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缆盘敷设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223683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29 04: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光缆盘敷设架,包括车体,车体包括车头和车斗,车斗内固定设置有放线架,放线架包括设置在车斗内且位于车斗两侧的座体,两侧座体远离车斗的端部设置有半圆弧形的转动座,两侧转动座内设置有光缆盘,光缆盘包括转动轴,转动轴的两端设置有用于放置在两侧转动座内的轴承,转动轴上套设且固定连接有用于绕设光缆的绕线辊,两侧座体远离转动座的位置均设置有驱动板,驱动板上相对设置有固定板,两侧固定板之间设置有杆体,杆体上固定设置有转动连接于两侧固定板上的转动杆,杆体远离转动杆的端部设置有固定件,驱动板上设置有第一驱动件,将转动轴通过固定件固定,使得第一驱动件带动转动轴移动至转动座所在的位置,节省了人力。

An Optical Cable Disk Laying Frame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n optical cable tray laying frame, which comprises a car body, including a car head and a car bucket. A wire tray is fixed in the car bucket. The wire tray includes a seat body arranged in the car bucket and located on both sides of the car bucket. The two sides of the seat body are far from the end of the car bucket, and a semi-circular arc rotating seat is arranged in the two sides of the rotating seat. The optical cable tray includes a rotating axle and the two ends of the rotating axle are arranged. There are bearings for placing in the rotating seats on both sides. The rotating axles are sleeved and fixed with winding rollers for winding optical cables. Driving plates are arranged at the positions far from the rotating seats on both sides. Fixed plates are arranged on the driving plates, and rods are arranged between the two sides of the fixed plates. Rotating rods are fixed on the rods, and the rods are located far away from the rotating rods. Fixed parts are arranged at the end and the first driving part is arranged on the driving board, which fixes the rotating shaft through the fixing part, so that the first driving part drives the rotating shaft to move to the position of the rotating seat, thus saving manpow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缆盘敷设架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缆敷设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光缆盘敷设架。
技术介绍
光缆是为了满足光学、机械或环境的性能规范而制造的,它是利用置于包覆护套中的一根或多根光纤作为传输媒质并可以单独或成组使用的通信线缆组件。光缆有架空、直埋、管道、水底等敷设方式。现有的对光缆敷设时需要用到放线架、光缆盘和皮卡车对光缆进行牵引,首先将光缆绕设至光缆盘上,将放线架固定至皮卡车的车斗内,采用人工的方式将光缆盘抬起至皮卡车上,使得光缆盘于放线架上转动的同时对光缆进行放线,而光缆盘和光缆的重量较重,采用人工将光缆盘抬起至放线架上的方式,浪费了大量的人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方便将光缆盘安装至放线架上的光缆盘敷设架。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光缆盘敷设架,包括车体,所述车体包括车头和车斗,所述车斗内固定设置有放线架,所述放线架包括设置在车斗内且位于车斗两侧的座体,两侧所述座体远离车斗的端部设置有半圆弧形的转动座,两侧所述转动座内设置有光缆盘,所述光缆盘包括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两端设置有用于放置在两侧转动座内的轴承,所述转动轴上套设且固定连接有用于绕设光缆的绕线辊,两侧所述座体远离转动座的位置均设置有驱动板,所述驱动板位于车斗远离车头的边缘,所述驱动板上相对设置有固定板,两侧所述固定板之间设置有杆体,所述杆体上固定设置有转动连接于两侧固定板上的转动杆,所述杆体远离转动杆的端部设置有用于将转动轴的端部固定至杆体上的固定件,所述驱动板上设置有用于驱动转动杆带动杆体远离转动杆的端部朝向转动座上方移动的第一驱动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将转动轴置于转动座上时,首先将杆体带动转动杆于固定板上转动,使得杆体的端部移动至靠近地面的位置,此时操作人员于地面上滚动光缆盘,带动转动轴移动至杆体的端部,通过固定件将转动轴固定至杆体上,通过第一驱动件带动杆体转动至转动座上方,通过固定件将转动轴取下,使得转动轴带动轴承被置于转动座上,无需多个操作人员将转动轴由地面抬起至转动座上,节省了人力;将轴承置于转动座内,使得转动轴可于轴承内转动;将驱动板位于车斗远离车头的边缘位置,使得杆体可带动固定件转动至靠近地面的位置,方便将转动轴固定至杆体的端部。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驱动件包括套设且固定连接在转动杆上的涡轮,两侧所述驱动板上均固定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驱动端上固定设置有与涡轮啮合的蜗杆。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驱动杆体带动转动杆于固定板上转动时,通过第一电机带动蜗杆转动,使得蜗杆与涡轮啮合,此时涡轮可带动转动杆转动,从而使得转动杆带动杆体转动,采用蜗杆和涡轮的设置可使得杆体完成360度的转动,使得杆体带动转动轴移动至转动座上方,并且当杆体转动至任意位置时可自动固定,采用涡轮蜗杆啮合的方式,传动过程平稳可防止转动轴于杆体上掉落。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件包括两个设置在杆体远离转动杆端部的、且均呈半圆形的圆弧板,两个半圆形的圆弧板的凹面相对设置,两侧所述圆弧板远离转动杆的端部分别设置有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相互平行设置,所述第一板体上设置有用于防止转动轴于两个圆弧板之间掉出的阻挡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将转动轴固定至杆体的端部时,通过将转动轴通过两个圆弧板之间的间隙移动至两个圆弧板内即可,采用两个圆弧板的设置只需要带动转动轴的两端滚动至两个圆弧板内即可,无需沿转动轴的长度方向反复调整转动轴的位置,阻挡件的设置可使得当杆体带动转动轴移动时,防止转动轴于两个圆弧板之间掉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阻挡件包括穿设且滑动连接于第一板体上的抵接杆,所述抵接杆垂直于第一板体设置,所述抵接杆远离第二板体的端部垂直于抵接杆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第一板体之间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套设于抵接杆上,所述弹簧的一端连接至连接板上,另一端连接至第一板体上,所述第二板体上开设有用于供抵接杆通过的开口。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抵接杆可抵抗弹簧的弹力移动至第二板体的开口内,从而使得抵接杆对转动轴起到阻挡的效果,防止转动轴于两个圆弧板之间掉出,当需要将转动轴安装至两个圆弧板之间时,通过抵抗弹簧的弹力拉动抵接杆远离开口即可,方便对转动轴进行安装。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杆体设置为可伸缩结构,可伸缩结构包括固定杆和插接且滑动连接于固定杆内的伸缩杆,所述转动杆设置在固定杆远离伸缩杆的端部,所述固定件设置在伸缩杆远离固定杆的端部,所述固定杆上设置有用于驱动伸缩杆于固定杆内移动的第二驱动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因杆体带动转动杆于固定板上转动做圆弧运动,当杆体带动转动轴移动至杆体上方时,转动轴与转动座之间还存在一定的间隙,通过第二驱动件带动伸缩杆于固定杆内移动,使得杆体伸缩带动转动轴下降,从而将转动轴放置在转动座上,进一步节省了人力,提高了将转动轴移动至转动座上的驱动效果。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杆远离驱动板的端部设置有定位板,所述伸缩杆远离固定杆的端部设置有与定位板平行的移动板,所述第二驱动件包括转动连接于定位板上的螺纹丝杠,所述移动板螺纹连接于螺纹丝杠上,所述固定杆上固定设置有用于驱动螺纹丝杠转动的第二电机。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调整杆体的长度时,通过第二电机带动螺纹丝杠转动,因伸缩杆插接且滑动连接于固定杆内,使得移动板不会随着螺纹丝杠的转动而转动,从而使得伸缩杆于固定杆内移动,调整杆体的长度,使得杆体可将转动轴带动轴承置于转动座上,采用螺纹丝杠的设置可伸缩杆移动至固定杆内任意位置固定,并且驱动伸缩杆于固定杆内移动的过程平稳缓慢,防止伸缩杆带动转动轴掉落。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动座的横截面呈“U”形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转动座的横截面设置为“U”形,可防止轴承于转动座内沿转动轴的长度方向移动,提高了轴承于转动座内的固定效果。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两侧所述圆弧板相对的面上均设置有橡胶垫。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橡胶垫的设置增大了圆弧板与转动轴之间的摩擦力,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转动轴于圆弧板内的固定效果。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将转动轴带动轴承移动至两个圆弧板之间,通过抵接杆抵抗弹簧额的弹力移动至开口内,使得抵接杆将转动轴阻挡至两个圆弧板内,此时驱动第一电机带动蜗杆与涡轮啮合,使得杆体带动转动轴朝向转动座上方移动,当移动至转动座上方时,通过第二电机带动螺纹丝杠转动,使得移动板于螺纹丝杠上移动,从而带动伸缩杆于固定杆内移动,调整杆体的长度,使得杆体带动转动轴降落至转动座所在的位置,从而将转动轴上的轴承置于转动座内,完成转动轴的搬运,无需人工搬运,节省了大量的人力。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放线架和光缆盘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的A部放大图;图4是图2中的B部放大图。图中,1、车体;11、车头;12、车斗;2、放线架;21、座体;22、转动座;23、光缆盘;231、转动轴;232、轴承;233、绕线辊;24、驱动板;241、固定板;242、杆体;243、转动杆;244、涡轮;25、第一电机;251、蜗杆;26、圆弧板;261、第一板体;262、第二板体;263、抵接杆;264、连接板;265、弹簧;266、开口;267、橡胶垫;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缆盘敷设架,包括车体(1),所述车体(1)包括车头(11)和车斗(12),所述车斗(12)内固定设置有放线架(2),所述放线架(2)包括设置在车斗(12)内且位于车斗(12)两侧的座体(21),两侧所述座体(21)远离车斗(12)的端部设置有半圆弧形的转动座(22),两侧所述转动座(22)内设置有光缆盘(23),所述光缆盘(23)包括转动轴(231),所述转动轴(231)的两端设置有用于放置在两侧转动座(22)内的轴承(232),所述转动轴(231)上套设且固定连接有用于绕设光缆的绕线辊(233),其特征在于:两侧所述座体(21)远离转动座(22)的位置均设置有驱动板(24),所述驱动板(24)位于车斗(12)远离车头(11)的边缘,所述驱动板(24)上相对设置有固定板(241),两侧所述固定板(241)之间设置有杆体(242),所述杆体(242)上固定设置有转动连接于两侧固定板(241)上的转动杆(243),所述杆体(242)远离转动杆(243)的端部设置有用于将转动轴(231)的端部固定至杆体(242)上的固定件,所述驱动板(24)上设置有用于驱动转动杆(243)带动杆体(242)远离转动杆(243)的端部朝向转动座(22)上方移动的第一驱动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缆盘敷设架,包括车体(1),所述车体(1)包括车头(11)和车斗(12),所述车斗(12)内固定设置有放线架(2),所述放线架(2)包括设置在车斗(12)内且位于车斗(12)两侧的座体(21),两侧所述座体(21)远离车斗(12)的端部设置有半圆弧形的转动座(22),两侧所述转动座(22)内设置有光缆盘(23),所述光缆盘(23)包括转动轴(231),所述转动轴(231)的两端设置有用于放置在两侧转动座(22)内的轴承(232),所述转动轴(231)上套设且固定连接有用于绕设光缆的绕线辊(233),其特征在于:两侧所述座体(21)远离转动座(22)的位置均设置有驱动板(24),所述驱动板(24)位于车斗(12)远离车头(11)的边缘,所述驱动板(24)上相对设置有固定板(241),两侧所述固定板(241)之间设置有杆体(242),所述杆体(242)上固定设置有转动连接于两侧固定板(241)上的转动杆(243),所述杆体(242)远离转动杆(243)的端部设置有用于将转动轴(231)的端部固定至杆体(242)上的固定件,所述驱动板(24)上设置有用于驱动转动杆(243)带动杆体(242)远离转动杆(243)的端部朝向转动座(22)上方移动的第一驱动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缆盘敷设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件包括套设且固定连接在转动杆(243)上的涡轮(244),两侧所述驱动板(24)上均固定设置有第一电机(25),所述第一电机(25)的驱动端上固定设置有与涡轮(244)啮合的蜗杆(25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缆盘敷设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包括两个设置在杆体(242)远离转动杆(243)端部的、且均呈半圆形的圆弧板(26),两个半圆形的圆弧板(26)的凹面相对设置,两侧所述圆弧板(26)远离转动杆(243)的端部分别设置有第一板体(261)和第二板体(262),所述第一板体(261)和第二板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绪江许鹏王益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同风源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