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床管和应用有该床管的气垫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151171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22 04: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床管,其包括床管本体,所述床管本体具有位于底部的呈长条状的底气囊,以及连接于所述底气囊顶部的位于两侧的左气囊和右气囊,和连接于所述左气囊和右气囊之间的呈倒置三角形状的中间气囊,所述左气囊和右气囊大小相同,所述左气囊、右气囊和所述中间气囊的高度相等、并大于所述底气囊,且于所述底气囊、左气囊、右气囊及中间气囊上分别设有通气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应用有该床管的气垫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床管可通过对两侧左、右气囊的轮流充放气而实现病人的自动循环翻转,通过中间气囊的充放气实现对病人身体的减压循环,进而可防止病人褥疮及肺部并发症的产生,而有着很好的实用性。

A bed tube and an air cushion bed with the bed tube applied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bed tube, which comprises a bed tube body, which has a long strip-shaped bottom airbag located at the bottom, a left airbag and a right airbag connected to the top of the bottom airbag on both sides, and an inverted triangular-shaped middle airbag connected between the left airbag and the right airbag. The left airbag and the right airbag are of the same size. The right airbag and the intermediate airbag are equal in height and larger than the bottom airbag, and ventilation ports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on the bottom airbag, the left airbag, the right airbag and the intermediate airbag. The utility model also relates to an air cushion bed applied with the bed tube. The bed tube of the utility model can realize the automatic circulation reversal of patients by alternating filling and discharging the left and right airbags on both sides, and realize the decompression circulation of patients'bodies by filling and discharging the middle airbags, thereby preventing the occurrence of bedsores and pulmonary complications of patients, and has good practicabi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床管和应用有该床管的气垫床
本技术属于医疗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床管,本技术还涉及一种应用有该床管的气垫床。
技术介绍
目前,因脑溢血或脊髓损伤等病因,有的病人需要长期卧床治疗或康复,长期卧床的话就容易引起褥疮,以及痰液沉积而造成肺部多种并发症的发生。为防止病人长期卧床时因睡姿固定而引起褥疮或肺部并发症,必须经常给卧床病人进行翻转护理,如果采用人工方式对病人进行翻转的话,其工作量是非常大的,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而致使翻转护理工作难以为继,故设计一种能够对卧床病人进行翻转护理的医疗床设施便显得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以上描述,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床管,以可用于对病人进行翻转护理,且也能够对病人的身体进行减压护理。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一种床管,其包括床管本体,所述床管本体具有位于底部的呈长条状的底气囊,以及连接于所述底气囊顶部的位于两侧的左气囊和右气囊,和连接于所述左气囊和右气囊之间的呈倒置三角形状的中间气囊,所述左气囊和右气囊大小相同,所述左气囊、右气囊和所述中间气囊的高度相等、并大于所述底气囊,且于所述底气囊、左气囊、右气囊及中间气囊上分别设有通气口。作为对上述方式的限定,于所述左气囊和右气囊上分别设有固定带。作为对上述方式的限定,于所述固定带上设有固定孔。作为对上述方式的限定,所述床管本体由橡胶制成。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的床管经由底气囊的设置可对病人提供持续的支撑,而经由左气囊和右气囊的设置,通过将适宜数量的床管并排组合而呈床垫状时,利用对分置于两侧的左气囊及右气囊轮替充放气,便可实现组合而成的床垫两侧高低的交替变换,由此能够实现躺于其上的病人的自动循环翻转;同时,在多个床管组合而呈床垫时,通过相邻的床管上的中间气囊的交替充放气,也能够利用中间气囊的排气,实现对病人身体的减压护理,从而能够达到防止褥疮及肺部并发症的作用。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垫床,其包括床垫本体,所述床垫本体由并排布置的多个如上所述的床管构成。作为对上述方式的限定,还包括于所述床垫本体的两相对侧设置的以分别与两侧的各所述固定带相连的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包括底座,固连于所述底座上的多个间隔布置的支架,以及设于所述支架上的、向一侧伸出的固定杆。作为对上述方式的限定,所述固定杆的端部部分的直径大于所述固定杆与所述支架相连部分的直径。作为对上述方式的限定,所述固定杆的端部为利于所述固定孔套入的锥状。作为对上述方式的限定,所述支架于所述底座上的位置可调。本技术所述的气垫床通过采用上述的床管可通过对两侧左、右气囊的轮流充放气而实现病人的自动循环翻转,通过中间气囊的充放气实现对病人身体的减压循环,进而可防止病人褥疮及肺部并发症的产生,而有着很好的实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床管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多个床管组合而成的气垫床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固定座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气垫床充气结构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两位三通电磁阀的使用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左翻转时的状态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右翻转时的状态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减压循环时的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背”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本实施例涉及一种床管,如图1中所示,该床管在结构上包括床管本体100,且床管本体100具有位于底部的呈长条状的底气囊1,连接于底气囊1顶部的位于两侧的左气囊2和右气囊3,以及连接于左气囊2和右气囊3之间的呈倒置三角形状的中间气囊4。左气囊2和右气囊3的大小相同,中间气囊4与左、右气囊连接的同时,三个位于顶部的气囊也和底气囊1连接在一起。本实施例中左气囊2、右气囊3和中间气囊4的高度相等、并大于所述底气囊1,其具体上左、右气囊及中间气囊4的高度可为底气囊1的至少4倍,以此可在使用时获得更好的翻转及减压效果。本实施例中,于左气囊2、右气囊3、中间气囊4以及底气囊1上也分别设有用于充放气使用的通气口5,通气口5为一小段气管,以便于和外部气路的连接。本实施例中的床管在使用时需将多个床管并排于一起,而构成一个床垫结构,卧床病人即躺在这多个床管构成的床垫之上,在并排布置多个床管时,可通过周围的阻挡物件在侧壁的挡靠以利于多个床管集中在一起。不过,出于使用方便的考虑,本实施例中仍如图1中所示的,在左气囊2与右气囊3的相背离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固定带6,同时在固定带6上也设置有固定孔,通过固定带6的设计,从而可便于利用辅助物品,以简单的实现对多个聚集的床管的固定。本实施例的床管中各气囊均由橡胶制成,以使其具有很好的弹性。而本实施例的床管的具体使用方式将在下文的实施例二中进行介绍。实施例二本实施例涉及一种气垫床,如图2中所示,其包括作为气垫床功用主体的床垫本体,而该床垫本体即由并排布置的多个如实施例一中的床管构成,同时本实施例的床垫还包括于床垫本体的两相对侧设置的以分别与各床管本体100两侧的各固定带6相连的固定座,多个床管本体100便是通过两侧固定座的固定,而并排聚集在一起,以构成一个整体的床垫本体。具体的,该固定座的结构如图3所示,其包括底座7,固连于底座7上的多个间隔布置的支架8,以及设于支架8上且向支架8的一侧伸出的固定杆9。本实施例中各支架8上的固定杆9均向同一侧伸出,固定时,将固定带6通过其上的固定孔套于固定杆9上便可,而为提高固定带6套上固定杆9上后的稳定性,固定杆9的端部部分的直径也大于固定杆9与支架8相连部分的直径,由此便将固定带6稳定的卡在了固定杆9上。为便于固定带6套入固定杆9上,本实施例中也将固定杆9的端部设置为为利于固定孔套入的锥状,而进一步的,为适应使用时的具体需要,还可使得支架8于底座7上的位置为可调的,此时可通过在底座7上布置沿底座7长度方向延伸的通槽,再使支架8经由穿设于该通槽内的螺栓副进行固定,进而需要调节位置时,旋松螺栓,使支架8带着螺栓滑动位置后,再将螺栓旋紧便可。在将多个实施例一中的床管固定为图2中的床垫状结构后,本实施例的床垫在使用时如图4所示,图中仅以一个床管本体100作为示例,每个电磁阀11对应一个气囊,其它相连的床管本体100及电磁阀11并联于气泵10的出气口。通过电磁阀11实现各床管本体100上的各气囊与气泵10之间的连通,气泵10、电磁阀11及连接使用的管路可作为本实施例的气垫床的一部分。具体上,电磁阀11可采用如图5中的两位三通电磁阀,由此使用过程中,先于各气囊中均充气而令床管本体100充满气,然后底气囊1保持充气状态,而作为支撑使用,分置于两侧的各左气囊2和各右气囊3则在对电磁阀9的控制下,使得它们如图6及图7中所示的轮流充、放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床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床管本体,所述床管本体具有位于底部的呈长条状的底气囊,以及连接于所述底气囊顶部的位于两侧的左气囊和右气囊,和连接于所述左气囊和右气囊之间的呈倒置三角形状的中间气囊,所述左气囊和右气囊大小相同,所述左气囊、右气囊和所述中间气囊的高度相等、并大于所述底气囊,且于所述底气囊、左气囊、右气囊及中间气囊上分别设有通气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床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床管本体,所述床管本体具有位于底部的呈长条状的底气囊,以及连接于所述底气囊顶部的位于两侧的左气囊和右气囊,和连接于所述左气囊和右气囊之间的呈倒置三角形状的中间气囊,所述左气囊和右气囊大小相同,所述左气囊、右气囊和所述中间气囊的高度相等、并大于所述底气囊,且于所述底气囊、左气囊、右气囊及中间气囊上分别设有通气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床管,其特征在于:于所述左气囊和右气囊上分别设有固定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床管,其特征在于:于所述固定带上设有固定孔。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床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床管本体由橡胶制成。5.一种气垫床,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伟霍晓乐王靖尧石海亮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爱西欧医疗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