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蒸煮器的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186561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24 21:21
一种蒸煮器的连接结构,包括外锅、内锅,内锅位于外锅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线圈,线圈由导线绕制成型,线圈位于外锅与内锅之间,线圈的一端与内锅电性相连,线圈的另一端与外锅电性相连;蒸煮器还包括电源模块,内锅与外锅分别与电源模块电性相连。本方案提供了一种蒸煮器的连接结构,实现电源模块对线圈的供电以及实现蒸煮器内锅可排水,解决了现有蒸煮器因通电结构的限制导致蒸煮器只能实现外锅排水无法实现内锅排水的问题,以及解决了现有的蒸煮器的结构复杂、使用不安全、用户难以清洗的问题。

A Connecting Structure of Cooker

The connection structure of a cooking device includes an outer pot and an inner pot. The inner pot is located in the outer pot. The features of the cooking device include coils, which are wound by wires. The coils are between the outer pot and the inner pot. One end of the coil is electrically connected with the inner pot, and the other end of the coil is electrically connected with the outer pot. The cooking device also includes a power supply module, and the inner pot and the outer pot are electrically connected with the power supply module respectively. This scheme provides a connection structure of the cooker, realizes the power supply of the power module to the coil and the drainage of the inner pot of the cooker. It solves the problem that the existing cooker can only drain the outer pot and can not drain the inner pot due to the restriction of the power supply structure. It also solves the problems of complex structure, unsafe use and difficult cleaning of the existing cook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蒸煮器的连接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厨房家电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蒸煮器的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的蒸煮器均在外锅上设置电磁阀用于排水,电磁阀的内部主要设置线圈来实现针对外锅排水的动作结构,通过外锅排水来制作低糖米饭,电磁阀的工作需要电磁阀内的线圈与电源模块电性相连,以便电源模块供电给线圈工作,现有的蒸煮器在外锅上安装电磁阀的位置设置插接片通电结构来实现线圈的供电设置,这样使得外锅结构复杂,且插接片通电结构容易沾水,用户在使用的时候需要确保插接片上无水,否则容易导致短路或者漏电,使用不安全;同时不方便用户对外锅的清洗,体验效果较差。目前的蒸煮器的电磁阀内的线圈的供电结构,使得现有的蒸煮器只能将电磁阀设置在外锅上,确保电磁阀能直接通过插接片实现对线圈供电,无法将电磁阀设置在内锅上,因此现有的蒸煮器均设置在外锅上安装电磁阀来对外锅进行排水,此时就需要设置独立的水箱来盛装外锅排出的水,导致蒸煮器的整体结构复杂,不方便用户的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蒸煮器的连接结构,主要提供一种蒸煮器的连接结构,实现电源模块对线圈的供电以及实现蒸煮器内锅可排水,解决现有蒸煮器因通电结构的限制导致蒸煮器只能实现外锅排水无法实现设置内锅排水的问题,解决现有蒸煮器设置插接片来对线圈供电导致的外锅结构复杂,以及易沾水导致短路或漏电的问题,并解决现有的蒸煮器的结构复杂、使用不安全、用户难以清洗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蒸煮器的连接结构,包括外锅、内锅,内锅位于外锅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线圈,线圈由导线绕制成型,线圈位于外锅与内锅之间,线圈的一端与内锅电性相连,线圈的另一端与外锅电性相连;蒸煮器还包括电源模块,内锅与外锅分别与电源模块电性相连。前述的一种蒸煮器的连接结构,蒸煮器的上部安装有通过旋转来开闭外锅上部的煲盖,煲盖的端面上安装有多个第一导柱。前述的一种蒸煮器的连接结构,第一导柱与电源模块电性相连,内锅通过第一导柱与电源模块电性相连。前述的一种蒸煮器的连接结构,内锅上安装有多个与线圈的另一端电性相连的第二导柱,线圈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导柱与外锅电性相连。前述的一种蒸煮器的连接结构,内锅的底部设置有多个凸起的触点,触点与线圈的另一端电性相连,线圈的另一端通过触点与外锅电性相连。前述的一种蒸煮器的连接结构,第一导柱可伸缩地安装在煲盖上,和/或第二导柱可伸缩地安装在内锅上。前述的一种蒸煮器的连接结构,煲体内安装有多个与电源模块电性相连的第三导柱,外锅通过第三导柱与电源模块电性相连。前述的一种蒸煮器的连接结构,线圈的内部安装有可移动的阀芯,阀芯用于开闭排水口。前述的一种蒸煮器的连接结构,阀芯的上部和/或外侧部设置有磁芯,磁芯可通过磁力带动阀芯移动。前述的一种蒸煮器的连接结构,第三导柱可伸缩地安装在煲体内,和/或第三导柱设置为温度传感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方案通过设置线圈的一端通过内锅与电源模块电性相连,线圈的另一端通过外锅与电源模块电性相连,通过设置线圈在外锅与内锅之间并利用外锅和内锅来实现对线圈的供电电路结构,利用了外锅和内锅作为对线圈供电电路的一部分,形成电源模块对线圈的供电电路结构,简化了外锅和内锅的结构,且针对线圈无需设置独立的插接片结构来实现对线圈供电,解决了现有蒸煮器设置插接片来对线圈供电导致的外锅结构复杂,以及易沾水导致短路或漏电的问题。本方案通过在内锅上设置第二导柱或触点,通过第二导柱或触点来实现内锅与外锅之间的电性相连,实现了线圈的另一端可通过外锅与电源模块电性相连,进而实现了针对内锅上的线圈进行供电,解决了现有设置插接片通电结构导致无法实现线圈安装到内锅上,现有的蒸煮器只能将线圈安装到外锅上通过插接片通电结构实现对线圈的供电,本方案解决了现有蒸煮器因通电结构的限制导致蒸煮器只能实现外锅排水无法实现设置内锅排水的问题。本方案通过在内锅上安装阀芯、磁芯,线圈通电后使得阀芯、磁芯能产生磁力,磁芯可通过磁力带动阀芯移动来开闭排水口,并结合利用外锅、内锅的通电结构实现了蒸煮器的内锅可排水,内锅内的水可派送到外锅内;内锅内的水可排送到外锅内或者外锅内的水可进入到内锅内,能利用该蒸煮器来制作低糖食物,实现食材和水在蒸煮过程中的分离,特备是方便制作低糖米饭。附图说明图1为本方案的蒸煮器的立体图;图2为本方案的内锅的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方案的内锅的剖面图;图4为本方案的内锅上安装第二导柱的剖面图;图5为本方案的内锅的立体示意图;图6为本方案的电性连接的框图;图7为本方案的对线圈供电的连接示意图且通过触点电性相连;图8为本方案的对线圈供电的连接示意图且通过第二导柱电性相连;图9为本方案的蒸煮器的整体结构的剖面图;图10为本方案的内锅未排水的示意图;图11为本方案的内锅内的水排送到外锅内且内锅内水和食材分离的示意图。附图标记:1-煲体,2-煲盖,3-线圈,4-外锅,5-内锅,501-触点,502-排水通道,503-排水口,6-第一导柱,7-第二导柱,8-第三导柱,9-电源模块,10-阀芯,11-磁芯,12-第四导柱,13-隔绝件,14-滤网。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蒸煮器的连接结构,如图1至图11构成所示,一种蒸煮器的连接结构,包括外锅4、内锅5,内锅5位于外锅4内,外锅4用于盛水,且用于盛放内锅5排出的水,当内锅5内的食材和水分离进行排水时,内锅5内的水排放到外锅4内;蒸煮器还包括线圈3,线圈3由导线绕制成型,线圈3位于外锅4与内锅5之间,线圈3的一端与内锅5电性相连,线圈3的另一端与外锅4电性相连;蒸煮器还包括电源模块9,内锅5与外锅4分别与电源模块9电性相连。本方案涉及到一种蒸煮器的连接结构,还通过设置磁芯11和阀芯10,通过磁芯11不直接接触阀芯10来带动阀芯10移动,以便实现对蒸煮器内锅5上的排水口503进行开闭的效果,电源模块9用于对线圈3供电,使得线圈3通电后能使得阀芯10和磁芯11产生一定的磁力,磁芯11可通过磁力带动阀芯10移动,主要是磁芯11和阀芯10之间产生相互吸引的磁力来实现阀芯10的移动动作。外锅4的主要结构,外锅4设置在煲体1内,并在煲体1内设置加热件来实现对外锅4加热,并实现对内锅5的加热,加热件可直接对外锅4加热再利用外锅4内的蒸汽对内锅5进行加热,也可以设置加热件对内锅5直接进行加热,比如电磁盘来对内锅5进行加热,通过电磁盘实现对内锅5的电磁加热效果,只需能实现对内锅5的加热即可。内锅5上的排水结构,在线圈3的内部安装有可移动的阀芯10,阀芯10用于开闭排水口503,阀芯10的上部和/或外侧部设置有磁芯11,磁芯11可通过磁力带动阀芯10移动,主要为线圈3通电后能使得阀芯10和磁芯11产生一定的磁力,磁芯11可通过磁力带动阀芯10移动来开闭排水口503。内锅5的主要结构,在内锅5上设置有排水口503,主要在内锅5的底面设置排水口503,磁芯11可通过磁力带动阀芯10移动来开闭排水口503,主要的结构为在内锅5上设置有排水通道502,阀芯10位于排水通道502内,排水通道502的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蒸煮器的连接结构,包括外锅、内锅,内锅位于外锅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线圈,线圈由导线绕制成型,线圈位于外锅与内锅之间,线圈的一端与内锅电性相连,线圈的另一端与外锅电性相连;蒸煮器还包括电源模块,内锅与外锅分别与电源模块电性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蒸煮器的连接结构,包括外锅、内锅,内锅位于外锅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线圈,线圈由导线绕制成型,线圈位于外锅与内锅之间,线圈的一端与内锅电性相连,线圈的另一端与外锅电性相连;蒸煮器还包括电源模块,内锅与外锅分别与电源模块电性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蒸煮器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蒸煮器的上部安装有通过旋转来开闭外锅上部的煲盖,煲盖的端面上安装有多个第一导柱。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蒸煮器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导柱与电源模块电性相连,内锅通过第一导柱与电源模块电性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蒸煮器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内锅上安装有多个与线圈的另一端电性相连的第二导柱,线圈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导柱与外锅电性相连。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蒸煮器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内锅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新忠甘嵩方恩光吴久东邓杰
申请(专利权)人:曲阜信多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