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公交车载电视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24215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01 04: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公交车载电视屏,包括屏体、安装背板、上抱箍、若干下抱箍、主控制器、感光模块;所述安装背板贴合安装在屏体后表面,安装背板上开设有若干排第一安装孔;所述上抱箍、下抱箍分别经固定件锁附在安装背板上部、下部的第一安装孔中,用于与外部固定,且上抱箍与下抱箍的距离可经第一安装孔调节;所述感光模块用于检测环境的光照度,并将检测结果反馈至主控制器以控制调节屏体的亮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安装背板、上抱箍、下抱箍组合可以调整屏体的安装高度,适应现有全部不同车型、车辆的安装问题;同时可根据环境照度调节屏体的亮度,满足多种行车环境下乘客观看信息的舒适度要求。

A Bus-borne TV Screen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bus TV screen, which comprises a screen body, an installation backplane, an upper hoop, several lower hoops, a main controller and a photosensitive module; the installation backplane is fitted to the rear surface of the screen body, and a number of rows of first installation holes are arranged on the installation backplane; the upper hoop and the lower hoop are respectively locked in the first installation holes of the upper and lower parts of the installation backplane through fixtures. For external fixing, and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upper and lower hoops can be adjusted by the first mounting hole; the photosensitive module is used to detect the illumination of the environment, and the test results are fed back to the main controller to control the brightness of the adjusting screen. The utility model can adjust the installation height of the screen body by using the combination of the installation backplane, the upper hoop and the lower hoop, and can adapt to the installation problems of all existing different types of vehicles and vehicles. At the same time, the brightness of the screen body can be adjusted according to the ambient illumination, so as to meet the comfort requirements of passengers'viewing information in various driving environmen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公交车载电视屏
本技术涉及移动电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公交车载电视屏。
技术介绍
移动电视是通过无线地面数字电视(DTMB)信号发射、地面数字机顶盒接收的方式播放和接收电视节目的,无需连接有线电视网络,通过无线地面数字机顶盒、接收天线和终端显示器即可收看到电视节目,它覆盖广泛、反应迅速、移动性强,无论在高速移动还是固定的状态下均能保持画面的清晰,实现了边走边看、随时随地收看,极大地满足了快节奏社会中人们对于信息的需求。公交车载移动电视已经在众多的城市公交车上使用,但是现有的公交车载移动电视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公交车载移动电视屏幕较小:现有的大多为15寸、19寸且为传统横屏安装模式,若要增大电视屏幕则受公交车辆安装空间限制,可能占用载客量;同时小屏幕无法叠加其它多媒体信息(如文字信息、图片信息、视频信息);2)公交车载移动电视屏亮度不可调节:公交车辆运行时间长,行车环境并非单一路况,多种行车环境可能并存,例如白天或黑夜、处于隧道内或高架桥上或户外、阴雨天或晴天等;不同环境下的车厢内部光照条件不同,乘客对车内车载电视屏的显示(尤其是亮度)效果感受也不同;车载电视屏的高亮度尤其是大屏幕高亮显示在较低照度环境下会让人的眼睛觉得刺眼、不舒服,甚至难以忍受。因此,亮度不可调节的车载电视屏不能同时满足多种行车环境下乘客观看信息的舒适度要求;3)通用性不强,不能适应所有的车型:车载电视屏为后装设备,现有公交车辆上,由于公交车辆车型不同、结构件非一体化预制,导致预留给安装车载电视的安装结构各异,同时尺寸不标准统一。一般情况下,公交车辆预留固定杆为两条Φ32MM黄色花纹杆,不同车型的两花纹杆的尺寸、间距相差较大,相同车型不同车辆也有1cm-3cm的差别,同时多数车辆预装的下杆存在一定倾角(安装工艺导致的误差);按照传统车载电视屏的安装结构存在不方便安装和调试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公交车载电视屏,利用安装背板、上抱箍、下抱箍组合可以调整屏体的安装高度,适应现有全部不同车型、车辆的安装问题;同时可根据环境照度调节屏体的亮度,满足多种行车环境下乘客观看信息的舒适度要求。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公交车载电视屏,包括屏体、安装背板、上抱箍、若干下抱箍、主控制器、感光模块;所述安装背板贴合安装在屏体后表面,安装背板上开设有若干排第一安装孔;所述上抱箍、下抱箍分别经固定件锁附在安装背板上部、下部的第一安装孔中,用于与外部固定,且上抱箍与下抱箍的距离可经第一安装孔调节;所述感光模块用于检测环境的光照度,并将检测结果反馈至主控制器以控制调节屏体的亮度。较佳地,每一排第一安装孔沿垂直于屏体的长度方向分布。较佳地,所述下抱箍设置为两个,分别用于将屏体下部的两侧固定在公交车的预留固定下杆上。较佳地,所述下抱箍两侧均布置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设置为长圆环形,其长度方向平行于屏体的长度方向。较佳地,所述第二安装孔的宽度方向略大于固定件的外表面直径;所述下抱箍中部的弧形凹槽直径略大于公交车预留固定下杆的外表面直径。较佳地,所述公交车载电视屏还包括增强板;所述增强板贴合安装在安装背板上部的表面,且一一对应第一安装孔开设通孔。较佳地,若干排第一安装孔等间距分布。较佳地,所述上抱箍设置为一个,其两侧各布置有两排第三安装孔,且同一侧的两排第三安装孔的间距为相邻两排第一安装孔的间距的1/2。较佳地,所述公交车载电视屏还包括散热壳;所述散热壳安装于下抱箍的下方,并与安装背板卡合形成空腔,电源内置于该空腔;所述散热壳的表面设置有若干散热孔。较佳地,所述固定件设置为螺丝,第一安装孔设置为螺丝孔。采用上述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的屏体为竖屏安装,屏体尺寸可以比现有的大,不占用载客量,大屏幕上可叠加多种多媒体信息;2)在不同的行车环境中,主控制器控制屏体调节至合适的亮度,满足多种行车环境下乘客观看信息的舒适度要求;3)利用安装背板、上抱箍、下抱箍组合可以调整屏体的安装高度,快速安装及调试,适应现有全部不同车型、车辆的安装问题,有效地提高了安装的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的后视角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上抱箍的立体图;图4为本技术的上抱箍的正视角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下抱箍的立体图;图6为本技术的下抱箍的正视角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原理性框图;其中,附图标识说明:1—屏体,2—安装背板,3—上抱箍,4—下抱箍,5—主控制器,6—感光模块,7—增强板,8—散热壳,9—电源,10—预留固定上杆,11—预留固定下杆,101—LED背光模组,201—第一安装孔,301/401—弧形凹槽,302—第三安装孔,402—第二安装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参照图1至7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公交车载电视屏,包括屏体1、安装背板2、上抱箍3、若干下抱箍4、主控制器5、感光模块6;所述安装背板2贴合安装在屏体1后表面,安装背板2上开设有若干排第一安装孔201;所述上抱箍3、下抱箍4分别经固定件锁附在安装背板2上部、下部的第一安装孔201中,用于与外部固定,且上抱箍3与下抱箍4的距离可经第一安装孔201调节;所述感光模块6用于检测环境的光照度,并将检测结果反馈至主控制器5以控制调节屏体1的亮度。其中,每一排第一安装孔201沿垂直于屏体1的长度方向分布。所述下抱箍4设置为两个,分别用于将屏体1下部的两侧固定在公交车的预留固定下杆11上。所述下抱箍4两侧均布置有第二安装孔402;所述第二安装孔402设置为长圆环形,其长度方向平行于屏体1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二安装孔402的宽度方向略大于固定件(图中未示出)的外表面直径;所述下抱箍4中部的弧形凹槽401直径略大于公交车预留固定下杆11的外表面直径。所述公交车载电视屏还包括增强板7;所述增强板7贴合安装在安装背板2上部的表面,且一一对应第一安装孔201开设通孔。若干排第一安装孔201等间距分布。所述上抱箍3设置为一个,其两侧各布置有两排第三安装孔302,且同一侧的两排第三安装孔302的间距为相邻两排第一安装孔201的间距的1/2。所述公交车载电视屏还包括散热壳8;所述散热壳8安装于下抱箍4的下方,并与安装背板2卡合形成空腔,电源9内置于该空腔;所述散热壳8的表面设置有若干散热孔。所述固定件设置为螺丝,第一安装孔201设置为螺丝孔。本技术工作原理:本实施例中采用32寸液晶电视竖屏安装方式,并在公交车载电视屏集成感光模块6(光照传感器),综合分析不同车型、车辆预留的安装杆件,定制化一套安装结构解决安装难度问题。本技术集成感光模块6,感光模块6检测车厢内部光照条件,并将检测结果反馈至主控制器5,主控制器5控制电源9的电流,从而实现控制屏体1中LED背光模组101的亮度,调节屏体1设定在合适的亮度。例如:当感光模块6识别公交车厢内光照低于40Lux时(设定参考值),控制屏体1低亮度显示;当感光模块6识别公交车厢内光照高于80Lux时(设定参考值),控制屏体1高亮度显示;当感光模块6识别公交车厢内光照高于40Lux但低于80Lux时(设定参考值),作为中间过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公交车载电视屏,其特征在于,包括屏体、安装背板、上抱箍、若干下抱箍、主控制器、感光模块;所述安装背板贴合安装在屏体后表面,安装背板上开设有若干排第一安装孔;所述上抱箍、下抱箍分别经固定件锁附在安装背板上部、下部的第一安装孔中,用于与外部固定,且上抱箍与下抱箍的距离可经第一安装孔调节;所述感光模块用于检测环境的光照度,并将检测结果反馈至主控制器以控制调节屏体的亮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公交车载电视屏,其特征在于,包括屏体、安装背板、上抱箍、若干下抱箍、主控制器、感光模块;所述安装背板贴合安装在屏体后表面,安装背板上开设有若干排第一安装孔;所述上抱箍、下抱箍分别经固定件锁附在安装背板上部、下部的第一安装孔中,用于与外部固定,且上抱箍与下抱箍的距离可经第一安装孔调节;所述感光模块用于检测环境的光照度,并将检测结果反馈至主控制器以控制调节屏体的亮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公交车载电视屏,其特征在于,每一排第一安装孔沿垂直于屏体的长度方向分布。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公交车载电视屏,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抱箍设置为两个,分别用于将屏体下部的两侧固定在公交车的预留固定下杆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公交车载电视屏,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抱箍两侧均布置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设置为长圆环形,其长度方向平行于屏体的长度方向。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公交车载电视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正华张晓峰杨登峰刘凯肖万平吴栗涛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移动视讯有限公司深圳时刻互联传媒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