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惠贞专利>正文

一种汽车零部件转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242354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01 04: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零部件转运装置,包括置物台、车头架、拉手、桶体、支座杆、固定块一、万向轮、扣件、减震装置和伸缩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汽车零部件转运装置,通过设置伸缩杆,调动杆外长度,通过固定件松开转动件,即可拉出固定件,再拉动前轴杆,确定孔洞位置,再固定通过固定件拧紧转动件进行固定,达到调节长度作用,解决了推杆长度固定使用不方便的问题;通过设置减震装置,通过连接块与置物台内部进行焊接,使之固定,而内部设置的泡棉、钢丝网团和弹簧都具有较大的弹性,使之在移动时减少大量震动,使之更好运动,解决了运输时震动过大而对运输麻烦的问题。

A Transfer Device for Automobile Parts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automobile parts transporting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placement platform, a headframe, a handle, a barrel body, a support rod, a fixing block 1, a universal wheel, a fastener, a shock absorber and a telescopic rod. The automobile parts transporting device of the utility model can pull out the fixing parts by setting a telescopic rod, adjusting the outer length of the rod, and loosening the rotating parts through the fixing parts, and then pulling out the fixing parts. The front axle rod is fixed by fixing the hole position and tightening the rotating parts to adjust the length, which solves the inconvenient problem of fixing the length of the push rod. By setting up shock absorber, the front axle rod is fixed by welding between the connecting block and the placement platform, while the foam cotton, wire mesh and spring set inside have greater elasticity and make them move. It reduces a lot of vibration and makes it move better. It solves the problem of transportation trouble caused by excessive vibration during transport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零部件转运装置
本技术是一种汽车零部件转运装置,属于转运车领域。
技术介绍
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使用转运车来运输不便搬运的物品,而在运输汽车零部件时,也会用到转运车,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可拆卸的玻璃运输推车也得到了技术改进,但是现有技术运输时震动过大而对运输麻烦的问题,推杆长度固定而使用不方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零部件转运装置,以解决运输时震动过大而对运输麻烦的问题,推杆长度固定而使用不方便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汽车零部件转运装置,包括置物台、车头架、拉手、桶体、支座杆、固定块一、万向轮、扣件、减震装置和伸缩杆,所述置物台前端中部设置有车头架,且车头架与置物台进行焊接,所述车头架设置在伸缩杆底端且与伸缩杆进行焊接,所述伸缩杆顶端设置有拉手且拉手贯穿焊接于车头架内部,所述置物台上设置有桶体且桶体与置物台进行间隙配合,所述支座杆设置在置物台底部四端且与置物台进行焊接,所述减震装置设置在置物台内部且与置物台进行焊接,所述支座杆设置在固定块一顶端,且固定块一与支座杆进行焊接,所述万向轮设置在固定块一底端且与固定块一进行焊接,所述扣件设置在置物台左右两边角落且与置物台进行焊接,所述减震装置由外框、泡棉、连接块、垫块、钢丝网团和弹簧组成,所述外框内部设置有泡棉、垫块、钢丝网团和弹簧,所述泡棉设置在外框内上下两端且与外框进行粘接,所述连接块设置在外框外部上下两端角落且与外框进行焊接,所述垫块设置在外框外部上下两端且与外框进行焊接,所述钢丝网团设置在外框内部且与外框间隙配合,所述弹簧设置在垫块之间且与垫块进行焊接,所述外框设置在置物台内部且与置物台进行焊接,所述伸缩杆由后轴杆、内轴杆、前轴杆、孔洞、转动件和固定件组成,所述内轴杆焊接于后轴杆内顶端且贯穿前轴杆且与前轴杆进行滑动连接,所述前轴杆与内轴杆前后表面中部设置有孔洞,所述转动件贯穿前轴杆与内轴杆同步的孔洞且与前轴杆与内轴杆进行螺栓连接,所述固定件设置在转动件下端且与转动件进行螺纹连接,所述前轴杆顶端设置有拉手且拉手贯穿焊接于前轴杆内部。进一步地,所述拉手内表面套有橡胶层厚度为3mm,且表面有防滑纹。进一步地,所述转动件旋转处呈扁平状且旋转面设置有防滑纹。进一步地,所述万向外表面中部套有橡胶层厚度为2mm,并且橡胶层表面设置有防滑纹。进一步地,所述万向轮均有安装脚踩式刹车装置。进一步地,所述置物台设置有固定块且中部转轴与桶体周围下端设置的扣件在转轴处可进行转动。进一步地,所述外壳的材质为铁。进一步地,所述拉手的材质为的材质为不锈钢。本技术的一种汽车零部件转运装置,通过设置伸缩杆,调动杆外长度,通过固定件松开转动件,即可拉出固定件,再拉动前轴杆,确定孔洞位置,再固定通过固定件拧紧转动件进行固定,达到调节长度作用,解决了推杆长度固定使用不方便的问题;通过设置减震装置,通过连接块与置物台内部进行焊接,使之固定,而内部设置的泡棉、钢丝网团和弹簧都具有较大的弹性,使之在移动时减少大量震动,使之更好运动,解决了运输时震动过大而对运输麻烦的问题。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伸缩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减震装置结构示意图。图中:置物台-1、车头架-2、拉手-3、桶体-4、支座杆-5、减震装置-6、外框-61、泡棉-62、连接块-63、垫块-64、钢丝网团-65、弹簧-66、固定块一-7、万向轮-8、扣件-9、伸缩杆-10、后轴杆-101、内轴杆-102、前轴杆-103、孔洞-104、转动件-105、固定件-106。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2、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汽车零部件转运装置:包括置物台1、车头架2、拉手3、桶体4、支座杆5、固定块一7、万向轮8、扣件9、减震装置6和伸缩杆10,所述置物台1前端中部设置有车头架2,且车头架2与置物台1进行焊接,所述车头架2设置在伸缩杆10底端且与伸缩杆10进行焊接,所述伸缩杆10顶端设置有拉手3且拉手3贯穿焊接于车头架2内部,所述置物台1上设置有桶体4且桶体4与置物台1进行间隙配合,所述支座杆5设置在置物台1底部四端且与置物台1进行焊接,所述减震装置6设置在置物台1内部且与置物台1进行焊接,所述支座杆5设置在固定块一7顶端,且固定块一7与支座杆5进行焊接,所述万向轮8设置在固定块一7底端且与固定块一7进行焊接,所述扣件9设置在置物台1左右两边角落且与置物台1进行焊接,所述减震装置6由外框61、泡棉62、连接块63、垫块64、钢丝网团65和弹簧66组成,所述外框61内部设置有泡棉62、垫块64、钢丝网团65和弹簧66,所述泡棉62设置在外框61内上下两端且与外框61进行粘接,所述连接块63设置在外框61外部上下两端角落且与外框61进行焊接,所述垫块64设置在外框61外部上下两端且与外框61进行焊接,所述钢丝网团65设置在外框61内部且与外框61间隙配合,所述弹簧66设置在垫块64之间且与垫块64进行焊接,所述外框61设置在置物台1内部且与置物台1进行焊接,所述伸缩杆10由后轴杆101、内轴杆102、前轴杆103、孔洞104、转动件105和固定件106组成,所述内轴杆102焊接于后轴杆101内顶端且贯穿前轴杆103且与前轴杆103进行滑动连接,所述前轴杆103与内轴杆102前后表面中部设置有孔洞104,所述转动件105贯穿前轴杆103与内轴杆102同步的孔洞104且与前轴杆103与内轴杆102进行螺栓连接,所述固定件106设置在转动件105下端且与转动件105进行螺纹连接,所述前轴杆103顶端设置有拉手3且拉手3贯穿焊接于前轴杆103内部。其中,所述拉手3内表面套有橡胶层厚度为3mm,且表面有防滑纹,增加了摩擦力,拖动更有力。其中,所述转动件105旋转处呈扁平状且旋转面设置有防滑纹,增加了摩擦力,拖动更有力。其中,所述万向轮8外表面中部套有橡胶层厚度为2mm,并且橡胶层表面设置有防滑纹,增加了摩擦力,对地面更有抓附力。其中,所述万向轮8均有安装脚踩式刹车装置,使用更方便。其中,所述置物台1设置有固定块且中部转轴与桶体4周围下端设置的扣件在转轴处可进行转动,使其稳固。其中,所述车头架2的材质为不锈钢。其中,所述拉手3的材质为的材质为不锈钢。本专利所述的伸缩杆10,使用寿命长,材料简单,长度调节操作方便;所述的弹簧66,弹性材料制成的零件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除去外力后又恢复原状,使用寿命长,材料便宜。当使用者想使用本专利的时候,首先,根据使用长度,通过设置伸缩杆,调动杆外长度,通过固定件106松开转动件105,即可拉出固定件,再拉动前轴杆,确定孔洞位置,再固定通过固定件106拧紧转动件105进行固定,达到调节长度作用,使使用方便,然后,将该汽车零部件转运装置移动至装零部件处,即可进行装卸工作,通过抓住拉手3,而伸缩杆10端部设置的桶体4进行装卸,而扣件与固定块使桶体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零部件转运装置,包括置物台(1)、车头架(2)、拉手(3)、桶体(4)、支座杆(5)、固定块一(7)、万向轮(8)和扣件(9),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减震装置(6)和伸缩杆(10),所述置物台(1)前端中部设置有车头架(2),且车头架(2)与置物台(1)进行焊接,所述车头架(2)设置在伸缩杆(10)底端且与伸缩杆(10)进行焊接,所述伸缩杆(10)顶端设置有拉手(3)且拉手(3)贯穿焊接于车头架(2)内部,所述置物台(1)上设置有桶体(4)且桶体(4)与置物台(1)进行间隙配合,所述支座杆(5)设置在置物台(1)底部四端且与置物台(1)进行焊接,所述减震装置(6)设置在置物台(1)内部且与置物台(1)进行焊接,所述支座杆(5)设置在固定块一(7)顶端,且固定块一(7)与支座杆(5)进行焊接,所述万向轮(8)设置在固定块一(7)底端且与固定块一(7)进行焊接,所述扣件(9)设置在置物台(1)左右两边角落且与置物台(1)进行焊接,所述减震装置(6)由外框(61)、泡棉(62)、连接块(63)、垫块(64)、钢丝网团(65)和弹簧(66)组成,所述外框(61)内部设置有泡棉(62)、垫块(64)、钢丝网团(65)和弹簧(66),所述泡棉(62)设置在外框(61)内上下两端且与外框(61)进行粘接,所述连接块(63)设置在外框(61)外部上下两端角落且与外框(61)进行焊接,所述垫块(64)设置在外框(61)外部上下两端且与外框(61)进行焊接,所述钢丝网团(65)设置在外框(61)内部且与外框(61)间隙配合,所述弹簧(66)设置在垫块(64)之间且与垫块(64)进行焊接,所述外框(61)设置在置物台(1)内部且与置物台(1) 进行焊接,所述伸缩杆(10)由后轴杆(101)、内轴杆(102)、前轴杆(103)、孔洞(104)、转动件(105)和固定件(106)组成,所述内轴杆(102)焊接于后轴杆(101)内顶端且贯穿前轴杆(103)且与前轴杆(103)进行滑动连接,所述前轴杆(103)与内轴杆(102)前后表面中部设置有孔洞(104),所述转动件(105)贯穿前轴杆(103)与内轴杆(102)同步的孔洞(104)且与前轴杆(103)与内轴杆(102)进行螺栓连接,所述固定件(106)设置在转动件(105)下端且与转动件(105)进行螺纹连接,所述前轴杆(103)顶端设置有拉手(3)且拉手(3)贯穿焊接于前轴杆(103)内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零部件转运装置,包括置物台(1)、车头架(2)、拉手(3)、桶体(4)、支座杆(5)、固定块一(7)、万向轮(8)和扣件(9),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减震装置(6)和伸缩杆(10),所述置物台(1)前端中部设置有车头架(2),且车头架(2)与置物台(1)进行焊接,所述车头架(2)设置在伸缩杆(10)底端且与伸缩杆(10)进行焊接,所述伸缩杆(10)顶端设置有拉手(3)且拉手(3)贯穿焊接于车头架(2)内部,所述置物台(1)上设置有桶体(4)且桶体(4)与置物台(1)进行间隙配合,所述支座杆(5)设置在置物台(1)底部四端且与置物台(1)进行焊接,所述减震装置(6)设置在置物台(1)内部且与置物台(1)进行焊接,所述支座杆(5)设置在固定块一(7)顶端,且固定块一(7)与支座杆(5)进行焊接,所述万向轮(8)设置在固定块一(7)底端且与固定块一(7)进行焊接,所述扣件(9)设置在置物台(1)左右两边角落且与置物台(1)进行焊接,所述减震装置(6)由外框(61)、泡棉(62)、连接块(63)、垫块(64)、钢丝网团(65)和弹簧(66)组成,所述外框(61)内部设置有泡棉(62)、垫块(64)、钢丝网团(65)和弹簧(66),所述泡棉(62)设置在外框(61)内上下两端且与外框(61)进行粘接,所述连接块(63)设置在外框(61)外部上下两端角落且与外框(61)进行焊接,所述垫块(64)设置在外框(61)外部上下两端且与外框(61)进行焊接,所述钢丝网团(65)设置在外框(61)内部且与外框(61)间隙配合,所述弹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惠贞
申请(专利权)人:林惠贞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