接头9的安装。实施例四,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复位弹簧6和连接弹簧14外侧均套接有防锈套,通过防锈套的防锈作用,便于保护复位弹簧6和连接弹簧14不会生锈,便于正常使用。实施例五,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拉杆8外侧开设有防滑纹,通过开设有防滑纹,增加拉杆8的防滑性,便于拉杆8的使用。工作原理:本技术在安装时,直接将接口2插在接口连接处上面即可,插入时,接口连接处会与锲块7接触,随着接口2不断往接口连接处移动,锲块7不断往上移动,锲块7的往上移动使锲块7进入到移动槽4内,同时通过移动杆5带动拉杆8往上移动,带动复位弹簧6不断在空腔3内侧进行移动,当接口连接处完全进入到接口2内时,锲块7在复位弹簧6复位的情况下往下移动,从而将接口2与接口连接处之间的位置固定,拆卸时,仅仅拉动拉杆8,通过移动杆5带动锲块7往上移动,然后直接将接口2从接口连接处拔下,便于接口2的连接安装,使用时,连接线17转动时,会带动球体11在弧形套10内侧进行转动,避免了连接线17与连接头9的接触,减少连接线17的磨损,连接线17通过紧固套13和连接弹簧14的配合,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连接的端子连接器,包括连接器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本体(1)一端设置有接口(2),所述接口(2)呈圆筒状结构,所述接口(2)的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空腔(3),两个所述空腔(3)同轴设置,所述空腔(3)均沿所述接口(2)的径向延伸;所述空腔(3)容纳有复位弹簧(6),所述复位弹簧(6)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空腔(3)的上端和下端接触,所述复位弹簧(6)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移动杆(5),所述复位弹簧(6)与移动杆(5)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杆(5)的顶部固定设置有拉杆,所述移动杆(5)的底部固定设置有锲块(7),所述移动杆(5)的拉杆设置于所述接口(2)的外侧,所述复位弹簧(6)的弹力作用于移动杆(5)的外壁以使得移动杆(5)底部的锲块(7)位于所述接口(2)的圆筒状结构内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连接的端子连接器,包括连接器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本体(1)一端设置有接口(2),所述接口(2)呈圆筒状结构,所述接口(2)的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空腔(3),两个所述空腔(3)同轴设置,所述空腔(3)均沿所述接口(2)的径向延伸;所述空腔(3)容纳有复位弹簧(6),所述复位弹簧(6)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空腔(3)的上端和下端接触,所述复位弹簧(6)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移动杆(5),所述复位弹簧(6)与移动杆(5)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杆(5)的顶部固定设置有拉杆,所述移动杆(5)的底部固定设置有锲块(7),所述移动杆(5)的拉杆设置于所述接口(2)的外侧,所述复位弹簧(6)的弹力作用于移动杆(5)的外壁以使得移动杆(5)底部的锲块(7)位于所述接口(2)的圆筒状结构内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连接的端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本体(1)另一端套接有连接头(9),所述连接头(9)的中部设置有弧形套(10),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江红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君安德连接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