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3/4T七变齿变分齿量齿形的双金属带锯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216350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28 22: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切割工具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具有3/4T七变齿变分齿量齿形的双金属带锯条,七个连续排列的锯齿为一组锯齿,一组锯齿重复并连续排列构成锯条齿部;第一齿为中间导向齿,所有分齿的分齿高度相同,第二齿与第六齿的左分齿量、第三齿与第七齿的右分齿量相同,第四齿的左分齿量与第五齿的右分齿量相同,第二齿的左分齿量与第四齿的左分齿量不同;所有锯齿的齿前角相同,每个锯齿均有两个齿后角;每个锯齿的齿槽均为弧形,一组锯齿中每个锯齿的齿深不同、每个锯齿的齿槽半径不同、每个锯齿的齿距不同。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在锯切硬度较高的模具钢和粘度较大的不锈钢时提高切削效率、排屑通畅、避免打齿、提高切面质量并增加使用寿命。

A Bimetal Band Saw Blade with 3/4T Seven Variable Tooth Variable Tooth Profile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cutting tools, and provides a bimetal band saw blade with 3/4T variational tooth shape. Seven consecutive serrated teeth are a group of serrated teeth, and one group of serrated teeth are repeated and arranged continuously to form the serrated teeth part. The first teeth are intermediate guide teeth with the same separation height of all teeth, and the second teeth have the same separation height as the left one of the sixth teeth, the third teeth and the right one of the seventh teeth. The number of teeth is the same, the number of left teeth of the fourth teeth is the same as the right teeth of the fifth teeth, and the number of left teeth of the second teeth is different from the number of left teeth of the fourth teeth; the front angle of all serrated teeth is the same, and each serrated teeth has two back angles; the alveolus of each serrated teeth is curved, the depth of each serrated teeth is different, the radius of each serrated teeth is different, and the pitch of each serrated teeth is different. \u3002 The invention can improve cutting efficiency, smooth chip removal, avoid teeth beating, improve cutting surface quality and increase service life when sawing die steel with high hardness and stainless steel with high viscos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3/4T七变齿变分齿量齿形的双金属带锯条
本专利技术涉及切割工具
,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3/4T七变齿变分齿量齿形的双金属带锯条。
技术介绍
双金属带锯条主要由两种金属材料焊接而成,齿尖材料为高速钢,齿背材料为弹簧钢,目前主要应用于纯铁、灰铁、球铁、不锈钢、模具钢、碳钢、钛合金、铜合金、镍基高温合金、铝合金等材料的切割,锯切的材料结构有棒材、管材、工字型钢、槽钢及各种常见的形状。企业为了提高锯切质量和锯切效率,降低成本,并锯切不同材料、规格和形状的工件,需要用到不同材质和齿形参数的双金属带锯条。双金属带锯条的使用性能除了受到带锯条齿尖和齿背原材料、焊接工艺和热处理工艺的影响外,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于齿形参数。例如,同样材质和热处理工艺的带锯条其齿形参数不同,锯切相同规格材料时的锯切质量和使用寿命却大不相同。双金属带锯条的齿形参数主要包括齿前角、齿后角、齿距、齿深、齿槽半径、分齿高度、分齿量等,这些齿形参数在带锯条切割过程中会影响切削力、进给力、切削热、分齿回弹、锯屑形貌以及切面粗糙度等。现有的双金属带锯条在锯切模具钢、不锈钢等材料时普遍存在着切削效率低、排屑困难、打齿、切面质量差和使用寿命短等问题,造成了企业加工成本和材料成本居高不下,影响了企业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3/4T七变齿变分齿量齿形的双金属带锯条,能够在锯切硬度较高的模具钢和粘度较大的不锈钢时提高切削效率、排屑通畅、避免打齿、提高切面质量并增加使用寿命。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具有3/4T七变齿变分齿量齿形的双金属带锯条,包括锯条齿部和锯条本体,其特征在于:七个连续排列的锯齿为一组锯齿,所述一组锯齿重复并连续排列构成锯条齿部;所述一组锯齿依次包括第一齿、第二齿、第三齿、第四齿、第五齿、第六齿、第七齿;所述第一齿为中间导向齿,所述第二齿、第三齿为第一对分齿,所述第四齿、第五齿为第二对分齿,所述第六齿、第七齿为第三对分齿,所述第二齿、第四齿、第六齿均为左分齿,所述第三齿、第五齿、第七齿均为右分齿;所有分齿的分齿高度B相同,所述第二齿的左分齿量F2、第三齿的右分齿量F3、第六齿的左分齿量F6与第七齿的右分齿量F7相同,所述第四齿的左分齿量F4与第五齿的右分齿量F5相同,所述第二齿的左分齿量F2与第四齿的左分齿量F4不同;所有锯齿的齿前角α相同,每个锯齿均有两个齿后角、两个齿形角,所述两个齿后角包括第一齿后角β1和第二齿后角β2,所述两个齿形角包括第一齿形角γ1和第二齿形角γ2,所有锯齿的第一齿后角β1相同,所有锯齿的第二齿后角β2相同,所有锯齿的第一齿形角γ1相同,所有锯齿的第二齿形角γ2相同;其中,γ1=90°-α-β1,γ2=90°-α-β2;所述一组锯齿中每个锯齿的齿深不同,记第i个锯齿的齿深为Hi,i∈{1,2,...,7},最大齿深位于第一齿后,最小齿深位于第五齿后,也即max{H1,H2,...,Hi,...,H7}=H1,min{H1,H2,...,Hi,...,H7}=H5;每个锯齿的齿槽均为弧形,所述一组锯齿中每个锯齿的齿槽半径不同,记第i个锯齿的齿槽半径为Ri,所述齿槽半径Ri与齿深Hi成正比,最大齿槽半径为max{R1,R2,...,Ri,...,R7}=R1,最小齿槽半径为min{R1,R2,...,Ri,...,R7}=R5;每个锯齿的齿槽对应一个齿距,所述一组锯齿中每个锯齿的齿距不同,记第i个锯齿的齿距为Li,所述齿距Li与齿槽半径Ri成正比,最大齿距为max{L1,L2,...,Li,...,L7}=L1,最小齿距为min{L1,L2,...,Li,...,L7}=L5。所述分齿高度B为1.8~2.1mm,所述第二齿的左分齿量F2为0.38~0.41mm,所述第四齿的左分齿量F4为0.23~0.26mm;所述齿前角α为9°~10°30',所述第一齿后角β1为25°~26°30',所述第二齿后角β2为35°~36°30';所述最大齿深为5.2mm,所述最小齿深为4.1mm;所述最大齿槽半径为3.8mm,所述最小齿槽半径为2.2mm;所述最大齿距为8.2~8.5mm,所述最小齿距为6.2~6.5mm。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专利技术通过增加大前角齿形来提高切削进给量,大大提高了带锯条的切削效率。(2)本专利技术通过双后角设计来保证足够大的齿形角,提高了齿尖和齿根的抗拉强度,从而增加了使用寿命。(3)本专利技术采用不同齿距和齿深,特别是使用变分齿量并进行组合排列,在每组中有四个大分齿量、两个小分齿量即“大大小小大大”组合,既能够在锯切模具钢和不锈钢等硬度和粘度较大的材料时排屑通畅、震动小且减小分齿回弹、不发生夹锯,同时又能够在不降低切削效率的情况下,提高切面质量。(4)本专利技术在切削模具钢和不锈钢等硬度和粘度较大的板材和棒材时,能够使锯切效率提高10%-30%、使用寿命提高40%-50%。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具有3/4T七变齿变分齿量齿形的双金属带锯条的主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具有3/4T七变齿变分齿量齿形的双金属带锯条的左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具有3/4T七变齿变分齿量齿形的双金属带锯条的锯条齿部的局部放大图。图中,1-第一齿,2-第二齿,3-第三齿,4-第四齿,5-第五齿,6-第六齿,7-第七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一如图1、图2、图3所示,分别为本专利技术具有3/4T七变齿变分齿量齿形的双金属带锯条的主视图、左视图和局部放大图。本专利技术的具有3/4T七变齿变分齿量齿形的双金属带锯条,包括锯条齿部和锯条本体,其特征在于:七个连续排列的锯齿为一组锯齿,所述一组锯齿重复并连续排列构成锯条齿部;所述一组锯齿依次包括第一齿、第二齿、第三齿、第四齿、第五齿、第六齿、第七齿;所述第一齿为中间导向齿,所述第二齿、第三齿为第一对分齿,所述第四齿、第五齿为第二对分齿,所述第六齿、第七齿为第三对分齿,所述第二齿、第四齿、第六齿均为左分齿,所述第三齿、第五齿、第七齿均为右分齿;所有分齿的分齿高度B相同,所述第二齿的左分齿量F2、第三齿的右分齿量F3、第六齿的左分齿量F6与第七齿的右分齿量F7相同,所述第四齿的左分齿量F4与第五齿的右分齿量F5相同,所述第二齿的左分齿量F2与第四齿的左分齿量F4不同;所有锯齿的齿前角α相同,每个锯齿均有两个齿后角、两个齿形角,所述两个齿后角包括第一齿后角β1和第二齿后角β2,所述两个齿形角包括第一齿形角γ1和第二齿形角γ2,所有锯齿的第一齿后角β1相同,所有锯齿的第二齿后角β2相同,所有锯齿的第一齿形角γ1相同,所有锯齿的第二齿形角γ2相同;其中,γ1=90°-α-β1,γ2=90°-α-β2;所述一组锯齿中每个锯齿的齿深不同,记第i个锯齿的齿深为Hi,i∈{1,2,...,7},最大齿深位于第一齿后,最小齿深位于第五齿后,也即max{H1,H2,...,Hi,...,H7}=H1,min{H1,H2,...,Hi,...,H7}=H5;每个锯齿的齿槽均为弧形,所述一组锯齿中每个锯齿的齿槽半径不同,记第i个锯齿的齿槽半径为Ri,所述齿槽半径Ri与齿深Hi成正比,最大齿槽半径为max{R1,R2,...,Ri,...,R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3/4T七变齿变分齿量齿形的双金属带锯条,包括锯条齿部和锯条本体,其特征在于:七个连续排列的锯齿为一组锯齿,所述一组锯齿重复并连续排列构成锯条齿部;所述一组锯齿依次包括第一齿、第二齿、第三齿、第四齿、第五齿、第六齿、第七齿;所述第一齿为中间导向齿,所述第二齿、第三齿为第一对分齿,所述第四齿、第五齿为第二对分齿,所述第六齿、第七齿为第三对分齿,所述第二齿、第四齿、第六齿均为左分齿,所述第三齿、第五齿、第七齿均为右分齿;所有分齿的分齿高度B相同,所述第二齿的左分齿量F2、第三齿的右分齿量F3、第六齿的左分齿量F6与第七齿的右分齿量F7相同,所述第四齿的左分齿量F4与第五齿的右分齿量F5相同,所述第二齿的左分齿量F2与第四齿的左分齿量F4不同;所有锯齿的齿前角α相同,每个锯齿均有两个齿后角、两个齿形角,所述两个齿后角包括第一齿后角β1和第二齿后角β2,所述两个齿形角包括第一齿形角γ1和第二齿形角γ2,所有锯齿的第一齿后角β1相同,所有锯齿的第二齿后角β2相同,所有锯齿的第一齿形角γ1相同,所有锯齿的第二齿形角γ2相同;其中,γ1=90°‑α‑β1,γ2=90°‑α‑β2;所述一组锯齿中每个锯齿的齿深不同,记第i个锯齿的齿深为Hi,i∈{1,2,...,7},最大齿深位于第一齿后,最小齿深位于第五齿后,也即max{H1,H2,...,Hi,...,H7}=H1,min{H1,H2,...,Hi,...,H7}=H5;每个锯齿的齿槽均为弧形,所述一组锯齿中每个锯齿的齿槽半径不同,记第i个锯齿的齿槽半径为Ri,所述齿槽半径Ri与齿深Hi成正比,最大齿槽半径为max{R1,R2,...,Ri,...,R7}=R1,最小齿槽半径为min{R1,R2,...,Ri,...,R7}=R5;每个锯齿的齿槽对应一个齿距,所述一组锯齿中每个锯齿的齿距不同,记第i个锯齿的齿距为Li,所述齿距Li与齿槽半径Ri成正比,最大齿距为max{L1,L2,...,Li,...,L7}=L1,最小齿距为min{L1,L2,...,Li,...,L7}=L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3/4T七变齿变分齿量齿形的双金属带锯条,包括锯条齿部和锯条本体,其特征在于:七个连续排列的锯齿为一组锯齿,所述一组锯齿重复并连续排列构成锯条齿部;所述一组锯齿依次包括第一齿、第二齿、第三齿、第四齿、第五齿、第六齿、第七齿;所述第一齿为中间导向齿,所述第二齿、第三齿为第一对分齿,所述第四齿、第五齿为第二对分齿,所述第六齿、第七齿为第三对分齿,所述第二齿、第四齿、第六齿均为左分齿,所述第三齿、第五齿、第七齿均为右分齿;所有分齿的分齿高度B相同,所述第二齿的左分齿量F2、第三齿的右分齿量F3、第六齿的左分齿量F6与第七齿的右分齿量F7相同,所述第四齿的左分齿量F4与第五齿的右分齿量F5相同,所述第二齿的左分齿量F2与第四齿的左分齿量F4不同;所有锯齿的齿前角α相同,每个锯齿均有两个齿后角、两个齿形角,所述两个齿后角包括第一齿后角β1和第二齿后角β2,所述两个齿形角包括第一齿形角γ1和第二齿形角γ2,所有锯齿的第一齿后角β1相同,所有锯齿的第二齿后角β2相同,所有锯齿的第一齿形角γ1相同,所有锯齿的第二齿形角γ2相同;其中,γ1=90°-α-β1,γ2=90°-α-β2;所述一组锯齿中每个锯齿的齿深不同,记第i个锯齿的齿深为Hi,i∈{1,2,...,7},最大齿深位于第一齿后,最小齿深位于第五齿后,也即max{H...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贵茂柳艳赵晨王秀萍李文月栾庶航付英清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科技学院本溪工具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