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引导进风口的风向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204412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25 02: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引导进风口的风向环结构,包括风向环本体和第一齿轮,所述风向环本体的左侧设置有进风口,且风向环本体的内部设置有安装盘,所述安装盘的内壁固定有齿块,且安装盘的中间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安装盘的后侧设置有第一风叶,且第一风叶与第一转轴相连接,所述第一齿轮的上下两侧分别啮合连接有齿块和第二齿轮,且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的内壁均固定有转杆,所述风向环本体的内壁开设有通槽,且通槽的内部设置有防尘网。该引导进风口的风向环结构,设置有第一风叶,且第一风叶与第一转轴为焊接连接,并且第一风叶设置于进风口的位置,这样可以通过风流带动第一风叶转动,从而使得分流在风向环本体内部均匀流动。

A Wind Direction Ring Structure for Guide Inlet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wind direction ring structure for guiding the air inlet, which comprises the body of the wind direction ring and the first gear. The left side of the body of the wind direction ring is provided with an air inlet, and the inner wall of the body of the wind direction ring is provided with an installation disk. The inner wall of the installation disk is fixed with a tooth block, and the middle of the installation disk is connected with a first rotating shaft. The rear side of the installation disk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wind blade, and the first one is arranged. The wind blade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rotating shaft. The upper and lower sides of the first gear are meshed and connected with tooth blocks and second gears respectively, and the inner walls of the first gear and the second gear are fixed with rotating rods. The inner walls of the wind direction ring body are provided with through grooves, and the inner walls of the through grooves are provided with dust-proof nets. The wind direction ring structure of the guide air inlet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wind blade, and the first wind blade is welded to the first rotating axis, and the first wind blade is set at the position of the air inlet, so that the first wind blade can be driven to rotate through the air flow, so that the scoop flow can flow uniformly within the body of the wind direction r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引导进风口的风向环结构
本技术涉及风向环
,具体为一种引导进风口的风向环结构。
技术介绍
风向环一般安装在设备的通风口位置,呈圆环形构造,可以对产品起到冷却的作用,市场上的风向环种类很多,但是还是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风流经过时只会从一个方向流出,不能改变风流的方向,进而导致对产品的散热效果差,而且在使用时,外界的灰尘杂物容易从通风口处流进来,不易于清理,久而久之会影响对产品的冷却效果,所以我们提出了一种引导进风口的风向环结构,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引导进风口的风向环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的目前市场上的风流经过时只会从一个方向流出,不能改变风流的方向,进而导致对产品的散热效果差,而且在使用时,外界的灰尘杂物容易从通风口处流进来,不易于清理,久而久之会影响对产品的冷却效果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引导进风口的风向环结构,包括风向环本体和第一齿轮,所述风向环本体的左侧设置有进风口,且风向环本体的内部设置有安装盘,所述安装盘的内壁固定有齿块,且安装盘的中间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安装盘的后侧设置有第一风叶,且第一风叶与第一转轴相连接,所述第一齿轮的上下两侧分别啮合连接有齿块和第二齿轮,且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的内壁均固定有转杆,所述第二齿轮的底部啮合连接有第三齿轮,且第三齿轮的内部固定有第二转轴,并且第三齿轮的前侧设置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的四周安装有第二风叶,所述风向环本体的内壁开设有通槽,且通槽的内部设置有防尘网。优选的,所述安装盘为空心状结构,且安装盘与风向环本体的中心线位于同一直线上。优选的,所述第一风叶和安装盘与第一转轴的连接方式均为螺栓连接,且安装盘与第二转轴的连接方式为轴承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与转杆的连接方式均为焊接,且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均设置有三组。优选的,所述第二齿轮的周长等于第一齿轮的周长,且第二齿轮的周长等于第三齿轮周长的三分之二。优选的,所述防尘网与通槽内壁的连接方式为卡合连接,且防尘网与通槽等间距分布于进风口的四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引导进风口的风向环结构,(1)设置有第一风叶,且第一风叶与第一转轴为焊接连接,并且第一风叶设置于进风口的位置,这样可以通过风流带动第一风叶转动,从而使得分流在风向环本体内部均匀流动;(2)通槽内部设置有防尘网,且防尘网与通槽内壁为卡合连接,方便防尘网的安装,同时在防尘网的作用下,可以减少外界灰尘的进入,进而确保风向环本体对产品的冷却效果;(3)设置有第三齿轮,且第三齿轮的周长的三分之二等于第二齿轮的周长,这样使得第三齿轮的转速小于第二齿轮的周长,从而使得分流流动的更加均匀,为产品进行更好的冷却,提高了风向环本体的使用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安装盘与第一转轴连接左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防尘网与通槽连接结构示意图。图中:1、风向环本体;2、进风口;3、安装盘;4、齿块;5、第一转轴;6、第一风叶;7、第一齿轮;8、第二齿轮;9、转杆;10、第三齿轮;11、第二转轴;12、连接座;13、第二风叶;14、通槽;15、防尘网。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引导进风口的风向环结构,包括风向环本体1、进风口2、安装盘3、齿块4、第一转轴5、第一风叶6、第一齿轮7、第二齿轮8、转杆9、第三齿轮10、第二转轴11、连接座12、第二风叶13、通槽14和防尘网15,风向环本体1的左侧设置有进风口2,且风向环本体1的内部设置有安装盘3,安装盘3的内壁固定有齿块4,且安装盘3的中间连接有第一转轴5,安装盘3的后侧设置有第一风叶6,且第一风叶6与第一转轴5相连接,第一齿轮7的上下两侧分别啮合连接有齿块4和第二齿轮8,且第一齿轮7与第二齿轮8的内壁均固定有转杆9,第二齿轮8的底部啮合连接有第三齿轮10,且第三齿轮10的内部固定有第二转轴11,并且第三齿轮10的前侧设置有连接座12,连接座12的四周安装有第二风叶13,风向环本体1的内壁开设有通槽14,且通槽14的内部设置有防尘网15;安装盘3为空心状结构,且安装盘3与风向环本体1的中心线位于同一直线上,易于第一齿轮7和第二齿轮8的安装,节省了占用空间;第一风叶6和安装盘3与第一转轴5的连接方式均为螺栓连接,且安装盘3与第二转轴11的连接方式为轴承连接,使得第一风叶6和安装盘3与第一转轴5之间连接的更加牢固,防止在使用过程中各部件出现松动的现象;第一齿轮7和第二齿轮8与转杆9的连接方式均为焊接,且第一齿轮7和第二齿轮8均设置有三组,保证了第一齿轮7和第二齿轮8与转杆9之间的稳定性,从而使得第一齿轮7和第二齿轮8可以正常使用;第二齿轮8的周长等于第一齿轮7的周长,且第二齿轮8的周长等于第三齿轮10周长的三分之二,这样可以使第一齿轮7和第二齿轮8的转速相同,而第二齿轮8的转速大于第三齿轮10的转速,因而使得第二风叶13可以转动,将风流均匀的吹出;防尘网15与通槽14内壁的连接方式为卡合连接,且防尘网15与通槽14等间距分布于进风口2的四周,便于对防尘网15的安装,并且在防尘网15的作用下,可以减少外界灰尘杂物的进入,确保该风向环的正常使用。工作原理:在使用该引导进风口的风向环结构时,首先工作人员将风向环本体1左端的进风口2与通风管相连接,确保风可以正常流进风向环本体1内,当风从进风口2流进时,风流会带动第一风叶6转动,从而使得第一风叶6带动第一转轴5和安装盘3一起转动,由于安装盘3的内壁固定有齿块4,且齿块4依次啮合连接有第一齿轮7和第二齿轮8,因此当齿块4顺时针旋转时,可以带动第一齿轮7顺时针转动,而第一齿轮7会带动第二齿轮8逆时针方向旋转,并且第二齿轮8与第三齿轮10啮合连接,所以第三齿轮10会顺时针方向转动,同时使得第二转轴11顺时针转动,第二齿轮8的周长等于第三齿轮10周长的三分之二,因此在第二转轴11旋转时,可以使得第二转轴11上的第二风叶13转速小于第二齿轮8的转速,进而使得风流可以均匀的从通槽14内流出;在使用过程中,因通槽14的内壁卡合连接有防尘网15,因此可以减少外界灰尘和杂物的进入,保持风向环本体1内部的清洁度,也为后期工作人员的清理带来便利,以上便是整个装置的工作过程,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均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引导进风口的风向环结构,包括风向环本体(1)和第一齿轮(7),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向环本体(1)的左侧设置有进风口(2),且风向环本体(1)的内部设置有安装盘(3),所述安装盘(3)的内壁固定有齿块(4),且安装盘(3)的中间连接有第一转轴(5),所述安装盘(3)的后侧设置有第一风叶(6),且第一风叶(6)与第一转轴(5)相连接,所述第一齿轮(7)的上下两侧分别啮合连接有齿块(4)和第二齿轮(8),且第一齿轮(7)与第二齿轮(8)的内壁均固定有转杆(9),所述第二齿轮(8)的底部啮合连接有第三齿轮(10),且第三齿轮(10)的内部固定有第二转轴(11),并且第三齿轮(10)的前侧设置有连接座(12),所述连接座(12)的四周安装有第二风叶(13),所述风向环本体(1)的内壁开设有通槽(14),且通槽(14)的内部设置有防尘网(1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引导进风口的风向环结构,包括风向环本体(1)和第一齿轮(7),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向环本体(1)的左侧设置有进风口(2),且风向环本体(1)的内部设置有安装盘(3),所述安装盘(3)的内壁固定有齿块(4),且安装盘(3)的中间连接有第一转轴(5),所述安装盘(3)的后侧设置有第一风叶(6),且第一风叶(6)与第一转轴(5)相连接,所述第一齿轮(7)的上下两侧分别啮合连接有齿块(4)和第二齿轮(8),且第一齿轮(7)与第二齿轮(8)的内壁均固定有转杆(9),所述第二齿轮(8)的底部啮合连接有第三齿轮(10),且第三齿轮(10)的内部固定有第二转轴(11),并且第三齿轮(10)的前侧设置有连接座(12),所述连接座(12)的四周安装有第二风叶(13),所述风向环本体(1)的内壁开设有通槽(14),且通槽(14)的内部设置有防尘网(1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引导进风口的风向环结构,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庆杰张东良
申请(专利权)人:艾来得机械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