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物屋顶雨水收集及利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203123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25 02: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物屋顶雨水收集及利用系统,包括集雨槽、截污件、弃流水箱、雨水过滤器、多级过滤装置、中央净水器、软水处理设备、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和控制器,所述集雨槽的两侧内侧壁上对应设置有滑槽,所述截污件包括与滑槽滑动配合的滑条以及连接于滑条顶端的横板,所述横板上设有滤水孔,所述集雨槽的底部设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通过雨水汇总管与弃流水箱的进水口连接,所述弃流水箱与雨水过滤器管道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对雨水的规范化收集及再利用,结构稳定、合理,综合利用率高,有效缓解了大量降水时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且极大地提升了雨水过滤效率,保证了雨水的过滤效果,过滤效果佳。

A Rainwater Collection and Utilization System for Building Roof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system for collecting and utilizing rainwater on the roof of a building, which comprises a rainwater collecting trough, a sewage intercepting device, an abandoned water tank, a rainwater filter, a multistage filtering device, a central water purifier, a soft water treatment device, a first solenoid valve, a second solenoid valve and a controller. The inner walls of the rainwater collecting trough are correspondingly provided with sliding chutes, and the sewage intercepting device includes sliding coordination with the chute The slide bar and the cross plate connected to the top of the slide bar are provided with a water filter hole, the bottom of the rainwater collecting trough is provided with a water outlet, the water outlet is connected with the water inlet of the abandoned water tank through a rainwater catchment pipe, and the abandoned water tank is connected with the rainwater filter pipeline. The utility model can collect and reuse rainwater regularly, has stable structure, reasonable structure, high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rate, effectively relieves the pressure of urban drainage system when a large amount of rainfall occurs, greatly improves the rainwater filtering efficiency, ensures the filtering effect of rainwater, and has good filtering effe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物屋顶雨水收集及利用系统
本技术涉及屋顶雨水处理
,具体为一种建筑物屋顶雨水收集及利用系统。
技术介绍
雨水作为水循环系统中的一个关键要素,在构建城市可持续水循环系统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城市化的推进使得更多地面被各种建筑、道路覆盖,从而使得雨水无法下渗到地下,加重了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因此,如何对城市雨洪实施有效的控制利用已成为环境、市政、规划、建筑、景观、水利等必须重视的一个重要课题。传统的雨洪管理模式,局限在“管道—水池”传输系统,将雨水通过管道、汇水口、侧石和排水沟进行引导,这种方法缺乏弹性及过量荷载的能力,并且加剧了污染物的扩散,现有的取得较好效果的方法是对建筑物屋顶雨水进行收集及利用。但现有的建筑物屋顶雨水收集及利用系统存在规范性差,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对雨水再利用时,不能规范区分对直饮水、冲洗水、热水以及绿化灌溉用水的供应,综合利用率低,且现有的雨水在过滤时效率过低,过滤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物屋顶雨水收集及利用系统,解决了建筑物屋顶雨水收集及利用系统存在规范性差,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对雨水再利用时,不能规范区分对直饮水、冲洗水、热水以及绿化灌溉用水的供应,综合利用率低,且现有的雨水在过滤时效率过低,过滤效果不佳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物屋顶雨水收集及利用系统,包括集雨槽、截污件、弃流水箱、雨水过滤器、多级过滤装置、中央净水器、软水处理设备、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和控制器,所述集雨槽的两侧内侧壁上对应设置有滑槽,所述截污件包括与滑槽滑动配合的滑条以及连接于滑条顶端的横板,所述横板上设有滤水孔,所述集雨槽的底部设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通过雨水汇总管与弃流水箱的进水口连接,所述弃流水箱与雨水过滤器管道连接,所述雨水汇总管通过第一输水管与多级过滤装置的进水口连接,所述控制器安装于雨水汇总管上,所述第一电磁阀串联于雨水汇总管靠近弃流水箱的一端,所述第二电磁阀串联于第一输水管上,所述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弃流水箱的侧壁上嵌设有与控制器电连接的水位传感器,所述多级过滤装置通过第二输水管与软水处理设备连接,所述第二输水管通过第三输水管与中央净水器的进水口连接;所述多级过滤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内部从左到右依次设有两个纵向设置的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将箱体内腔从左到右依次分隔为一级滤腔、二级滤腔和三级滤腔,所述一级滤腔的内部从上到下依次设有一级截污滤网、二级截污滤网和三级截污滤网,所述二级滤腔的内部设有微孔滤筒,所述第一隔板与微孔滤筒之间穿插设有连通一级滤腔和微孔滤筒的溢流管道,所述溢流管道对应设置于三级截污滤网的下方,所述箱体上且对应微孔滤筒的内腔中部设有转轴,所述转轴上设有不锈钢刷,所述箱体的顶部设有与控制器电连接的电动马达,所述电动马达通过减速器驱动转轴转动,所述第二隔板的底端设有连通二级滤腔和三级滤腔的溢流孔,所述三级滤腔的内部从上到下依次设有活性炭填料层和纤维球过滤填料层,所述溢流孔对应设置于纤维球过滤填料层的下方。进一步的,所述一级截污滤网对应设置于多级过滤装置的进水口下方,所述一级截污滤网、二级截污滤网和三级截污滤网均倾斜设置在一级滤腔的内部,且倾斜角度为15︒~25︒。进一步的,所述一级截污滤网、二级截污滤网和三级截污滤网的网径比值为1:0.7:0.3。进一步的,所述箱体的底部设有分别用于一级滤腔、二级滤腔和三级滤腔排污的三个排污阀,所述箱体的底部预设有排污总管,所述排污阀通过排污支管与排污总管连接。进一步的,所述中央净水器是由依次管道连接的PP棉滤器、前置活性炭滤器、超滤膜滤器和后置活性炭滤器组成。(三)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物屋顶雨水收集及利用系统,通过集雨槽、截污件、弃流水箱、雨水过滤器、多级过滤装置、中央净水器、软水处理设备、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和控制器的配合设置,即当降雨时,首先通过控制器控制第二电磁阀关闭,同时控制第一电磁阀开启,前期雨水经截污件初步截污后进入集雨槽,由与集雨槽底部的雨水汇总管输送至弃流水箱,当水位传感器检测到弃流水箱内部的水位达到一定高度时,通过控制器控制第一电磁阀关闭,同时控制第二电磁阀开启,弃流水箱中的雨水通过雨水过滤器过滤后供绿化灌溉用,中后期雨水经第一输水管进入多级过滤装置中,由一级滤腔内部的一级截污滤网、二级截污滤网和三级截污滤网对雨水进行多级截污,多级截污后的雨水经溢流管道进入微孔滤筒内部进行二级过滤,二级过滤后的雨水通过溢流孔进入三级滤腔内部,通过设置在三级滤腔内部的纤维球过滤填料层和活性炭填料层,能够对雨水中的悬浮物、杂质、有机物、异味等进行有效滤除,过滤效果好,多级过滤后的雨水经第二输水管输送至软水处理设备中进行软水处理,处理后的软水可供冲洗及热水利用,通过第三输水管将多级过滤后的雨水输送至中央净水器中进行净化处理,净化后的雨水可供饮水机使用,另一方面,可通过控制器控制电动马达工作,经减速器驱动转轴转动,从而带动转轴上的不锈钢刷对微孔滤筒进行自动清洗,便于对雨水进行高效过滤;本技术能够对雨水的规范化收集及再利用,结构稳定、合理,综合利用率高,有效缓解了大量降水时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且极大地提升了雨水过滤效率,保证了雨水的过滤效果,过滤效果佳。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多级过滤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截污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集雨槽;2、截污件;201、滑条;202、横板;203、滤水孔;3、弃流水箱;4、雨水过滤器;5、多级过滤装置;6、中央净水器;7、软水处理设备;8、第一电磁阀;9、第二电磁阀;10、控制器;11、滑槽;12、出水口;13、雨水汇总管;14、第一输水管;15、水位传感器;16、第二输水管;17、第三输水管;18、箱体;19、第一隔板;20、第二隔板;21、一级滤腔;2101、一级截污滤网;2102、二级截污滤网;2103、三级截污滤网;22、二级滤腔;2201、微孔滤筒;2202、转轴;2203、不锈钢刷;23、三级滤腔;2301、活性炭填料层;2302、纤维球过滤填料层;24、溢流管道;25、电动马达;26、溢流孔;27、排污阀;28、排污总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建筑物屋顶雨水收集及利用系统,包括集雨槽1、截污件2、弃流水箱3、雨水过滤器4、多级过滤装置5、中央净水器6、软水处理设备7、第一电磁阀8、第二电磁阀9和控制器10,所述集雨槽1的两侧内侧壁上对应设置有滑槽11,所述截污件2包括与滑槽11滑动配合的滑条201以及连接于滑条201顶端的横板202,所述横板202上设有滤水孔203,所述集雨槽1的底部设有出水口12,所述出水口12通过雨水汇总管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物屋顶雨水收集及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集雨槽(1)、截污件(2)、弃流水箱(3)、雨水过滤器(4)、多级过滤装置(5)、中央净水器(6)、软水处理设备(7)、第一电磁阀(8)、第二电磁阀(9)和控制器(10),所述集雨槽(1)的两侧内侧壁上对应设置有滑槽(11),所述截污件(2)包括与滑槽(11)滑动配合的滑条(201)以及连接于滑条(201)顶端的横板(202),所述横板(202)上设有滤水孔(203),所述集雨槽(1)的底部设有出水口(12),所述出水口(12)通过雨水汇总管(13)与弃流水箱(3)的进水口连接,所述弃流水箱(3)与雨水过滤器(4)管道连接,所述雨水汇总管(13)通过第一输水管(14)与多级过滤装置(5)的进水口连接,所述控制器(10)安装于雨水汇总管(13)上,所述第一电磁阀(8)串联于雨水汇总管(13)靠近弃流水箱(3)的一端,所述第二电磁阀(9)串联于第一输水管(14)上,所述第一电磁阀(8)和第二电磁阀(9)分别与控制器(10)电连接,所述弃流水箱(3)的侧壁上嵌设有与控制器(10)电连接的水位传感器(15),所述多级过滤装置(5)通过第二输水管(16)与软水处理设备(7)连接,所述第二输水管(16)通过第三输水管(17)与中央净水器(6)的进水口连接;所述多级过滤装置(5)包括箱体(18),所述箱体(18)的内部从左到右依次设有两个纵向设置的第一隔板(19)和第二隔板(20),所述第一隔板(19)和第二隔板(20)将箱体(18)内腔从左到右依次分隔为一级滤腔(21)、二级滤腔(22)和三级滤腔(23),所述一级滤腔(21)的内部从上到下依次设有一级截污滤网(2101)、二级截污滤网(2102)和三级截污滤网(2103),所述二级滤腔(22)的内部设有微孔滤筒(2201),所述第一隔板(19)与微孔滤筒(2201)之间穿插设有连通一级滤腔(21)和微孔滤筒(2201)的溢流管道(24),所述溢流管道(24)对应设置于三级截污滤网(2103)的下方,所述箱体(18)上且对应微孔滤筒(2201)的内腔中部设有转轴(2202),所述转轴(2202)上设有不锈钢刷(2203),所述箱体(18)的顶部设有与控制器(10)电连接的电动马达(25),所述电动马达(25)通过减速器驱动转轴(2202)转动,所述第二隔板(20)的底端设有连通二级滤腔(22)和三级滤腔(23)的溢流孔(26),所述三级滤腔(23)的内部从上到下依次设有活性炭填料层(2301)和纤维球过滤填料层(2302),所述溢流孔(26)对应设置于纤维球过滤填料层(2302)的下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物屋顶雨水收集及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集雨槽(1)、截污件(2)、弃流水箱(3)、雨水过滤器(4)、多级过滤装置(5)、中央净水器(6)、软水处理设备(7)、第一电磁阀(8)、第二电磁阀(9)和控制器(10),所述集雨槽(1)的两侧内侧壁上对应设置有滑槽(11),所述截污件(2)包括与滑槽(11)滑动配合的滑条(201)以及连接于滑条(201)顶端的横板(202),所述横板(202)上设有滤水孔(203),所述集雨槽(1)的底部设有出水口(12),所述出水口(12)通过雨水汇总管(13)与弃流水箱(3)的进水口连接,所述弃流水箱(3)与雨水过滤器(4)管道连接,所述雨水汇总管(13)通过第一输水管(14)与多级过滤装置(5)的进水口连接,所述控制器(10)安装于雨水汇总管(13)上,所述第一电磁阀(8)串联于雨水汇总管(13)靠近弃流水箱(3)的一端,所述第二电磁阀(9)串联于第一输水管(14)上,所述第一电磁阀(8)和第二电磁阀(9)分别与控制器(10)电连接,所述弃流水箱(3)的侧壁上嵌设有与控制器(10)电连接的水位传感器(15),所述多级过滤装置(5)通过第二输水管(16)与软水处理设备(7)连接,所述第二输水管(16)通过第三输水管(17)与中央净水器(6)的进水口连接;所述多级过滤装置(5)包括箱体(18),所述箱体(18)的内部从左到右依次设有两个纵向设置的第一隔板(19)和第二隔板(20),所述第一隔板(19)和第二隔板(20)将箱体(18)内腔从左到右依次分隔为一级滤腔(21)、二级滤腔(22)和三级滤腔(23),所述一级滤腔(21)的内部从上到下依次设有一级截污滤网(2101)、二级截污滤网(2102)和三级截污滤网(2103),所述二级滤腔(22)的内部设有微孔滤筒(2201),所述第一隔板(19)与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冬青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海建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