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水型水膜除尘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153224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22 05: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过水型水膜除尘器,包括除尘箱和水箱;除尘箱和水箱之间通过引水管相连接;除尘箱的侧壁开有含尘尾气进风口;除尘箱的顶端开有出风口;除尘箱之内设置有尾气风道;尾气风道包括第一风道板、第二风道板和第三风道板;所述第一风道板固定于含尘尾气进风口的上端;所述第三风道板固定于含尘尾气进风口前端;所述第三风道板的第一端浸入水面;所述第二风道板的第一端浸入水面;第三风道板、第一风道板以及除尘箱侧壁构成尾气入水通道;第三风道板和第二风道板构成尾气出水通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尾气全部过水后才能排出,可以到达较高的除尘效果。

Water Film Dust Collector of Overwater Typ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water-passing type water film dust collector, which comprises a dust collecting box and a water tank; the dust collecting box and the water tank are connected by a water diversion pipe; the side wall of the dust collecting box is provided with a dust-containing tail air inlet; the top of the dust collecting box is provided with an air outlet; the dust collecting box is provided with a tail air duct; the tail air duct includes a first air duct plate, a second air duct plate and a third air duct plate; and the first air duct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tail air duct. Fixed at the upper end of the dust-containing tail gas inlet; the third duct plate fixed at the front end of the dust-containing tail gas inlet; the first end of the third duct plate immersed in the water surface; the first end of the second duct plate immersed in the water surface; the third duct plate, the first duct plate and the side wall of the dust removal box constitute the tail gas inlet passage; the third duct plate and the second duct plate constitute the tail gas outlet passage. The exhaust gas in the utility model can be discharged only after all the water has passed, and a higher dust removal effect can be achiev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过水型水膜除尘器
本技术涉及除尘器,具体涉及一种过水型水膜除尘器。
技术介绍
水膜除尘器是一种利用含尘气体冲击除尘器内壁或其他特殊构件上用某种方法造成的水膜,使粉尘被水膜捕获,气体得到净化的净化设备。包括冲击水膜、惰性水膜和离心水膜除尘器等多种分类。在现有技术中,水膜除尘器的原理是喷淋式除尘,含尘气体水膜除尘器下方进入,上方水进行喷淋,尘粒顺水流至排尘口排出,净化后的气体由上部排出,达到气体除尘的目的。这种除尘器结构简单,到那时其缺点是为了充分除尘,其高度较大,布置困难,并且在实际运行中发现有净化后的气体带水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过水型水膜除尘器。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过水型水膜除尘器,包括除尘箱和水箱;除尘箱和水箱之间通过引水管相连接;除尘箱的侧壁开有含尘尾气进风口;除尘箱的顶端开有出风口;除尘箱之内设置有尾气风道;尾气风道包括第一风道板、第二风道板和第三风道板;所述第一风道板固定于含尘尾气进风口的上端;所述第三风道板固定于含尘尾气进风口前端;所述第三风道板的第一端浸入水面;所述第二风道板的第一端浸入水面;第三风道板、第一风道板以及除尘箱侧壁构成尾气入水通道;第三风道板和第二风道板构成尾气出水通道。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在所述出风口下方固定有防水板。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防水板相对于水面倾斜,且所述防水板延伸至尾气出水通道上方。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第一风道板相对于水面倾斜;第一风道板的第一端固定于含尘尾气进风口的上端,第一风道板的第二端为朝向尾气出水通道弯曲的第一弯曲沿;第三风道板的第二端与第一风道板的下表面连接,第三风道板的第二端为朝向尾气入水通道外侧弯曲的第二弯曲沿;第二风道板的第一端为位于第二弯曲沿下方的第一倾斜板;第二风道板的第二端为朝向于尾气出水通道外侧倾斜的第二倾斜板。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再第二风道板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有第三弯曲沿;第三弯曲沿的弯曲方向与第二弯曲沿相反。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除尘箱底面有排污口;所述除尘箱的底面相对于水平面倾斜,排污口位于底面最低位置。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除尘箱的侧壁开设有观察清洗口;所述观察清洗口位于尾气风道旁侧。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水箱通过安装板固定于除尘箱旁侧;水箱下方开设有自来水出水口;引水管一端连接于自来水出水口之上;水箱下方还开设有溢流口,溢流管一端连接在溢流口之上,溢流管另一端位于水箱之中;在水箱侧壁开有自来水进水口;自来水进水口之处安装有浮球堵子。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的除尘箱和水箱均采用SUS304材质制作,含粉尘尾气从水膜除尘器的含尘尾气进风口通入,通过浸入水下的尾气风道到达除尘箱的出风口,尾气全部过水后才能排出,到达较高的除尘效果。且尾气风道的结构,相对于现有技术中通过管道直接将气体通入水中的方法来说,通气量更大,且气体在水中时间更长。而且水膜除尘器上方的出风口的下方布置有防水板,随尾气一起冲出的水雾被防水板挡住,回流至水膜除尘器中,则除尘后的尾气基本不含水分。水膜除尘器的水箱采用浮球控制,水位低则自动补水,水位高则溢流,除尘箱中的水位也随之自动调整。除尘箱的侧面配置有观察清洗口,可打开对除尘箱中的风道板进行清洗。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左视图。图3为图1的俯视图。图4是尾气风道的示意图。图5为水箱的示意图。图6为图5安装有水箱盖和引水管的左视图。图7是图5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图1为本技术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左视图。图3为图1的俯视图。如图1~图3所示,过水型水膜除尘器,包括除尘箱1和水箱3。除尘箱1和水箱3之间通过引水管13相连接。在本实施例中,除尘器的各个部件均采用SUS304材质制作。除尘箱1的侧壁开有含尘尾气进风口4。除尘箱1的顶端开有出风口2。除尘箱1底面开有排污口22。除尘箱1的底面相对于水平面倾斜,排污口22位于底面最低位置,方便排污。除尘箱1之内设置有尾气风道。图4是尾气风道的示意图。如图2、图4所示,尾气风道包括第一风道板7、第二风道板8和第三风道板9。第一风道板7固定于含尘尾气进风口4的上端。第三风道板9固定于含尘尾气进风口4前端。第三风道板9的第一端浸入水面。第二风道板8的第一端浸入水面。第三风道板9、第一风道板7以及除尘箱1侧壁构成尾气入水通道。第三风道板9和第二风道板8构成尾气出水通道。具体的,第一风道板7相对于水面倾斜。第一风道板7的第一端固定于含尘尾气进风口4的上端,第一风道板7的第二端为朝向尾气出水通道弯曲的第一弯曲沿21。第三风道板9的第二端与第一风道板7的下表面连接,第三风道板9的第一端包括朝向尾气浸入通道外侧弯曲的第二弯曲沿17。第二风道板8的第一端为位于第二弯曲沿17下方的第一倾斜板19。第二弯曲沿17和第一倾斜板19构成一喇叭口状。第二弯曲沿17的边缘和第一倾斜板19均位于水面之下。第二风道板8的第二端为朝向于尾气出水通道外侧倾斜的第二倾斜板20。在第二风道板8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有第三弯曲沿18。第三弯曲沿18的弯曲方向与第二弯曲沿17相反。在出风口2下方固定有防水板6。防水板6包括固定于除尘箱1内壁的固定边沿和位于除尘箱1之内的开放边沿。优选的,防水板6相对于水面倾斜,且开放边沿的位置低于固定边沿的位置。开放边沿延伸至第一风道板7的边沿上方。除尘箱1的侧壁开设有观察清洗口5。观察清洗口位于尾气风道旁侧。图5为水箱的示意图。图6为图5安装有水箱盖和引水管的左视图。图7是图5的俯视图。如图5~图7所示,水箱3通过安装板14固定于除尘箱1旁侧。水箱3下方开设有自来水出水口16。引水管13连接于自来水出水口16之上。水箱3下方还开设有溢流口,溢流管12一端连接在溢流口之后桑,另一端位于水箱3之中。在水箱3侧壁开有自来水进水口10。自来水进水口10之处安装有浮球堵子11。含尘尾气进入含尘尾气进风口4,经过第三风道板9、第一风道板7以及除尘箱1侧壁构成尾气入水通道,由于第二弯曲沿17的边缘和第一倾斜板19均位于水面之下,所以尾气会被引导融入水中除尘。又由于第二弯曲沿17和第一倾斜板19构成一喇叭口状,入水口大,出水口小,保证入水尾气量大,且尾气在水中停留的时间长之后尾气通过第三风道板9和第二风道板8构成尾气出水通道排出,在第二风道板8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有第三弯曲沿18。第三弯曲沿18的弯曲方向与第二弯曲沿17相反,在第二弯曲沿17和第三弯曲沿18之间形成一个尾气存留区域,进一步增加尾气在水中的停留时间。第一风道板7相对于水面倾斜,且第一风道板7的第二端为朝向尾气出水通道弯曲的第一弯曲沿21,第二风道板8的第二端为朝向于尾气出水通道外侧倾斜的第二倾斜板20,则第一弯曲沿21和第二倾斜板20之间构成一个尾气排出口,通过水下除尘过程尾气通过尾气排出口排出。由于在出风口2下方固定的防水板6的存在,且防水板6的开放边沿的位置低于固定边沿的位置,则随尾气一起冲出的水雾被防水板6挡住,并沿倾斜的防水板回流至除尘箱1之中。由于有第一弯曲沿21的存在,尾气从尾气排出口排出的方向向下,又由于防水板6的开放边沿延伸至第一风道板7的边沿上方,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过水型水膜除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除尘箱(1)和水箱(3);除尘箱(1)和水箱(3)之间通过引水管(13)相连接;除尘箱(1)的侧壁开有含尘尾气进风口(4);除尘箱(1)的顶端开有出风口(2);除尘箱(1)之内设置有尾气风道;尾气风道包括第一风道板(7)、第二风道板(8)和第三风道板(9);所述第一风道板(7)固定于含尘尾气进风口(4)的上端;所述第三风道板(9)固定于含尘尾气进风口(4)前端;所述第三风道板(9)的第一端浸入水面;所述第二风道板(8)的第一端浸入水面;第三风道板(9)、第一风道板(7)以及除尘箱(1)侧壁构成尾气入水通道;第三风道板(9)和第二风道板(8)构成尾气出水通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过水型水膜除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除尘箱(1)和水箱(3);除尘箱(1)和水箱(3)之间通过引水管(13)相连接;除尘箱(1)的侧壁开有含尘尾气进风口(4);除尘箱(1)的顶端开有出风口(2);除尘箱(1)之内设置有尾气风道;尾气风道包括第一风道板(7)、第二风道板(8)和第三风道板(9);所述第一风道板(7)固定于含尘尾气进风口(4)的上端;所述第三风道板(9)固定于含尘尾气进风口(4)前端;所述第三风道板(9)的第一端浸入水面;所述第二风道板(8)的第一端浸入水面;第三风道板(9)、第一风道板(7)以及除尘箱(1)侧壁构成尾气入水通道;第三风道板(9)和第二风道板(8)构成尾气出水通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水型水膜除尘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出风口(2)下方固定有防水板(6)。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过水型水膜除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板(6)相对于水面倾斜,且所述防水板(6)延伸至尾气出水通道上方。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水型水膜除尘器,其特征在于:第一风道板(7)相对于水面倾斜;第一风道板(7)的第一端固定于含尘尾气进风口(4)的上端,第一风道板(7)的第二端为朝向尾气出水通道弯曲的第一弯曲沿(21);第三风道板(9)的第二端与第一风道板(7)的下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艳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天阳干燥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