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诱捕红耳龟的诱捕装置及其诱捕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185695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24 20: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诱捕红耳龟的诱捕装置及其诱捕方法。诱捕装置括透明的箱体,在箱体左、右两端各设有一个由外向内呈漏斗状的,由透明弹性材料制成的引诱入口,在箱体前、后侧壁的中部设有漂浮装置,在箱体内还设有装有诱饵的透明诱饵盒,透明诱饵盒为密封不进水,所述的诱饵包括塑料诱饵和发光诱饵,所述的塑料诱饵为塑料鱼、塑料虾或塑料蛙;所述的发光诱饵为发光LED灯具,在所述的箱体的侧壁上还固定有固定绳索。本方法所采用的塑料诱饵不存在失效问题,能连续性、长时间发挥诱捕作用,配合发光诱饵可以提高在夜间的诱捕效果,且诱捕到的龟不会发生溺死现象,该方法省时省力,不需要更换诱饵,操作方便,环保安全,成本低,有利于推广利用。

A Trapping Device for Red-eared Tortoise and Its Trapping Method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trapping device for trapping red-eared turtles and a trapping method thereof. The trapping device includes a transparent box, with a funnel-shaped entrance made of transparent elastic material at the left and right ends of the box, a floating device in the middle of the front and back side walls of the box, a transparent bait box with bait inside, and a transparent bait box sealed without water. The bait includes plastic bait and light bait. The plastic bait is a plastic fish, a plastic shrimp or a plastic frog; the light-emitting bait is a light-emitting LED lamp, and a fixed rope is fixed on the side wall of the box body. The plastic bait used in this method does not have the problem of invalidation. It can play the role of trapping continuously and for a long time. Combining with the luminous bait, the trapping effect can be improved at night, and the trapped turtle will not drown. This method saves time and labor, does not need to replace the bait, is easy to operat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afety, low cost, and is conducive to popularization and utiliz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诱捕红耳龟的诱捕装置及其诱捕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水生动物诱捕和渔业捕捞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诱捕红耳龟的诱捕装置及其诱捕方法。
技术介绍
:红耳龟(Trachemysscriptaelegans),也称巴西龟,原产于美国中部,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评估为世界最危险的100个入侵物种之一。红耳龟环境适应能力强、繁殖速度快、杂食性,捕食和威胁入侵地水生生物,传播沙门氏杆菌等病菌,同入侵地淡水龟类竞争生存资源,属于典型的外来有害入侵物种,可对水产养殖业和入侵地淡水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破坏。目前该种已在欧洲、非洲、澳洲、亚洲和美国原产地以外的美洲等世界范围内成功入侵,对入侵地造成严重生态危害和重大经济损失。红耳龟最早于20世纪80年代经香港引入中国大陆,在此后的30多年里,红耳龟养殖业在中国逐渐发展壮大,仅海南、江苏、浙江、湖南和广东5个主要养殖大省2005年繁殖的红耳龟数量就多达约2500万只,此外每年仍有数百万只红耳龟通过各种渠道流入中国。目前红耳龟市场贸易遍及中国所有省区,并在龟类贸易市场上占据绝对数量优势。长期以来,由于宠物弃养、宗教放生、养殖逃逸,甚至一些错误的执法放生等原因,导致红耳龟已在中国野外普遍存在。有关研究发现,红耳龟在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均有野外记录,分布点多达265个;其中广东、台湾、海南、浙江、江苏、福建、湖北的分布点较多;全国主要水系、多数湖泊及部分自然保护区均有分布,形成严峻的入侵太势,生态隐患和潜在危害很大,已经引起相关专家和政府部门的重视。对于已经进入野外环境的红耳龟而言,比较环保和有效的办法就是进行诱捕,而诱捕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诱饵及诱捕装置的引诱效果。目前,针对红耳龟的诱饵以及诱捕方法,通常采用传统捕鱼和淡水龟的渔具进行捕捉,不使用诱饵,或使用猪肉、鸡肉、鱼肉等肉类以及活鱼虾作为诱饵,这些肉类或活体诱饵在水中短时间内就会腐烂变质,丧失引诱效果,不具耐久性和重复使用的特点,也不具有夜间视觉引诱的效果,因此传统方法对红耳龟的捕捉效率低,饵料浪费大,也容易污染水体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诱捕红耳龟的诱捕装置及其诱捕方法,利用该诱捕装置能持久高效的诱捕红耳龟,并且省时省力,不需要更换诱饵,操作方便,环保安全,为野外诱捕红耳龟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本专利技术的诱捕红耳龟的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透明的箱体,在箱体左、右两端各设有一个由外向内呈漏斗状的,由透明弹性材料制成的引诱入口,在箱体前、后侧壁的中部设有漂浮装置,在箱体内还设有装有诱饵的透明诱饵盒,透明诱饵盒为密封不进水,所述的诱饵包括塑料诱饵和发光诱饵,所述的塑料诱饵为塑料鱼、塑料虾或塑料蛙;所述的发光诱饵为发光LED灯具,在所述的箱体的侧壁上还设置有固定绳索。所述的飘浮装置为密封的空塑料瓶。所述的透明诱饵盒悬挂于箱体中部的内侧顶壁上。所述的塑料诱饵,其颜色包括红色、银白色、绿色、黄色、黑色;所述的发光诱饵为发出柔和的白色、绿色、蓝色、红色、黄色光的发光诱饵。在箱体的各侧壁上还设有一些孔。所述的塑料诱饵悬挂在透明诱饵盒侧壁上,所述的发光诱饵分布于透明诱饵盒中部。所述的透明诱饵盒优选为透明玻璃诱饵盒。本专利技术的利用诱捕红耳龟的诱捕装置诱捕红耳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将诱捕红耳龟的诱捕装置放入欲诱捕红耳龟的水域中,通过漂浮装置使诱捕装置的一部分浸没于水中,另外一部分在水面上,透明诱饵盒悬挂在诱捕装置的箱体中部,诱饵装于诱饵盒中,然后将固定绳索的另外一端固定在固定物上从而固定住诱捕装置,进行红耳龟诱捕。通过漂浮装置使诱饵盒2/3浸没于水中,1/3露出水面上。本专利技术基于长期反复的实验研究,充分考虑了红耳龟捕食过程中视觉觅食特点,筛选引诱效果优良的仿真塑料诱饵,并配合发光诱饵对诱饵进行了巧妙的组合使用,从而实现了持久高效的引诱效果。运用该方法,可以在野外有效诱捕红耳龟,实验表明,相同条件下,6天内的诱捕效率是传统诱捕方法(用鲜肉诱饵)的2倍以上,在诱饵的使用时间方面,传统鲜肉诱饵有效诱捕期一般为2-3天(在水中浸泡后肉味丧失、腐烂、失效),本方法所采用的塑料诱饵不存在失效问题,能连续性、长时间发挥诱捕作用,配合发光诱饵可以提高在夜间的诱捕效果,且诱捕到的龟不会发生溺死现象,该方法省时省力,不需要更换诱饵,操作方便,环保安全,成本低,有利于推广利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诱捕红耳龟的诱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箱体;2、3、引诱入口;4、漂浮装置;5、透明玻璃诱饵盒;6、塑料诱饵;7、发光诱饵;8、固定绳索;9、孔;10、水面;11、箱体露出水面部分;12、木桩;13、岸边;图2是将诱捕红耳龟的诱捕装置放入欲诱捕红耳龟的水域中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实施例是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阐述,而不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实施例1: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诱捕红耳龟的诱捕装置,包括透明的箱体1,在箱体左、右两端各设有一个由外向内呈漏斗状的,由透明弹性材料(如具有韧性的透明塑料板)制成的引诱入口2、3,在箱体前、后侧壁的中部设有漂浮装置4,在箱体中部的内侧顶壁上还设有装有诱饵的透明玻璃诱饵盒5,透明玻璃诱饵盒为密封不进水,所述的诱饵包括塑料诱饵6和发光诱饵7,所述的塑料诱饵为塑料鱼、塑料虾或塑料蛙;所述的发光诱饵7为发光LED灯具,在所述的箱体的侧壁上还固定有固定绳索8,在箱体的各侧壁上还设有一些孔9,所述的塑料诱饵,其颜色包括红色、银白色、绿色、黄色、黑色;所述的发光诱饵为发出柔和的白色、绿色、蓝色、红色、黄色光的发光诱饵。所述的塑料诱饵悬挂在透明诱饵盒侧壁上,所述的发光诱饵分布于透明诱饵盒中部。本专利技术的利用诱捕红耳龟的诱捕装置诱捕红耳龟的方法是将诱捕红耳龟的诱捕装置放入欲诱捕红耳龟的水域中,通过漂浮装置使诱饵盒5的2/3浸没于水中,1/3(箱体露出水面部分11)露出水面10上,透明诱饵盒悬挂在诱捕装置的箱体中部,诱饵装于诱饵盒中,然后将固定绳索的另外一端固定在岸边13的木桩12上从而固定住诱捕装置,进行红耳龟诱捕。在一个40m×60m的野外存在红耳龟的池塘开展诱捕实验,在池塘的两端分别设置2个诱捕点,其中一个点采用鲜肉诱饵,另一个点采用塑料诱饵与发光诱饵组合,即利用上述诱捕红耳龟的诱捕装置进行诱捕,只是一个是采用装有诱饵的透明玻璃诱饵盒,所述的诱饵包括塑料诱饵6和发光诱饵7,而作为对照的是直接将装有诱饵的透明玻璃诱饵盒替换为鲜肉诱饵。共设置2个鲜肉诱饵诱捕装置和2个塑料诱饵与发光诱饵组合的诱捕装置。塑料诱饵与发光诱饵组合具体为3条塑料鱼和3只塑料虾,与一条发光灯具组合作为诱饵;鲜肉诱饵为猪肉、牛肉、鱼肉组成的鲜肉诱饵。诱捕实验为期10天,每天观察诱捕龟的数量和诱饵质量的变化。结果鲜肉诱饵当天诱捕效果良好,2-3天后诱饵基本丧失诱捕效果;塑料诱饵和发光诱饵持续稳定具有诱捕效果。鲜肉诱饵在6天内诱捕到19只龟,塑料诱饵和发光诱饵组合诱捕到37只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诱捕红耳龟的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透明的箱体,在箱体左、右两端各设有一个由外向内呈漏斗状的,由透明弹性材料制成的引诱入口,在箱体前、后侧壁的中部设有漂浮装置,在箱体内还设有装有诱饵的透明诱饵盒,透明诱饵盒为密封不进水,所述的诱饵包括塑料诱饵和发光诱饵,所述的塑料诱饵为塑料鱼、塑料虾或塑料蛙;所述的发光诱饵为发光LED灯具,在所述的箱体的侧壁上还设置有固定绳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诱捕红耳龟的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透明的箱体,在箱体左、右两端各设有一个由外向内呈漏斗状的,由透明弹性材料制成的引诱入口,在箱体前、后侧壁的中部设有漂浮装置,在箱体内还设有装有诱饵的透明诱饵盒,透明诱饵盒为密封不进水,所述的诱饵包括塑料诱饵和发光诱饵,所述的塑料诱饵为塑料鱼、塑料虾或塑料蛙;所述的发光诱饵为发光LED灯具,在所述的箱体的侧壁上还设置有固定绳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诱捕红耳龟的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飘浮装置为密封的透明的空塑料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诱捕红耳龟的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透明诱饵盒悬挂于箱体中部的内侧顶壁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诱捕红耳龟的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塑料诱饵,其颜色包括红色、银白色、绿色、黄色、黑色;所述的发光诱饵为发出柔和的白色、绿色、蓝色、红色、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世平葛研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生物资源应用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