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能环及燃气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215757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28 22: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聚能环及燃气灶,涉及灶具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燃气灶热效率不高的问题而设计。该聚能环用于燃气灶,包括第一上表层和设置于所述第一上表层下方的第一保温层,所述第一保温层与所述第一上表层层叠设置。该燃气灶包括上述聚能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聚能环及燃气灶有效地阻挡了热量向下方和聚能环周围的传递,从而延长了高温烟气与锅具底部的换热时间,大大提高了热效率。

Energy-accumulating ring and gas stov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gathering ring and a gas stove, which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the stove, and is designed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low thermal efficiency of the existing gas stove. The energy gathering ring is used for a gas stove, including a first upper surface layer and a first thermal insulation layer arranged below the first upper surface layer, the first thermal insulation layer and the first upper surface layer are arranged in a stack. The gas stove comprises the energy gathering ring. The energy gathering ring and the gas stove provided by the utility model effectively block the heat transfer downward and around the energy gathering ring, thereby prolonging the heat transfer time between the high-temperature flue gas and the bottom of the pot, and greatly improving the thermal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聚能环及燃气灶
本技术涉及灶具
,尤其涉及一种聚能环及燃气灶。
技术介绍
燃气灶,是烹饪过程中重要的厨房电器,而燃烧器则是燃气灶实现烹饪目的的重要装置。随着社会对节能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强,为提高燃气灶的热效率,行业内普遍从燃烧器本身的结构考虑如何实现热效率的提升,以达到节能目的。但是,这种主动提升热效率的方法已经很难突破当前技术的瓶颈,热效率提升的幅度很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聚能环,以解决现有燃气灶热效率不高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聚能环,用于燃气灶,包括第一上表层和设置于所述第一上表层下方的第一保温层,所述第一保温层与所述第一上表层层叠设置。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下表层,所述第一上表层与所述第一下表层相互扣合形成封闭的第一容置空间,所述第一保温层填充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保温层的材质为保温棉。进一步地,所述聚能环的中部向下凹陷形成聚能底盘,所述聚能环的外沿自下至上向外延伸倾斜。进一步地,所述聚能环还包括连接在所述聚能底盘与所述外沿之间适于将高温烟气导出的导流面,所述导流面自下至上向外延伸倾斜。本技术聚能环带来的有益效果是:在使用该聚能环进行烹饪时,燃气燃烧产生的高温烟气聚集在锅具与聚能环的第一上表层之间,对锅具的底部进行持续换热。通过在第一下表层下方设置与其相层叠的第一保温层,有效地阻挡了热量向下方和聚能环周围的传递,从而延长了高温烟气与锅具底部的换热时间,大大提高了热效率。同时,第一保温层对热量的阻挡作用,还使得炉腔内的温度得以提高,炉腔内温度的提高会对烹饪过程中所补充的一次空气和二次空气进行预热,使得参与燃烧的空气为热态空气,有效地降低了因冷空气参与燃烧而导致的热量损失,进一步提高了热效率。此外,这种通过在聚能环中设置第一保温层以实现热效率被动提升的方式,结构简单,设置成本较低,具有较高的市场经济价值。本技术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燃气灶,以解决现有燃气灶热效率不高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燃气灶,包括锅架、燃烧器和上述聚能环。所述锅架支撑在所述燃气灶的灶具面板上,包括锅架底圈及固设于所述锅架底圈适于支撑锅具的多个脚片,所述聚能环嵌设于所述锅架底圈中,且所述聚能环的外沿搭接在所述锅架底圈上。所述燃烧器安装在所述燃气灶的底壳上,并自所述锅架底圈和所述聚能环的聚能底盘中伸出。进一步地,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聚能环下方的接水盘,所述接水盘连接在所述燃烧器上。所述接水盘包括靠近所述聚能环设置的第二上表层和设置于所述第二上表层下方的第二保温层,所述第二保温层与所述第二上表层层叠设置。进一步地,所述接水盘还包括第二下表层,所述第二上表层与所述第二下表层相互扣合形成封闭的第二容置空间,所述第二保温层填充于所述第二容置空间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保温层的材质为保温棉。进一步地,所述聚能底盘位于所述燃烧器的内环空气通道与外环出火孔之间,并与所述燃烧器间隔设置,形成外环空气通道;所述聚能环与所述接水盘组合形成上下封闭并与所述内环空气通道及所述外环空气通道同时衔接连通的二次空气通道。二次空气经所述二次空气通道引入所述内环空气通道和所述外环空气通道,适于对内外环燃烧分别进行二次空气补充。本技术燃气灶带来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燃气灶中设置上述聚能环,相应的,该燃气灶具有上述聚能环的所有优势,在此不再一一赘述。此外,该燃气灶通过将聚能环搭接于锅架底圈,利用锅架底圈实现了对聚能环的支撑,不仅保证了聚能环的安装稳定性,减少了烹饪过程中因聚能环晃动而导致的向锅具传递热量不均匀的情形,而且,在对燃气灶进行维护的过程中,这种安装方式还使得用户可以将聚能环拿起清理,提高了维护的便捷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聚能环的结构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燃气灶的局部结构剖视图;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附图标记:100-聚能环;200-锅架;300-接水盘;400-燃烧器;500-灶具面板;600-二次空气通道;700-锅具;110-第一上表层;120-第一保温层;130-聚能底盘;140-导流面;150-外沿;160-第一下表层;210-锅架底圈;220-脚片;310-第二上表层;320-第二保温层;330-第二下表层;410-炉头;420-分气座;430-外环火盖;440-内环火盖;610-外环空气通道;620-内环空气通道。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均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燃气灶的聚能环100,包括第一上表层110和设置于第一上表层110下方的第一保温层120,具体的,第一保温层120与第一上表层110层叠设置。在使用该聚能环100进行烹饪时,燃气燃烧产生的高温烟气聚集在锅具700与聚能环100的第一上表层110之间,对锅具700的底部进行持续换热。通过在第一下表层160下方设置与其相层叠的第一保温层120,有效地阻挡了热量向下方和聚能环100周围的传递,从而延长了高温烟气与锅具700底部的换热时间,大大提高了热效率。同时,第一保温层120对热量的阻挡作用,还使得炉腔内的温度得以提高,炉腔内温度的提高会对烹饪过程中所补充的一次空气和二次空气进行预热,使得参与燃烧的空气为热态空气,有效地降低了因冷空气参与燃烧而导致的热量损失,进一步提高了热效率。此外,这种通过在聚能环100中设置第一保温层120以实现热效率被动提升的方式,结构简单,设置成本较低,具有较高的市场经济价值。请继续参照图1,本实施例中,该聚能环100还可以包括第一下表层160,具体的,第一上表层110与第一下表层160相互扣合形成封闭的第一容置空间,第一保温层120填充于第一容置空间中。通过在聚能环100中设置与第一上表层110相扣合的第一下表层160,而将第一保温层120设置于第一上表层110和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聚能环,其特征在于,用于燃气灶,包括第一上表层(110)和设置于所述第一上表层(110)下方的第一保温层(120),所述第一保温层(120)与所述第一上表层(110)层叠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聚能环,其特征在于,用于燃气灶,包括第一上表层(110)和设置于所述第一上表层(110)下方的第一保温层(120),所述第一保温层(120)与所述第一上表层(110)层叠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能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下表层(160),所述第一上表层(110)与所述第一下表层(160)相互扣合形成封闭的第一容置空间,所述第一保温层(120)填充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中。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聚能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温层(120)的材质为保温棉。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聚能环,其特征在于,所述聚能环(100)的中部向下凹陷形成聚能底盘(130),所述聚能环(100)的外沿(150)自下至上向外延伸倾斜。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聚能环,其特征在于,所述聚能环(100)还包括连接在所述聚能底盘(130)与所述外沿(150)之间适于将高温烟气导出的导流面(140),所述导流面(140)自下至上向外延伸倾斜。6.一种燃气灶,其特征在于,包括锅架(200)、燃烧器(400)和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聚能环(100);所述锅架(200)支撑在所述燃气灶的灶具面板(500)上,包括锅架底圈(210)及固设于所述锅架底圈(210)适于支撑锅具(700)的多个脚片(220),所述聚能环(100)嵌设于所述锅架底圈(210)中,且所述聚能环(100)的外沿(150)搭接在所述锅架底圈(210)上;所述燃烧器(40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富佳刘涛孟德奇班永吴伟良周海昕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老板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