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俭敏专利>正文

一种化油器及其取油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210997 阅读:1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28 20:06
一种化油器及其取油结构,该化油器包括化油器本体和与所述化油器本体连接的浮子室,所述浮子室内设置有取油结构,该取油结构设置在化油器的浮子室内并连通所述浮子室与所述化油器的主油井的油路,所述主油井设置在所述化油器的本体上,所述浮子室通过一连接件紧固在所述化油器的本体上,所述取油结构包括互相连通的取油通路和进油通路,所述进油通路设置在所述连接件上,所述取油通路设置在所述主油井的井壁上并通过所述进油通路与所述主油井的油路连通,所述取油通路的进油口的最低端与所述浮子室的油层底面平齐。本发明专利技术无需通过繁琐的拆装放油螺栓来达到放净存油的目的,提高了化油器的可操作性及适用性,结构简单,降低了化油器的生产成本。

A Carburetor and Its Oil Extraction Structure

The carburetor comprises a carburetor body and a float chamber connected with the carburetor body. The float chamber is provided with an oil extraction structure. The oil extraction structure is arranged in the float chamber of the carburetor and connected with the oil circuit of the main oil well of the carburetor. The main oil well is arranged on the carburetor body and the float chamber passes through. A connector is fastened to the main body of the carburetor, and the oil extraction structure includes an interconnected oil extraction path and an oil inlet path, the oil inlet path is arranged on the connector, the oil extraction path is arranged on the wellbore of the main oil well a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oil path of the main oil well through the oil inlet path, the lowest end of the oil inlet of the oil extraction path and the float chamber. The bottom of the reservoir is even. The carburetor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simple structure and low production cost, without complicated disassembly and assembly of oil drain bolts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oil storage, improving the operability and applicability of the carbure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化油器及其取油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化油器,特别是一种通过底部取油并无需放油的化油器及其取油结构。
技术介绍
参见图1,图1为现有技术的化油器结构示意图。由图可见,由于现有技术的化油器10的取油孔20设置在浮子室30内腔的中间部位,燃油始终会存留在浮子室30内部,因此,现有技术的化油器10在浮子室30下盖上安装有一个放油螺栓40,该放油螺栓40的功能在于方便用户在发动机长时间没有使用的情况下,手工拧松该放油螺栓40,将化油器10的浮子室30的内腔的存油放尽,以避免燃油在化油器10的浮子室30的内腔中存放时间长后,由于燃油沉淀及汽油分子的挥发,存油不易被点燃,致使再次启动发动机时发动机难以启动。随着人们对发动机可操作性与适用性要求越来越高,手工拧松放油螺栓40的放油结构已不能满足用户对产品操作性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避免发动机长时间存放再次启动使用时化油器内的存油造成发动机启动困难的化油器及其取油结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化油器的取油结构,设置在化油器的浮子室内并连通所述浮子室与所述化油器的主油井的油路,所述主油井设置在所述化油器的本体上,所述浮子室通过一连接件紧固在所述化油器的本体上,其中,所述取油结构包括互相连通的取油通路和进油通路,所述进油通路设置在所述连接件上,所述取油通路设置在所述主油井的井壁上并通过所述进油通路与所述主油井的油路连通,所述取油通路的进油口的最低端与所述浮子室的油层底面平齐。上述的取油结构,其中,所述取油通路为一倾斜孔,所述倾斜孔的最低端抵靠在所述浮子室的底面上。上述的取油结构,其中,所述倾斜孔的轴线与所述主油井的轴线的夹角为30~60°。上述的取油结构,其中,所述取油通路为一倾斜槽,所述倾斜槽的截面为矩形,所述倾斜槽的最低点抵靠在所述浮子室的底面上。上述的取油结构,其中,所述倾斜槽相对于所述浮子室的底面的倾斜角为30~60°。上述的取油结构,其中,所述连接件为一连接螺栓,所述连接螺栓与所述主油井同轴连接,所述进油通路包括互相连通的进油横孔和进油直孔,所述进油直孔同轴设置在所述连接螺栓内且位于所述连接螺栓的螺纹端并与所述主油井的油路连通,所述进油横孔连通所述进油直孔与所述取油通路。上述的取油结构,其中,所述进油通路还包括一进油槽,所述进油槽相对于所述取油通路的末端设置在所述连接螺栓的外圆柱面上,所述进油横孔设置在所述进油槽内。上述的取油结构,其中,所述进油槽为环绕所述连接螺栓的外圆柱面一周的闭合环形槽。上述的取油结构,其中,所述浮子室为一体成型的腔室结构,所述浮子室的底部设置有一用于所述连接件穿过的连接孔,所述连接件与所述连接孔之间设置有密封件。为了更好地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化油器,包括化油器本体和与所述化油器本体连接的浮子室,所述浮子室内设置有取油结构,其中,所述取油结构为上述的取油结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具有在浮子室底部取油并无需放油的取油结构,可完全满足用户对产品可操作性及适用性的要求。本专利技术取消了现有技术化油器上的放油机构,用户无需再通过繁琐的拆装放油螺栓来达到放净存油的目的,提高了化油器的可操作性及适用性,同时因其结构简单,降低了化油器的生产成本。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的化油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化油器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右视图;图4为图2的A-A剖视图;图5为图3的B-B剖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化油器本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连接螺栓结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现有技术10化油器20取油孔30浮子室40放油螺栓本专利技术1化油器2浮子室21连接孔22密封件3本体31空气孔4主油井41主喷管42主量孔5连接件6取油结构61取油通路611进油口62进油通路621进油横孔622进油直孔623进油槽7油开关8浮子室内的燃油9文氏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具体的描述:参见图2-图5,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化油器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右视图,图4为图2的A-A剖视图,图5为图3的B-B剖视图。本专利技术的化油器1,包括化油器的本体3和与所述化油器的本体3连接的浮子室2,所述浮子室2内设置有取油结构6,该取油结构6在浮子室2的底部取油,并无需放油即可避免发动机长时间存放并再次启动使用时,化油器1内的存油由于燃油沉淀及汽油分子的挥发等原因而造成发动机启动困难。所述浮子室2为一体成型的腔室结构,所述浮子室2的底部设置有一用于所述连接件5穿过的连接孔21,所述连接件5与所述连接孔21之间设置有密封件22。因该化油器1其他部分的结构、功用、相互位置关系及连接关系以及化油器的工作原理等均为较成熟的现有技术,故在此不作赘述,下面仅对本专利技术的取油结构6予以详细说明。参见图4,图5,如图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取油结构6,设置在化油器1的浮子室2内并连通所述浮子室2与所述化油器1的主油井4的油路,所述主油井4设置在所述化油器1的本体3上,主油井4内安装有主喷管41及主量孔42等油气计量偶件,其结构、相互位置关系及功用等均为较成熟的现有技术,不再赘述。所述主油井4与设置在化油器1的本体3上的空气孔31相连,燃油与空气通过安装在主油井4里的主喷管41内进行初步混合雾化;所述浮子室2通过一连接件5紧固在所述化油器1的本体3上,所述取油结构6包括互相连通的取油通路61和进油通路62,所述进油通路62设置在所述连接件5上,所述取油通路61设置在所述主油井4的井壁上并通过所述进油通路62与所述主油井4的油路连通,所述取油通路61的进油口611的最低端与所述浮子室2的油层底面平齐。如图5所示,浮子室2通过连接螺栓紧固安装在化油器1的本体3上,当浮子室2内注入燃油8时,浮子室内的燃油8通过本体3上的取油通路61进入到连接螺栓内的进油通路62,并通过进油通路62进入主油井4的油路中(参见图中箭头所示的路径),所述取油通路61优选为倾斜孔,也可设置为倾斜槽,该倾斜孔或倾斜槽贯通设置在本体3的主油井4的井壁上,孔口或槽口与浮子室2的燃油平面最底层平齐;所述该连接螺栓设置有一个环形进油槽623,在环形进油槽623部位有一进油横孔621,螺栓内部设置有一进油直孔622,该进油直孔622与进油横孔621相通。参见图6,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化油器本体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所述取油通路61例如为一设置在所述主油井4的井壁上的倾斜孔,所述倾斜孔的最低端抵靠在所述浮子室2的底面上,以保证该倾斜孔的进油口611的最低端与所述浮子室2的油层底面平齐。其中,所述倾斜孔的轴线与所述主油井4的轴线的夹角为30~60°,优先选取45°。或者,在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取油通路61可以为一设置在所述主油井4的井壁上的倾斜槽,所述倾斜槽的截面优选为矩形,也可以为其他形状,对此不做限制,只要能保证浮子室内的燃油8顺利通过即可,所述倾斜槽的最低点抵靠在所述浮子室2的底面上,以保证该倾斜槽的进油口611的最低端与所述浮子室2的油层底面平齐。其中,所述倾斜槽相对于所述浮子室2的底面的倾斜角为30~60°,优先选取45°。参见图7,图7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化油器的取油结构,设置在化油器的浮子室内并连通所述浮子室与所述化油器的主油井的油路,所述主油井设置在所述化油器的本体上,所述浮子室通过一连接件紧固在所述化油器的本体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油结构包括互相连通的取油通路和进油通路,所述进油通路设置在所述连接件上,所述取油通路设置在所述主油井的井壁上并通过所述进油通路与所述主油井的油路连通,所述取油通路的进油口的最低端与所述浮子室的油层底面平齐,所述连接件为一连接螺栓,所述连接螺栓与所述主油井同轴连接,所述进油通路包括互相连通的进油横孔和进油直孔,所述进油直孔同轴设置在所述连接螺栓内且位于所述连接螺栓的螺纹端并与所述主油井的油路连通,所述进油横孔连通所述进油直孔与所述取油通路,所述浮子室为一体成型的腔室结构,所述浮子室的底部设置有一用于所述连接件穿过的连接孔,所述连接件与所述连接孔之间设置有密封件,所述进油通路还包括一进油槽,所述进油槽相对于所述取油通路的末端设置在所述连接螺栓的外圆柱面上,所述进油横孔设置在所述进油槽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化油器的取油结构,设置在化油器的浮子室内并连通所述浮子室与所述化油器的主油井的油路,所述主油井设置在所述化油器的本体上,所述浮子室通过一连接件紧固在所述化油器的本体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油结构包括互相连通的取油通路和进油通路,所述进油通路设置在所述连接件上,所述取油通路设置在所述主油井的井壁上并通过所述进油通路与所述主油井的油路连通,所述取油通路的进油口的最低端与所述浮子室的油层底面平齐,所述连接件为一连接螺栓,所述连接螺栓与所述主油井同轴连接,所述进油通路包括互相连通的进油横孔和进油直孔,所述进油直孔同轴设置在所述连接螺栓内且位于所述连接螺栓的螺纹端并与所述主油井的油路连通,所述进油横孔连通所述进油直孔与所述取油通路,所述浮子室为一体成型的腔室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小平闻智利
申请(专利权)人:陈俭敏徐小平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