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水室和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216956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28 22: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池水室和电池。该电池水室包括:导热板,两个相对设置的导热板之间形成有冷却液存储空间;加热元件,加热元件与导热板导热接触并且加热元件设置于冷却液存储空间之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电池水室的加热元件直接对导热板加热,而不是对冷却液进行加热,导热板升温速度快,能够及时将热量传递至电池单体,避免了先加热水后再将热量传递给电池的二次损耗,因而加热速率快,效率高,并且热损失少,能够降低能耗。

Battery water chamber and battery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battery water chamber and a battery. The water chamber of the battery comprises a heat conducting plate, a coolant storage space is formed between two relatively arranged heat conducting plates, a heating element, a heating element and a heat conducting plate contact heat conduction, and a heating element is arranged outside the coolant storage space. The heating element of the water chamber of the battery directly heates the heat conducting plate instead of the coolant. The heat conducting plate has fast heating speed, and can transfer heat to the cell in time, thus avoiding the secondary loss of heating water before transferring heat to the battery. Therefore, the heating rate is fast, the heating efficiency is high, and the heat loss is low, and the energy consumption can be reduc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水室和电池
本技术涉及电池技术,特别涉及一种电池水室和电池。
技术介绍
锂离子电池因其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等优点已成为车用动力电池的主流选择。然而,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在使用过程中面临温度分布不均匀、局部温度过高等热问题,严重影响其性能、寿命和安全。同样在寒冷的冬季,电池温度过低造成电量急剧下降,降低放电功率从而影响电动汽车续驶里程及动力性能。目前越来越多的电池热管理系统是通过在液冷的基础上,增加PTC水加热器(PositiveTemperatureCoefficient)实现电池系统冬季保温功能,该方法通过加热循环冷却液达到给电池升温的目的。但是这种方式需要先把冷却液加热后再传递热量给电池,因而加热速率较慢,效率低同时热损耗相对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水室,该电池水室包括:导热板,两个相对设置的导热板之间形成有冷却液存储空间;加热元件,加热元件与导热板导热接触并且加热元件设置于冷却液存储空间之外。可选地,加热元件设置于两个导热板之间。可选地,两个导热板之间设置有容纳槽,加热元件安装于容纳槽内。可选地,容纳槽位于导热板的沿宽度方向的两侧并沿长度方向贯穿导热板。可选地,加热元件设置于导热板的外表面。可选地,加热元件设置于导热板的背离冷却液存储空间的一面。可选地,冷却液存储空间内间隔设置有多个隔块,隔块将冷却液存储空间分隔为多个相互连通的流道。可选地,隔块沿导热板的长度方向设置。可选地,导热板安装有进水管和出水管;进水管和出水管与冷却液存储空间相连通。本技术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池,该电池包括上述的电池水室。根据上述的各实施例,本技术的电池水室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加热元件直接对导热板加热,而不是对冷却液进行加热,导热板升温速度快,能够及时将热量传递至电池单体,避免了先加热水后再将热量传递给电池的二次损耗,因而加热速率快,效率高,并且热损失少,能够降低能耗;2、液冷装置与加热元件统一在一个水室,简化了系统结构,减轻了重量。3、液冷使用的导热板嵌入加热元件,实现冬季直接加热电池的效果,避免通过加热水然后再加热电池的过程,加热效果更直接快速,更能降低能耗。附图说明以下附图仅对本技术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水室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水室透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水室外形图。标号说明导热板1冷却液存储空间101容纳槽102隔块103流道104加热元件2进水管3出水管4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对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在各图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部分。在本文中,“示意性”表示“充当实例、例子或说明”,不应将在本文中被描述为“示意性”的任何图示、实施方式解释为一种更优选的或更具优点的技术方案。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的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部分,而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在本文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彼此的区分,而非表示重要程度及顺序、以及互为存在的前提等。请参见图1-3,在一个实施例中,电池水室包括:导热板1,两个相对设置的导热板1之间形成有冷却液存储空间101;加热元件2,加热元件2与导热板1导热接触并且加热元件2设置于冷却液存储空间101之外。该两个相对设置的导热板1内部形成冷却液存储空间101,冷却液存储空间101用于存储循环冷却液,使用时该导热板1与电池单体接触,电池单体产生的热量传输至导热板1,导热板1将热量传输至冷却液,冷却液吸收该热量,实现对电池单体的散热;加热元件2与导热板1导热接触,当电池单体温度过低不能正常使用时,加热元件2启动,通过加热元件2对导热板1加热,导热板1温度升高,导热板1将热量传递至电池单体,电池单体温度升高,可以实现正常使用。该加热元件2可以是硅胶加热膜,硅胶加热膜可以与导热板1的表面完全贴合以实现导热接触,进而可是实现对导热板1的加热,硅胶加热膜内部含有加热丝,加热丝与外部电路相连,实现硅胶加热膜对导热板1的加热。或者该加热元件2的材质也可以选择氯化聚乙烯(Polyethylene-Chlorinated,PEC),加热元件2与导热板1贴合实现导热接触,内部设置加热丝,加热丝与外部电路相连,实现硅胶加热膜对导热板1的加热。现有技术中,在液冷的基础上,增加PTC水加热器,通过加热循环冷却液达到给电池升温的目的,但是这种方式需要先把冷却液加热后再传递热量给电池,因而加热速率较慢,效率低同时热损耗相对较大。本技术的电池水室包括导热板1和加热元件2,导热板1内储存冷却液对电池单体进行散热,防止电池单体温度过高,加热元件2与导热板1接触,电池单体温度过低时,加热元件2对导热板1加热,导热板1将热量传输至电池单体1,对电池单体1进行加热,该加热元件2直接对导热板1加热,而不是对冷却液进行加热,导热板1升温速度快,能够及时将热量传递至电池单体,因而加热速率快,效率高,并且热损失少,能够降低能耗;该加热元件2与导热板1接触,不会占用多余的空间,使得该水室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在一个示例中,加热元件2设置于两个导热板1之间。加热元件2设置在两个导热板1之间,则加热元件2可同时对两个加热板1进行加热,而每个加热板1会与一个电池单体接触,因而一个加热元件2可加热两个电池单体,能力利用率高,可降低电池单体加热所需的能耗,并且该加热元件1位于水室的内部,并不会占用水室外的空间,因而整个水室结构紧凑,重量轻。具体地,两个导热板1之间设置有容纳槽102,加热元件2安装于容纳槽102内。可以理解的是,该导热板1之间的冷却液存储空间101用于盛装冷却液,而加热元件2位于容纳槽102内,容纳槽102与冷却液存储空间101并不连通,这样加热元件2就不会与冷却液接触,使得加热元件2直接对导热板1加热。进一步地,容纳槽102位于导热板1的沿宽度方向的两侧并沿长度方向贯穿导热板1。该容纳槽102位于导热板1的两侧,并且贯穿导热板1,这样加热元件2可贯穿导热板1,并且可以伸出该容纳槽102之外与外部电路相连,容纳槽102进一步对加热元件2形成保护。在另一个示例中,加热元件2设置于导热板1的外表面。具体地,加热元件2设置于导热板1的背离冷却液存储空间101的一面。也就是加热元件2设置于导热板1的背面,加热元件2不占用多余的空间,仅是增加了导热板1的厚度,加热元件2同样加热导热板1,通过导热板1加热电池单体。在一个示例中,冷却液存储空间101内间隔设置有多个隔块103,隔块103位于相对的导热板1之间,并且将冷却液存储空间101分隔为多个相互连通的流道104,设置隔块103后流道104仍相互连通,当冷却液在流道104内流通时,由于流通的横截面积减小,使得冷却液的流速增加,提高冷却液与导热板1的换热效率。进一步地,隔块103沿导热板1的长度方向设置,沿长度方向设置使得隔块103数量少,并且可以满足对冷却液流速的要求。进一步优选地,中间位置的隔块103一端开放,使得两侧的流道104可以相互连通,而另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水室,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热板(1),两个相对设置的所述导热板(1)之间形成有冷却液存储空间(101);加热元件(2),所述加热元件(2)与所述导热板(1)导热接触并且所述加热元件(2)设置于所述冷却液存储空间(101)之外。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水室,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热板(1),两个相对设置的所述导热板(1)之间形成有冷却液存储空间(101);加热元件(2),所述加热元件(2)与所述导热板(1)导热接触并且所述加热元件(2)设置于所述冷却液存储空间(101)之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水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元件(2)设置于两个所述导热板(1)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水室,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导热板(1)之间设置有容纳槽(102),所述加热元件(2)安装于所述容纳槽(102)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水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槽(102)位于所述导热板(1)的沿宽度方向的两侧并沿长度方向贯穿所述导热板(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水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元件(2)设置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克坚田阔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长城华冠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