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抛光用支撑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157680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22 07: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抛光用支撑架,包括底座;底座包括一对第一空心管和一对套在第一空心管之内的第一调节杆;底座之上固定有多组支撑杆;每组支撑杆包括一对第二空心管和套在第二空心管之内的一对第二调节杆;第二调节杆之上焊接有调节板;调节板之上有多个第一安装孔;多个第一安装孔排列为弧形;调节板之上安装有支撑座;支撑座包括互相垂直的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在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之间固定有支撑筋;在第二支撑板上开设有第二安装孔;螺栓穿过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将支撑座固定于调节板之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根据抛光件的大小以及向内向外的方向进行调节,将不同种类和型号的抛光件稳定固定,适用范围广,具有实用性。

A Support Frame for Polishing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polishing support frame, which comprises a base, a base comprising a pair of first hollow tubes and a pair of first adjusting rods set in the first hollow tube, a plurality of supporting rods fixed on the base, a pair of second adjusting rods set in the second hollow tube and a pair of second adjusting rods set in the second hollow tube, and a adjusting plate welded on the second adjusting rod. There are multiple first mounting holes; a plurality of first mounting holes are arranged in an arc shape; a support seat is installed on the adjusting plate; the support seat includes a first support plate and a second support plate which are perpendicular to each other; a support bar is fixed between the first support plate and the second support plate; a second installation hole is provided on the second support plate; a bolt passes through the first installation hole and the second installation hole, and the support seat is fixed on the second support plate. On the adjustment board. The utility model can adjust according to the size of the polishing parts and the direction from inside to outside, stabilize and fix polishing parts of different types and models, and has wide application range and practicabi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抛光用支撑架
本技术涉及抛光辅助用具,具体涉及一种抛光用支撑架。
技术介绍
抛光是工业生产中常用到的加工步骤,是指利用机械、化学或电化学的作用,使工件表面粗糙度降低,以获得光亮、平整表面的加工方法。是利用抛光工具和磨料颗粒或其他抛光介质对工件表面进行的修饰加工。在现有技术中,抛光一般采用人工手动抛光或者是机械全自动抛光。在人工手动抛光过程中,由于抛光件大小形状不一,难以使用通用的模具进行固定,一般都是工人将抛光件放置于地面上,直接在地面上进行抛光。这样的缺点是抛光件不易固定,操作不便,进而导致加工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抛光用支撑架。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抛光用支撑架,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包括一对第一空心管和一对套在第一空心管之内的第一调节杆;底座之上固定有多组支撑杆;每组支撑杆包括一对第二空心管和套在第二空心管之内的一对第二调节杆;所述第二调节杆之上焊接有调节板;调节板之上有多个第一安装孔;多个第一安装孔排列为弧形;所述调节板之上安装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包括互相垂直的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在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之间固定有支撑筋;在第二支撑板上开设有第二安装孔;螺栓穿过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将支撑座固定于调节板之上。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调节板为扇形。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每相邻的两个第一安装孔的间距相等;所述第二安装孔有两个,两个第二安装孔的间距与相邻的两个第一安装孔的间距相同。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在第二空心管和第二调节杆之上都有多个位置对应的多个调节孔;螺栓穿过调节孔将第二空心管和第二调节杆固定在一起。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支撑筋为直角三角形,支撑筋的两个直角边分别固定于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之上。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支撑座之外包裹有布或者橡胶。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在底座上固定有至少三组支撑杆;第一组支撑杆固定于第一空心管的第一端;第二组支撑杆固定于第一调节杆的第一端;第一调节杆的第二端插入至第一空心管的第二端之内。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还包括一对连接杆;第一连接杆将一对第一空心管固定在一起;第二连接杆将一对第一调节杆固定在一起。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通过使用空心管和套在空心管之内的连接杆构件底座和支撑杆,并通过设置排列为弧形的第一安装孔,使得多个支撑座的高度、多个支撑座之间的距离、多个第一支撑板之间的相对角度均可以进行调整,所以在实际过程中,本技术可以根据抛光件的大小以及向内向外的方向进行调节,将不同种类和型号的抛光件稳定固定,适用范围广,具有实用性。而且本技术的支撑座之外还可以包裹有布或者橡胶,防止尖角刮伤抛光件,增加抛光良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正视图。图2是图1的右视图。图3是图1的仰视图。图4是调节板的示意图。图5是图4的侧视图。图6是支撑座的示意图。图7是图6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图1为本技术的正视图。图2是图1的右视图。图3是图1的仰视图。如图1~图3所示,抛光用支撑架包括底座。底座包括一对第一空心管1和套在第一空心管1之内的一对第一调节杆2。还包括一对连接杆。第一连接杆的两端固定于一对第一空心管1的第一端,将一对第一空心管1固定在一起。第二连接杆的两端固定于一对第一调节杆2的第一端,将两根第一调节杆2固定在一起。底座整体为长方形框架状。在底座上固定有至少三组支撑杆。第一组支撑杆固定于在第一空心管1的第一端上方。第二组支撑杆固定于第一调节杆2的第一端上方。第一调节杆2的第二端插入至第一空心管1的第二端之内,并可以相对第一空心管1推进或者抽出,以调节第一组支撑杆和第二组支撑杆之间的距离。其他支撑杆固定于第一空心管1的中间段。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杆有三组。第三组支撑杆固定于第一空心管1的中间段。每组支撑杆包括一对第二空心管3和套在第二空心管3之内的一对第二调节杆4。在第二空心管3和第二调节杆4之上都有多个位置对应的调节孔5。在第二空心管3之上,相邻的调节孔5之间的距离相等。在第二调节杆4之上,相邻的调节孔5之间的距离相等。螺栓穿过第二空心管3之上的调节孔5和第二调节杆4之上的调节孔5,将第二空心管3和第二调节杆4固定在一起。且第二调节杆4可以上下移动,使不同位置的调节孔5对应,之后使用螺栓固定,调节了第二调节杆4的高度。第二调节杆4之上焊接有调节板6。调节板6之上有多个第一安装孔8。多个第一安装孔8排列为弧形。在本实施例中,调节板6为扇形。多个第一安装孔8的排列弧度与扇形的调节板6的弧度相同。第一安装孔8排列均匀,每相邻的两个第一安装孔8的距离相等。调节板6之上安装有支撑座7。支撑座7包括互相垂直的、固定在一起的第一支撑板9和第二支撑板10。在第一支撑板9和第二支撑板10之间固定有支撑筋11。支撑筋11为直角三角形状,两个直角边分别固定于第一支撑板9和第二支撑板10之上。在第二支撑板10上开设有第二安装孔12。螺栓穿过第一安装孔8和第二安装孔12,将支撑座7固定于调节板6之上。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安装孔12有两个,两个第二安装孔12的间距与相邻的两个第一安装孔8的间距相同。由于多个第一安装孔8排列为弧形,所以支撑座7可以选取任意两个第一安装孔8固定。当支撑座7固定于位于中心的两个第一安装孔8之上时,第一支撑板9与水平面平行。当支撑座7固定于其他第一安装孔8之上时,第一支撑板9与水平面呈一定的角度。所以调节支撑座7的固定位置,可以调节第一支撑板9的角度。抛光件放置于多个第一支撑板9之间进行抛光。由于多个第一支撑板9的高度,多个第一支撑板9之间的距离、相对角度均可以进行调整,所以在实际过程中,本技术可以根据抛光件的大小以及向内向外的方向进行调节,将不同种类和型号的抛光件稳定固定。进一步的,支撑座7之外包裹有布或者橡胶,防止尖角刮伤抛光件。在本实施例中,底座中的第一空心管1采用尺寸为40X60mm的矩形管制作,底座的尺寸为580X880mm。支撑杆同样采用尺寸为40X60mm的矩形管制作。第一调节杆2和第二调节杆4采用尺寸为30X50mm的矩形管制作。但本技术不局限于此,也可根据需要制作其他型号的支撑架。以上描述是对本技术的解释,不是对技术的限定,本技术所限定的范围参见权利要求,在不违背本技术的基本结构的情况下,本技术可以作任何形式的修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抛光用支撑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包括一对第一空心管(1)和一对套在第一空心管(1)之内的第一调节杆(2);底座之上固定有多组支撑杆;每组支撑杆包括一对第二空心管(3)和套在第二空心管(3)之内的一对第二调节杆(4);所述第二调节杆(4)之上焊接有调节板(6);调节板(6)之上有多个第一安装孔(8);多个第一安装孔(8)排列为弧形;所述调节板(6)之上安装有支撑座(7);所述支撑座(7)包括互相垂直的第一支撑板(9)和第二支撑板(10);在第一支撑板(9)和第二支撑板(10)之间固定有支撑筋(11);在第二支撑板(10)上开设有第二安装孔(12);螺栓穿过第一安装孔(8)和第二安装孔(12),将支撑座(7)固定于调节板(6)之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抛光用支撑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包括一对第一空心管(1)和一对套在第一空心管(1)之内的第一调节杆(2);底座之上固定有多组支撑杆;每组支撑杆包括一对第二空心管(3)和套在第二空心管(3)之内的一对第二调节杆(4);所述第二调节杆(4)之上焊接有调节板(6);调节板(6)之上有多个第一安装孔(8);多个第一安装孔(8)排列为弧形;所述调节板(6)之上安装有支撑座(7);所述支撑座(7)包括互相垂直的第一支撑板(9)和第二支撑板(10);在第一支撑板(9)和第二支撑板(10)之间固定有支撑筋(11);在第二支撑板(10)上开设有第二安装孔(12);螺栓穿过第一安装孔(8)和第二安装孔(12),将支撑座(7)固定于调节板(6)之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抛光用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板(6)为扇形。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抛光用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每相邻的两个第一安装孔(8)的间距相等;所述第二安装孔(12)有两个,两个第二安装孔(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艳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天阳干燥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