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挤压丝锥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156542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22 07: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挤压丝锥,包含:螺牙段、沿轴向配置于螺牙段上侧的柄杆段;所述螺牙段包含:用以成型内螺纹的引导部、校正部;所述螺牙段具有多个沿周向间隔配置的凹槽、以及两两之间夹有一所述凹槽的多个螺牙部;所述柄杆段的上端具有供冷却液流入的进液口,各所述凹槽的槽底开设有供冷却液流出以冷却引导部的出液口,所述柄杆段和所述螺牙段开设有连通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的导流通道;多个所述凹槽上的出液口沿轴向处于不同的高度。且将开设于多个凹槽上的出液口以近似于螺牙的上升螺旋方向一致的轨迹进行布置,以使每个螺牙的工作面参与挤压工作时都有从出液口流出的冷却液参与工作,且每个螺牙在工作时都能够得到及时的冷却。

A Kind of Extrusion Tap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n extrusion tap, which comprises: a screw segment, a handle rod segment arranged on the upper side of the screw segment along the axis; the screw segment comprises a guide part and a correction part for forming internal threads; the screw segment has a plurality of grooves arranged along the circumferential interval and a plurality of screw teeth with the grooves between the two sides; the upper end of the handle rod segment has a cooling fluid flow supply. The bottom of each groove is provided with an outlet for cooling liquid to flow out to cool the guide part, the handle rod section and the screw tooth section are provided with a guide passage connecting the inlet and the outlet, and the outlets on the grooves are at different heights along the axis. The liquid outlets on the grooves are arranged in a track similar to the ascending spiral direction of the screw teeth, so that the coolant flowing out from the liquid outlet can participate in the extrusion of each screw teeth, and each screw teeth can be cooled in tim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挤压丝锥
本专利技术涉属于丝锥
,具体涉及一种挤压丝锥。
技术介绍
螺纹有分外螺纹和内螺纹,相比较外螺纹,内螺纹的加工难度比较大,加工内螺纹的方式有车加工,螺纹铣刀加工,丝锥加工,其中丝锥加工是使用最为广泛的。丝锥的类型有挤压丝锥,切削丝锥。其中挤压丝锥是利用材料的塑性变形挤压出内螺纹的,加工产生的热量大。挤压丝锥不同的规格范围所应用的加工行业也不相同,规格≤M2的规格主要应用于3C和钟表行业,规格为M2~M6主要用于冲压和通信行业,如电视背板的加工,通信腔体的加工,而规格≥M8的主要用在汽车行业。汽车行业材料主要为45#,40Cr,铸铝,铸铁等,其中材料具有塑性变形的只有45#,40Cr等,所以这些材料会使用到挤压丝锥,由于汽车行业对加工效率以及品质要求都很高,之前丝锥加工的线速度基本为15M/MIN,现在普遍提高到40M/MIN,这样在挤压丝锥在加工时产生的瞬间热量非常的大,如果没有及时的冷却挤压丝锥很容易失效。为解决该问题专利技术人提出了本申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挤压丝锥在工作时无法及时冷却的问题点。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在丝锥内部开设有导流通道用以将冷却液导流至引导部,以达到在加工时实现对引导部的及时冷却。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挤压丝锥,包含:螺牙段、沿轴向配置于螺牙段上侧的柄杆段;所述螺牙段包含:用以成型内螺纹的引导部、位于所述引导部和柄杆段之间的校正部。所述螺牙段具有多个沿周向间隔配置的凹槽、以及两两之间夹有一所述凹槽的多个螺牙部;所述柄杆段的上端具有供冷却液流入的进液口,各所述凹槽的槽底开设有供冷却液流出以冷却引导部的出液口,所述柄杆段和所述螺牙段开设有连通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的导流通道。多个所述凹槽上的出液口沿轴向处于不同的高度。较佳地,定义所述凹槽的数量为n、沿轴向两两相邻的所述出液口沿轴向的高度差为L、所述引导部沿轴向的两个相邻的螺牙的牙距为p,则L=p/n;其中,位于最靠近所述引导部的下端的出液口与所述引导部的下端沿轴向的距离为L。较佳地,定义所述出液口的数量为y,引导部的螺牙的数量为x,则y=xn。较佳地,所述螺牙段的螺纹为自左向右升起的右旋螺纹,位于沿轴向方向的两相邻的所述出液口位置较高的所述出液口在位置较低的所述出液口的右侧。较佳地,所述导流通道包含:一沿轴向延展且连通进液口的第一流道部、与多个所述凹槽分别对应的多个第二流道部;各第二流道部连通第一流道部和位于与之对应的凹槽上的出液口。较佳地,所述导流通道包含多个第一流道部和多个第二流道部,与多个所述凹槽分别对应;各第一流道部沿轴向延展且连通所述进液口,各所述出液口通过与各所述凹槽对应的第二流道部连通于与各所述凹槽对应的第一流道部。较佳地,各第二流道部由上至下向外倾斜。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可以取得以下技术效果:本申请通过将开设于多个凹槽上的出液口以近似于螺牙的上升螺旋方向一致的轨迹进行布置,以使每个螺牙的工作面参与挤压工作时都有从出液口流出的冷却液参与工作,且每个螺牙在工作时都能够得到及时的冷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挤压丝锥的结构示意图。图2和图3为本技术的一种挤压丝锥内部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图1中P处的局部放大图。附图标识11-螺牙段、12-引导部、13-校正部、14-柄杆段、15-凹槽、16-第一流道部、16’-第一流道部、17-第二流道部、18-出液口、181-第一出液口、182-第二出液口、183-第三出液口、184-第四出液口、19-进液口、19’-进液口。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选定实施方式。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现结合图1、图2以及图3对本申请的方案进行说明。在本是实施例中,一种挤压丝锥,包含:螺牙段11、沿轴向配置于螺牙段11上侧的柄杆段14。螺牙段11包含:用以成型内螺纹的引导部12、位于引导部12和柄杆段14之间的校正部13。引导部12外周的直径沿轴向由下往上是逐渐增大的,丝锥在工作时,引导部12会挤压被加工物体并成型螺牙,从而产生大量的热。校正部13会对引导部12加工后的螺牙的尺寸和形状进行修正和校正,从而成型可供使用的螺牙。柄杆段14的上端被夹紧于驱动其旋转的机台上。螺牙段11具有多个沿周向间隔配置的凹槽15、以及两两之间夹有一凹槽15的多个螺牙部。柄杆段14的上端具有供冷却液流入的进液口19,各凹槽15的槽底开设有供冷却液流出以冷却引导部12的出液口18,柄杆段14和螺牙段11开设有连通进液口19和出液口18的导流通道。多个凹槽15上的出液口18沿轴向处于不同的高度。如图3所示,导流通道包含:一沿轴向延展且连通进液口19’的第一流道部16’、与多个凹槽15分别对应的多个第二流道部17。各第二流道部17连通第一流道部16’和位于与之对应的凹槽15上的出液口18。机台通过进液口19’将冷却液传递至第一流道部16’,流经与第一流道部16’连通的第二流道部17,并经由出液口18将冷却液传递至用以成型的螺牙和引导部12上的螺牙的工作面上。在本实施例中,各第二流道部17由与第一流道部连接的位置到出液口的位置从上至下是向外倾斜的。第二流道部17采用该结构方式,可以保证位于最下端的第二流道部17在加工的时候,第二流道部17不会穿透丝锥的底部,同时,可以保证第一流道部16’的下端不会穿透丝锥的底部。也就是说,更好的在保证第一流道部16’与第二流道部17连通的情况下第一流道部16’的下端不会穿透丝锥的底部。可以理解的是,除了采取一个第一流道部16’,还可以采取开设有与凹槽15一一对应的多个第一流道部16。如图2所示,具体:导流通道包含多个第一流道部16和多个第二流道部17,多个第一流道部16与多个凹槽15分别一一对应。各第一流道部16沿轴向延展且连通进液口19,各出液口18通过与各凹槽15对应的第二流道部17连通于与各凹槽15对应的第一流道部16,且各第二流道部17由上至下向外倾斜。采用该方法,可以让流至第二流道部17的冷却液有相近的压力,从而使传递至各工作中的螺牙的冷却液的压力更平均。而本变形结构的第二流道部17由上至下向外倾斜,其有益效果与上述只开设一第一流道部16’的有益效果是一致的,在这里就不再多做赘述。在本实施例中,开设的沿轴向延展凹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挤压丝锥,包含:螺牙段、沿轴向配置于螺牙段上侧的柄杆段;所述螺牙段包含:用以成型内螺纹的引导部、位于所述引导部和柄杆段之间的校正部;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牙段具有多个沿周向间隔配置的凹槽、以及两两之间夹有一所述凹槽的多个螺牙部;所述柄杆段的上端具有供冷却液流入的进液口,各所述凹槽的槽底开设有供冷却液流出以冷却引导部的出液口,所述柄杆段和所述螺牙段开设有连通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的导流通道;多个所述凹槽上的出液口沿轴向处于不同的高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挤压丝锥,包含:螺牙段、沿轴向配置于螺牙段上侧的柄杆段;所述螺牙段包含:用以成型内螺纹的引导部、位于所述引导部和柄杆段之间的校正部;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牙段具有多个沿周向间隔配置的凹槽、以及两两之间夹有一所述凹槽的多个螺牙部;所述柄杆段的上端具有供冷却液流入的进液口,各所述凹槽的槽底开设有供冷却液流出以冷却引导部的出液口,所述柄杆段和所述螺牙段开设有连通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的导流通道;多个所述凹槽上的出液口沿轴向处于不同的高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挤压丝锥,其特征在于,定义所述凹槽的数量为n、沿轴向两两相邻的所述出液口沿轴向的高度差为L、所述引导部沿轴向的两个相邻的螺牙的牙距为p,则L=p/n;其中,位于最靠近所述引导部的下端的出液口与所述引导部的下端沿轴向的距离为L。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挤压丝锥,其特征在于,定义所述出液口的数量为y,引导部的螺牙的数量为x,...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兴张光星
申请(专利权)人:圆兴厦门精密工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