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叶黄素浸膏的连续皂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154103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22 06: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叶黄素浸膏的连续皂化装置,属于植物提取物加工设备技术领域,该连续皂化装置主要包括皂化塔,皂化塔包括塔顶、塔体和塔底,塔体的外壁为双层结构,塔体的内部设有四段塔板组合;塔板组合由大板和小板交替排列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运行稳定可靠,可以有效地对叶黄素浸膏进行皂化处理,提高了皂化效果、产品质量和产品得率,并且皂化过程易调控,实现了叶黄素浸膏皂化过程的连续化、工业化及自动化生产。

A Continuous Saponification Device for Lutein Extract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ontinuous saponification device for lutein extract, which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plant extract processing equipment. The continuous saponification device mainly comprises a saponification tower, which comprises the top, body and bottom of the tower. The outer wall of the tower body is a double-layer structure, and the inner part of the tower body is provided with four trays; the tray combination consists of large plates and small plates arranged alternately. The utility model has reasonable structure, stable and reliable operation, can effectively saponify the lutein extract, improve the saponification effect, product quality and product yield, and the saponification process is easy to control, thus realizing the continuous, industrialized and automated production of the saponification process of lutein extra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叶黄素浸膏的连续皂化装置
本技术涉及皂化装置,尤其是一种叶黄素浸膏的皂化装置,属于植物提取物加工设备

技术介绍
叶黄素晶体是一种优良的抗氧化剂,是重要的天然色素类和天然保健品。现工业生产叶黄素晶体主要是以万寿菊为原料,经溶剂提取、浓缩成浸膏、加碱皂化、冷却结晶、过滤、干燥等大致流程,制成高纯度叶黄素晶体。其皂化阶段主要是通过浸膏中的油脂与碱液反应生成水溶性脂肪酸和叶黄素晶体,晶体在混合液中析出,通过板框被拦截下来,制成成品。叶黄素晶体制备工艺中的皂化阶段,一般是通过将物料放入皂化锅,边搅拌边加碱的方式来实现,皂化锅内部中空、不分层,所有物料通过同一个物料进口进入皂化锅内,物料的混合仅靠皂化锅内部的搅拌装置搅拌实现,物液混合不均匀;其次,每次只能对一定量的物料进行皂化处理,处理结束后重新加入新的物料进行皂化处理,不能实现连续皂化,因此,采用这种方式花费时间长、提产能难度大、皂化效果差、晶体得率和纯度都偏低,很难达到实验室用小器材做出的效果。为了提高叶黄素晶体的产量和质量,叶黄素浸膏皂化工艺需要向连续化、工业化、高自动化这方面努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叶黄素浸膏的连续皂化装置,提高叶黄素浸膏的皂化效果、产品质量及产品得率,并实现皂化过程的连续化。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叶黄素浸膏的连续皂化装置,主要包括皂化塔,皂化塔包括塔顶、塔体和塔底,塔体的外壁为双层结构,塔体的内部设有四段塔板组合;塔板组合由大板和小板交替排列组成。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浸膏预处理组件和碱液预处理组件。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浸膏预处理组件包括浸膏高位罐和浸膏预热器;所述碱液预处理组件包括碱液高位罐和碱液预热器。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皂化塔从上到下依次设有皂化液出口、热水出口、引皂出口、混合入口、浸膏进口、测温口、混合出口、热水进口、引皂入口、碱液入口、放液口。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四段塔板组合沿塔体从上到下依次为D段塔板、C段塔板、B段塔板和A段塔板;所述D段塔板位于引皂出口的上方、塔顶的下方,C段塔板位于混合入口的上方、引皂出口的下方,B段塔板位于混合出口的上方、混合入口的下方,A段塔板位于塔底的上方、混合出口的下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D段塔板从上到下依次由D段大板和D段小板交替排列组成,塔板的总数为8~12个,相邻的D段大板和D段小板之间的距离为95~100mm;D段大板是环形结构,D段大板外圆的直径为510~530mm,D段大板内圆的直径为75~85mm,D段小板是直径为490~510mm的圆形;所述C段塔板从上到下依次由C段大板和C段小板交替排列组成,塔板的总数为9~15个,相邻的C段大板和C段小板之间的距离为95~100mm;C段大板是环形结构,C段大板外圆的直径为510~530mm,C段大板内圆的直径为115~125mm;C段小板是直径为490~510mm的圆形;所述B段塔板从上到下依次由B段大板和B段小板交替排列组成,塔板的总数为6~10个,相邻的B段大板和B段小板之间的距离为130~140mm;B段大板是环形结构,B段大板外圆的直径为510~530mm,B段大板内圆的直径为190~210mm;B段小板是直径为490~510mm的圆形;所述A段塔板从上到下依次由A段大板和A段小板交替排列组成,塔板的总数为4~8个,相邻的A段大板和A段小板之间的距离为95~105mm;A段大板是环形结构,A段大板外圆的直径为510~530mm,A段大板内圆的直径为95~105mm;A段小板是直径490~510mm的圆形。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A段塔板固定在塔体底端的塔板支架上,B段塔板的底端到A段塔板的顶端的距离为125~140mm,C段塔板的底端到B段塔板的顶端的距离为92~102mm,D段塔板的底端到C段塔板的顶端的距离为92~102mm;B段塔板和A段塔板之间、C段塔板和B段塔板之间、D段塔板(10)和C段塔板之间均通过支撑管相连接。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在A段塔板和B段塔板之间、混合出口的中间位置还设有一个固定塔板,固定塔板为直径510~530mm的圆形,且固定塔板外缘与塔体的内壁固定连接;A段大板、B段大板、C段大板、D段大板与塔体内壁之间的缝隙均小于1mm。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取得的技术进步是:本技术结构合理、运行稳定可靠,可以有效地对叶黄素浸膏进行皂化处理,提高了皂化效果、产品质量和产品得率,并且皂化过程易调控,实现了叶黄素浸膏皂化过程的连续化、工业化及自动化生产。本技术塔体的上下端分别设有热水出口和热水进口,并在皂化段设有测温口。通过热水夹套中的循环为皂化提供温度条件,通过测温口计量温度参数,并通过相应自动化装置,能实现温度降低后加大热水循环泵流量的方式,实现皂化温度的自动化控制,为皂化反应提供稳定参数。本技术塔体中部的上下端分别设有混合入口和混合出口,通过混合管路相连接,下出上进实现皂化过程的强力混合反应,并且混合管路中有自动阀门,可以调节流量。通过强制循环混合的方式,有效提高了叶黄素浸膏在碱液中的分散程度,加快了皂化反应速度,提高了皂化效率。混合出口的中间位置还设有一个固定塔板,并且固定塔板与塔体内壁固定连接,混合物料只能通过混合出口处流动,新加入的叶黄素浸膏、皂化反应中的物料、回流的引皂以及新加入的碱液均能通过混合出口、混合入口返回到B段塔板处进行充分混合,使得皂化反应更充分。本技术塔体的上部和塔底分别设有引皂出口和引皂入口,通过引皂管路相连接,上出下进实现部分皂化液强制回流,该皂化液流动性较好,且混溶于浸膏和碱液中,在反应中起催化作用,能促进皂化反应的进行,并且碱液入口设在混合出口下方不远处,实现了物料和高浓度碱液的管道混合,引皂管路中有自动阀门,可以调节流量,通过循环混合、逆流处理的方式,有效的增大了物料的皂化率。本技术塔体内部从下到上设有A、B、C和D四段塔板,是针对物液的皂化程度及碱液的浓度变化而设置,四段塔板将皂化反应分为混合段、反应段、涨晶段和分流段,各段的不同塔板构造,便于针对物液性质,使物液在塔体内实现快速流动、充分混合、静止分流等。其中A段塔板位于塔底上方、混合出口的下方,部分皂化液与碱液在此段混合,依次流经交替排列的A段小板、A段大板,A段小板的圆形设计与A段大板的环形设计实现了物料在此段的充分混合;B段塔板位于混合出口的上方、混合入口的下方,叶黄素浸膏的入口位于B段塔板之间,叶黄素浸膏、起催化作用的部分引皂和碱液在B段塔板处汇合,B段大板的内圆直径较A段大板的内圆直径大,物液在B段塔板处的流动较缓和,与物液从混合出口流出、从混合入口流入的下出上进的循环方式相结合,物料混合更均匀,使得皂化反应更充分;C段塔板位于混合入口的上方、引皂出口的下方,皂化反应生成的叶黄素晶体在此段塔板处结晶;D段塔板位于引皂出口的上方、塔顶的下方,通过此段塔板叶黄素晶体被拦截沉降,反应后的皂化液通过塔顶上方的皂化液出口排出皂化装置外;A段大板、B段大板、C段大板和D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叶黄素浸膏的连续皂化装置,主要包括皂化塔(22),皂化塔(22)包括塔顶、塔体(4)和塔底,其特征在于:塔体(4)的外壁为双层结构,塔体(4)的内部设有四段塔板组合;塔板组合由大板和小板交替排列组成;所述皂化塔(22)从上到下依次设有皂化液出口(1)、热水出口(2)、引皂出口(3)、混合入口(6)、浸膏进口(12)、测温口(7)、混合出口(8)、热水进口(14)、引皂入口(9)、碱液入口(16)、放液口(17);所述四段塔板组合沿塔体(4)从上到下依次为D段塔板(10)、C段塔板(11)、B段塔板(13)和A段塔板(15);所述D段塔板(10)位于引皂出口(3)的上方、塔顶的下方,C段塔板(11)位于混合入口(6)的上方、引皂出口(3)的下方,B段塔板(13)位于混合出口(8)的上方、混合入口(6)的下方,A段塔板(15)位于塔底的上方、混合出口(8)的下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叶黄素浸膏的连续皂化装置,主要包括皂化塔(22),皂化塔(22)包括塔顶、塔体(4)和塔底,其特征在于:塔体(4)的外壁为双层结构,塔体(4)的内部设有四段塔板组合;塔板组合由大板和小板交替排列组成;所述皂化塔(22)从上到下依次设有皂化液出口(1)、热水出口(2)、引皂出口(3)、混合入口(6)、浸膏进口(12)、测温口(7)、混合出口(8)、热水进口(14)、引皂入口(9)、碱液入口(16)、放液口(17);所述四段塔板组合沿塔体(4)从上到下依次为D段塔板(10)、C段塔板(11)、B段塔板(13)和A段塔板(15);所述D段塔板(10)位于引皂出口(3)的上方、塔顶的下方,C段塔板(11)位于混合入口(6)的上方、引皂出口(3)的下方,B段塔板(13)位于混合出口(8)的上方、混合入口(6)的下方,A段塔板(15)位于塔底的上方、混合出口(8)的下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叶黄素浸膏的连续皂化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浸膏预处理组件和碱液预处理组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叶黄素浸膏的连续皂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浸膏预处理组件包括浸膏高位罐(23)和浸膏预热器(24);所述碱液预处理组件包括碱液高位罐(25)和碱液预热器(26)。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叶黄素浸膏的连续皂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D段塔板(10)从上到下依次由D段大板和D段小板交替排列组成,塔板的总数为8~12个,相邻的D段大板和D段小板之间的距离为95~100mm;D段大板是环形结构,D段大板外圆的直径为510~530mm,D段大板内圆的直径为75~85mm,D段小板是直径为490~510mm的圆形;所述C段塔板(11)从上到下依次由C段大板和C段小板交替排列组成,塔板的总数为9~15个,相邻的C段大板和C段小板之间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贵祯李艳莉韩文杰冀云武袁新英黄利勇苏浩浩
申请(专利权)人:晨光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