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模具的夹紧合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156108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22 07: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应用于模具的夹紧合模装置,涉及模具技术领域,通过加力棒、设置在压料部上的第一滑道及设置在上模芯上的第二滑道的结构设置,相互作用配合,仅需一套动力机构,即可一次性完成夹紧、合模作业,占用体积小,生产成本低。

Clamping and clamping device applied to di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clamping and clamping die device applied to a die, which relates to the die technology field. Through the structure setting of an afterburner, the first slide on the pressing part and the second slide on the upper die core, the clamping and clamping operation can be completed at one time only by a set of power mechanism, with small occupancy volume and low production co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应用于模具的夹紧合模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模具
,尤其涉及应用于模具的夹紧合模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很多模芯设计成上下分体式的,在进行上膜、下膜合模前,需要对加工件进行固定,需要多套动力机构配合才能完成夹紧合模作业,机械结构设置往往比较复杂,占用体积较大,生产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应用于模具的夹紧合模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夹紧合模作业需要多套动力机构带来的不足,仅需一套动力机构,即可一次性完成夹紧、合模作业,占用体积小,生产成本低。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应用于模具的夹紧合模装置,包括上模座、设置于所述上模座下方的下模座和加压装置;所述上模座包括上模芯、压料部和上固定板;所述上模芯、所述压料部与所述上固定板之间弹性连接;所述压料部上开设有供所述上模芯穿过的第一通孔;所述上模芯设置于所述第一通孔内;所述加压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水平方向设置的加力棒;所述压料部上开设有供所述加力棒伸入的第一滑道;所述加力棒伸入所述第一滑道的一端为前端,所述加力棒的前端设置有从上至下向后倾斜的第一倾斜面;所述第一滑道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倾斜面倾斜方向相同的第二倾斜面;所述第二倾斜面的顶端设置有与供所述加力棒伸出的缺口;所述缺口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所述上模芯上开设有供所述加力棒伸入的第二滑道;所述第二滑道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倾斜面倾斜方向相同的第三倾斜面;所述第一滑道、第二滑道的高度大于所述加力棒的高度;所述第一滑道、所述第二滑道水平方向设置;所述缺口的高度大于等于所述加力棒的高度;其中,当所述加力棒的第一倾斜面的底部达到所述缺口时,所述第二倾斜面的顶部与所述第三倾斜面的底部位于同一水平方向。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应用于模具的夹紧合模装置,优选地,所述加力棒的后端向下延伸有L形支架,与所述加力棒形成匚形;所述下模座上开设有供所述L形支架伸入的第三滑道;所述L性支架的底部为第二加力棒;所述第三滑道的高度与所述第二加力棒的高度相同;所述第三滑道水平方向设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应用于模具的夹紧合模装置,优选地,所述上模芯、所述压料部均通过氮气弹簧弹性连接。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应用于模具的夹紧合模装置,优选地,所述下模座包括下模芯、压料台和下固定部;所述压料台固定于所述下固定部上;所述压料台上设置有供所述下模芯穿过的第二通孔;所述下模芯设置于所述第二通孔内,通过弹性连接机构与所述下固定部固定连接;所述下模芯的顶部不高于所述压料台的顶部;所述下模芯上设置有贯穿所述下模芯的第四滑道;所述第三滑道设置于所述压料台上;所述第四滑道与所述第三滑道的部分重合;所述第四滑道的顶部与所述第三滑道的顶部平齐;所述第四滑道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加力棒的高度;所述第二加力棒伸入所述第四滑道的一端为前端;所述第二加力棒的前端设置有从上至下向前倾斜的第四倾斜面;所述第四滑道内设置有与所述第四倾斜面倾斜方向相同的第五倾斜面;所述第五倾斜面的底部设置有第二缺口,所述第二缺口与所述第三滑道连通;所述第二加力棒的长度大于第一加力棒;所述第二缺口的高度大于等于所述第二加力棒的高度;其中,当所述第二加力棒的顶部达到所述第二缺口时,所述第四滑道的顶部与所述第三滑道顶部齐平,所述加力棒尚未与所述第一倾斜面接触。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应用于模具的夹紧合模装置,优选地,所述弹性连接机构为氮气弹簧。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者有益效果:该专利技术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夹紧合模作业需要多套动力机构带来的不足,仅需一套动力机构,即可一次性完成夹紧、合模作业,占用体积小,生产成本低。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及其特征、外形和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明显。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标记指示相同的部分。并未刻意按照比例绘制附图,重点在于示出本专利技术的主旨。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应用于模具的夹紧合模装置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因此,以下对附图中提供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应用于模具的夹紧合模装置,包括上模座1、设置于上模座1下方的下模座2和加压装置3;上模座1包括上模芯11、压料部12和上固定板13;上模芯11、压料部12与上固定板13之间弹性连接;压料部12上开设有供上模芯11穿过的第一通孔121;上模芯11设置于第一通孔121内;加压装置3包括至少一个水平方向设置的加力棒31;压料部12上开设有供加力棒31伸入的第一滑道122;加力棒31伸入第一滑道122的一端为前端,加力棒31的前端设置有从上至下向后倾斜的第一倾斜面311;第一滑道122内设置有与第一倾斜面311倾斜方向相同的第二倾斜面1221;第二倾斜面1221的顶端设置有与供加力棒31伸出的缺口1222;缺口1222与第一通孔121连通;上模芯上11开设有述加力棒31伸入的第二滑道111;第二滑道111内设置有与第一倾斜面311倾斜方向相同的第三倾斜面1111;第一滑道122、第二滑道111的高度大于加力棒31的高度;第一滑道122、第二滑道111水平方向设置;缺口1222的高度大于加力棒31;上模芯11、压料部12均通过氮气弹簧弹0性连接;其中,当加力棒31的第一倾斜面311的底部达到缺口1222时,第二倾斜面1221的顶部与第三倾斜面1111的底部位于同一水平方向。将下模座2固定于工作台面上;上模座1的上固定板13固定于一个相对于工作台面固定的固定支架上;加压装置3连接气缸,在气缸的作用下水平方向移动;气缸带动加力棒31伸入第一滑道122,当第一倾斜面311与第二倾斜面1221接触时,压料部12会在加力棒31的作用下逐渐下压至下模芯2上固定加工工件;当加力棒31穿过第一滑道122到第二滑道122内时,压料部12不再下降,第一倾斜面311触碰到第三倾斜面1111时,带动上膜芯11下滑,与下磨具完成合模,对加工件塑形;当完成合模后,气缸带动加力棒31移出第二滑道、第一滑道,上模芯11、压料部12在氮气弹簧的作用下恢复原状。该专利技术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夹紧合模作业需要多套动力机构带来的不足,仅需一套动力机构,即可一次性完成夹紧、合模作业,占用体积小,生产成本低。为了防止加力棒31下压压料部、下模芯及合模时的反作用力对气缸造成损伤,加力棒31的后端向下延伸有L形支架32,与加力棒31形成匚形;下模座2上开设有供所述L形支架32伸入的第三滑道222;L性支架32的底部为第二加力棒33;第三滑道221的高度与第二加力棒33的高度相同;第三滑道222水平方向设置。第三加力棒33在第三滑到222内滑动,加力棒31受到向上的压力,第三加力棒3受到向下的压力,加力棒31与第三加力棒3达到受力平衡平衡,避免了气缸轴被作用在加力棒31上的压力损坏的情况发生。更具体地,下模座2包括下模芯21、压料台22和下固定部23;压料台22固定于下固定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模具的夹紧合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座、设置于所述上模座下方的下模座和加压装置;所述上模座包括上模芯、压料部和上固定板;所述上模芯、所述压料部与所述上固定板之间弹性连接;所述压料部上开设有供所述上模芯穿过的第一通孔;所述上模芯设置于所述第一通孔内;所述加压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水平方向设置的加力棒;所述压料部上开设有供所述加力棒伸入的第一滑道;所述加力棒伸入所述第一滑道的一端为前端,所述加力棒的前端设置有从上至下向后倾斜的第一倾斜面;所述第一滑道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倾斜面倾斜方向相同的第二倾斜面;所述第二倾斜面的顶端设置有与供所述加力棒伸出的缺口;所述缺口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所述上模芯上开设有供所述加力棒伸入的第二滑道;所述第二滑道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倾斜面倾斜方向相同的第三倾斜面;所述第一滑道、第二滑道的高度大于所述加力棒的高度;所述第一滑道、所述第二滑道水平方向设置;所述缺口的高度大于等于所述加力棒的高度;其中,当所述加力棒的第一倾斜面的底部达到所述缺口时,所述第二倾斜面的顶部与所述第三倾斜面的底部位于同一水平方向。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模具的夹紧合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座、设置于所述上模座下方的下模座和加压装置;所述上模座包括上模芯、压料部和上固定板;所述上模芯、所述压料部与所述上固定板之间弹性连接;所述压料部上开设有供所述上模芯穿过的第一通孔;所述上模芯设置于所述第一通孔内;所述加压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水平方向设置的加力棒;所述压料部上开设有供所述加力棒伸入的第一滑道;所述加力棒伸入所述第一滑道的一端为前端,所述加力棒的前端设置有从上至下向后倾斜的第一倾斜面;所述第一滑道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倾斜面倾斜方向相同的第二倾斜面;所述第二倾斜面的顶端设置有与供所述加力棒伸出的缺口;所述缺口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所述上模芯上开设有供所述加力棒伸入的第二滑道;所述第二滑道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倾斜面倾斜方向相同的第三倾斜面;所述第一滑道、第二滑道的高度大于所述加力棒的高度;所述第一滑道、所述第二滑道水平方向设置;所述缺口的高度大于等于所述加力棒的高度;其中,当所述加力棒的第一倾斜面的底部达到所述缺口时,所述第二倾斜面的顶部与所述第三倾斜面的底部位于同一水平方向。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模具的夹紧合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力棒的后端向下延伸有L形支架,与所述加力棒形成匚形;所述下模座上开设有供所述L形支架伸入的第三滑道;所述L性支架的底部为第二加力棒;所述第三滑道的高度与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亮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振华亿美嘉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