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氨基比林的脱除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232135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31 22: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变压器油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氨基比林的脱除的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氨基比林的脱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固定于多孔硅胶板中;步骤2:将吸附剂置于变压器油中进行氨基比林的脱除;步骤3:将吸附剂从油中分离。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氨基比林的脱除的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变压器油中添加剂的处理方法易出现副作用且优化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A Method for Removal of Aminopyrine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transformer oil treatment, in particular to a method for removing aminopyrine.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method for removing aminopyrine, which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steps: step 1: fixing the metal organic framework material in the porous silica gel plate; step 2: placing the adsorbent in the transformer oil for the removal of aminopyrine; step 3: separating the adsorbent from the oil.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method for removing aminopyrine, which solves the technical problem that the treatment method of additives in transformer oil in the prior art is prone to side effects and low optimization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氨基比林的脱除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变压器油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氨基比林的脱除的方法。
技术介绍
变压器油是油浸式变压器中不可或缺的液体绝缘介质,其在变压器中主要起到绝缘、散热及灭弧的作用,因此,变压器油性能的好坏与电力系统能否正常运行有着紧密的联系。预计至2020年全社会用电量达7.2万亿千瓦时,年均增长4.8%,与此同时变压器油市场规模也将达62亿元,比2017年增长约23%。而变压器油中存在的各类杂质,会不同程度的影响变压油的介质损耗因数、击穿电压及界面张力等参数。变压器油中的一部分杂质的来源为变压器油投入运行前的添加剂,由于变压器油的组分构成复杂,运行环境多变,添加剂在起初会对变压器油的特定性能进行优化,但随着运行时间的推移,添加剂所具备的不可预知的副作用也逐渐暴露。因此,现有技术中用于处理变压器油中添加剂的方法易出现副作用且优化效率低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氨基比林的脱除的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用于处理变压器油中添加剂的方法易出现副作用且优化效率低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氨基比林的脱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固定于多孔硅胶板中;步骤2:将吸附剂置于变压器油中进行氨基比林的脱除;步骤3:将吸附剂从油中分离。优选的,在所述步骤1之前还包括将3-(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甲醇、去离子水及醋酸混合并加热制得硅烷偶联剂,将所述金属有机骨架材料与硅烷偶联剂混合得糊状物。优选的,所述金属有机骨架材料为柱状,其直径为3~4mm。优选的,所述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长度为5~7mm。优选的,所述多孔硅胶板的孔径为3~4mm。优选的,所述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用量为1~3g。优选的,步骤2具体包括将装有吸附剂的多孔硅胶板与电动搅拌器相接,置于待处理的变压器油中,打开电动搅拌器,使得吸附剂在旋转过程中与变压器油充分接触,进行氨基比林的吸附。优选的,,所述电动搅拌器的速率为80~120r/min。优选的,所述变压器油的用量为0.5~3.5kg。优选的,步骤2中所述脱除时间为15~30min。本专利技术利用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吸附性能,并将金属有机骨架材料与硅烷偶联剂结合进行挤压后成型,从而固定于多孔硅胶板中,提出一种吸附剂用量小、吸附速率快的变压器油中氨基比林脱除方法,此外,成型后的吸附剂在脱除氨基比林后易于从油中分离。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脱除方法,经过测量后得到处理后的变压器油中氨基比林的剩余含量极少,达到了氨基比林脱除的目的。因此,本专利技术对于变压器油中氨基比林这类杂质的脱除,具有极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变压器油中其他杂质的脱除,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氨基比林的脱除的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变压器油处理方法添加剂易出现副作用且优化效率低的技术问题。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实施例1首先将2mL的3-(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90mL甲醇、10mL去离子水及60μL醋酸混合于200mL的圆底烧瓶中,在30℃水浴条件下加热1h,制得硅烷偶联剂,在氮气氛围中将1g金属-有机骨架材料与硅烷偶联剂混合得糊状物,最终将糊状物置于挤压成型机中进行成型处理,置于室温下干燥20min,剪切成直径为3mm、长度为7mm的成型柱状吸附材料,最终将柱状吸附剂固定于孔径为3mm的多孔硅胶板中。将装有吸附剂的多孔硅胶板与电动搅拌器相接,置于0.5kg的一号供电局的旧油中,打开电动搅拌器,控制搅拌器的转速为80转/min,使得吸附剂在旋转过程中与变压器油充分接触,进行氨基比林的吸附过程。经过15min后吸附完毕,将变压器油与吸附剂分离,即得到脱除氨基比林后的变压器油。其中,经过测量后得到处理后的变压器油中氨基比林的剩余含量4mg/kg,达到了氨基比林脱除的目的。实施例2通过成型金属-有机骨架材料脱除氨基比林浓度为92mg/kg的二号供电局油样:首先将2mL的3-(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90mL甲醇、10mL去离子水及60μL醋酸混合于200mL的圆底烧瓶中,在30℃水浴条件下加热1h,制得硅烷偶联剂,在氮气氛围中将2g金属-有机骨架材料与硅烷偶联剂混合得糊状物,最终将糊状物置于挤压成型机中进行成型处理,置于室温下干燥20min,剪切成直径为3.5mm、长度为6mm的成型柱状吸附材料,最终将柱状吸附剂固定于孔径为3.5mm的多孔硅胶板中。将装有吸附剂的多孔硅胶板与电动搅拌器相接,置于2kg的二号供电局的旧油中,打开电动搅拌器,控制搅拌器的转速为100转/min,使得吸附剂在旋转过程中与变压器油充分接触,进行氨基比林的吸附过程。经过20min后吸附完毕后,将变压器油与吸附剂分离,即得到脱除氨基比林后的变压器油。其中,经过测量后得到处理后的变压器油中氨基比林的剩余含量3mg/kg,达到了氨基比林脱除的目的。实施例3通过成型金属-有机骨架材料脱除氨基比林浓度为88mg/kg的三号供电局油样:首先将2mL的3-(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90mL甲醇、10mL去离子水及60μL醋酸混合于200mL的圆底烧瓶中,在30℃水浴条件下加热1h,制得硅烷偶联剂,在氮气氛围中将3g金属-有机骨架材料与硅烷偶联剂混合得糊状物,最终将糊状物置于挤压成型机中进行成型处理,置于室温下干燥20min,剪切成直径为4mm、长度为5mm的成型柱状吸附材料,最终将柱状吸附剂固定于孔径为4mm的多孔硅胶板中。将装有吸附剂的多孔硅胶板与电动搅拌器相接,置于3.5kg的三号供电局的旧油中,打开电动搅拌器,控制搅拌器的转速为120转/min,使得吸附剂在旋转过程中与变压器油充分接触,进行氨基比林的吸附过程。经过30min后吸附完毕,将变压器油与吸附剂分离,即得到脱除氨基比林后的变压器油。其中,经过测量后得到处理后的变压器油中氨基比林的剩余含量1mg/kg,达到了氨基比林脱除的目的。显然,如上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氨基比林的脱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固定于多孔硅胶板中;步骤2:将吸附剂置于变压器油中进行氨基比林的脱除;步骤3:将吸附剂从油中分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氨基比林的脱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固定于多孔硅胶板中;步骤2:将吸附剂置于变压器油中进行氨基比林的脱除;步骤3:将吸附剂从油中分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氨基比林的脱除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1之前还包括将3-(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甲醇、去离子水及醋酸混合并加热制得硅烷偶联剂,将所述金属有机骨架材料与硅烷偶联剂混合得糊状物。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氨基比林的脱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有机骨架材料为柱状,其直径为3~4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氨基比林的脱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长度为5~7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氨基比林的脱除方法,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艺华赵耀洪吴坚夏启斌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