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保型赤眼蜂释放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18620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24 21: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环保型赤眼蜂释放器,包括上半壳体和下半壳体,所述上半壳体与所述下半壳体相扣合,形成完整的外壳,所述外壳的内部构成用于容纳蜂卡的空腔;在上半壳体上设置有通风孔;所述上半壳体和下半壳体均由可降解的防水纸制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环保型赤眼蜂释放器,可由人工在田间快速抛释,也可利用无人机在田间释放,由于上半壳体和下半壳体均由可降解的防水纸制成,因此,也适用于在水稻田中进行释放,并且材料可降解,释放后无需人工回收,节约人力和时间成本。

An Environment-friendly Trichogramma Releaser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n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Trichogramma releaser, which comprises a upper half shell and a lower half shell, which are connected with the lower half shell to form a complete shell. The inner part of the shell is composed of a cavity for accommodating bee cards, a ventilation hole is arranged on the upper half shell, and both the upper half shell and the lower half shell are made of degradable waterproof paper. The environment-friendly Trichogramma releaser of the utility model can be rapidly discharged manually in the field or released by UAV in the field. Since both the upper and lower shells are made of degradable waterproof paper, the releaser is also suitable for releasing in paddy fields, and the material is degradable, no manual recovery is needed after release, thus saving manpower and time cos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环保型赤眼蜂释放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环保型赤眼蜂释放器,属于农业害虫防治

技术介绍
赤眼蜂是一类繁殖应用最为广泛的卵寄生蜂,目前已经在生产上得到大面积的推广和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控害效益,同时因其与环境的高度相容性,保护了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在田间释放赤眼蜂防治鳞翅目害虫是减少化学农药使用,提高食品和生态安全的有效途径。传统的赤眼蜂释放方法是用牙签将蜂卡别在水稻叶背面,操作困难且费工费时,难以满足大规模释放的要求,因此近年来出现了赤眼蜂释放装置。赤眼蜂释放装置需大量抛洒至田间,在赤眼蜂羽化飞出之后,为了不影响田间环境,还需对赤眼蜂释放装置进行回收,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抛洒至田间后不必进行回收的环保型赤眼蜂释放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环保型赤眼蜂释放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半壳体和下半壳体,所述上半壳体与所述下半壳体相扣合,形成完整的外壳,所述外壳的内部构成用于容纳蜂卡的空腔;在上半壳体上设置有通风孔;所述上半壳体和下半壳体均由可降解的防水纸制成。所述上半壳体包括第一半球壳和位于所述第一半球壳下口处的第一环挡,所述下半壳体包括第二半球壳和位于所述第二半球壳上口处的第二环挡,所述第二环挡与所述第一环挡相配合构成插拔连接结构。所述下半壳体的重量大于所述上半壳体的重量。所述通孔为四个。所述通风孔的直径为1mm。本技术由于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所述的环保型赤眼蜂释放器,可由人工在田间快速抛释,也可利用无人机在田间释放,由于上半壳体和下半壳体均由可降解的防水纸制成,因此,也适用于在水稻田中进行释放,并且材料可降解,释放后无需人工回收,节约人力和时间成本。2、本技术由于下半壳体的重量大于上半壳体的重量,使整个释放器形成“不倒翁”式结构,在田间可以将释放器以任意角度进行抛释,由于下部较重,无论以何种角度抛出,都是下部先着地,保证了释放器内不会进水,且能够在水田中保持直立,从而保证赤眼蜂顺利羽化飞出。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上半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下半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上半壳体的仰视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下半壳体的俯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描述。如图1-4所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环保型赤眼蜂释放器,包括上半壳体1和下半壳体2,上半壳体1与下半壳体2相扣合,从而形成完整的外壳。外壳的内部构成用于容纳蜂卡的空腔。在上半壳体1上设置有通风孔3。上半壳体1和下半壳体2均由可降解的防水纸制成。本技术所述的环保型赤眼蜂释放器,可由人工在田间快速抛释,也可利用无人机在田间释放,由于上半壳体1和下半壳体2均由可降解的防水纸制成,因此,也适用于在水稻田中进行释放,并且材料可降解,释放后无需人工回收,节约人力和时间成本。进一步地,上半壳体1包括第一半球壳11和位于第一半球壳11下口处的第一环挡12,下半壳体2包括第二半球壳21和位于第二半球壳21上口处的第二环挡22,第二环挡22与第一环挡12相配合构成插拔连接结构。进一步地,下半壳体2的重量大于上半壳体1的重量,从而使整个释放器形成“不倒翁”式结构。在田间可以将释放器以任意角度进行抛释,由于下部较重,无论以何种角度抛出,都是下部先着地,保证了释放器内不会进水,且能够在水田中保持直立,从而保证赤眼蜂顺利羽化飞出。进一步地,通孔3为四个,通风孔的直径为1mm。进一步地,如图3、图4所示,第一半球壳11和第二半球壳21的直径都约为2cm。对本技术水中试验,结果表明:释放器内湿度为83.3±1.78%,温度为24.5±0.5℃,适于赤眼蜂的发育;同时,前五天羽化率为75±2.25%,与直接释放蜂卡相比无显著差异;羽化的赤眼蜂2日内寄生率为57.4±3.95%,与直接释放相比无显著差异。本技术仅以上述实施例进行说明,各部件的结构、设置位置及其连接都是可以有所变化的,在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凡根据本技术原理对个别部件进行的改进和等同变换,均不应排除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环保型赤眼蜂释放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半壳体和下半壳体,所述上半壳体与所述下半壳体相扣合,形成完整的外壳,所述外壳的内部构成用于容纳蜂卡的空腔;在上半壳体上设置有通风孔;所述上半壳体和下半壳体均由可降解的防水纸制成;所述上半壳体包括第一半球壳和位于所述第一半球壳下口处的第一环挡,所述下半壳体包括第二半球壳和位于所述第二半球壳上口处的第二环挡,所述第二环挡与所述第一环挡相配合构成插拔连接结构;所述下半壳体的重量大于所述上半壳体的重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环保型赤眼蜂释放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半壳体和下半壳体,所述上半壳体与所述下半壳体相扣合,形成完整的外壳,所述外壳的内部构成用于容纳蜂卡的空腔;在上半壳体上设置有通风孔;所述上半壳体和下半壳体均由可降解的防水纸制成;所述上半壳体包括第一半球壳和位于所述第一半球壳下口处的第一环挡,所述下半壳体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帆邸宁王甦王兵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