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井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160356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22 08: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梯井道,包括:井道框架,井道框架包括立柱及与立柱连接的横梁,立柱包括外部翼缘,横梁包括外部遮板,且横梁包括第一横梁及第二横梁,外部翼缘的其中一侧与第一横梁的外部遮板拼接,外部翼缘的另一侧与第二横梁的外部遮板拼接。上述的电梯井道中,第一横梁、立柱及第二横梁配合形成井道框架的转角结构,第一横梁与第二横梁呈夹角设置,立柱设置在第一横梁与第二横梁之间,立柱的外部翼缘的一侧与第一横梁的外部遮板拼接,另一侧与第二横梁的外部遮板拼接。从井道外侧观看井道外壁时,立柱不会出现开口,如此,无需对立柱进行封口处理即可避免井道的外侧出现开口,节约成本。

Elevator shaft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n elevator shaft, which comprises a shaft frame, which comprises a column and a cross beam connected with the column, an external flange, a cross beam including an external shield, and a cross beam including a first beam and a second beam. One side of the external flange is joined with the external shield of the first beam, and the other side of the external flange is joined with the external shield of the second beam. In the elevator shaft mentioned above, the first cross beam, the column and the second cross beam cooperate to form the corner structure of the shaft frame. The first cross beam and the second cross beam are arranged at an angle. The column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first cross beam and the second cross beam. One side of the outer flange of the column is connected with the outer shutter of the first cross beam, and the other side is connected with the outer shutter of the second cross beam. When viewing the outer wall of the well from the outside of the well, the openings of the pillar will not appear. Thus, the openings on the outside of the well can be avoided without sealing the pillar and the cost can be sav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梯井道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梯
,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梯井道。
技术介绍
井道是电梯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提供一个封闭的空间,起到隔音减震以及保护电梯安全运行的作用。一般电梯的井道为混凝土结构,随着电梯的发展,在建筑外设置井道的情况也越来越多,如果采用传统的混凝土井道,将加大施工难度和延长施工周期,同时也会影响建筑的采光。因此,大多数建筑物外的井道通常采用钢结构井道,而传统的钢结构井道的立柱采用H型钢的话,H型钢总有一侧开口会朝井道外部,为避免影响美观,都会对开口进行封口处理,这将会增加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电梯井道,外形美观,建造成本低。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电梯井道,包括:井道框架,所述井道框架包括立柱、及与所述立柱连接的横梁,所述立柱包括外部翼缘,所述横梁包括外部遮板,且所述横梁包括第一横梁及第二横梁,所述外部翼缘的其中一侧与所述第一横梁的所述外部遮板拼接,所述外部翼缘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二横梁的所述外部遮板拼接。上述的电梯井道中,第一横梁、立柱及第二横梁配合形成井道框架的转角结构,第一横梁与第二横梁呈夹角设置,立柱设置在第一横梁与第二横梁之间,立柱的外部翼缘的一侧与第一横梁的外部遮板拼接,另一侧与第二横梁的外部遮板拼接。从井道外侧观看井道外壁时,立柱不会出现开口,如此,无需对立柱进行封口处理,节约成本。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进一步地,所述井道框架为至少两个,且至少两个所述井道框架沿竖直方向设置,相邻两个所述井道框架中的立柱通过连接组件连接。进一步地,在相邻两个所述井道框架中,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设置于其中一个所述井道框架的所述立柱上的第一连接件、及设置于另一个所述井道框架的所述立柱上的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第一紧固件,所述第一连接件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连接件设有与所述第一安装孔对应的第二安装孔,所述紧固件穿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及所述第二安装孔中。进一步地,所述的电梯井道还包括第二紧固件,所述横梁还包括与所述外部遮板连接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设有第三安装孔,在相邻两个所述井道框架中,所述第二紧固件穿设于其中一个所述井道框架的所述第三安装孔及另一个所述井道框架的所述第三安装孔中。进一步地,所述的电梯井道还包括挡水板,所述挡水板用于遮挡相邻两个所述井道框架之间的间隙。进一步地,所述的电梯井道还包括层门侧幕墙,所述层门侧幕墙包括第一子幕墙及第二子幕墙,所述立柱包括设置在所述层门入口侧的第一立柱与第二立柱,且所述第一立柱与所述第二立柱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子幕墙与所述第一立柱连接,所述第二子幕墙与所述第二立柱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横梁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层门入口侧的门头横梁及地坎横梁,所述门头横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立柱及所述第二立柱连接,所述地坎横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立柱及所述第二立柱连接,且所述门头横梁与所述地坎横梁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子幕墙设有与所述第一立柱连接的第一折弯边、与所述门头横梁连接的第二折弯边、及与所述地坎横梁连接的第三折弯边,所述第二子幕墙设有与所述第二立柱连接的第四折弯边、与所述门头横梁连接的第五折弯边、及与所述地坎横梁连接的第六折弯边。进一步地,所述层门侧幕墙还包括上封板,所述上封板设有第七折弯边及第八折弯边,所述第一子幕墙还设有与所述第七折弯边连接的第九折弯边,所述第二子幕墙还设有与所述第八折弯边连接的第十折弯边。进一步地,所述的电梯井道还包括井道幕墙结构,所述井道幕墙结构包括幕墙本体、竖向固定板及横向固定板,所述竖向固定板设置于所述立柱上,所述横向固定板设置于所述横梁上,所述幕墙本体的第一侧与所述竖向固定板连接,所述幕墙本体的第二侧与所述横向固定板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的井道幕墙结构还包括第一固定件及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与所述竖向固定板连接、并与所述竖向固定板配合形成第一安装槽,所述二固定件与所述横向固定板连接、并与所述横向固定板配合形成第二安装槽,所述幕墙本体的第一侧插设在所述第一安装槽中,所述幕墙本体的第二侧插设在所述第二安装槽中。进一步地,所述的井道幕墙结构还包括第一粘合胶及第二粘合胶,所述第一粘合胶用于使所述第一固定件及所述竖向固定板分别与所述幕墙本体连接,所述第二粘合胶用于使所述第二固定件及所述横向固定板分别与所述幕墙本体连接。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电梯井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井道框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井道框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相邻两个井道框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电梯井道的层门入口侧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第二幕墙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上封板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井道幕墙结构示意图一;图9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井道幕墙结构示意图二;图10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防水板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立柱与建筑面连接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电梯井道,11、层门入口侧,100、井道框架,110、立柱,111、外部翼缘,112、第一立柱,113、第二立柱,120、横梁,121、第一横梁,122、第二横梁,123、外部遮板,124、连接板,125、门头横梁,126、地坎横梁,130、挡水板,200、第一紧固件,210、第一连接件,220、第二连接件,230、第二紧固件,310、第一子幕墙,320、第二子幕墙,321、第六折弯边,3211、长条孔,322、第十折弯边,330、上封板,331、第八折弯边,332、第十一折弯边,410、幕墙本体,420、竖向固定板,430、横向固定板,440、第一固定件,450、第二固定件,460、第一粘合胶,470、第二粘合胶,500、建筑面连接结构。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限定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第一”、“第二”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如图1-4所示,一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电梯井道10,包括:井道框架100,井道框架100包括立柱110、及与立柱连接的横梁120,立柱110包括外部翼缘111,横梁120包括外部遮板123,且横梁120包括第一横梁121及第二横梁122,外部翼缘111的其中一侧与第一横梁121的外部遮板123拼接,外部翼缘111的另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梯井道,其特征在于,包括:井道框架,所述井道框架包括立柱、及与所述立柱连接的横梁,所述立柱包括外部翼缘,所述横梁包括外部遮板,且所述横梁包括第一横梁及第二横梁,所述外部翼缘的其中一侧与所述第一横梁的所述外部遮板拼接,所述外部翼缘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二横梁的所述外部遮板拼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梯井道,其特征在于,包括:井道框架,所述井道框架包括立柱、及与所述立柱连接的横梁,所述立柱包括外部翼缘,所述横梁包括外部遮板,且所述横梁包括第一横梁及第二横梁,所述外部翼缘的其中一侧与所述第一横梁的所述外部遮板拼接,所述外部翼缘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二横梁的所述外部遮板拼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井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井道框架为至少两个,且至少两个所述井道框架沿竖直方向设置,相邻两个所述井道框架中的立柱通过连接组件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井道,其特征在于,在相邻两个所述井道框架中,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设置于其中一个所述井道框架的所述立柱上的第一连接件、及设置于另一个所述井道框架的所述立柱上的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井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第一紧固件,所述第一连接件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连接件设有与所述第一安装孔对应的第二安装孔,所述紧固件穿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及所述第二安装孔中。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井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紧固件,所述横梁还包括与所述外部遮板连接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设有第三安装孔,在相邻两个所述井道框架中,所述第二紧固件穿设于其中一个所述井道框架的所述第三安装孔及另一个所述井道框架的所述第三安装孔中。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井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挡水板,所述挡水板用于遮挡相邻两个所述井道框架之间的间隙。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井道,设有层门入口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梯井道还包括层门侧幕墙,所述层门侧幕墙包括第一子幕墙及第二子幕墙,所述立柱包括设置在所述层门入口侧的第一立柱及第二立柱,所述第一立柱与所述第二立柱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子幕墙与所述第一立柱连接,所述第二子幕墙与所述第二立柱连接。8.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红兵黄宗耀洪水
申请(专利权)人:日立电梯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