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风器单元和用于呼吸辅助的器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204387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25 02:35
一种通风器单元,尤其用于呼吸辅助的器具,包括:壳体(2);安放在所述壳体(2)的轮室(3)中的通风器轮(1);和通过轴(15)与所述通风器轮(1)连接的、安放在所述壳体(2)的马达室(13)中的马达(12)。所述马达(12)通过缓冲件固定在所述马达室(13)的壁(14、18)之间,其中,所述缓冲件中的至少一个是密封环(16),所述密封环将所述轴(15)与在径向截面中环形地绕所述马达(12)延伸的冷却空气道(33)隔开。

Ventilator unit and apparatus for breathing assistance

A ventilator unit, in particular for breathing aids, comprises a housing (2); a ventilator wheel (1) mounted in the wheel chamber (3) of the housing (2); and a motor (12) mounted in the motor chamber (13) of the housing (2) connected with the ventilator wheel (1) through a shaft (15). The motor (12) is fixed between the walls (14, 18) of the motor room (13) by a buffer, in which at least one of the buffers is a sealing ring (16), which separates the shaft (15) from the cooling air passage (33) extending annularly around the motor (12) in the radial se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通风器单元和用于呼吸辅助的器具
本技术涉及一种通风器单元,该通风器单元具有:壳体;安放在壳体的轮室中的通风器轮;和通过轴与该通风器轮连接的、安放在壳体的马达室中的马达。
技术介绍
由US8267674B2已知一种这样的通风器单元,其中,为了冷却马达,轮室和马达室之间的通道这样布置使得通风器轮的转动也驱动气流穿过马达室。在该已知的通风器单元中,冷却空气直接穿过马达地引导,这虽然使得能够实现有效的冷却,然而同时导致风险:在穿过马达与在运行中被加热的绕组接触并且与润滑剂涂覆的表面接触时,空气接收气味,所述气味在轮室中混入被翻动的空气并且在通风器单元的鼓气流中仍能发觉到。马达在马达室中通过与所述马达室的壁直接接触而固定。因此,马达的振动能够未衰减地传递到壳体的壁上并且激励所述壳体壁产生噪声排放。在如US826764B2中给出的设置用于机动车应用的通风器单元中,通风器单元的运行噪声相对于同时运行的内燃机的运行噪声并不重要,并且可能的气味污染相对于其它更强烈的道路交通的气味几乎发觉不到。在设置用于医疗应用的通风器单元(例如呼吸辅助器)中,少噪声的运行和没有不希望的气味的鼓气具有更重大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的任务是实现一种通风器单元,该通风器单元不但使得能够实现少噪声的运行而且有效地防止鼓气的气味污染。该任务的解决方式在于,在通风器单元中,该通风器单元具有:壳体;安放在壳体的轮室中的通风器轮;和通过轴与通风器轮连接的、安放在壳体的马达室中的马达,该马达通过缓冲件固定在马达室的壁之间,其中,所述缓冲件中的至少一个是密封环,该密封环将轴与在径向截面中环形地绕马达延伸的冷却空气道隔开。通过缓冲件在马达的两侧上的固定使得能够避免马达与壳体壁的直接接触并且因此必要时允许以通过缓冲件减振的形式将马达的振动传递到壳体上,这明显降低了通过壳体的噪声排放。通过所述缓冲件中的至少一个构造为密封环的方式,该密封环防止了气味扩散到穿过冷却空气道的循环空气中,所述气味尤其会从马达中的轴的轴承发出。为此,密封环的内径应当大于在轴承的相互旋转的部件之间的间隙的外径。缓冲件能够是独立的构件,如马达那样在装配通风器单元时接合入到壳体中。优选地,为了简化通风器单元的装配,所述缓冲件通过多组分喷射铸造与壳体连接为一个结构单元。马达通过缓冲件保持在其之间的壁优选地在轴的方向上间隔开;这简化了通风器单元的组装。如果不仅设置一个密封环,而是设置两个密封环,则冷却空气道能够被密封环、马达的在所述密封环之间延伸的外表面和壳体的在所述密封环之间延伸的内表面限界。马达的邻接到冷却空气道上的外表面优选地由定子组构成。马达的绕组的热量能够通过所述定子组的金属有效地导出并且传递到冷却空气道中的空气中,而不存在气味污染的危险。如果定子组不是暴露的,而是被包含在马达壳体中,则马达壳体的壁应当至少直接贴靠在定子组上,以便使热量流向冷却空气道变得容易。为了在冷却空气道的小空气流量的情况下也确保有效的冷却,环形的冷却空气道能够在一部位处被分隔壁中断,并且冷却空气道的入口和出口相邻于分隔壁布置在所述分隔壁的不同侧上,以便迫使冷却空气沿周向方向绕马达流动并且因此接收所述马达的热量。冷却空气道的入口和出口中的至少一个应当与轮室连接。如果尤其冷却空气道的入口从围绕通风器轮延伸的鼓气道分支出,则能够利用在鼓气道中存在的超压,以便驱动穿过冷却空气道的循环。冷却空气道的出口应当在它那方面而言优选地同样又通入到轮室中,由此通风器单元的鼓气流没有损失在冷却空气道中流动的空气。鼓气道的空气流量从内端向外端连续地增加,鼓气流的鼓出开口位于所述外端处。为了利用在鼓气道的端部之间存在的压力差以驱动冷却空气流,冷却空气道的入口和出口中的一个应当相邻于鼓气道内端地分支出并且另一个应当相邻于鼓气道外端地分支出。通风器单元的壳体通常由多个部件组成。接收马达的第一壳体部件和包括抽吸开口的第二壳体部件尤其能够在鼓气道的外壁中彼此邻接。第一壳体部件和第二壳体部件优选地通过锁定钩相互连接。马达室和轮室之间的中间壁优选地固定在第一壳体部件上,尤其螺接在第一壳体部件上。这种结构的优点一方面在于,因为中间壁包含在壳体内,沿着所述中间壁的边缘不会从壳体损失鼓气,并且中间壁因此不需要在其边缘处紧密地衔接到第一壳体部件上,以防空气损失。通过螺接实现固定的方式,还能够调节马达在缓冲件之间的夹紧。然而,至少用作马达的电流供给的排针可能也可以用于将控制信号传递到马达或将传感器信号传递到外部控制单元,所述排针优选地紧密地铸入到壳体的壁中。附图说明本技术其它特征和优点参照附图由下面的实施例的说明给出。其示出了:图1根据本技术的通风器单元沿着在图2和3中分别以I-I标明的平面的径向截面;图2通风器单元沿着在图1中以II-II标明的平面的轴向截面;图3沿着正交于平面II-II的、在图1中以III-III标明的平面的轴向截面;图4通风器单元沿着在图3中以IV-IV标明的平面的轴向截面;图5通风器单元沿着在图3中以V-V标明的平面的轴向截面;图6通风器单元的俯视图;图7侧视图;图8通风器单元从下方看的视图;和图9通风器单元的排针。具体实施方式图1示出根据本技术的通风器单元在叶轮1的高度的径向截面。在由塑料制成的多个注塑成型部件一起接合的壳体2中构成轮室3,其中,叶轮1占据所述轮室的中央区域。鼓气道4环绕该中央区域延伸,所述鼓气道的横截面尺寸关于叶轮1的转动轴线7不但在径向方向上而且在轴向方向上从起始点5沿逆时针方向直到鼓出开口6处的终点连续地增加。如在图2和3的截面和图6的俯视图中可见,在壳体2的上部分8中在叶轮1的转动轴线7的延长部上构成抽吸开口9。通过该抽吸开口9进入到壳体2中的空气被叶轮1的沿逆时针旋转的叶片10径向向外加速并且在鼓气道4中朝鼓出开口6的方向驱动。在壳体2的杯形的下部分11中成型马达室13,电动机12安放在马达室13中。构造为独立于上部分8和下部分11的壳体构件的中间壁14将马达室13与轮室3隔开。电动机12的轴15穿过中间壁14的开口伸入到轮室3中,以便承载叶轮1。马达12具有基本上柱形的本体并且借助两个弹性的密封环16、17固定在马达室13中,所述密封环分别夹紧在柱形的本体的端面19、20与壳体下部11的底板18或者中间壁14之间。在这里示出的情况中,密封环16、17同时也在径向方向上固定马达12,其方式是:所述密封环分别在马达12上嵌入到端面19或20与柱形的本体的周面22之间的过渡部上的凹口21中并且另一方面支撑在下部分11的环绕底板18的壁23上或者在中间壁14向马达12敞开的凹进部24的内侧上。密封环16、17能够是与下部分11或者中间壁14独立的构件,所述构件在组装通风器单元时被附接。优选地,密封环16与下部分11或者密封环17与中间壁14在组装之前已经连接,其方式是:通过多组分喷射铸造,密封环成型到下部分11或者中间壁上,或其方式是:与之相反地,密封环置入到下部分11或中间壁的喷铸模中并且所述下部分或所述中间壁成型到密封环上。周面22能够直接由马达的定子组构成;在这里考虑的情况中,定子组25包含在由两个彼此配合的外壳件(杯26和盖27)组装的壳体中,其中一个所述外壳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通风器单元,所述通风器单元具有:壳体(2);安放在所述壳体(2)的轮室(3)中的通风器轮(1);和通过轴(15)与所述通风器轮(1)连接的、安放在所述壳体(2)的马达室(13)中的马达(12),其特征在于,所述马达(12)通过缓冲件固定在所述马达室(13)的壁(14、18)之间,其中,所述缓冲件中的至少一个是密封环(16),所述密封环将所述轴(15)与在径向截面中环形地绕所述马达(12)延伸的冷却空气道(33)隔开,环形的冷却空气道(33)在一位置处被分隔壁(43)中断,并且所述冷却空气道(33)的入口(42)和出口(44)相邻于所述分隔壁(43)地布置在所述分隔壁的不同侧上。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09.24 DE 102015012277.01.一种通风器单元,所述通风器单元具有:壳体(2);安放在所述壳体(2)的轮室(3)中的通风器轮(1);和通过轴(15)与所述通风器轮(1)连接的、安放在所述壳体(2)的马达室(13)中的马达(12),其特征在于,所述马达(12)通过缓冲件固定在所述马达室(13)的壁(14、18)之间,其中,所述缓冲件中的至少一个是密封环(16),所述密封环将所述轴(15)与在径向截面中环形地绕所述马达(12)延伸的冷却空气道(33)隔开,环形的冷却空气道(33)在一位置处被分隔壁(43)中断,并且所述冷却空气道(33)的入口(42)和出口(44)相邻于所述分隔壁(43)地布置在所述分隔壁的不同侧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器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环(16)的内径大于在所述轴(15)的轴承(45)的相互旋转部件之间的间隙的外径。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通风器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壁(14、18)在所述轴(15)的纵向方向上隔开间距。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通风器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件是两个密封环(16、17),并且所述冷却空气道(33)被所述密封环(16、17)、所述马达的在所述密封环(16、17)之间延伸的外表面(22)和所述壳体(2)的在所述密封环(16、17)之间延伸的壁(23)限界。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风器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马达(12)的外表面(22)由定子组构成或者由紧密地贴靠在定子组(25)上的壁(26)构成。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器单元,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P·拉格
申请(专利权)人:依必安派特圣格奥尔根两合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