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360度环视无死角光学成像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254138 阅读: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01 11:17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360度环视无死角光学成像系统,沿光轴方向从物面一侧至像面一侧依次设置有前镜组、光阑、后镜组和像面,所述光学成像满足:‑4.0<f前组<‑3.0;4.0<f后组<4.5;‑1.2<f后组/f前组<‑1.1;其中:f前组为前镜组的光学焦距,f后组为后镜组组额的光学焦距。本申请的光学成像系统该系统采用六片式光学全玻璃架构,单个成像195度,再通过后端软件算法的拼接和裁剪,使得前后两个成像范围的临界无缝衔接组合成一个画面;实现360度全方位覆盖。

A 360-degree optical imaging system without dead angle

This application discloses a 360-degree round-looking dead-angle-free optical imaging system. The optical imaging system consists of a front mirror group, an aperture, a rear mirror group and an image plane in turn from the object side to the image side along the optical axis direction. The optical imaging satisfies the following requirements: (4.0 < pre-f group < 3.0; 4.0 < post-f group < 4.5; 1.2 < post-f group / pre-f group < 1.1; where the front F group is the optical focal length of the front mirror group and the rear F group is the rear mirror group. Optical focal length of the forehead. The optical imaging system used in this application adopts six-piece optical all-glass structure, with a single image of 195 degrees, and then through the splicing and tailoring of back-end software algorithm, the critical two imaging ranges are seamlessly joined together to form a single picture to achieve 360-degree omni-directional covera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360度环视无死角光学成像系统
本申请涉及一种光学成像系统,特别是涉及一种360度环视无死角光学成像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目前车载系统、监控系统的大量普及,对不同场景,不同角度希望能有全方位覆盖;从安全角度考虑,如能实现360环视的基础上,只通过一套设备,即节省成本,又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省空间和安装;而目前市面上大多数只能实现180°覆盖,如果要实现360°就得使用两台设备,一台设备配备一个光学系统,如本专利所设想的两个光学系统集成在一个芯片和设备上,却还没有出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360度环视无死角光学成像系统,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360度环视无死角光学成像系统,沿光轴方向从物面一侧至像面一侧依次设置有前镜组、光阑、后镜组和像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系统满足下列条件式:【条件式1】-4.0<f前组<-3.0【条件式2】4.0<f后组<4.5【条件式3】-1.2<f后组/f前组<-1.1其中:f前组为前镜组的光学焦距,f后组为后镜组组额的光学焦距。优选的,所述前镜组与光阑的光学间隔为3.78mm,所述光阑与后镜组的光学间隔为2.93mm,所述后镜组与像面的光学间隔大于等于5.7mm。优选的,所述前镜组沿光轴方向从物面一侧至像面一侧依次设置有第一透镜、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所述后镜组沿光轴方向从物面一侧至像面一侧依次设置有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优选的,所述第一透镜为弯月型负透镜,所述第二透镜为双凹型负透镜,所述第三透镜为双凸型正透镜,所述第四透镜为弯月型正透镜,所述第五透镜为双凸型正透镜,所述第六透镜为双凸型正透镜。优选的,所述第一透镜材质为H-K9L,所述第二透镜材质为H-ZK9B,所述第三透镜材质为H-ZF12,所述第四透镜材质为H-LAK53,所述第五透镜材质为H-ZF52A,所述第六透镜材质为H-ZBAF20。优选的,所述第四透镜与第五透镜组成一组胶合透镜组。优选的,所述第三透镜的左右两面的曲率半径一致。优选的,所述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的光学间隔为1.88mm,第二透镜与第三透镜的光学间隔为0.83mm,所述第五透镜与第六透镜的光学间隔为0.35mm。优选的,所述光学成像系统满足:其中:为第一透镜光焦度,为第二透镜光焦度,为第三透镜光焦度,为第四透镜光焦度,为第五透镜光焦度,为第六透镜光焦度。优选的,所述光学成像系统满足:第一透镜:10≤R2≤112.8≤R2≤4.20.7≤D≤0.9第二透镜:-24≤R1≤-222.5≤R2≤3.00.6≤D≤0.8第三透镜:17≤R1≤18-18≤R2≤-172.3≤D≤2.9第四透镜:7.0≤R1≤7.22.5≤R2≤3.01.8≤D≤2.2第五透镜:2.5≤R1≤3.0-7≤R2≤-81.3≤D≤1.5第六透镜:4.5≤R1≤5.0-25≤R2≤-281.2≤D≤1.4其中:R1为透镜靠近物面一侧的曲率半径值,R2透镜靠近相面一侧的曲率半径值,D为透镜的中心厚度值。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光学成像系统该系统采用六片式光学全玻璃架构,单个成像195度,再通过后端软件算法的拼接和裁剪,使得前后两个成像范围的临界无缝衔接组合成一个画面;实现360度全方位覆盖。通过上述六枚光学透镜的焦度的合理分配,该系统实现以下条件:焦距f=1.45mm;光圈F#=1.8;角度DFOV=195°;芯片φ4.0。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360度环视无死角光学成像系统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360度环视无死角光学成像系统折转组合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360度环视无死角光学成像系统的光学像差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360度环视无死角光学成像系统的场曲及畸变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360度环视无死角光学成像系统的点列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结合图1所示,一种360度环视无死角光学成像系统,沿光轴方向从物面一侧至像面一侧依次设置有前镜组、光阑、后镜组和像面,光学成像系统满足下列条件式:【条件式1】-4.0<f前组<-3.0【条件式2】4.0<f后组<4.5【条件式3】-1.2<f后组/f前组<-1.1其中:f前组为前镜组的光学焦距,f后组为后镜组组额的光学焦距。优选的,前镜组与光阑的光学间隔为3.78mm,光阑与后镜组的光学间隔为2.93mm,后镜组与像面的光学间隔大于等于5.7mm。在该技术方案中,后镜组可相对光学成像系统进行90度转折,通过后镜组的90度折转,可以使得产品的总体厚度下降60%。优选的,前镜组沿光轴方向从物面一侧至像面一侧依次设置有第一透镜、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后镜组沿光轴方向从物面一侧至像面一侧依次设置有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优选的,第一透镜为弯月型负透镜,第二透镜为双凹型负透镜,第三透镜为双凸型正透镜,第四透镜为弯月型正透镜,第五透镜为双凸型正透镜,第六透镜为双凸型正透镜。优选的,第一透镜材质为H-K9L,第二透镜材质为H-ZK9B,第三透镜材质为H-ZF12,第四透镜材质为H-LAK53,第五透镜材质为H-ZF52A,第六透镜材质为H-ZBAF20。在该技术方案中,为尽可能降低生产成本,第一、第二、第三透镜采用常规的低成本的玻璃材质。优选的,第四透镜与第五透镜组成一组胶合透镜组。在该技术方案中,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通过光学级光敏胶胶合而成。优选的,第三透镜的左右两面的曲率半径一致。在该技术方案中,在加工及组装过程中不用区分第三透镜的朝向问题,节省工时。优选的,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的光学间隔为1.88mm,第二透镜与第三透镜的光学间隔为0.83mm,第五透镜与第六透镜的光学间隔为0.35mm。优选的,光学成像系统满足:其中:为第一透镜光焦度,为第二透镜光焦度,为第三透镜光焦度,为第四透镜光焦度,为第五透镜光焦度,为第六透镜光焦度。优选的,光学成像系统满足:第一透镜:10≤R2≤112.8≤R2≤4.20.7≤D≤0.9第二透镜:-24≤R1≤-222.5≤R2≤3.00.6≤D≤0.8第三透镜:17≤R1≤18-18≤R2≤-172.3≤D≤2.9第四透镜:7.0≤R1≤7.22.5≤R2≤3.01.8≤D≤2.2第五透镜:2.5≤R1≤3.0-7≤R2≤-81.3≤D≤1.5第六透镜:4.5≤R1≤5.0-25≤R2≤-281.2≤D≤1.4其中:R1为透镜靠近物面一侧的曲率半径值,R2透镜靠近相面一侧的曲率半径值,D为透镜的中心厚度值。在技术方案中,为了便于大批量组装,光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360度环视无死角光学成像系统,沿光轴方向从物面一侧至像面一侧依次设置有前镜组、光阑、后镜组和像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系统满足下列条件式:条件式1‑4.0<f前组<‑3.0条件式24.0<f后组<4.5条件式3‑1.2<f后组/f前组<‑1.1其中:f前组为前镜组的光学焦距,f后组为后镜组组额的光学焦距。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360度环视无死角光学成像系统,沿光轴方向从物面一侧至像面一侧依次设置有前镜组、光阑、后镜组和像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系统满足下列条件式:条件式1-4.0<f前组<-3.0条件式24.0<f后组<4.5条件式3-1.2<f后组/f前组<-1.1其中:f前组为前镜组的光学焦距,f后组为后镜组组额的光学焦距。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360度环视无死角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镜组与光阑的光学间隔为3.78mm,所述光阑与后镜组的光学间隔为2.93mm,所述后镜组与像面的光学间隔大于等于5.7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360度环视无死角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镜组沿光轴方向从物面一侧至像面一侧依次设置有第一透镜、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所述后镜组沿光轴方向从物面一侧至像面一侧依次设置有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360度环视无死角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为弯月型负透镜,所述第二透镜为双凹型负透镜,所述第三透镜为双凸型正透镜,所述第四透镜为弯月型正透镜,所述第五透镜为双凸型正透镜,所述第六透镜为双凸型正透镜。5.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360度环视无死角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材质为H-K9L,所述第二透镜材质为H-ZK9B,所述第三透镜材质为H-ZF12,所述第四透镜材质为H-LAK53,所述第五透镜材质为H-ZF52A,所述第六透镜材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刘森陈艺敏陈艺龙韩春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莱能士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