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198737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25 00:56
本申请适用于光学和电子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其包括导光板、反射片、光学膜层组、背光光源及至少一个补光光源。所述导光板包括出光面及与出光面相对的底面。所述反射片设置在导光板的底面上。所述光学膜层组设置在导光板的出光面上。所述背光模组上开设有贯穿所述导光板、反射片及光学膜层组的至少一个通孔。所述背光光源设置在导光板的其中一侧面上。所述补光光源邻近所述通孔设置以补充所述通孔对应区域的背光缺失。

A Backlight Module, Display Module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The application is applicable to the field of optical and electronic technology, and provides a backlight module, which comprises a light guide plate, a reflector, an optical film group, a backlight source and at least one supplementary light source. The light guide plate comprises a light-emitting surface and a bottom surface opposite the light-emitting surface. The reflector is arranged on the bottom surface of the light guide plate. The optical film layer group is arranged on the light outlet surface of the light guide plate. The backlight module is provided with at least one through hole through the light guide plate, the reflector and the optical film layer group. The backlight source is arranged on one side of the light guide plate. The supplementary light source is adjacent to the through hole to supplement the backlight loss in the corresponding area of the through ho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本申请属于光学
,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目前,对于带显示功能的电子设备消费者趋向于追求越来越大的屏占比,以期待体验全面屏显示的极致视觉享受。然而,现有的电子设备往往还需要在显示面一侧设置多个不同的功能模组以实现除显示以外的其他功能,占据了显示面积。为了提高屏占比,需要将所述功能模组设置在屏幕内部,而目前的显示模组结构中没有多余的空间可以容纳所述功能模组。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提供一种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其包括导光板、反射片、光学膜层组、背光光源及至少一个补光光源。所述导光板包括出光面及与出光面相对的底面。所述反射片设置在导光板的底面上。所述光学膜层组设置在导光板的出光面上。所述导光板、反射片及光学膜层组分别在对应位置处开设有相互对齐的至少一个通孔。所述背光光源设置在导光板的其中一侧面上。所述补光光源邻近所述通孔设置以补充所述通孔对应区域的背光缺失。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反射片上所开设的通孔的通孔面积等于或小于所述导光板上所开设的通孔的通孔面积。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通孔的孔径范围为1至8毫米。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导光板上所开设通孔的尺寸最大。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导光板上开设的通孔与所述光学膜层组上开设的通孔之间孔径差范围为100至400微米。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学膜层组包括扩散片及增光片,所述扩散片设置在导光板的出光面上,所述增光片设置在扩散片的出光侧。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导光板上开设的通孔的内侧面上镀有挡光膜层。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对应所述通孔设置的至少一个功能模组,所述功能模组和补光光源共用对应通孔构成的贯穿背光模组的通光路径,所述功能模组通过对应通孔发射或接收光束以实现对应功能。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对应所述通孔设置的光学组件,所述补光光源及功能模组通过所述光学组件共用所述通孔构成的通光路径,其中所述光学组件具有半透半反功能。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功能模组设置所述光学组件下方,且正对所述通孔设置,所述补光光源设置在所述光学组件一侧,位于所述通孔的周围区域,所述光学组件对可见光反射对红外光透射,所述功能模组通过所述光学组件发射红外光至所述通孔,并通过所述通孔和所述光学组件接收来自外部的红外光,所述补光光源发射可见光至所述光学组件,经所述光学组件的反射后入射至所述通孔;或所述补光光源设置所述光学组件下方,且正对所述通孔设置,所述功能模组设置在所述光学组件一侧,位于所述通孔的周围区域,所述光学组件对红外光反射对可见光透射,所述补光光源通过所述光学组件发射可见光至所述通孔,所述功能模组发射红外光至所述光学组件,经所述光学组件的反射后入射至所述通孔,并通过所述通孔和所述光学组件接收来自外部的红外光。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其包括液晶显示面板及上述实施方式所提供的背光模组。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其包括至少一个上述实施方式提供的显示模组。本申请实施方式所提供的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通过开设贯穿背光模组的通孔来设置功能模组,并对应通孔设置补光光源来补充背光,从而可以在不影响屏幕完整显示的前提下将原先设置在面板正面的功能模组隐藏在屏幕下方,进一步提高屏占比,实现真正的全面屏显示。本申请实施方式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图1是本申请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第二实施方式提供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申请第三实施方式提供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申请第四实施方式提供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申请第五实施方式提供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申请第六实施方式提供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申请第七实施方式提供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申请第八实施方式提供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申请第九实施方式提供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申请第十实施方式提供的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申请第十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排列顺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技术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技术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或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化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相互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用来实现本申请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申请的公开,下文仅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定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申请。此外,本申请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使用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使用是为了简化和清楚地表述本申请,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的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定之间的特定关系。此外,本申请在下文描述中所提供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仅为实现本申请技术方案的示例,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该意识到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也可以通过下文未描述的其他工艺和/或其他材料来实现。进一步地,所描述的特征、结构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方式中。在下文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以便能够充分理解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应意识到,即使没有所述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采用其它的结构、组元等,也可以实践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结构或者操作以避免模糊本申请之重点。如图1所示,本申请第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1,用于在屏下对应设置一个或多个功能模组以在不影响原有功能的前提下增加显示面积提高屏占比。所述背光模组1包括背光光源10、导光板12、反射片14及光学膜层组16。所述导光板12包括出光面120、与出光面120相对的底面122、和入光面124。所述背光光源10对应所述入光面124设置。所述反射片14设置在导光板12的底面122上。所述光学膜层组16设置在导光板12的出光面120上。所述背光模组1上开设有贯穿所述导光板12、反射片14及光学膜层组16的通孔18。所述导光板12、反射片14及光学膜层组16上分别开设的通孔18相互对齐以共同构成贯穿整个背光模组1的通光路径。所述各层通孔18相互对齐可以是所述各层通孔18的中心相互对齐,也可以是各层通孔18中心不严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背光模组,其包括导光板、反射片、光学膜层组、背光光源及至少一个补光光源,所述导光板包括入光面、出光面及与出光面相对的底面,所述反射片设置在导光板的底面一侧,所述光学膜层组设置在导光板的出光面一侧,所述背光光源对应所述入光面设置,所述背光模组上开设有贯穿所述导光板、反射片及光学膜层组的至少一个通孔,所述补光光源邻近所述通孔设置以补充所述通孔对应区域的背光缺失。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光模组,其包括导光板、反射片、光学膜层组、背光光源及至少一个补光光源,所述导光板包括入光面、出光面及与出光面相对的底面,所述反射片设置在导光板的底面一侧,所述光学膜层组设置在导光板的出光面一侧,所述背光光源对应所述入光面设置,所述背光模组上开设有贯穿所述导光板、反射片及光学膜层组的至少一个通孔,所述补光光源邻近所述通孔设置以补充所述通孔对应区域的背光缺失。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上所开设通孔的通孔面积大于所述光学膜层组上开设的通孔的通孔面积。3.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上开设的通孔与所述光学膜层组上开设的通孔之间孔径差范围为100至400微米。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孔径范围为1至8毫米。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片上所开设的通孔的通孔面积等于或小于所述导光板上所开设的通孔的通孔面积。6.如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邻近所述通孔设置的至少一个功能模组,所述功能模组和补光光源共用对应通孔构成的贯穿背光模组的通光路径,所述功能模组通过对应通孔发射或接收光束以实现对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峰
申请(专利权)人:柳州阜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